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17年金溪县对桥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马瑞没被对手咄咄逼人的气势所吓倒,而是沉着应战,终于赢得比赛。
B: 能歌善舞的王丽当上了文艺委员,成绩优秀的王楠当上了学习委员,这真是各得其所啊!
C: 囫囵吞枣,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是大有益处的。
D: 听了爸爸的解释我才恍然大悟
2、下列关于课文知识及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阿长与〈山海经〉》是《朝花夕拾》中的名篇。《朝花夕拾》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一部小说集。
B: 《驿路梨花》以梨花为喻,为线索,在寻找小茅屋主人的过程中,讴歌了年青一代的优秀品质。“驿路梨花处处开”一语双关,主要为了歌颂雷锋精神到处发扬光大。
C: 《伟大的悲剧》作者是茨威格,奥地利作家。代表作有《象棋的故事》《三位大师》等。
D: 《最苦与最乐》的作者是梁启超,别号饮冰室主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戊戌变法领袖之一。
3、

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 被赞为“年度最好笑喜剧”的《泰囧》主创阵容网罗了国内艺术圈一线的“大人物”:即徐峥、王宝强、黄渤、范冰冰、陶虹等人。
B: 社会的转型,就是树立科学发展观,从发展本位走向民生本位;从国家本位走向公民本位;从权力本位走向权利本位。
C: 网络改变阅读方式,读者“百度”一下“电子书下载”,可以搜到三千多万个相关网页。
D: 《昆虫记》是优秀的科普著作,也是公认的文学经典,除了真实地记录昆虫的生活,还透过昆虫世界折射出社会人生,被誉为“昆虫的史诗。”
4、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一感人肺腑的经典诗句出自当代诗人艾青的《我爱这土地》。
C: 当代女作家宗璞在《废墟的召唤》中将历史的回顾与现实的思考一起融入特定的景物之中,传达出一咱渴望改革,渴望振兴的时代呼声。
D: 《童年》写的是英国大文学家高尔基亲身经历的一段童年往事。
5、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陪衬,使明显突出)
B: 年与时,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疾行,指迅速逝去)
C: 不管是那只家养的白鸭还是麝香鸭,都和真正的水鸭长得大相径庭。(形容彼此相差很远)
D: 我心里也感着一缕的酸辛,可怜这两月来相伴的小侣!(伴侣)
6、

下列句子加横线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从此以后,以这种不求甚解的方式,我学会了许多词。
B: 全班同学洗耳恭听“王几何”老师的高论。
C: 我和万芳是形影不离的好朋友。
D: 经过全班同学的热烈讨论,我们自作主张地决定去秋游。
7、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
A: 我们要谦虚谨慎,即便取得一些成绩也不要沾沾自喜 , 得意忘形。
B: 独善园的长廊虽占地不多,却同温馨亭与石屿相得益彰,浑然一体
C: 第二节课下了,同学们前赴后继地奔向操场。
D: 孤陋寡闻的他居然知道梵蒂冈这个国家。
8、选出没有语病的一个句子( )
A: 大量地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不仅能增长人的知识,而且能丰富人的感情。
B: 目前,我国各方面人才的数量和质量还不能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
C: 实验中学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开展多项综合实践活动,学生非常受欢迎。
D: 江南药业集团采取积极有效的节水措施,用水量由去年同期的四十吨下降为现在的十吨,下降了三倍。
9、下列划线的词使用不恰当一项是( )
A: 王叔远雕刻的“不盈寸”的核舟,生动再现了“大苏泛赤壁”这一著名文学故事,真可谓巧夺天工,让人叹为观止
B: 安徒生童话故事中的丑小鸭虽然一出生就处处被排挤,被讪笑,它不断努力追求,终于变成了一只美丽的白天鹅。
C: 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最终招致杀生之祸,死时年仅三十四岁,正值豆蔻年华 , 实在令人叹惋。
D: 梁启超先生在《敬业与乐业》中启发我们:在学习上面,常常要和水平相当的人比较骈进 , 好像赛球一般,因竞胜而得快乐。
10、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着窗口常春藤的生长。看它怎样伸开柔软的卷须,攀住一根缘引它的绳索,或一茎枯枝;看它怎样①_______折叠着的嫩叶,渐渐变青,渐渐变老,我细细②_______它纤细的脉络,嫩芽,我以揠苗助长的心情,巴不得它长得快,长得③_______。

A: ①舒展 ②观赏 ③茂绿
B: ①舒开 ②欣赏 ③茂盛
C: ①舒开 ②观赏 ③茂绿
D: ①舒张 ②欣赏 ③繁盛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古诗鉴赏
观游鱼
白居易
绕池闲步看游鱼,正值儿童弄钓舟。
一种爱鱼心各异,我来施食尔垂钓。

( 1 )诗歌的一、二两句表现了作者观鱼 的心情。

( 2 )在诗歌的后两句中,表现喜欢鱼的两种完全不同的方式是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 1 )解释划线词语:
太丘舍—— 元方入门不——

( 2 )翻译句子:
①陈太丘与友期行。
②友人惭,下车引之。

( 3 )这则小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离太阳最近的时光

①我翻过很多字典,对芒种的理解,仍不及大字不识几个的父亲。

②对节气,父亲嗅觉灵敏,尤其是芒种。麦芒日益坚硬,他整天在地里转悠,回来时,一双手能洗黑一盆水。当他嚼着麦粒、用麦芒般的胡子扎我时,我就知道芒种了,要收麦了。

③在我最初的印象里,芒种有些痛。阳光和麦芒,如箭矢,刺在身上,疼痛汗流如注。父亲却不在乎,光着膀子,挥着镰刀,任它们上下夹击。“气吞万里如虎”。那黄铜般的身体,就是铜墙铁壁,阳光和麦芒纷纷折落,洒落在滚滚的汗水中。我也学过父亲,气吞山河地割麦子,阳光炽热,麦芒燎人,我很快就败下阵来:腿上挂彩,掌心磨出水泡。父亲说我不是干活的料,打发我回家读书。

④以后,每年麦收时节,我都是父亲的观众、芒种的旁观者。

⑤那时,机械少,农活都靠手。无论大人还是孩子,都忙得热火朝天。我看不下书,就去送茶水。更多时,我坐在地头的树荫下,看父亲坦克般碾过麦田。麦芒如刺,麦粒滚圆;太阳刺眼,光芒万道。我惭愧地垂下头,我成不了父亲那样的人!

⑥我决心读好书。“种不好地,就把书读好。”父亲的话,我记得。他没机会把书读好,我有。我没有辜负他,从小学到高中,我的成绩和他的麦子一样“出类拔萃”。一说起我,他的眼就眯成一条缝,就像乐呵呵地看他的麦子。

⑦高考前放假,正赶上芒种。“芒种芒种,忙着收忙着种。”我却是闲人,虽然个头已超过父亲,却仍干些送茶递水的活。天太热,我恨不得找片云彩躲进去。太阳像穗麦,阳光是麦芒吧!刺到身上,如芒刺背。父亲喝口水,抹把脸,汗珠饱满,像麦粒滚滚落下。我有些恍惚,感觉父亲也是一株麦子,皱纹的麦芒,已刺入骨肉。

⑧父亲让我回家看书,地里的芒种属于他,我的芒种是高考。书上说,芒种“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我想,“芒”不仅指“芒之谷”,还指“芒之光”,光芒、时光;而“种”则包括收获和播种。所以,“芒种”其实说的是生生不息的传递,就像父与子。

⑨父亲收割麦子,就像我做考题;他盘点收成,就像我估分;而播种,则像我填报志愿。父亲说的对,我的芒种是高考,他的高考是芒种。我们一直都做着同样的事,只是他在乡间,我在城里。

⑩如今,我生活在城里,除了单位,就是家,我很少出门,住21楼,但并没离太阳近些。雾霾遮住天空,空调混淆四季,那如芒刺背的时光,已遥不可及。

⑪又到芒种,想起那年,时光明亮,我和父亲席地而坐,他盘算收成、播种,我思量高考、大学。现在,父亲还做着同样的事,只是我们已天各一方。我开始懂得,那离太阳最近的时光,也是离父亲最近的时光。

(作者:葛亚夫,选文有删改)

( 1 )仔细阅读全文,说说你对题目含义的理解。
( 2 )结合语境,品析划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①父亲却不在乎,光着膀子,挥着镰刀,任它们上下夹击

②我也学过父亲,气吞山河地割麦子,阳光炽热,麦芒燎人,我很快就败下阵来。

( 3 )赏析第⑨段划线句子“我的芒种是高考,父亲的高考是芒种。我们一直都做着同样的事,只是他在乡间,我在城里。”
( 4 )有人说第⑩自然段与文章内容关系不大,可删去。对此,你怎么看?请简述理由。
( 5 )“芒种”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除了芒种,你还知道哪些节气?请写出两个。哪个节气(“芒种”除外)会触动你内心怎样的情感或勾起你哪些难忘的回忆?请说一说。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小蚯蚓,大智慧

杨杨

①谁对地球的影响力最大?在英国学者、曾任《周日泰晤士报》科学记者的C•罗埃德(Christopher Lloyd)看来,人类对地球的影响力只能排至第六,依次上推分别是乳酸菌、根瘤菌、蓝藻、海藻。夺冠的是谁? 蚯蚓。

②最近,伴随着“低碳!低碳!”的口号声,设计师也开始将目光聚焦到蚯蚓身上。一家设计公司推出了一款“Ekokook”的绿色厨房系统,希望可以利用起一些废物,比如收集了不含油脂的洗菜水,过滤后存储起来用于灌溉家庭种植的植物;玻璃、塑料、纸张、金属……这些没有异味的固体垃圾将被分别纳入5个装置,粉碎、压扁,像二十年前我们手工制作的煤球;另外,还有一项重要部分:请蚯蚓来管理有机垃圾。

③其实,这个思路也不算新鲜。2年前,来自另一家设计工作室的“能量流动厨房”也这么干过。“厨房”带有一个内置的食物残渣回收盒,其实就是一个蚯蚓堆制的处理器,不仅厨余垃圾,报纸也可以粉碎后进入。经过大约两周的时间,它们便会被蚯蚓分解成营养丰富的肥料,进入你的花园。说起来还可以继续追溯,早在上世纪50年代末,美国培育出了专门分解生活垃圾的红色蚯蚓,并在全国推广“后院蚯蚓堆肥法”。到了上世纪70年代,日本建的蚯蚓养殖场可以月处理3000吨生活垃圾。2000年的悉尼奥运会,160万条蚯蚓就为奥运村的垃圾处理立下了汗马功劳。

④在“垃圾减量化”之外,人们也越来越注重探寻“资源化”的出路。比起简单粗暴的焚烧或填埋,无论从环境还是经济角度衡量,堆肥都是更好的选择。而蚯蚓对于堆肥的推动作用不可小觑。同等重量的半堆肥产品,如果是单纯的二次发酵需要20到30天时间,但加入蚯蚓后,周期将大大缩短,只需要5到15天。

⑤相对于弱小的身躯,蚯蚓的肠道可以分泌大量的酶,比如蛋白酶、脂肪酶、纤维素酶、淀粉酶等,这一生理特点注定了蚯蚓是分解生活垃圾的一把好手。生活垃圾中丰富的有机物,成了蚯蚓的营养源,在酶和微生物的作用下,蚯蚓吞食生活垃圾,再排出黑色的蚯蚓粪。有数据表明,1亿条蚯蚓1天可以吞食掉40到50吨垃圾,再排出20吨蚯蚓粪——这可是难得的有机肥。换算起来,三口之家一天产生的垃圾,只需要一公斤蚯蚓出马。

⑥在处理垃圾的过程中,除了良好的消化系统,蚯蚓的“运动习惯“也发挥了重要协同作用。穿梭运动改进了垃圾中的水汽交换和循环,可以改善微生物的繁殖环境,对分解垃圾无疑是锦上添花。据说,也是拜蚯蚓所赐,古埃及的农民不必亲自翻垦土地,才抽出时间帮他们的法老建造了金字塔。达尔文也对蚯蚓评价颇高,在去世前一年。他甚至写了一整本书——《腐植土的产生与蚯蚓的作用》,来讨论土壤在蚯蚓作用下的形成过程。

⑦不过,饱受钟爱的背后,蚯蚓其实很低调,它们自从4亿年前(那会儿还是毛绒的蠕虫)从海洋中挣扎上岸,在地球漫长的历史中。历经多次灾变,于是见惯不惊,终日默默无闻,最大的爱好,是穿梭于泥土之下,用体表的黏液上溶解的一点缝隙间透入的氧气,享受呼吸。至于会不会爬出来造成一股股蠕动的虫灾?你多虑了。对于它们来说,宅在黑暗潮湿的泥土中比外面惬意得多。爬出来? 它们才不要。

( 1 )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意。

①蚯蚓的“运动习惯”也发挥了重要协同作用。

②不过,饱受钟爱的背后,蚯蚓其实很低调

( 2 )根据第5段和第6段文字,简要写出蚯蚓能分解生活垃圾的两个原因。
( 3 )蚯蚓对地球的影响力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请根据文意,分点简要回答。
( 4 )蚯蚓在“垃圾减量化”和“垃圾资源化”方面对地球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你从中获得了怎样的启示?请根据文意和你的认识简要回答。
四、写作(分值:60分)
阅读下面一则材料,按要求写作。

我曾有一度处于选择的十字路口,花费了很长时间都难以做出选择。一位我很尊重的人告诉我:“许多时候,选择没有对错,关键是你做出选择,然后把这个选择变成正确的。”这一建议深深地震动了我,我相信这句话会伴随我很久。

根据这则材料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