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对课文《列夫·托尔斯泰》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全文是列夫·托尔斯泰的“肖像画”,主要描写了托尔斯泰那非同寻常的眼睛。 B: “托尔斯泰面部的其他部件——胡子、眉毛、头发,都不过是用以包装、保护这对闪光的宝珠的甲壳而已”,这句话写他平庸的外表,是为了反衬他眼睛的精美绝伦,反衬他灵魂的高贵。 C: “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这句话写出了作为思想家、艺术家的托尔斯泰的文学创作,既来自于对社会生活、人间事态的观察、研究,同时又用他的艺术巨笔把他们准确地表现出来,展现了时代的本质和要求。 D: 全文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托尔斯泰的崇敬、赞美之情,但也对他粗鄙、丑陋的外表流露出了不屑之意。 |
2、 | 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春》一文的作者用诗的笔调,描绘了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景象, 抒发了热爱春天、赞美春天的感情。 B: 《世说新语》是南北朝时期的一部志人小说集,由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 C: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代表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茶馆》,话剧《四世同堂》《龙须沟》。 D: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朝花夕拾》,《朝花夕拾》是鲁迅的散文集,原题是《旧事重提》。 |
3、 | 下面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目前家电市场硝烟弥漫,空调降价大战一触即发。B: 在学习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要善于虚张声势把大家的自信心树立起来。 C: 日本军国主义所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可是日本本部省却别出心裁地一再修改日本中学教科书,掩盖战争罪行。 D: 听到有人落水了,正在江边消夏的人们纷纷忘乎所以地跳入水中去营救。 |
4、 | 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 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设问) B: 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夸张) C: 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面前倒下去了吗?(反问) D: 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排比) |
5、 | 下列划线字的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 A: 一丝不苟(马马虎虎) 濯(洗)B: 头晕目眩(眼睛昏花) 小心翼翼(鸟的翅膀) C: 可望不可即(接触、靠近) 获益匪浅(非,不) D: 慧心未泯(灭,丧失) 繁弦急管(指管乐器) |
6、 | 下列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B: 踩 站 拉 C: 跌 挣 抓 D: 踹 挣 拉 |
7、 |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王老师对待工作认真负责,在教学上常常吹毛求疵。 B: 临近中考,别的同学都在抓紧时间汲取知识,他却苦心孤诣地沉迷游戏,父母为此心急如焚。 C: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取得的成就,是中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流血流汗拼搏出来的。 D: 国庆节凌晨,各高速公路上汽车摩肩接踵 , 迎来了拥堵高峰。 |
8、 | 下列各句的修辞方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勤奋是烈火,烈火能点燃希望的灯塔;勤奋是灯塔,灯塔可以照亮前进的方向。(暗喻、顶真) B: 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拟人) C: 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比喻) D: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反复、拟人) |
9、 | 给下列句子排序,最合理的一项是( ) ①我认为一个作家能够写好长篇小说,关键是具有气象宏大的“长篇胸怀”。 ②没有二十万字以上的篇幅,长篇小说就缺少应有的威严。 ③当然,把长篇写长,并不是事件和字数的累加,而是一种胸中的大气象。 ④那些篇幅不长的小说很难有长江大河般的波澜壮阔之美。 ⑤所谓长度,自然是指小说的篇幅。 ⑥长度、密度和难度,是长篇小说的标志,也是这一伟大文体的尊严。 A: ⑤②③①⑥④ B: ⑥⑤②④③① C: ⑤④②③①⑥ D: ②③⑤④⑥① |
10、 | 下列依次填在①②③处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如果说春天的花儿是草本的,①________,那么秋天的花儿就是木本的,②________秋光照耀在一树一树的叶子上,③________,铺天盖地,人就陶醉得有些许震撼。 A: ①娇嫩,柔弱,让人怜惜;②灿烂,刚毅,让人赞叹;③花朵沉淀成醇酒,叶子燃烧成花朵 B: ①灿烂,刚毅,让人赞叹;②娇嫩,柔弱,让人怜惜;③叶子燃烧成花朵,花朵沉淀成醇酒 C: ①娇嫩,柔弱,让人怜惜;②灿烂,刚毅,让人赞叹;③叶子燃烧成花朵,花朵沉淀成醇酒 D: ①灿烂,刚毅,让人赞叹;②娇嫩,柔弱,让人怜惜;③花朵沉淀成醇酒,叶子燃烧成花朵 |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下面小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 1 )律诗讲究起承转合。首联点题,以叙事为主;颔联,紧承首联意思,是首联的延续和延伸;颈联诗意转折变开生面;尾联,点明题旨,收束全诗。请结合首联和颔联,具体分析本诗中“起”“承”是如何体现的。( 2 )结合题目分析尾联的作用。 |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炳烛①夜读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②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③乎?”平公曰:“善哉!”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注】①炳烛:点烛。②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为盲臣。③昧行:在黑暗中行走。 ( 1 )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划线词。①恐已暮矣________ ②盲臣安敢戏其君乎________ ③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________ ④及鲁肃过寻阳________ (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①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 3 )晋平公担心学不好的理由是________,吕蒙不愿学的理由是________。(每处所填不超过5字)( 4 )从《孙权劝学》一文中找一个成语形容吕蒙的变化。 ( 5 )《孙权劝学》一文哪句话可以看出吕蒙学有所成?用的写作手法是什么? ( 6 )读完这两篇文章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
阅读下面说明文《读不下去的经典还要读吗》,完成下列小题。
读不下去的经典还要读吗
①不久前曾有一个调查报告罗列了读者“最读不下去的十本书”,其中,《红楼梦》“荣登”榜首,欧美经典《百年孤独》、《追忆似水流年》、《尤利西斯》、《瓦尔登湖》、《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也都被判了“无期徒刑”。
②经典究竟值不值得读?我的回答毫无疑问是肯定的。我认为,经典的魅力是永恒的,它至少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③经典的魅力之一是探索精神。如果就写作动机来考察,写出经典作品的作家对世界多怀悲悯之心,欲以其作品拯世济人;同时又多具怀疑、探究的性格,对一切都充满好奇,欲究其所以。一个是责任,一个是求知,这两者使他们成为探索自然与社会问题的前行者,并用他们的作品为读者揭示、解释自然与人类未知的世界,为人类的不断进步指明方向。
④法国作家卢梭的《忏悔录》,写的是个人成长中的善与恶。16岁时,卢梭曾在维尔塞里斯夫人家当仆人,他偷了一条丝带,却把罪过转嫁到女仆的头上。他抛弃朋友,染上了偷窃的恶习,为了混口饭吃而背叛了自己的信仰。此书的意义何在?就在于它写出了人性的复杂。卢梭通过个人的真实历史,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
⑤经典的魅力之二是耐读性。卡尔维诺在《为什么读经典》一书中写到,经典是“一本每次重读都像初读那样带来发现的书”。凡可以称为经典的书,一定是耐得住咀嚼、值得我们不断阅读的精神产品。
⑥经典为什么耐读?首先,经典必然是独创的。其次,经典的耐读来自于其丰厚的内涵。王蒙写有《王蒙活说红楼梦》,他说:“我喜欢一次又一次地阅读《红楼梦》。我喜欢一次又一次地琢磨《红楼梦》,每读一次都有新发现,每读一次都有新体会新解读。”再有,经典的耐读在于思想的深刻性。经典是人类思想的策源地,经典必须是深刻思想的所在。儒家思想来自于《论语》、《孟子》,道家的思想来自于《老子》、《庄子》。人类的轴心时代恰恰是经典的爆发期,也是人类思想的爆发期。
⑦经典的魅力之三是超越性。写出经典作品的作家往往是理想主义者,不管现实怎样,他们眼里的世界永远是不完美的,所以他们在其作品中常常解剖和批判现实,批判性和超越性就成为经典很重要的一个属性。
⑧当然经典不只是批判,它也给人们指明方向,提出解决方案。如托尔斯泰提倡“不以暴力抗恶,用爱融化一切”,似乎是一厢情愿,很幼稚。但是看看我们今天这个世界,以暴抗暴思想横行无忌,到处充满了杀戮和刀光剑影,面对现实,我越来越认识到托尔斯泰的伟大。
⑨再看托马斯·哈代,他的作品里充满了一种博爱精神,一种对弱小的怜悯之心、慈悲情怀。他说过一句名言:“你这可怜的灵魂啊,我的胸膛就是你的卧榻。”我读过之后极受感动,这种胸怀在现在的作家作品里已经很少看到了。还有狄更斯,号称“灵魂大师”,他确实是想为人类的灵魂寻找出路。
⑩正因为有这样一批作家,用他们的作品来感染、浸润读者,才使我们的社会永远有一条光明的道路。这是经典魅力的根本所在。
( 1 )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2 )请用原文说说第③段中划线的词分别指什么?( 3 )第⑥段讲经典为什么耐读的时候用三个分论点来支撑。后两个分论点都有论据,请在第一个分论点“经典必须是独创的”后加一段话,列举一个事实论据。( 4 )选文③至⑨段是文章的主体部分,这一部分论述了经典之所以有魅力的三个原因。请研读这一部分,看看作者在论证这三个分论点的时候,在思路上有何共性?( 5 )写文章要善于过渡和呼应,本文就是这方面的典范。请举一个例子简要分析。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飞天”凌空
——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
她站在十米高台的前沿,沉静自若,风度优雅这是达卡多拉游泳场的八千名观众一齐翘首而望、屏息敛声的一刹那。
轻舒双臂,向上举起,只见吕伟轻轻一蹬,就向空中飞去。一瞬间,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气托住了,衬着蓝天白云,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
紧接着,是向前翻腾一周半,同时伴随着旋风般的空中转体三周,动作疾如流星,又潇洒自如,1.7秒的时间对她似乎特别慷慨,让她从容不迫地展示身体优美的线条,从前伸的手指,一直延续到绷直的足尖。
还没等观众从眼花缭乱中反应过来,她已经展开身体,像轻盈的、笔直的箭,“哧”地插进碧波之中,几串白色的气泡拥抱了这位自天而降的仙女,四面水花则悄然不惊。
“妙!妙极了!”站在我们旁边的一名外国记者跳了起来。这时,整个游泳场都沸腾了,如梦初醒的观众用震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来向他们喜爱的运动员表达由衷的赞赏。
吕伟精彩的表演,将游泳场的气氛推向了高潮。她,白云似在她的头顶飘浮,飞鸟掠过她的身旁。的这个动作“5136”,让几位裁判亮出了9.5分的高分。
这位年方十六的中国姑娘,赢得了金牌。
当一个印度观众了解到这个姑娘是中国跳水集训队中最年轻的新秀时,惊讶不已。他说:“了不起,你们中国的人才太多了!”
( 1 )这篇文章主要记叙了________。( 2 )任选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一瞬间,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气托住了,衬着蓝天白云,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
( 3 )文中写外国记者的赞叹,观众震耳欲聋的掌声、欢呼声以及一个印度观众“了不起,你们中国的人才太多了!”有什么作用?( 4 )下列关于这篇文章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 这是一篇出神入化的人物特写,把吕伟的高难动作分解成一连串特写镜头、慢镜头,描摹出吕伟精彩刹那的具体形象,让读者产生了比看电视还要深刻的印象。按要求作文。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幸福常常伴随着我们。当父母用慈爱的伞为你撑起一方晴空时,你会感到“有家真好”;当同学用贴心的话安抚你孤独的心境时,你会感到“有朋友真好”;当欢歌笑语飞出课堂洒在山间野外时,你会感到“有这样的活动真好”;当知识帮你打开智慧的大门时,你会感到“有书真好”;当理想为你插上腾飞的翅膀时,你会感到“有梦真好”-----“真好”是一种心灵的体验,“真好”是一种幸福的感觉。
请以“有___________真好”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请将题目补充完整后作文。②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记叙文,内容健康,积极向上。③内容充实,感情真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