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关于文学名著《艾青诗选》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艾青原名是蒋正涵,号海澄,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著名诗人。 B: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这首诗是艾青的成名作,发表时第一次使用了“艾青”这一笔名。 C: 艾青的长诗《向太阳》《火把》,借歌颂太阳、索求火把,表达了驱逐黑暗、坚持斗争、争取胜利的美好愿望,诗人也因此被称为“太阳与火把”的歌手。 D: 艾青擅长绘画,在他的诗歌创作中明显地表现出“诗中有画”的特点,如他的短诗《刘草的孩子》就是如此。 |
2、 | 下面对诗文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石壕吏》中"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两句运用对比手法,形成强烈的反差,极其形象地写出了"吏"与"妇"的矛盾。B: 《春望》中“家书抵万金”一句用“抵万金”来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杜甫对家人的强烈思念。 C: 《桃花源记》中“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两句展现出一幅和谐安宁、自得其乐的幸福生活图景。 D: 《爱莲说》中用莲的“出淤泥而不染”的特点来象征君子庄重质朴、豁达大度的美好品质。 |
3、 |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排比就是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密切相关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或句子排列起来,各项之间是并列关系,所以不必注意各项之间的排列顺序。 B: 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句中划线的词“仿佛”、“已经”、“满”都是副词。 C: 毛泽东评价藏克家是“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的人。 D: 《最后一课》以普法战争为背景,通过都德在“最后一课”中的见闻和感受表现了韩麦尔等法国人民在国土沦丧时的悲愤心情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
4、 |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空缺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①我们以隆重 90周年为契机,热情 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丰功伟绩。 ②接连出现的恶性食品安全事件 我们,必须积极推进道德文化和法律法规的建设,以维护人民的生命安全,并从根本 唯利是图、坑蒙拐骗、贪赃枉法等丑恶和腐败行为为滋生的土壤。 A: 祝贺 歌颂 警告 剔除B: 庆祝 赞颂 警告 铲除 C: 庆祝 讴歌 警示 铲除 D: 祝贺 讴歌 警示 剔除 |
5、 | 下列各项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黄河颂》在体裁上是一首颂诗,着眼于“歌颂”。 B: “望黄河滚滚”的“望”字,一直统领到“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既有写实的成分,也有雄奇瑰丽的想象。 C: 该诗注意营造歌词的画面之美,“黄河滚滚”“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等语句,在读者面前展开了一幅宏大的波澜壮阔的雄伟图画。 D: 这首歌词写得明快雄健、节奏鲜明、音节洪亮,以短句为主,兼有长句。 |
6、 | 下列画线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孔子文化影响深远,根深蒂固 , 如同一棵千年老树,深深地根植在人们心里。 B: 预防腐败比惩治腐败更重要,制度建设比事后追责更重要,所以反腐的关键是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杜绝腐败。 C: 我国体育健儿在韩国平昌冬奥会上前仆后继 , 勇夺奖牌。 D: “一带一路”是一个宏伟的战略构想,它的建设不仅涉及众多国家和地区,还涉及众多产业和巨量的要素调动,不可能一蹴而就。 |
7、 | 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帷幕 疏理 消声匿迹 酣畅淋漓B: 揉躏 屹立 沁人心脾 眼花瞭乱 C: 找茬 眷念 有恃无恐 黯然神伤 D: 炫酷 委婉 相形见拙 应接不瑕 |
8、 |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课文《桃花源记》正是出自该书。 B: 古代汉语中,“三”这个数字泛指次数少。如《论语》中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C: “昨夜见军帖”中的“军帖”指军中的文告,“军书十二转”的“军书”指军中的文书。 D: “梅兰竹菊”被称为花中四君子,自古以来,备受推崇。文人墨客用各种优美的词句来讴歌和赞美它们。 |
9、 | 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冬天是一位风烛残年的老人,他步伐蹒跚 ,历尽沧桑,饱受风雪的磨 难,但是他依然不改对大自然的爱恋。 B: 目前我国正面临严重的环境问题,生态的失衡日趋明显,令人堪忧 。 C: 海天一色的苏马湾,神奇浪漫的花果山,飞珠溅玉的龙潭瀑布……这些美景让每一位来连云港的游客都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D: 从高空俯视黄山,在一片山水相间的万绿丛中,千峰竞秀,万壑藏云,郁郁葱葱,飞红滴翠。人们怎能不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
10、 | 为下面这段文字提炼主要观点,最正确的一项是( ) B: 2010年度国家监测语料库中提取出新词语500条。 C: 网络时代改变了传统的大众传播模式。 D: 各种传媒通过新词语来盘点一年的重大社会生活。 |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致橡树 舒婷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长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也不止像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 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 也像戟; 我有我红硕的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爱——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 1 )为下列划线字注音。
( 2 )诗中的橡树、木棉各自代表了什么?( 3 )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 4 )试归纳这首诗的主要意思。( 5 )请选取你感受最深的一句诗,说说自己的理解。 |
阅读《肃王与沈元用》①,回答后面问题。 ①元用素强记( ) ②辞甚偶俪( ) ③欲矜其敏( ) ④略无矜色( ) ( 2 )②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一处朗读停顿。 ① 元 用 素 强 记 (2) 不 能 记 者 阙 之 ( 3 )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取纸追书之A: 至之市 B: 观之正浓 C: 是吾剑之所从坠 D: 心之所向 ( 4 )翻译下列句子。 ①肃王视之,即取笔尽补其所阙,无遗者。 ②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 5 )说说肃王哪些方面让沈元用“骇服”。 |
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座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_________着上面,两脚再向上_________;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_________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 1 )文中横线上应填入的动词恰当的是( )①现今社会的人士,为了一整天繁忙的工作几乎都把身边的每一个人忽略了!对孩子们而言,父母就如同他们身边的充电器,是他们每一天都能看见随着就会发出微笑的人。对于父母来说又何尝不是呢?!我们身为他们的儿女,他们就会为我们而感到温馨,每一天的笑容都会灿烂地展现在我们面前,烦恼和疲劳都会因看见自己儿女的脸庞而消失得无影无踪。
②其实父母就像一颗红色的绿苹果,外表坚硬但内里却是我们意想不到的软弱,难道你们不赞同吗?我们有的他们也有,他们每一天所要经历的并不是我们所能想象的复杂,对于他们来说都无所谓!因为父母有我们在身边陪伴着他们度过每一天的艰难生活,就因为我们是他们的儿女,只要他们回想,脸上的笑容就会美丽地展开。
③然而,我们身为儿女的就像是这颗苹果的“蛀虫”!一直都只沉迷于自己的世界,从来不去思考、去凭自己的一双瞳孔看清楚父母生活在怎样的一个圈子!因为我们觉得没有必要,就好像蛀虫吃掉了苹果却不问理由。父母在受蛀虫侵蚀之外还要承受工作的压力,目的就是为了要撑起这个他们一手建立的家!更要保护好每一条在自己身边围绕的“蛀虫”。
④他们何尝怨悔了?!没有,只因他们想要我们快乐地长大,他们会不惜牺牲一切让我们能慢慢成长,可能这是他们唯一能为儿女办到的事情。孩子往往是父母们的支柱,不要否认!
⑤我们还没有成为人父人母,当然看不透父母的心其实是那么的脆弱。我们从来没有想象过,父母在我们身边渐渐衰老、渐渐地变得风烛残年,而我们却吃着他们的身体一天一天地长大。我们是不是太过分了呢?他们只希望我们每一天的一个问候、微笑,这样他们就能安心地工作!他们为在儿女面前维护形象,让儿女们觉得生活在他们身边是多么的幸福而一直在努力,只是我们没有去了解,而是更残忍地去践踏父母的这份荣耀!
⑥“父母”这一份工作是非常令人崇拜的,只因他们一味儿地付出,却不求任何的回报,难道不是吗?他们只想看见我们在他们的体内健康快乐地成长,直到我们吃饱了、吃腻了懂得自己跑出来,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圈子,又或者直到红色的绿苹果破烂不堪也依然不发出任何的声音。他们觉得值了!而我们能有幸活在他们身体里我更觉得……值了!
(选自《读者》,有删改)
( 1 )有读者为上文内容所感动,专门拟写了一幅对联发表感慨,请补出上联。上联:________。
下联:父母爱,情真意切。
( 2 )理解划横线句中划线词的含义。①其实父母就像一颗红色的绿苹果,外表坚硬但内里却是我们意想不到的软弱 , 难道你们不赞同吗?
②他们觉得值了!而我们能有幸活在他们身体里我更觉得……值了!
( 3 )说说下列句子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①他们为在儿女面前维护形象,让儿女们觉得生活在他们身边是多么的幸福而一直在努力,只是
我们没有去了解,而是更残忍地去践踏父母的这份荣耀!
②“父母”这一份工作是非常令人崇拜的,只因他们一味儿地付出,却不求任何的回报,难道不是吗?
( 4 )参考下面材料,请说说你读完本文后的深刻感悟。你对文中所提的“蛀虫”式的经历有何看法?请结合你的生活经历写出独特体验。材料一:抒情的文章人们有个误解,以为把感觉抒发出来就是了,而忽视了对深刻的要求。深刻,可以是思想,可以是感情。(龙应台)
材料二:有人问我:你那个《散步》,是写尊老呢,还是爱幼?或者既尊老又爱幼?我认真回答:看起来当然是既尊老又爱幼,其实我骨子里是想写生命。(莫怀戚)
要求:①拟写一个恰当的题目;②能够相对完整地记述活动过程并具体描述活动中某一场景;③文中不出现真实的校名、班名、人名。如有需要,请用A,B,C代替;④不少于600字。不抄袭本试卷中阅读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