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17年密云县塘子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划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气(fèn) 作(yì) 然开朗(huò)
B: 桥(zhàn) 阔(chuò) 不舍昼夜(zhòu)
C: 幽(suì) 永(juàn) 不折不(náo)
D: 轩(miăo) 达(huò) 教学相(zhăng)
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14日,在俄罗斯世界杯的揭幕战上,沙特队出师不利 , 负于对手。
B: 酷热的天气里,人们大多躲在房间吹空调,大街上行人寥寥无几
C: 提高学习成绩是一个循规蹈矩的过程,想靠考前突击,显然是不切实际的。
D: 这部小说故事情节曲折,人物形象生动,确实引人入胜
3、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山区扶贫工作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工程,涉及多个方面,解决交通问题首当其冲
B: 老师的一席话使他茅塞顿开 , 长期以来困扰着他的问题都迎刃而解了。
C: 过不一会儿,暴风雨就歇斯底里地开始了,顿时,天昏地暗,仿佛世界已到了末日。
D: 中国经济对全世界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4、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短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在人生的旅途中,能拥有那来自四面八方的种种提醒,该是多么令人欢欣鼓舞啊。提醒可以是______________,也可以是走了火的雷霆霹雳;可以是______________,也可以是不停的絮絮叨叨;可以是______________,也可以是朝素不相识的陌生人;可以是______________,也可以是悄无声息的暗示眼神。

①直对相知的友人②婉转的和风细雨

③面对面的激烈争辩④寥寥的片言只语

A: ②④①③
B: ①②③④
C: ③②①④
D: ①③④②
5、下列有关课文内容和文学常识说法无误的一项是( )
A: 《木兰诗》是北宋时期的一首乐府民歌,选自北宋郭茂倩编写的《乐府诗集》。
B: 《邓稼先》一文作者杨振宁以中华几千年文化为背景,以一百多年来的民族情结、50 年的朋友 深情为基调,用饱含感情的语言介绍了一位卓越科学家、爱国者——邓稼先。
C: 《最后一课》,这篇散文的作者是法国作家都德。文章以普法战争为背景,以“我”的见闻感受 为线索。
D: 《孙权劝学》选自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纪传体通史《资治通鉴》。文章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去 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
6、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腊八粥是用糯米、豆类、红枣、核桃、莲子等干果掺在一起煮成的美味佳肴。
B: 丰富心灵的方式需要到大自然中去感受,到有文化积淀的地方去游历,包括欣赏艺术作品等方面的体验。
C: 考古学家曾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发现一处元代墓群,其中发掘出土的卧鹿纹金马鞍,令人啧啧称奇。
D: 净化网络语言,这不仅仅是一种语言交流,也是对民族文化传承的尊重。
7、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白居易,著有《白氏长庆集》,是以姓氏、年号命名;柳宗元,著有《柳河东集》,是以姓氏、籍贯命名。
B: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其中“折腰”即拜揖,鞠躬下拜,表示屈辱之意。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中的“折腰”也是此意。
C: 现代汉语中很多成语出自古代典籍,如“三十而立”出自《论语》,“一鼓作气”出自《左传》。
D: 战国时屈原作《离骚》,是我国诗歌浪漫主义传统的源头,后人也称诗人为“骚人”。
8、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如果特朗普宣布全面解除对越南的武器禁运和销售禁令,将可能进一步加剧南海的紧张局势。
B: 杭州开展“两整一治”专项行动,切实减少和预防道路安全事故,保障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安全运营。
C: 庆春东路新塘路交叉口的首座生态树形天桥,突破常规,造型奇特,主设计师为沈亮达的创意灵感。
D: 在当前互联网时代,跨境电子商务有着广阔空间和巨大优势,他们正努力打造共生共赢的生态化电商。
9、

选出下列划线字注音与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 ( )

A: 踌(chú) 热 (chì) 璨(cuǐ) 藏污纳垢
B: 悴(qiáo) 赠(kuì) 尴(gà) 冥思暇想
C: 恋(juàn) 鞭(tà) 责(jié) 鹤立鸡群
D: 执(niù) 广(máo) 酷(xiāo) 不可名状
10、

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城市,是城市化了的乡村?乡村,是还未完全城市化的城市。”这句富有哲理的话,富含了美丽乡村和城市统畴发展的精髓。
B: 杭州自然风光清丽灵秀,历史文化悠久灿烂,现代文明和传统历史在这块土地上相应成趣。
C: “饿了吗”高度重视3·15晚会报道的问题,紧急成立专项小组,下线所有涉事违规餐厅,并连夜部署,核查全国范围内的餐厅资质。
D: 针对新京报记者提出的“校园暴力”问题,袁仁贵表示,要坚决防犯、坚决制止此类事件,尽最大努力使发生率降到最低。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后面题目。

送人之松江

宋•俞桂

西风萧瑟入船窗,送客离愁酒满缸。

要记此时分袂处,暮烟微雨过松江。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注】袂:袖子。诗中“分袂”是分别的意思。

( 1 )《送人之松江》所写送别的季节是________ , 在写景上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

( 2 )请发挥想象,描绘“西风萧瑟入船窗,送客离愁酒满缸”的画面。

( 3 )这两首送别诗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木兰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 1 )下面各组划线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愿为鞍马 东买骏马
B: 不爷娘唤女声 阿姊妹来
C: 策勋十二转 军书十二
D: 气传金柝 雄兔脚扑
( 2 )翻译下面句子。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 3 )对上述节选部分有关句子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用夸张手法描写翻山越岭奔赴战场的情景。
B: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描写边塞军用的生活。
C: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实写将军拼死作战,壮士十年后归来的情景。
D: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采用对比手法,表达了木兰对亲人的深刻思念,极大地丰富了女英雄的形象。
( 4 )谈谈你对《木兰诗》主题的认识。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一般人常常以为,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其实也不尽然。我们虽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态度,但是,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

不求甚解这句话最早是陶渊明说的。他在《五柳先生传》这篇短文中写道:“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人们往往只抓住他说的前一句话,而丢了他说的后一句话,因此,就对陶渊明的读书态度很不满意,这是何苦来呢?他说的前后两句话紧紧相连,交互阐明,意思非常清楚。这是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我们应该虚心学习,完全不应该对他滥加粗暴的不讲道理的非议。

应该承认,好读书这个习惯的养成是很重要的。如果根本不读书或者不喜欢读书,那么,无论说什么求甚解或不求甚解就都毫无意义了。因为不读书就不了解什么知识,不喜欢读也就不能用心去了解书中的道理。一定要好读书,这才有起码的发言权。真正把书读进去了,越读越有兴趣,自然就会慢慢了解书中的道理。一下子想完全读懂所有的书,特别是完全读懂重要的经典著作,那除了狂妄自大的人以外,谁也不敢这样自信。而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对于这一点,陶渊明尤其有独到的见解。所以,他每每遇到真正会意的时候,就高兴得连饭都忘记吃了。

这样说来,陶渊明主张读书要会意,而真正的会意又很不容易,所以只好说不求甚解了。可见这不求甚解四字的含义,有两层:一是表示虚心,目的在于劝诫学者不要骄傲自负,以为什么书一读就懂,实际上不一定真正体会得了书中的真意,还是老老实实承认自己只是不求甚解为好;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这两层意思都很重要,值得我们好好体会。

( 1 )作者在文中引用陶渊明《五柳先生传》中的“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有什么作用?
( 2 )作者对读书的看法是怎样的?
( 3 )有人认为读书讲究严谨、精细,反对陶渊明的读书方法,联系你的读书实际,谈谈你的观点。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精彩语段品读
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很打眼,好象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你要买这本书?”他看了我一眼。那种正直而慈祥的眼光,使我立刻感到身上受了父亲的抚摩,严肃和慈爱交织着的抚摩似的。
“是的。”我低低地说。
他从架上扳下一本书来,版式纸张和《毁灭》一模一样,只是厚一点点,封面上印着两个八分体的字:铁流。
他用竹枝似的手指递给我,小袖管紧包在腕子上:
“你买这本书吧——这本比那一本好。”
他是谁?对这样一个平日被人轻视的工人下那样诚恳的劝告?我一进门的时候原就有点疑惑;现在更加疑惑了;虽然猜不出是谁,但自己断定:一定是一个不平常的人。
我一翻那定价:一元八角!
“先生,我买不起,我的钱不够……”我的话低得连自己都听不见了,我不知道怎样才好。
我低了头——头脑里轰隆轰隆的。我不敢看他的脸。我只听见一个声音在问我:
“一块钱你有没有?一块钱!”
“有!”我抬起头,顿时恢复了勇气。
“我卖给你,两本,一块钱。”
什么?我很惊异地望着他:黄里带白的脸,瘦得教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纱的长衫;隶体“一”字似的胡须;左手里捏着一枝黄色烟嘴,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这时,我忽然记起哪本杂志上的一段访问记——
“哦!您,您就是——”
我结结巴巴的,欢喜得快要跳起来了。一定是他!不会错,一定是他!那个名字在我的心里乱蹦,我向四周望了一望,可没有蹦出来。
他微笑,默认地点了点头,好象我心里想着要说的,他已经统统知道了一样。
这一来不会错了,正是他!站在前进行列最前面的我们的同志,朋友,父亲和师傅!憎恶黑暗有如憎恶魔鬼,把一生的时光完全交给了我们,越老越顽强的战士!我又仔细地看他的脸——瘦!我们这位战士的健康,差不多已完全给没有休息的艰苦工作毁坏了。他带着奖励似的微笑,指着《铁流》对我说明:
“这书本来可以不要钱的,但是是曹先生的书,现在只收你一块钱本钱;我那一本,是送你的。”
我费力地从里衫的袋里(公司为防止我们“揩油”,衣衫上一只袋都没有缝)掏出那块带着体温的银元,放到他的手里——他的手多瘦啊!我鼻子里陡然一阵酸,像要哭出来。我恭敬地鞠了一躬,把书塞进帆布袋,背起便走出书店的门。

( 1 )举例说明这部分文字用了哪些写人方法?

( 2 )文章为什么要反复写鲁迅的瘦?

( 3 )“我结结巴巴的,欢喜得快要跳起来了。一定是他!不会错,一定是他!那个名字在我的心里乱蹦,我向四周望了一望,可没有把它蹦出来。”这一句中的“乱蹦”写出了我的什么心情?“没有把它蹦出来”说明什么?

( 4 )读文中划线的句子,联系全文,说说对鲁迅的不同称呼有什么深刻含义。
同志 朋友
父亲 师傅

( 5 )用一句话概括这一片断的意思。

四、写作(分值:60分)
根据要求作文。

题目:的味道

要求:①先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内容,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②诗歌除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