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B: 中国政府提出的“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将惠及沿线国家,促进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 C: 目前,有些国家和地区出现了动荡局势,难道这对世界和平有影响吗? D: 在今年的女排亚锦赛上,中国女排辉煌地取得了八战全胜的战绩,荣获冠军。 |
2、 |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①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以全体,那简直是 。 ②前行是 的。熟悉的树木、村庄、桥梁……都在不停地后退,成为杜小康眼中的遥远之物。 ③一九二六年九月一日,天津出版了两张报纸,停刊了几年的《大公报》由李鸾、胡政之等接办重新复刊, ,大家都接连称赞。 ④人学仪式当天校长就要求我们进入大学就要遵守大学的一切规章制度,学好相应的课程,做一个 的大学生。 A: 诬陷 纯粹 面目全非 名不虚传B: 诬蔑 纯粹 面目一新 名副其实 C: 诬陷 干脆 面目全非 名副其实 D: 诬蔑 干脆 面目一新 名不虚传 |
3、 | 下列划线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 祈祷(táo) 孤孀(shuāng) 门槛(kǎn) 气冲斗牛(dóu)B: 校补(jiào) 哺育(bǔ) 修葺(qì) 心有灵犀(xī) C: 殷红(yān) 诘问(jié) 愧怍(zuò) 颠沛流离(fèi) D: 纠纷(jiū) 赘(zhuì) 赤裸(kē) 深恶痛绝(è) |
4、 | 下列关于文学作品内容及常识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高尔基的《海燕》运用象征手法,其中风、云、闪电、波浪象征反动势力,海燕象征无产阶级革命先驱。B: 散文讲究“形散而神不散”,《石榴》对民族气节和高尚情操的讴歌,《紫藤萝瀑布》抒发积极的人生情怀,《白杨礼赞》中对我们民族的质朴、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的赞美,都是散文中的“神”。 C: 《马说》托物寓意,抒发了怀才不遇、有志难申的知识分子的愤懑和不平之情。《陋室铭》借物抒怀,借陋室表达一种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情怀。 D: 《活板》选自北宋科学家沈括的《梦溪笔谈》,说明活字印刷术时是按照工作程序进行说明的;《核舟记》选自张潮的《虞初新志》,为明朝魏学所写,全文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形式。 |
5、 | 下列句子中标点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麦田发表了一篇题为《人造韩寒》的博文,称韩寒的成功是其父韩仁均和出版人路金“人造”和“包装”的结果,还称韩寒当年在新概念大赛中的获奖作品为其父代写。 B: “拆高架和办青奥没有任何必然联系。”丁铭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节俭办青奥是写入青奥理念的,南京青奥会赛事本身的预算将不会高于以节俭为特色的新加坡青奥会。” C: 3月20日起,油价首次逼近8元大关,已经突破不少人的心理防线,有关人士正在预测油价上涨的连锁反应何时将带动蔬菜等价格的走高? D: 作为一项新技术和新媒介,微博提供的不仅是140个字符、一张图片、一段视频,还给公众无偿建设了一个广阔的沟通交流平台。 |
6、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窸窣作响 张皇失措 巧妙绝轮 粗制滥造B: 根深蒂固 一视同仁 美不胜收 长途跋涉 C: 骇人听闻 仙露虬浆 重蹈覆辙 顶礼模拜 D: 遍稽群籍 义愤填膺 莫衷一视 涕泗横流 |
7、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外漂泊十多年的他见到亲人时终于忍俊不禁 , 流下了辛酸的眼泪 B: 大家认为他提出的这条建议很有价值,都随声附和表示赞成。 C: 老师语重心长地给我讲了沉迷网络的害处,列举了许多同学因上网而荒废学业的例子。 D: 晚会结束前,她献上了一曲《烛光里的妈妈》,唱得栩栩如生。 |
8、 | 依次填入下面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请看吧,我多留了一天没有卖。” 啊,我接过书 ① 得不知应当如何对他表示我的 ② ,他却 ③ 地走开了。被冲动的 ④ ,使我的眼光久久不能集中在书本上。 A: ①慌乱②感恩③郑重其事④情绪B: ①害羞②感激③若无其事④情感 C: ①慌乱②感激③若无其事④情绪 D: ①害羞②感念③郑重其事④情感 |
9、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幽居 味同嚼蜡 孜孜不倦 寻章摘句 B: 修剪 吹毛求疵 狂忘自大 不求甚解 C: 聪颖 开卷有益 咬文嚼字 全神惯注 D: 死抠 大而无当 惑然贯通 以小见大 |
10、 | 下列句子中,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使我进一步体会到了学习的快乐。B: 暴恐分子的血腥行径,不但激起了我国各族人民的强烈愤慨,而且遭到了世界人民的一致谴责。 C: 能否杜绝“到此一游”这种不文明现象,关键在于提升公民的文明素养。 D: 一个人找准了人生的起点,等于降低了与成功距离。 |
诗歌鉴赏 古诗赏析 即事① 宋·徐侨② 在家贫亦好,居官贫更宜。布被不妨温,菜羹有余滋。 客至草具杯,事闲遣兴诗。外此了无挠,淡然心地夷。 (注释)①即事:就眼前的事物、情景作诗。②徐侨:南宋政治家,浙江义乌人,吕祖 谦再传弟子;中年曾辞官归里十余年,潜心学术。 ( 1 )诗中具体表现“贫亦好”情趣的一联是:________( 2 )请从诗歌中找出最 能体现诗人心境的一个词语,并说说你的理解。 |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公输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 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公输盘不说。 子墨子曰:“请献十金。”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______________,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 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 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 子墨子曰:“胡不见我于王?” 公输盘曰:“诺。” 子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粱肉,邻有糠糟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 王曰:“必为有窃疾矣。” 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_________________,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楚王问其故。 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 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 1 )依据课文内容默写横线上内容。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________,不可谓智 ________,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 ( 2 )解释划线字词的意思。①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________ ②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________ ③邻有敝舆而欲窃之________ ④宋无长木________ ⑤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________ ⑥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________ ( 3 )选出下列选项中划线字词意思相同的一项( )A: 起于鲁/子墨子起 B: 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争而不得 C: 不可谓知类/为与此同类 D: 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虽杀臣 ( 4 )下面对课文分析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公输》一文叙述了墨子同公输盘、楚王论辩的经过,说明楚国攻打宋国不会有好结果,促使楚王放弃攻宋。 B: 《公输》一文充分体现了《墨子》散文论辩性强、富有逻辑性的特色。 C: 墨子勇于面对问题,说服了楚王。这表明对不义之战要敢于斗争。 D: 《公输》一文通过对话,充分体现了墨子“民为贵,君为轻”的政治思想。 ( 5 )下面对课文分析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墨子劝说的成功说明从道义上去说服还远远不够的,还要从实力上去战胜敌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别的国家不觊觎自己的国家。 B: 子墨子说服公输盘、楚王的方法都是先诱使对方说出正确观点,然后指出对方的行为与观点相违背,使之陷入自相矛盾中而无法争辩。 C: 公输盘说:“吾知所以距子矣。”这句话表明公输意识到墨子是攻宋的障碍、徒起杀机,在心里做着阴暗的盘算。 D: 墨子劝说楚王时以楚宋两国地理、物质条件的对比,条件的悬殊旨说明宋国攻楚国的非正义性。 ( 6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胡不见我于王? ②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
A.他们放下枪,轻轻地喊,大声地喊,然后,他们奔跑了过去,与虚弱的红六军团的士兵紧紧地拥抱在一起。
B.他不计较个人财物——除了马匹。他喜欢马。有一次他有一匹非常喜欢的马,这匹马给敌军俘获了。贺龙又去打仗夺回来。结果真的夺了回来!”
( 3 )【纪实·感知形象】同是一个“贺龙”,在王树增基于事实的细节推演中、在“说故事的好手”李长林的绘声绘色的讲述中,呈现给我们的形象是有不同的。请结合以上选文的具体事例,谈谈你心中的“贺龙”。①虽同为纪实写作,同学们却发现了甲乙两文中都有“虚构”的影子,快来发表你的看法吧!
小萌:都说真实是纪实文学写作必须坚守的原则,乙文有大段大段李长林原话的呈现。但我觉得他说贺龙“用一把菜刀建立了一个苏区”,说起话来能“叫死人活过来打仗”、“像只老虎一样强壮有力”,是不是太过于传奇性了?
小文:这正是贺龙给老百姓们的印象。老百姓和红军中传颂着这些富有传奇性的故事,说明贺龙是很被人爱戴的。这也是一种历史事实。
小涵:甲文第①段描写贺龙的目光“越过山下的一大片平坝,在对面同样葱郁的山岭间游移”,甚至写了贺龙“想看见哪怕是瞬间闪现出来的那个熟悉的身影”的内心,作者是怎么知道贺龙在看什么、在想什么的?这种虚构合理吗,为什么?
②王树增说贺龙和萧克“这两个具有同样政治信仰的共产党人志同道合”;被俘的波斯哈德牧师不仅没说贺龙坏话,还说“如果农民都知道共产党是怎样的,没有人会逃走”。
共产党和红军到底是怎样的?为何当时的贫苦农民、底层劳动者纷纷志同道合、至死不渝地追随他们?请结合你的阅读体验来谈谈。
温馨提示:可以参考毛泽东《我三十万大军顺利南渡长江》《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朱德《回忆我的母亲》、名著《长征》《红星照耀中国》等等。
享受生命
梁 衡
①“享受”这个词在很长一段时间和大部分时候是被当作贬义词来用的。随着年纪的增长、阅历的增多,才知道这种理解未免狭窄。生命是博大丰富的,可享受的东西无穷之多;生命又是短暂的,许多有意义的东西稍纵即逝。我们对享受的理解,既不该狭窄,更不该冷漠。
②当然,那种剥削、占有、挥霍式的享受,是最低级而不入流的。我们这里讨论的是全面的享受,它实际上是对生命的认识、开发和利用。要达此点,先得有两个条件。
③一是勇气。勇气就是古人所说的“舍我其谁”,鲁迅所做的直面人生,流行歌曲所唱的“潇洒走一回”“痛快活一场”。对生命没有信心、没有勇气的人,不热爱的人,是不可能享受到生命之果的。望高峰而却步,就看不到极顶的风光;将出海而收帆,就体会不到惊涛骇浪。
④二是创造。可以说,你有多少创造,就有多少享受。马克思、哥白尼、牛顿、爱因斯坦都分别创造了一个新学说,并因这个新学说开辟了一片新领域、一个新世界。因此,他们生命中就有了一种特别的滋味,就多了一份特殊的享受,我们这些常人是无论如何都难以看到的。
⑤如此说来,“享受生命”这句话又是多么沉重,就像“我要登上珠穆朗玛峰”,不是随便哪个人都敢开口说出的。达尔文、爱迪生等人完成伟大发现时,都说过类似的话:现在生与死都已无所谓了。因为他们都已享受到了生命中最成功、最华彩的段落。就是那些壮志未酬、行将赴死的勇士,如文天祥、林觉民等人,也是一种对生命成功的享受。当常人将父母给予的血肉之躯用来做衣食之享时,他们将生命的炸弹做最后一掷,爆出无限的光热,通过凤凰涅槃得到了永生。他们不但生时享受事业之乐、理想之乐,身后还永受历史之功和人格之尊。
⑥追求物质和精神的自由,或曰两个文明,是人类生存奋斗的最基本目标。我们不是苦行僧,我们的许多劳动、斗争和牺牲,就是为了能在行动之后享受这幸福的结果。人生之中从最基本的吃饭穿衣,到无尽的物质和精神享受,这是一个多大的库藏,多么宽广的领域,你一方面可以最大限度地去开发、创造和丰富,另一方面又可以尽情地去利用、索取和享受。一个真正懂得享受生命的人,不但将造物者给他的一切都能尽情享受个够,他还进一步享受着自己的创造,更还有少数杰出人物能跨越时空永享历史的光荣。
⑦但是请别忘记,造物者同时又制定了一条铁的规律,生命只有一次,并且时间有限。所以我们对生命的享受不会从容,也不会没完没了。生命是一根甘蔗,甜甜的,吃一口就少一节。让我们好好地珍惜它,细细地品味它,尽情地享受它。
( 1 )作者认为,全面地享受生命实际上是________,要达到这一目的,就要具备________和________两个条件。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写作。
题目一:在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学生们走进博物馆进行参观:国家博物馆、首都博物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汽车博物馆、航天博物馆、自然博物馆……请你选取博物馆中一个物品写一段话,介绍其特点并谈谈感受。
题目二:初中的三年中,同学们一起经历了很多事情。在即将毕业之际,初三(2)班准备以“珍惜”为主题,开展“朗读者”活动,请你给活动写一段开场白。
要求:①内容符合要求,语言使用得当。②字数在150-200之间。③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