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17年长沙市望城县丁字镇丁字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面横线处所填句子,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

温幼菊会唱歌,声音柔和而又悠远, 。桑桑的胡琴就是温幼菊教会的。

①夏末初秋的夜晚,天上月牙一弯,她坐在荷塘边上,拉着这首曲子,使不懂音乐的乡下人,也在心里泛起一阵莫名的悲愁。

②她拉得一手好胡琴。琴上奏得最好的又是那曲《二泉映月》。

③既含着一份伤感,又含着一份让人心灵颤抖的骨气与韧性。


A: ③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③②
D: ③②①
2、

下列成语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A: 卧薪尝胆 有福同想
B: 异想天开 完璧归赵
C: 寒来署往 望眼欲川
D: 满栽而归 斗志昂杨
3、下面的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B: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C: 古道/西风/瘦马
D: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4、填入下列横线的句子,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

西藏高原上的树,常抱成团地生长,有的依傍着,有的缠绕着,很少见到独自兀立的树。 。它们是无数次风雪雷雨后的幸存者!

①如果不是阵阵袭来的高原反应,还以为身在南方

②有的体无完肤,伤口摞着伤口,却摇曳着一片新绿

③从贡嘎机场到拉萨,路边绿树成行

④但稍加注意就会发现,那些树干奋力地伸向天空

A: ①④②③
B: ③①④②
C: ③②①④
D: ①③②④
5、选出对文天祥《过零丁洋》赏析有误的一项( )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A: 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两件大事,一是因科举走入仕途,二是国家危亡之时,起兵勤王抗元。
B: 颔联用“风飘絮”和“雨打萍”六个字形象地揭示了国家和个人的命运。
C: 颈联巧借地名写出了诗人昔日的惶恐和今日的零丁之感。
D: 这首诗叙述了诗人抗元失败被俘的经历,表达了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和对故园的思念之情。
6、下列句子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 我刚在姑姑家坐下来,她就有事失陪了,我只好无聊地翻翻闲书,看看电视。
B: 这么珍贵的书您都毫不犹豫地借给我,太感谢了,我会尽快璧还,请您放心。
C: 这种壁纸是最近才研制出来的,环保又美观,贴在您家里会让寒舍增色不少。
D: 我们夫妇好不容易才得了这个千金,的确放任了些,以后一定对她严格要求。
7、

下列关于文学作品内容及常识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刘心武的《错过》是一篇杂文,该文辩证地论述了“错过”产生的原因及其意义,强调人要习惯和品味“错过”,不要让“错过”酿成“过错”。
B: 学了《范进中举》和《孔乙己》两篇小说后,将范进与孔乙己比较,我们会发现,在范进的脸谱上,可贴一“丑”字标签,而孔乙己的灵魂深处,渗透出几缕“悲”。
C: 诗歌《有的人》每一节都运用对比手法,每一节都是先反后正,使正反面人物对立得更为鲜明,从而达到突出主题的作用。
D: 《马说》《陋室铭》《核舟记》中的“说”“铭”“记”都是古代的一种文体,“说”重在说明,“铭”重在抒情,“记”重在记叙。
8、

选出下列加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静(安静) 狩(打猎)
B: 窸窣(细小的磨擦声) 喧(喧哗)
C: 哑(缄默、不说话) 撇开(丢开、抛弃)
D: 惊慌失(安放、安排) 和(和好、亲近)
9、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这些蔬菜长得这么好,是由于社员们精心管理的结果。
B: 近年来,我国重大科研项目捷报频传,增强了我们民族的科技自信和广阔前景。
C: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是一次共商合作大计、共建合作平台、共享合作成果。
D: 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其中不少优秀的文化著作,可作为青少年人格教育的读本。
10、

奇妙的中华语言是世界文化的无价之宝,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

A: 在兰州举办的马拉松比赛,给弘扬兰州精神和兰州形象带来良机。
B: 购买文具用品时,要尽量选择无异味的橡皮擦、无刺鼻气味的涂改液和学习用品。
C: 最近,张掖的湿地、丹霞、草原系列摄影作品展,表达了人们祝愿家乡蒸蒸日上。
D: 如今,年轻人喜欢上网购物,一些老年人也加入到“淘宝一族”的行列。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使至塞上

(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选候骑,都护在燕然。

( 1 )下面对王维的《使至塞上》一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写诗人自己轻车简从,要到西北边塞的居延去慰问边境将士。
B: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中,诗人把自己比作“征蓬”“归雁”,表达了诗人这次出使边塞时愉悦、舒畅的心情。
C: 《使至塞上》是王维的一首著名的边塞诗,充分体现了其“诗中有画”的特点。
D: 最后两句写诗人在边塞的萧关遇到了侯骑(侦察兵),得知都护正带兵在燕然前线,暗示边关战事频繁。
( 2 )用自己的话,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与朱元思书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水皆缥碧________ ②互相邈________

③鸢飞天者________ ④窥谷忘________

( 2 )翻译下列句子。

①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②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 3 )下面对本文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是吴均写给友人的一封信。信中生动描绘了秀美的自然风光,抒发了作者厌弃尘俗和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
B: 本文用骈文写成,文字千锤百炼,生动晓畅,句式整齐而有变化,读来很有韵味。
C: 本文构思精巧,开头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对富春江风光进行高度的概括和赞叹,作为“文眼”统领全文。
D: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句话写的是作者的所见所感,从而烘托了山水景物的魅力。
( 4 )本文在描绘景色时,手法多样。请你任选一种手法,结合选文具体内容作简要分析。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大脑、智商与基因
①人类进化到现在的特征和相貌其实不仅仅是因为自身所拥有一些特殊的基因,同时也取决于人类丢失或自我删除了一些可能无用或制约自身发展的基因,而这些基因与大脑的容量和智商都有关系。
②人与黑猩猩的亲缘关系最近,但是两者的形状却有较大不同。其中,人类产生意识和决定行为的大脑与黑猩猩的大脑有显著的差异。人的大脑重量约为1300~1500克,而黑猩猩的大脑重量只有约500克,人脑容量大约是黑猩猩大脑容量的3倍
③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的吉尔·贝吉拉诺等人进行的一项研究比较了人和黑猩猩及其他哺乳动物的遗传密码,发现了人与灵长类动物在大脑以及其他方面形状差异的奥秘。
④研究人员在黑猩猩和其他哺乳动物中发现了510个基因片段,但是这些基因在人类中却不存在。而新发现的这些基因基本上都是调控基因,它们的功能是开启或闭合邻近的大量基因。然后,研究人员对这些人类缺失的基因进行分析,确定了它们是群集在一些特殊的基因周围。这些缺失的基因有什么功能呢?首先,研究人员确定了这些在人类身上缺失的基因可参与类固醇激素的信号调节;其次,还有一些缺失的基因可参与大脑的发育。
⑤在这510个黑猩猩拥有但人类缺失的基因中,研究人员发现有一个基因是控制大脑发育的,就像一个闸门或开关,它如果存在,则位于一个抑癌基因GADD45G的旁边。但是,正是由于人类的这种基因缺失,才使得大脑的发育可以不受太多控制,所以大脑发育得更大,大脑的容量也增多,从而产生了更多的神经元,使人类的智能和意识有了飞跃的发展。

( 1 )第②段画线句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 2 )第⑤段中加点的“太多”能否删去,为什么?

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为什么巧合无处不在


①在一些人眼中,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个充满巧合的神奇地方。比如:某些数字或日期跟自己特别“有缘”,根本不认识的人之间竟然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那么,这些令人惊叹的巧合真是“冥冥中自有天意”的奇遇吗?


②在心理学家看来,巧合只是一种共时性事件。共时性事件是指彼此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的事件。我们知道,一件事的发生通常是有前因后果的,即事件之间存在某种因果关系。而共时性事件的关系是非因果性的,其决定性因素是个人的主观经验。在这种非因果性原则的影响下,所有人、所有事都能被关联在一起。


③巧合无处不在的原因,是与人类特有的信息处理机制相关的。有人认为,鲨鱼皮肤上具有一种特别的结构,可以探测细微的电磁变化以帮助鲨鱼追踪猎物。很可能人类身上也有类似的机制,共时性事件发生时,相关信息形成一张无形的网络,一些人传递出的信息被另一些人加工处理后,就会形成特定的情感和行为,我们因此觉察到巧合的存在。


④人类特有的信息处理机制与人脑处理信息的特点密切相关。人类的大脑对于规律和秩序有一种本能的渴求,总是试图从一团乱麻中理出头绪来。一项研究显示,巧合的发生是人脑探索现实现象因果关系的必然结果。这种探索机制的存在使我们能更好地学习与适应环境。同时,心理学家发现,人们习惯于从各类事件中提取具有相似性和规律性的东西,这些都是能帮助我们更好地探索外部世界的宝贵信息。


⑤巧合无处不在的原因,是人们常常赋予事物特别的意义。尤其是当它能起到安慰或解释的作用时。因此,当“不寻常”的事物出现时,有些人会认定其必然蕴含深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巧合只存在于那些善于捕捉它们的大脑里。


⑥统计学家指出,许多看上去极不可能的事情其实是普遍发生的。一个经典的例子是:如果一个房间中有23人,那么有两人的生日在同一天的可能性会超过50%。有人将此视为无法解释的巧合,但从统计学的角度看,巧合的本质是概率,它们是随机发生的,没有任何特别意义,而且它们总是在发生,因此不足为奇。无论你将其赋予何种意义都纯属“自作多情”。


⑦一项研究专门收集了各种传得神乎其神的巧合性事件。经过对5000余件此类事件的数据分析,研究人员发现,有28%的案例都与日期或是数字有关。数字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是最容易触发巧合感的事物,尤其是那些对我们有特殊意义的数字,比如亲朋好友的生日、某个纪念日、一些谐音数字等。


⑧巧合无处不在的原因,是人们处于极度悲伤、愤慨或焦虑的情绪中。生活中有几类人对巧合更为敏感,比如相信神秘力量的人、容易将外部世界的信息关联到自己身上的人、热衷于追寻意义的人、试图从蛛丝马迹中寻求慰藉的人等。


⑨总之,对巧合的敏感度是因人而异的,也是可以后天培养的。留心观察,用科学的思想诠释“冥冥中自有天意”的奇遇,对生活的认识将会变得更加理性,更加积极。

(选自《科学画报》,有删改)

( 1 )选文说明的中心内容是什么?
( 2 )选文第②段中加点词语“通常”为什么不能删去?
( 3 )选文第⑥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 4 )阅读选文,相信你对于生活中的巧合有了新的认识,探究下列三个生活现象,请选出最准确的分析结论,并把对应序号填写在横线上。

①小李第一次主持商业谈判,内心的焦虑让他坐卧不安,清晨看见一只喜鹊,他特别高兴,谈判也取得了成功。________

②赵雷最近买了一辆汽车,他发现马路上有很多相同品牌和型号的汽车,原来自己生活的城市里有这么多品味相同的伙伴。________

③苗苗特别喜欢数字18,一直认为18是自己的幸运数字,今年沈阳中考居然是7月18日,她觉得自己一定能取得好成绩。________

A.习惯于从各类事件中提取具有相似性和规律性的信息,使人觉察到巧合存在。

B.巧合无处不在的原因,是人们处于极度悲伤、愤慨或焦虑的情绪中。

C.巧合无处不在的原因,是人们常常赋予事物特别的意义。

四、写作(分值:60分)
封建科学制度和封建文化教育使范进人性扭曲变形。鲁迅对此种现象曾写文:“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社会教育固然是客观现实,但“莲出淤泥而不染”,主观的因素更不容忽视。请联系范进的故事与社会现象说一说你对个人主观因素对人生的认识,写600字的文章。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