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17年沈阳市法库县秀水河初中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由谁提出的( )
A: 白居易
B: 柳宗元
C: 周敦颐
D: 刘禹锡
2、

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那本介绍学习方法的书出版后,受到中小学生和家长们的热烈欢迎,一时洛阳纸贵
B: 科技发展带来的便利是不容分说的,千里之外的问候,只要一个短信瞬间就能完成
C: 假以时日,我们可以巧立名目 , 开发大批新颖别致的旅游项目,为景区再添光彩
D: 学习了他的先进事迹后,我们每一个青年都应该追本溯源 , 看看自己做得如何
3、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国社会保险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障机制更加完善,老百姓对此拍手称快
B: 新任厂长三顾茅庐 , 终于把他请了出来当总工程师。
C: 自从得到奥运金牌后,她在体育界的大名如雷贯耳
D: 面对大数据时代的新挑战,政府、企业和个人都应未雨绸缪 , 积极拥抱变革。
4、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中,首次向全世界报道了红军长征这一“军事壮举”。
B: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前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一部长篇小说。
C: 《水浒传》中的英雄人物个个身怀绝技,如鼓上蚤时迁、小李广杨志。
D: 诗人艾青常用“太阳”这一意象,表达对光明、自由、胜利的不懈追求。
5、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这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愤怒的力量,热情的火焰和胜利的信心。
B: “爱是不是太阳?”我指着阳光射来的方向问:“是太阳吗?”
C: 高尔基对它们恰如其分的描述,说出了我们的里话,“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D: “最美人物”说起来很远,其实如果你留心,他们就在我们身边;“最美事迹”也在时刻发生,就像昨天上午,在河里勇救落水老太的程师傅。
6、依次填入下面这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感谢那些伤害过你的人吧,是他们让你的人生与众不同。感谢 你的人,因为他强化了你的双腿;感谢 你的人,因为他增进了你的智慧;感谢 你的人,因为他醒觉了你的自尊。

①蔑视 ②绊倒 ③欺骗


A: ①③②
B: ②③①
C: ③②①
D: ②①③
7、将下列句子重新排序,顺序恰当的一项是( )

①高尚的施助犹如春风化雨,于润物无声中传递真善美,不断为社会添火加柴。②与经济收益不同,纯粹的爱心与善行不求回报,而是在每个受助者心中种下一颗种子,以期生根发芽。③有时候,爱与善虽深藏于心底,但总能汩汩流淌、传递温度。④他回国后寄支票表示感谢,结果胡适回信说:“我借出的钱,从来不盼望收回,因为我知道我借出的钱总是一本万利,永远有利息在人间。”⑤学者陈之藩早年留美时,曾接受胡适400美元的资助。

A: ①③②⑤④
B: ③②⑤④①
C: ③⑤④②①
D: ①③⑤④②
8、下列对语句的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 译文:又有一个为他的担忧而担忧的人。
B: 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译文:得到一个人使唤,并非在井内挖到了一个人。
C: 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译文:需要出门去打水浇田,经常派一人在外专管打水。
D: 奈地坏何? 译文:对毁坏大地有什么办法呢?
9、下列各组词语的书写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锋芒必露    可歌可泣    警报迭起    迥乎不同
B: 大庭广众    心有灵犀    千均重负    海市蜃楼
C: 忧心忡忡    跚跚来迟    历尽心血    仙露琼浆
D: 惊涛澎湃    不以为然    天涯海角    鞠躬尽瘁
10、

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人生的征途中,有艰难困苦的逆境,也有峰回路转的机遇。
B: 南海诸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C: 一提起电影明星赵薇,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她那双扑朔迷离的大眼睛。
D: 纪录片《汉江一桥》,精美的画面与地道的襄阳话相得益彰 , 情趣横生。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赋得暮雨送李胄

韦应物

楚江①微雨里,建业②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③深不见,浦④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⑤。

【注】①楚江:指长江。②建业:今江苏南京。③海门:长江入海处,在今江苏省海门市。④浦:近岸的水面。⑤散丝:雨丝。

( 1 )下面对本诗的理解或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A: 古诗常借助景物来抒发情感。本诗通过写“雨”“江”“帆”“鸟”“树”等景物,抒发了离别伤感之情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B: 从景物状态看,动与静相结合。例如颔联中帆来鸟去为动,但帆重犹不能进,鸟迟似不振翅,这又显出相对的静来。
C: 画面设置看,帆行江上,鸟飞空中,背景空阔;海门深,浦树远,背景深远。整个画面富有立体感。
D: 从全诗意境看,经过铺写渲染烟雨、暮色、重帆、迟鸟、海门、浦树,并与诗人的情怀交织起来,营造了一望无际、豁然开朗的意境。
E: 从情感表达看,尾联采用间接抒情的方式,把别泪和江面的雨丝交融在一起,委婉地表达出了内心的忧伤。
( 2 )请赏析颔联“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中划线叠词的表达效果。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完成小题

【甲】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节选自《五柳先生传》)

【乙】三间茅屋,十里春风,窗里幽兰,窗外修竹。此是何等雅趣,而安享之人不知也。懵懵懂懂,没没墨墨①,绝不知乐在何处。惟劳苦贫病之人,忽得十日五日之暇,闭柴扉,扫竹径,对芳兰,啜②苦茗,时有微风细雨,润泽于疏篱仄径③之间,俗客不来,良朋辄至,亦适适然④自惊,为此日之难得也。凡吾画兰画竹画石,用以慰天下之劳人,非以供天下之安享人也。

(节选自《郑板桥集》)

【注释】:没没墨墨①义同“懵懵懂懂”,糊涂,不明白;啜②:饮,喝;③仄径:狭窄的小路;④适适然:形容快乐开心的样子。

( 1 )解释下列划线词语

①亦不其姓字 详________ ②每有 会意________

不知乐在何处 绝________ ④用以天下之劳人 慰________

(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②俗客不来,良朋辄至,亦适适然自惊,为此日之难得也。

( 3 )【甲】文中能概括介绍五柳先生思想性格的一句话是:“________”;【乙】文描写的主要内容是________。

( 4 )【甲】文中的“不求甚解”一词按现在的理解带有贬义,为什么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乙】文中的郑板桥与陶渊明在思想品格上有哪些相同点。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①鼎在中国古代社会生活中具有独特地位,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标志,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②早在7000多年前,我国就出现了用陶土制作的炊器——陶鼎。这一时期的鼎均为圆形,下设三足以支撑器腹,腹下加柴以烹煮食物。新石器时代早期的裴李岗文化遗址中就出现了钵形和盆形鼎。
③到了奴隶社会,人类进入青铜时代,出现了以青铜为原料制作的青铜鼎。其形状有圆有方,圆鼎三足,方鼎四足。《说文解字》中有这样的解释:鼎,三足两耳,和五味之宝器也。由于鼎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炊具,并有站立平稳等特点,其地位便获得了提升。商周时期,统治者为了维系其政治体制,不遗余力地进行各种各样的祭祀活动,鼎便成为祭祀上天和祖先的礼器。
④从鼎的装饰上来看,鼎的纹饰种类繁多,有饕餮纹、夔龙纹等。饕餮是一种神秘狰狞的怪兽,它是辟邪平安的象征。最有代表性的是司母戊方鼎,该鼎四面以饕餮作为主要纹饰,彰显崇高壮美之气势。夔龙是传说中的一爪龙,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权势、尊贵的象征。
⑤鼎是我国青铜文化的代表,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由于华丽考究的青铜器铸造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与资源,通常只有统治阶级才有能力完成,鼎成为贵族地位和身份的象征。相传夏禹治水有功,被拥戴为王,九州(代表中国各地)各部落领袖纷纷把他们的青铜献给夏禹。夏禹用这些青铜铸造了九座大鼎,用来象征九州。夏商周三朝,九鼎是代代相传的国之重器,鼎也就成为了国家政权的象征。
⑥自古以来,遇有政权变更、重大事件、盛大节日等,常习惯以定鼎、立鼎、赠鼎等活动形式来表达人们和平统一、团结发展的美好愿望。2001年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之际,中央人民政府赠给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团结宝鼎”。鼎圆禁①方,象征天回地方;鼎总重量约13吨,寓意13亿各族人民团结协作,共同奋斗,共谋发展,共创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
⑦中国的鼎文化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它承载着华夏五千年的历史文化,是中华儿女引以自豪的财富。
【注】①禁:底座。

( 1 )文章第②③两段介绍了鼎的历史、 、_ 等内容。

( 2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文章第④一⑥段的内容,说说“世纪宝鼎”的寓意。
为庆贺联合国50华诞,中华人民共和国向联合国赠送了一尊青铜巨鼎——世纪宝鼎。鼎圆禁方,四周有饕餮纹饰。鼎禁高50厘米,上面铸有56条夔龙。

阅读下面议论文,完成下列小题。

把“冷板凳”坐热

①诺贝尔奖颁奖典礼上,84岁的屠呦呦身着紫色长套裙出席领奖。那一刻,她是最美的人。多年间,屠呦呦带领团队默默无闻潜心研究青蒿素,试千方、尝百药,终为人类健康作出历史贡献。这样一种把“冷板凳”坐热的大美,令人感佩。

②坐冷板凳不易,把冷板凳坐热更不易。在许多人眼里,坐冷板凳不舒服、不是滋味,与名利无缘、跟热闹无份,与寂寞冷清相伴,同淡泊清苦相随,有时甚至还得与委屈不公、冷落埋没相连。可是,正因为吃得了坐冷板凳的苦,才能翻开生命的新篇、打开事业的新局。【甲】田德望历经18年翻译世界文学名著《神曲》,所付出的辛苦常人难以想象,原文仅7万字的《地狱篇》,他标注了16万字的注释,《炼狱篇》的注释更是多达34万字。没有这一番沉寂和呕心沥血,怎有如此成就?

③然而,又有多少人甘愿坐冷板凳,遑论把冷板凳坐热?不少人心浮气躁、急功近利,有的渴望“一夜成名”“一举夺冠”,一味追求礼花般的绚烂绽放;有的垂涎“众星捧月”“前呼后拥”,陶醉于鲜花和掌声;有的流连光鲜世界,为了“露个脸”,奔走在各种闪光灯之中;有的贪图热门热事热岗位,见异思迁、跳来跳去,今天干这个明天干那个,不是立长志而是常立志。不愿、不屑坐,不甘、不敢坐,不会、不善坐冷板凳的人,或为名所困,或被利所惑,或受种种杂念所累,走失在人生路上,淹没在人海当中,最终难逃平庸的结局。

④不去追名逐利是一种本事。没有超脱的心态、开阔的胸襟和沉稳的定力,如何对个人的名利放得下、看得透、想得通?【乙】“两弹一星”元勋朱光亚专心研究原子能,成为核武器领域公认的“众帅之帅”,源自他“一生就做一件事”的执着信念。执着于内心的信仰和信念,咬定大目标、大方向、大追求和大原则不放松,耐得住寂寞、挡得住诱惑、守得住清贫,才能屏蔽和过滤掉时代的浮躁和困惑。

⑤把冷板凳坐热不是苦熬苦等,而是以时间为刻度,不断书写自身本领的新高度。成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一锤子买卖”,而是要一以贯之、一干到底。语言学大家王力一生笔耕不辍,84岁高龄时依然坚持每天连续伏案8到10小时,任何与研究和写作无关的事他不闻不问。正是因为他有这样的坚守与勤奋,才有了《汉语语音史》《汉语语法史》《汉语词汇史》《王力古汉语字典》等经典之作。【丙】冷活做实、冷事做热、冷门做火,练就看家本领,成功自然来敲门。

⑥庄子曾说过:“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是只准备三餐,还是“宿舂粮”,抑或是“三月聚粮”,所达致的结果迥然不同。欲“适千里”者,必下得一番苦功夫,谁也偷不得懒、取不得巧。

【注】①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chōnɡ)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出自《庄子·逍遥游》。意思是到近郊去的人,只带当天吃的三餐粮食,回来肚子还是饱饱的;到百里外的人,要用一整夜时间舂米准备干粮;到千里外的人,要用三个月的时间来准备粮食。

( 1 )结合选文内容,说说文题中“冷”和“热”的含义。

“冷”指的是:________

“热”指的是:________

( 2 )第③段的主要内容是:列举现实生活中种种不愿坐冷板凳,追名逐利的现象及其结果,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 3 )要把“冷板凳”坐热,就要有“ ________”。(用原文回答)
( 4 )阅读全文,想一想下面这则材料填入文中甲、乙、丙的哪一处最为恰当?并说明理由。

【材料】袁隆平一年到头大部分时间泡在水田里,面朝黄土背朝天,研究超级水稻,源自他对粮食安全的忧虑和对平民百姓的情怀。

( 5 )阅读第⑥段,说说“适千里者,三月聚粮”这句话给你的启示。
四、写作(分值:60分)
人生道路上,总有一些人、一些事,甚或一句话、一本书、一则故事、一个微笑、一种执着的追求、一次慰藉人心的宽容……在不经意间触动你的内心,启迪你的灵魂,点亮你的心灵。

要求:①以“点亮心灵的灯”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 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透露个人身份的信息。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