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17年茅村镇中心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其中《关雎》《蒹葭》都运用了重章叠句的表现手法,充分表达了诗人细腻的思想感情。
B: “三味书屋”中的“三味”指布衣暖、菜根香、读书滋味长;陶渊明因其宅边有五棵柳树故自称“五柳先生”;《聊斋志异》因作者曹雪芹的书斋“聊斋”而得名。
C: 《论语》是儒家经典,记录了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和他的弟子的言行;《庄子》属于道家经典,是战国时期哲学家庄周及其后学的著作集。
D: “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中的“三父子”是指苏洵、苏轼、苏辙,他们都在“唐宋散文八大家”之列。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科举考试中的乡试一般在秋天举行,称“秋闱”,因正是桂花开放时节,故金榜题名也称“折桂。”
B: “崔九堂前几度闻”中的“堂”是居所名称,古代居所前为“堂”,后为“室”。成语“登堂入室”出自《论语》,意即登上厅堂进入内室,指学问、技艺由浅入深,达到一定的造诣。
C: 古代制简以火烤竹去湿,刮去竹青部分便于书写和防蛀,称为“汗青”或“杀青”。后来“汗青”指“史册”,例如“留取丹心照汗青”;“杀青”现多指影视作品前期拍摄完成。
D: 古人将一夜从19点开始分为五更,每更一个时辰,《湖心亭看雪》中的“更定”指一更,即零点前后。
3、

选出填在下面语段中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 )

青歌赛的一切比赛规则 ,评委与参赛选手之间稍有 就要回避,并且随时接受全国观众的 ,监审组要当场作出 ,这就保证了大赛的公正。

A: 公开 纠葛 质疑 反应
B: 公开 瓜葛 质疑 回应
C: 公道 瓜葛 置疑 回应
D: 公道 纠葛 置疑 反应
4、请为下面的上联选择最恰当的下联。

上联:比肩齐迈求知路下联:选______项


A: 学好本领奔前程
B: 教学相长育新秀
C: 德才兼备泽后昆
D: 同窗共研修身经
5、下列各组词语中划线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酝(niàng) 清(chéng) 三吾身(xǐng)
B: 妥(dāng) 职(chèn) 参不齐(chā)
C: 分(qí) 缈(piāo) 人迹至(hǎn)
D: 干(hé) 勃(péng) 随声附(hè)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美丽的颜色》的作者是艾夫·居里。文章主要记叙了居里夫妇在棚屋中用四年时间提取镭的过程。
B: 《藤野先生》一文记述作者与日本老师藤野先生交往的一段经历,以及作者弃医从文的过程,表现了藤野先生的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摒弃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表达了作者对老师的真挚怀念。
C: 《答谢中书书》的作者是吴均,《与朱元思书》的作者是陶弘景,两篇文章都是书信体裁。
D: 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用三十年时间写下十卷本科普巨著《昆虫记》。法布尔关注昆虫活生生的生命过程,书中处处洋溢着对生命的尊重,对自然万物的赞美。
7、

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有的书昨天看不懂,过些日子再看才懂得;

②或者一本书读了前面有许多不懂的地方,读到后面才豁然贯通;

③经验证明,有许多书看一遍两遍还不懂得,读三遍四遍就懂得了;

④因此,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⑤也有的似乎已经看懂了,其实不大懂,后来有了一些实际知识,才真正懂得它的意思。

A: ①⑤②③④
B: ③①⑤②④
C: ④③②①⑤
D: ③②①⑤④
8、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意见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B: 近五六年来,我国青少年的幸福观呈现出向现实性、生活性倾斜的特点。
C: 贾平凹历时4 年创作的小说“古炉”出版发行,该作品延续了其乡土文学的创作风格。
D: 诺贝尔奖得主埃尔温•内尔感慨地说:“中国医药城,一个充满活力和创新意识的地方!
9、

“之”字用法与众不同的一项是( )

A: 人皆有
B: 得则生
C: 蹴尔而与
D: 今为妻妾之奉为
10、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科举考试中的乡试一般在秋天举行,称“秋闱”,因正是桂花开放时节,故金榜题名也称“折桂”。
B: “崔九堂前几度闻”中的“堂”是居所名称,古代居所前为“堂”,后为“室”。成语“登堂入室”出自《论语》,意即登上厅堂进入内室,指学问、技艺由浅入深,达到一定的造诣。
C: 古代制竹简以火烤竹去湿,刮去竹青部分便于书写和防蛀,称为“汗青”或“杀青”。后来“汗青”指“史册”,例如“留取丹心照汗青”;“杀青”现多指影视作品前期拍摄完成。
D: 古人将一夜从19点开始分为五更,每更一个时辰,《湖心亭看雪》中的“更定”指一更,即零点前后。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 1 )诗歌中直接抒情的是哪一句?
( 2 )“小桥流水人家”一句描写出温馨恬静的景象,联系全诗,谈谈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一)
康熙三十四年,重建太和殿。有老工师梁九者董(监督)匠作,年已七十矣。自前代及本朝初年,大内①兴造,梁皆董其事。一日,手制木殿一区,献于工部尚书所,以寸准尺,以尺准丈②,不逾数尺许,而四阿重室③,规模悉具,殆绝技也。明之季④,京师有工匠冯巧者,董造宫殿,老矣。九往执役门下数载,终不得其传;而服事左右,不懈益恭。一日,九独侍,巧顾曰:“子可教矣!”于是尽传其奥。巧死,九遂隶籍冬官⑤代执营造之事。
(二)
王拯七岁时母亡,遂来依姊氏。姊适新寡,又丧其遗腹子,茕茕独处。屋后小园数丈余,嘉树荫之。树阴有二屋,姊携拯居焉。拯十岁后,就塾师学,朝出而暮归。比夜,则姊恒执女红⑥,篝一灯,使拯读其旁。持小几就园树下读。树根安两巨石:一姊氏捣衣以为砧,一使拯坐而读。日出,乃遣入塾。故拯幼时每朝入塾,所读书乃熟于他童。或夜读倦,稍逐于嬉游,姊必涕泣告以母氏劬劳⑦瘁死之状,且曰:“汝今弗勉学,母氏地下戚矣!”拯哀惧,泣告姊,后无复为此言。
【注】①大内:皇宫。②以寸准尺,以尺准丈:以一比十的比例。③四阿重室:房屋的四角,二重的房屋。④季:末年。⑤隶籍冬官:所属编制到工部。⑥女红:妇女所作的纺织、刺绣、缝纫等。⑦劬劳:(qú láo)劳苦。

( 1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一灯,使拯读其旁 (点燃)
B: 规模悉(具备)
C: 比夜,则姊执女红 (常常)
D: 绝技也 (丧失)
( 2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 )

A: 梁皆董事 以境过清
B: 一姊氏捣衣为砧 以是人多书假余
C: 一使拯坐读 鸣之不能通其义
D: 所读书乃熟他童 贤材人远矣
( 3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拯哀惧,泣告姊,后无复为此言。
②巧顾曰:“子可教矣!”于是尽传其奥。

( 4 )梁九与王拯各有怎样的品性?请用恰当的词语概括回答。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留点空白

刘书全

①人与人在交往中应留点空白,为他人留点空白,才能友好相处;给自己留点空白,才会快乐度日。

②为他人留点空白,遇事能让出三分,自己就多了一份爱心;为他人留下三分宽恕,人际关系就不会紧张;凡是能为他人留下设想的空白,世界就会多一份美好。不要忘了,你留给他人的空白,也是留给自己的出路。人生舞台,风云变幻,何处没有矛盾,何时没有纷争? 世界上,有坦坦君子,也有戚戚小人,若是你没有坚忍的心智,没有宽容的胸怀,就无法与他人和睦相处:即便你一身清白,有德有才,也要允许他人的误解,刁难,甚至伤害……但是,一切都将过去,惟有真理永存,倘若你能包容理解,为他人留下三分余地,反省自身,解剖自己,矛盾就会迎刃而解,就能化干戈为玉帛,化误会为理解,化狭窄为广阔。最终会得到他人的信任和尊重。

③人是感情动物,有喜也有悲,有爱也有恨。给自己留点空白,会使心灵更畅快地呼吸。当你得意时,留点空白给思考,莫让得意冲昏头脑;当你痛苦时,留点空白给快乐,烦恼就会烟消云散;当你烦恼时,留点空白给安慰,莫让痛苦窒息心灵;当你孤独时,留点空白给友谊,真诚的友谊是第二个自我。人就是这样,痛苦可以忍受,泪水可以恣情,但绝对不能灰心,低头,停止不前。当生活把你逼进狭窄的小路,留点空白,留点光亮给心境,就会变小路为宽广大道。

④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若是给他人和自己留点空白,就会无怨无忧,知足常乐。其实,一个人只有工作往上比,才会看到自己的不足;生活往下看,才会得到满足,不会去攀比。平淡的生活,足以滋养世人,粗茶淡饭具备人体所需要的营养,就不必眼馋他人常吃山珍海味;自己有自行车骑,又能锻炼身体,就不必眼馋他人有小汽车接送……人世间的事物纷繁,有领导者就有被领导者,有名人就有凡人,何必要与他人比高低?靠自己的诚实劳动,会获得一份甜蜜的果实,且俭朴的生活,会更贴近生活的本质,享受生活的乐趣,不至于迷失在光怪陆离的表面。为此,何不给他人和自己留点空白,求得安宁,活得开心、快乐一点呢?

⑤人生一世,对有些事情不需要刻意去面对,更不需要费心去思考其细节,给人给已留更多的空白和余地,留更多的灵气,才会快乐、幸福度过一生。

(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

( 1 )综合全文,对文章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所谈论的话题有很强的现实性和针对性,对目前正在开展的“创建文明城市”、“打造和谐社会”等活动具有启发作用。
B: 第②段提到了人与人在交往中应遵循的原则,和我们通常所说的“退一步海阔天空,让三分风平浪静”的处世哲学意思相近。
C: 第④段中提到的“光怪陆离的表面”是指一个人一旦玩物丧志、不思进取,就会整天沉湎于花天酒地、碌碌无为的生活中而不能自拔。
D: 全文语言朴实,条理清晰,说理辩证,蕴含哲理,表现了作者宽广的胸怀,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感染力较强。
( 2 )下面对本文论证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第一段提出中心论点:人与人在交往中应为他人、给自己留点空白。
B: 第二,三段论述为什么要为他人留点空白的道理.
C: 第四段联系现实生活的实例,论述为他人和自己留点空白的好处。
D: 第五段总结全文,指出要给人给己留空白和余地,才会快乐、幸福。
( 3 )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你认为“人生一世”,有哪些事情“不需要刻意去面对,更不需要费心去思考其细节”?请作简要分析。

阅读胡忠伟《读书贵有疑》一文,完成小题。
①清代著名戏曲理论家李渔,儿时向老师质疑:“胡不窄小其制反宽大其形,是何以故?”老师默然不答,李渔颇感失望。直到远游塞外,才终于揭开谜底:原来塞外天寒地冻,这种服装是日当蓝衫夜当被的。
  ②这应是“学贵疑”的很好的事例了。读书做学问,难免会遇到许多的疑难处,自古以来,人们就很赞赏提出疑问的精神,认为“会读书,当先要会疑,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怕的不是有疑难,而是终日读书没有疑问——书上说什么就信什么,是不会有进步的;书上说什么,不懂装懂,更是难有出息的。
  ③有疑难就会想方设法去破疑释疑。学问学问,当然是既“学”且“问”的。“问”是钻研,是“学”的深化;只“学”不问,容易埋进死读书、读死书的昏庸里。“问”是知识长进的一种方式,无所谓“羞耻”之意,“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惑而不从师,终为惑矣”。
  ④惑能从师,固然是好事,但做学问终须自己动手动脑,才有所得,否则我们便与留声机无异了。进一步说,读书做学问,不能只当翻译家,而当有自己的思考和见地,这就是善于思考,思考才能有所启发,有所得。“始当求其所以入,终当求其所以出”,是谓知其然,还应知其所以然。古人说“学而不思则罔”,“学贵心悟,守旧无功”,都是经验之谈。思考可以明智,可以捷才。更进一步说,读书做学问有一个知识转化的问题在里头,知识转化为能力,转化为学问,才能集大成,成一家之言。
⑤古人读书尚疑贵思,这应该是一个很好的传统,值得我们继承。在这个浩瀚的世界中,一定有很多东西是我们还未能了解的,思考与质疑的脚步一刻都不能停滞。那种食而不化,只读书不求甚解的做法,潇洒是潇洒,只怕未必能于学问有所长进。

( 1 )请分析文章开头引述李渔故事的作用。

( 2 )文章第②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 3 )作者认为:“善于思考,思考才能有所启发,有所得。”请你先补充一个事实论据来论证这个观点,再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的认识。

四、写作(分值:6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对待学习,你是习惯于主动探究,还是被动应付?看到垃圾,你是习惯于随手捡拾,还是视若无睹?面对困难,你是习惯于设法解决,还是绕道而走……

关于习惯,你有怎样的看法和经历?讲述你的故事或见闻,分享你的感悟,写一篇600字到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②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抄袭、套作。④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