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17年南昌县南新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与人佣耕(曾经)
B: 为坛而(盟誓)
C: 辍耕垄上(去、往)
D: 死,死国可乎(等待)
2、下面各组中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下(宫殿的台阶) 不可救药(用药治疗)
B: 聘(驾车) 报(恭敬地送上)
C: 盖(美丽的) 赏(给)
D: 华(伞盖) 职(相称,能力能够担任)
3、下列划线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牡(lì) 别(shù) 桥(zhàn) 嘟(nang)
B: 白(shà) 开(qiào) 糟(tà) 流(máng)
C: 阔(chuò) 褴(lǚ) 女婿(xù) 尺(zhǐ)
D: 拖(lěi) 拮据(jié jū) 哆(suō) 异(chà)
4、下列关于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昆虫记》是一部引人入胜的书,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花了足足三十年时间写就的十卷本科普巨著。
B: 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四句。
C: 朱自清的《背影》语言平实,饱含情感,文章看似平淡,其实极具表现力。
D: 孟子,战国时期思想家,是继孔子之后的又一位儒学大师,被尊称为“亚圣”。
5、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文化影响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调节人与世界的关系。在一个文化厚实的社会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样,人才能实现从“小我”向“大我”的转变,成为一个有文化、有教养的人。

①人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夺,因为不掠夺所以有永续的生命

②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苟且,因为不苟且所以有品位

③人懂得尊重别人——他不霸道,因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


A: ②①③
B: ②③①
C: ③②①
D: ③①②
6、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所谓成功,就是专心的人彼此之间长期竞争而产生的_________。专心未必就能夺得冠军,还要看天分和机缘。然而在“专心”的行列里,_________站在最后一名,也还是置身于精英之列,比那些玩忽怠惰,因循无知的人_________很多。

A: 结果 虽然 率先
B: 后果 即使 领先
C: 结果 即使 领先
D: 后果 虽决 率先
7、对下列句子中划线“之”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代词,指被佣耕这件事)
B: 燕雀安知鸿鹄志哉(结构助词,的)
C: 又间令吴广次所旁丛祠中(动词,去、往)
D: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代词,他,指代项燕)
8、

下列句子划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期盼已久的巴西世界杯终于开赛了,这令全世界的球迷们喜出望外 , 他们又可以尽情享用这场为期一个月的足球盛宴了。
B: 扬州茱萸湾公园成立了野生动物救助中心,一些遭伤害的野生动物又栩栩如生了。
C: 在自私自利者的心目中,公而忘私、舍己为人的行为是不堪设想的。
D: 家中的相册里,总有一些年代久远、发黄褪色的老照片。这些照片的背后,往往隐藏着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9、下列依次填入文段画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古松的形象随着观者的性格和情趣而变化。假如木匠、植物学家和画家同时来看古松,木匠心里盘算它是适合造房子还是做家具,________;植物学家把它归到某类某科里,________;画家却不这样东想西想,他只是聚精会神地________以及它的昂然高举的气概。由此可知,古松的形象一半是天生的,一半是人为的。

①观赏它的苍翠的颜色

②思量它何以活得这样老

③思量怎样去买它、砍它、运它


A: ①②③
B: ②①③
C: ③②①
D: ①③②
10、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朗读《朝读经典》时,他左右逢源 , 让大家惊叹不已。
B: 读到“泥人张贱卖海张五”的情节,小雅同学忍俊不禁地笑了起来。
C: 这对双胞胎长得实在惟妙惟肖 , 连他们的父母有时也分不清。
D: 近几年,黄石相继建成了父子山、柯尔山、熊家境等登山步道。不言而喻 , 市政府对全民键康是越来越重视了。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绝句

(唐)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释】泥融:指冻泥融化,又软又湿。

( 1 )诗的前两句选用了那些意象(景物)描画了春天的景象?

( 2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季文子相宣、成,无衣帛之妾,无食粟之马。仲孙它谏曰:“子为鲁上卿,相二君矣,妾不衣帛,马不食粟,人共以子为爱,且不华国乎!”文子曰:“吾亦愿之。然吾视国人,其父兄之食粗而衣恶者犹多矣,吾是以不敢。人之父兄食粗衣恶,而我美妾与马,无乃非相人者乎!且吾闻以德荣为国华,不闻以妾与马。”
文子以告孟献子,献子囚之七日。自是,子服之妾衣不过七升之布,马饩不过稂莠。文子闻之,曰:“过而能改者,民之上也。”使为上大夫。 (选自《国语》)
注释:①仲孙它:又名子服,孟献子的儿子。②饩:饲料。③ 稂莠:杂草。

( 1 )与文中“文子以告孟献子”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人共以子为爱
B: 扶苏以数谏故
C: 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D: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 2 )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季文子身为国相,看到国内很多百姓生活贫困,能够以身作则,反对奢华,真是难能可贵。
B: 季文子不希望家里人吃好穿好,认为一个人不奢侈,以道德高尚为光荣,才是为国增光。
C: 孟献子听了季文子的话,将儿子幽禁7天,表现了对季文子的欣赏,对儿子教育的严格。
D: 受到孟献子管教的仲孙它,最后能够改过前非,也仿照起季文子的做法。
( 3 )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①无帛之妻 ②子鲁上卿
③吾以是不敢 ④而我妻与马

( 4 )翻译下面句子。
然吾视国人,其父兄之食粗而衣恶犹多矣。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水晶般的心愿

①很多年前,在小镇的街市一角,有一家小小的书店。那时候,小男孩只有十二三岁,却已经是个十足的书迷了。每次跟着母亲到小镇的集市上卖鸡蛋,他总要找机会到那个小书店里呆上一会儿。

②那个小书店的老板,是一个60多岁的老者,又高又瘦,鼻梁上架着一副大大的黑框眼镜。小男孩每次走进书店的时候,那位老者总是伏在柜台上看书。见他进来,老者便把眼镜往下轻轻地一按,朝他微微一笑,而后继续埋头看书。

③那时候的书店还不是开架售书。他就用两只小手扳着柜台,使劲跷着脚,仔细地浏览着摆放在书架上的书籍。每当发现自己喜欢的,他就会让老者帮忙取过来翻看一阵儿。

④那时候上学,父母从来不给他零花钱,他就把卖酒瓶、牙膏皮等废品换来的零钱积攒起来买书。可是那些书的定价,大都超过了他购买的能力。因此,为了购买一本喜欢的书,小男孩总是要掂量来掂量去,那位老者则不厌其烦地为他拿来拿去。

⑤渐渐地,老者便记住了那个小男孩的模样。等他再走进书店的时候,老者就会主动起身,从书架上抽出一些他认为适合儿童阅读的书籍,然后递到那个小男孩的眼前说:“你看这些,有你喜欢的吗?”这也是老者对他说的次数最多的一句话。有些时候,小男孩站在柜台前看上半天,却因为衣兜里的钱不够,最终只能依依不舍地离开小书店。而书店的那位老者丝毫没有厌烦,他微笑着起身,将那些书一本本地放回原处。

⑥有一次,小男孩被书架上的一套《安徒生童话》给迷住了。然而,3.6元的定价在他的眼里是那么遥远。可他还是鼓足勇气对书店的老板说:“爷爷,这两本书可以为我留着吗?我一定会买下它们的。”老者微笑着点了点头,而后把唯一的那套《安徒生童话》抽出来,放到另外一个书架上去了。

⑦从此,为了攒够3.6元书钱,小男孩捡过蝉蜕,也偷偷地捅过蜂巢,然后将它们卖给收购站。然而两个多月之后,仍差6毛钱。期间,他已经往那个小书店跑了几趟。当他看到那套书还静静地躺在书架上时,他才会放下心来。然后,他就会告诉老者,他已经快要攒够书钱了。老者则微笑着说:“不急、不急,书一定为你留着。”

⑧有一天,他跟小伙伴们在河边玩耍,意外在草丛里捡到一块鸡蛋大小,像盐粒一样晶亮的石头。小伙伴都围过来看,其中一个小伙伴说:“这是水晶石,一定很值钱!”小男孩兴奋地问那个小伙伴:“真的吗,你说值多少钱呢?”那个小伙伴思忖了一会儿说:“至少可以换你想买的那套书吧。”

⑨于是,他把捡到的那块水晶石藏好。再一次跟母亲去小镇时,他把那块水晶石偷偷带在身上。他兴冲冲地跑进那家小书店,并告诉书店的老板,他今天是特意来买那套书的。之后,他从衣兜里摸出3元钱,连同那块“水晶石”一同放在柜台上。老者点了点那些零钱,不解地问:“怎么还差6毛钱呢?”那个小男孩连忙说:“您看这是一块很值钱的‘水晶石’,用它抵6毛钱行吗?”哦,老者恍然明白过来。他拿起那块“水晶石”端详了一会儿,摇了摇头说:“这不是水晶,而是石英,不值钱的。”听了之后,小男孩的脸蛋一下子红了,他从老者手中接过那块石英,连同那些零钱,失望地朝门口走去。老者在他身后犹豫了一下,然后喊道:“孩子,把书带走吧,这块石英我看把它摆在花盆里也不错!”

⑩从那个小书店里出来的时候,那个小男孩像一下子长上了翅膀,在大街上快乐地奔跑起来。他的心情像外面的天空一样晴朗,不再有一丝伤心的云

⑪许多年过去了,小镇早已变为繁华的城区。那家小小的书店也成为记忆里的一个符号,而那位当年卖书的老者或许也早已过世。但那个小男孩却一直珍藏着那套书,并创作出版了不少自己的作品。那个小男孩就是我。

⑫今天,当我坐在书房里,注视着那一架架自己喜欢的书籍,忽然感觉它们不就是一块块水晶吗?当老者收下那一块石英的时候,其实他已经送给了我一块真正的“水晶”。或许,正是因为我拥有那么多水晶般的心愿,生活才会闪闪发亮。

(作者:矫友田,文章有删改)

( 1 )概括故事情节,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内容。

①小时候“我”经常到小书店看书,想买一套《安徒生童话》。

②________

③“水晶石”原来是不值钱的石英,但最后老者还是收下 3 元钱和石英,把书卖给了“我”。

④________

( 2 )品味语言,回答问题。

结合语境 , 赏析第④段中加点词语。

为了购买一本喜欢的书,小男孩总是要掂量来掂量去,那位老者则不厌其烦地为他拿来去。

②从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第⑩段画线句子。

他的心情像外面的天空一样晴朗,不再有一丝伤心的云。

( 3 )结合文章内容 , 请说说文中的老者是怎样的一个人。(要答出两点
( 4 )通读全文,说一说第⑫段加点短语“那么多水晶般的心愿”包含的具体内容。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海中救援

①几年前,在荷兰一个渔村里,一个年轻男孩教会全世界懂得无私奉献的报偿。

②由于整个村庄都靠渔业维生,自愿紧急救援队成为重要的组织。在一个月黑风高的晚上,海上的暴风吹翻了一条渔船,在紧要关头,船员们发出S•O•S的信号。救援队的船长听到了警讯,村民们也都聚集在小镇广场上望着海港。当救援的划艇与汹涌的海浪搏斗时,村民们也毫不懈怠地在海边举起灯笼,照亮他们回家的路。

③过了一个小时,当救援船穿过迷雾出现时,欢欣鼓舞的村民们跑上前去迎接。当他们精疲力尽地抵达沙滩后,自愿救援队的队长说,救援船无法载走所有的人,留下了一个,要是再多装一个,救援船就会翻覆,所有的人都活不了。

④忙乱中,队长要另一队自愿救援者去搭救最后留下的那个人。16岁的汉斯也应声而出。他的母亲抓着他的手臂说:“求求你不要去,你的父亲10年前在船难中丧生,你的哥哥保罗3个礼拜前就出海了,现在音讯全无。汉斯,你是我唯一的依靠呀!”

⑤汉斯回答:“妈,我必须去。如果每个人都说:‘我不能去,总有别人去!’那会怎么样?妈,这是我的责任。当有人要求救援,我们就得轮流扮演我们的角色。”汉斯吻了他的母亲,加入队伍,消失在黑暗中。

⑥又过了一个小时,对汉斯的母亲来说,比永久还久。最后,救援船驶过迷雾,汉斯正站在船头。队长把手围成筒状,向汉斯叫道:“你找到留下来的那个人了吗?”汉斯高兴地大声回答:“有!我们找到他了。告诉我妈,他是我哥保罗!”

( 1 )第①段中“一个年轻男孩教会”的是________。

( 2 )第④段中的“应声而出”的表达作用是________。

( 3 )第⑤段中“扮演我们的角色”中的“角色”是指________。

( 4 )第⑤段中“汉斯吻了他的母亲”中的“吻”一词表现了:________。

( 5 )第⑥段中,为什么“对汉斯的母亲来说,比永久还久”?

( 6 )对汉斯的行为谈谈你的见解。

四、写作(分值:60分)

________(诚信、团结、正义、公平、孝义等)抵万金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选择你最擅长的文体(诗歌除外),结合你最熟悉的生活,抒发你最真挚的情感;②不得抄袭,不得套作,书写规范,卷面整洁;③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④600字左右。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