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17年深圳市南山弘基学校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划线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襄樊以它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吸引着众多投资者前来投资开发。
B: 十年如一日,无怨无悔、风雨无阻背残疾同学上学的女生张贺婷被评为“2008感动襄樊年度人物”。
C: 中华民族富有创新精神,我们要把这种精神当之无愧地传承下去,不断发扬。
D: 大自然给我们许多启示:成熟的稻穗低着头,那是在启示我们要谦虚;一群蚂蚁抬走骨头,那是在启示我们要齐心协力
2、下列文学、文化常识,分类恰当的一项是( )
A: 谦辞:家君、在下、愚见、寒舍
B: 法国:莫泊桑、普希金、法布尔、都德
C: 小说:《儒林外史》、《水浒传》、《朝花夕拾》、《骆驼祥子》
D: 律诗:《游山西村》、《春望》、《木兰诗》、《钱塘湖春行》
3、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他演讲时,贯穿古今,引经据典 , 获得听众阵阵掌声。
B: 上海市英语教研员朱浦老师专门给我们做了一次关于作业的讲座,使我茅塞顿开,受益匪浅
C: 2010年上海世博会,聚集了当前全球工业化国家最新颖的产品,真可谓浩如烟海 , 应有尽有。
D: 科学家曾经认为融化的冰架会再次冻结上,但实际情况大相径庭 , 融化的水却渗进冰层最下面。
4、

语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这样的态度都是不足取的。
②因此,发展的机遇,要从解决难题、克服困难中赢得,而抓住机遇也正是解决难题、克服困难的过程,机遇总是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③正像运动员到奥运赛场拼搏,既是机遇,也蕴含着挑战,又孕育着机遇。
④把两者割裂开来,以为机遇就是天上掉馅饼的时运,消极等待;或以为挑战就是数不胜数的难题,唉声叹气。
⑤机遇与挑战是密不可分的,加快发展离不开机遇,也避免不开挑战。

A: ⑤③④②①
B: ③⑤④①②
C: ⑤④①③②
D: ③④⑤②①
5、

选出下面几句相关联的话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 ( )
(1)一次,富兰克林买到一本《旁观者》的刊物,便边读边把几篇文章的大意摘录下来。
(2)接着,就把自己写的与原文比较,发现自己的缺点,就把它改正过来。
(3)几年以后,他模拟原文的风格,写出了一篇篇文章。
(4)这样下来,他不仅掌握了作者的观点,取到了“真经”,而且学习了作者的思维方法,锻炼了自己的创造力。
(5)“不动笔墨不读书”是强化记忆、训练思维的好方法。
(6)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的成功就是由此开始的。

A: ⑤⑥②④①③
B: ⑤⑥①③②④
C: ⑥⑤①③②④
D: ⑥⑤②④①③
6、下列句子使用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 在高山上,我们沉默了那么久,终于可以敞开喉咙大声喧哗。
B: 在这里,尽情欢歌处,夜凉如水,他们的心像一滴水一样晶莹。
C: 因此,所有的水,都在稍作徘徊时,被急匆匆的后来者推着前行。
D: 太阳出来了,我怕被迅速蒸发,借一阵微风跳下花朵,正好跳回浇花壶中。
7、

诗人余光中参加一次文艺颁奖仪式,获奖者大都是黑发晚辈,只有余光中是白发老者。余光中风趣睿智的致词赢得了满堂喝彩。下列选项中余光中最得体的致辞是( )

A: 一个人年轻时同老头子一同获奖,表示他已经成名;可年老时还能同小伙子一同获奖,说明他尚未落伍。
B: 我这老头子能与年轻人一同获奖,首先感谢评委的公正,一视同仁。
C: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年轻人能赶上我,我十分欣慰。
D: 我虽然是个老头子,但我的心态年轻,我永不服老,所以能和年轻人同台领奖。
8、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 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B: “小明,作业做完了吗?”“做完了,妈。”
C: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D: 老信客在黑暗中睁着眼,迷迷乱乱地回想着一个个码头,一条条船只,一个个面影。
9、孙悟空在________的帮助下,降伏了牛魔王,拿到了芭蕉扇,熄灭了火焰山的火。( )
A: 观音菩萨
B: 文殊菩萨
C: 太白金星
D: 哪吒
10、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语句,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宽容是一门艺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我们在接受别人的长处之时,也要接受别人的短处、缺点与错误

②宽容待人,就是在心理上接纳别人,理解别人的处世方法,尊重别人的处世原则

③一门做人的艺术,宽容精神是一切事物中最伟大的行为

④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和平相处,社会才会更加和谐


A: ③②①④
B: ③①②④
C: ④②①③
D: ④①②③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国学知识勤积累

把酒问月

李白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全樽里。

( 1 )李白在诗中穿插的神话传说是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琢 冰

【清】唐甄

昔京师有琢冰为人物之形者,被以衣裳,缀以丹碧,神色如生,形制如真。京师天寒,置之堂背,逾日不变;变则修饰之。往观者日数百人皆叹其巧惊其神。

一日,语众曰:“孰能与我三斗粟,吾授之以吾技。”人无应者。乃问之曰:“子之技诚巧矣。子何不范金琢玉,为夏、殷、周、汉之器,可以宝而不坏?今乃琢冰为玩物,其形虽有,不日而化矣!吾甚惜事之技巧而非真,心劳而无用,可以娱目前而不可以传之远也。”

(选自《潜书》)

【注释】①范金:把金属浇在模子里。范:模子,用作动词。②宝:珍藏。③真:实际。

( 1 )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断两处)

往 观 者 日 数 百 人 皆 叹 其 巧 惊 其 神。

( 2 )下列划线词语意思不同的一组是( )

A: 以衣裳同舍生皆绮绣(《送东阳马生序》)
B: 之堂背且焉土石(《愚公移山》)
C: 子之技巧矣此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
D: 子不范金琢玉吏呼一怒(《石壕吏》)
( 3 )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单横线句子的意思。

孰能与我三斗粟,吾授之以吾技。

( 4 )文中有人认为琢冰者这种技艺“心劳而无用”,你赞成这种看法吗?为什么?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大地的耳朵
①小时,讨厌冬菇,嫌它丑。黑黑的一朵,像巫婆身上诡谲的袍子,每每在饭桌上见到它,筷子总绕道而逃。弟弟受我影响,也把冬菇当敌人。
②妈妈的拿手好菜是冬菇焖鸡,我一见便皱眉,觉得大好鸡肉被那可憎的冬菇白白糟蹋了,感觉上就好似香喷喷的一锅白粥,无端掉入了黑漆漆的老鼠屎。
③聪明的妈妈,察觉了我和弟弟的异状。有一回,a刻意用筷子夹起一朵冬菇,微笑地问:“你们看,这像什么?”
④我闷声闷气地应道:“黑色的鬼。”
⑤弟弟鹦赋学舌,也说:“像鬼,黑色的鬼。”
⑥妈妈好脾气地应道:“冬菇不是鬼啦,它是大地的耳朵。”
⑦嘿,大地的耳朵?这个新鲜的比喻霎时把我和弟弟的好奇心全撩起来了,我俩齐齐竖起耳朵来听。
⑧妈妈饶有兴味地说道:“人间每天都有许多有趣的事情发生,大地好奇,便把长长的耳朵伸出地面来听。”经妈妈这么一形容,那朵圆圆的冬菇落在眼里,果然像一只铆足全劲来偷听的耳朵。妈妈继续说道:“大地的耳朵,听觉敏锐,你们吃了它,同样可以拥有耳听千里的能力!”
⑨耳听千里?呜哇,太棒了呀!我和弟弟的筷子,都不约而同地伸向盘子里那一只只“大地的耳朵”……
⑩万万没有料到,这一吃,便上瘾了。品质上好的冬菇,硕大肥厚,一触及嘴唇,便有一种绵密温厚的感觉。在与鸡肉长时间焖煮的过程中,它吸尽了肉的精华,吃起来像是一块嫩滑的黑色油膏,但又绝对没有脂肪的那种油腻感,这种绚烂的风采是独树一帜的。
⑪盲目地相信冬菇有助听觉,吃着吃着,果然便养成了“耳听八面”的能力。然而,有时,不小心听到了一些飞短流长的谣言,听到了一些令人义愤填膺的负面消息,听到了一些叫人恶心的言谈,我便衷心希望,自己不曾吃过那么多的冬菇。
⑫小小一道冬菇焖鸡,盛满了童年的快乐回忆,还有温馨的伦常亲情。每回闻到那一股熟悉的味道,母亲慧黠的笑容,便清晰浮现。我们在无数无数半真半假的故事中成长,我们在一则一则美丽的谎言里接受了许许多多原本为我们所抗拒的东西,那样的一个成长过程,幸福而美好。而全心全意的相信冬菇是“大地的耳朵”的那些岁月,是人生的无尘岁月,澄净明洁。
⑬一日,我b刻意用筷子夹起一朵冬菇,微笑地问:“看,这像什么?”
⑭孩子缺乏我天马行空的想像力,老老实实地应道:“像冬菇。”
⑮我说:“不是啦,它们是大地的耳朵……”

( 1 )从文章的开头来看,说“我”和弟弟小时候对冬菇的讨厌,表现在什么地方?有什么作用?

( 2 )文章用“聪明慧黠”来形容母亲,你认为母亲的聪明慧黠表现在哪里?

( 3 )文中对冬菇的描摹有很多精彩的比喻。请你列举1例,并说说其妙处。

( 4 )下面是对本文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中a、b两处都用到“刻意”一词:母亲“刻意”夹冬菇和“我”“刻意”夹冬菇,其动机完全是一样的。
B: 第⑩段中画线句意在表明妈妈做的“冬菇焖鸡”不仅鲜美爽口,而且味道独特。
C: 第11段中“果然便养成了„耳听八面‟的能力”一句,说明吃冬菇确实使人听觉敏锐,从而印证了母亲的话。
D: 全文以冬菇为线索,情节完整地记叙了“我”童年时吃冬菇的事。语言华丽而富于哲理,寓意深刻而耐人寻味。

阅读下面的两篇文章,分别回答文后的问题

中国墨

①古代文人曰:“有佳墨者,犹如将之有良马也。”墨在“文房四宝”中的地位不言而喻,好的墨锭常被冠以“金不换”的美名。2007年,乾隆的御墨在拍卖中拍出448万元的天价,“中国墨”引起了更多的关注。

②为什么墨的价值如此昂贵呢?这源于它制作工艺的复杂与考究。墨其实是一种“烟”,是一种以油烟、松烟等为原料纯手工制成的黑色颜料。它的制作,首先要点燃桐油、猪油等各种油类或松木取烟;再在烟中加入鸡蛋白、鱼皮胶、牛皮胶和各种香料、药材等,和成烟料团;然后将烟料团放入铁臼中捣练三万次左右,或用铁锤锤击一万次左右,制成墨团;最后把墨团放入墨模中,合紧锤砸即可制成松烟墨或油烟墨的成品﹣﹣“烟墨”。

③烟墨的选择和应用直接影响到书画作品的神采,由于制作原料的差异,松烟墨色乌光泽度差,胶质轻,只宜写字;油烟墨色黑,有光泽,多用于绘画。中国画一般多用油烟墨,只有着色的画偶尔用松烟墨。墨的浓淡更是影响作品艺术效果的直接要素。浓墨书写时行笔实而沉,墨不浮,具有凝重沉稳,神采外耀的效果。苏东坡尤喜浓墨,对用墨的要求是:“光清不浮,湛湛然如小儿一晴。”认为用墨光而不黑,失掉了墨的作用,黑而不光则索然无神气。淡墨介于黑白之间,呈灰色调,给人以清远淡雅的美感。涨墨是指过量的墨水在宣纸上溢出笔画之外的现象,这种墨法□保持了笔画的基本形态,□线面交融,富有朦胱的墨趣。

④随着科技的发展,传统手工制成的烟墨几乎被现代的墨汁所取代。现代墨汁以炭烟、胶料、添加剂等为主要原料,机械加工而成。它制作工艺简单,生产量大,方便使用和保存。但这种用现代技术化学合成的墨汁固定胶着,创作的艺术作品缺乏层次变化和透明度,没有呼吸的空间,使东方美学的追求有所缺失。

⑤由于人们对墨的喜爱,“墨”已经超过了它作为一种书写工具的内涵,成为构成中国文化的重要元素。从字形上看,“墨”字上“黑”下“土”,表明墨是用黑灰制成的;后来,“墨”因它的颜色而有了“黑色”的意思,明代魏学洢《核舟记》中就有“其色墨”的句子;“墨”又因用它创作的艺术作品的形式,引申为“诗文或书画”。“”指的就是善于书写作画的文人,他们的作品被称为“墨迹”,珍贵的字画则被称为“”。

⑥成语“胸无点墨”用来形容一个人没有学问,“惜墨如金”形容绘画写作诗文的态度极其严谨,从不轻易落笔,“”常指玩弄文字技巧,而“孟母三迁”更是把“”的内涵演化到极致了。

( 1 )阅读全文,说说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写中国墨的。

( 2 )从说明方法的角度,简要说明第③段画线句的表达作用。

由于制作原料的差异,松烟墨色乌光泽度差,胶质轻,只宜写字;油烟墨色黑,有光泽,多用于绘画。

( 3 )阅读第④段,说一说下面句中划线词语的表达作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传统手工制成的烟墨几乎被现代的墨汁所取代。

( 4 )将下列词语分别填入第⑤⑥段中的画线处,顺序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填序号)。

A.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B.墨客 C.墨宝 D.舞文弄墨

( 5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头引用名句,引出说明对象“墨”,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B: 本文是按照逻辑顺序组织材料进行说明的。
C: 墨的制作过程依次是取烟、制作烟料团、加入配料制成墨团、捣练锤击、入模成型。
D: 第③段“□”处可以填入的关联词语是“既……又……”。
四、写作(分值:6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岩洞里,有水滴。“嗒——嗒——”隔好久出一滴。

蝙蝠见了,问:“水滴,你在干什么?”

水滴说:“积累。”

“积累?”

“是的,我们的水滴中有一种东西,可以积成石笋。”

“我怎么看不出来?”蝙蝠说,“你是梦想吧!”

“不。这是理想。”

于是,水滴天天滴,月月滴,年年滴。终于,在他滴出的岩上,和他滴到的岩下,都长出了石笋。准确点儿说,是积成了石笋。水滴还在不停地积累,这相对长着的石笋,还会继续加长,很可能连成石柱咧!

蝙蝠后代的后代,在岩洞里看到了结果。

可见,持之以恒,必有成效。

要求:①请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②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除诗歌外);③不要出现自己的姓名和校名。④字数不少于600字。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