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词语中加横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镂空(lòu) 瞥见(piē) 荒秽(huì) 鲜为人知(xiān)B: 殷红(yān) 琐屑(xuè) 杀戮(lù) 垂涎三尺(xián) C: 掠夺(luè) 胚胎(pēi) 绮丽(qǐ) 惟妙惟肖(xiào) D: 剽悍(piāo) 脂粉(zhī) 阴霾(mái) 转弯抹角 (mò) |
2、 | 选出下列关于课外名著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童年》中的阿廖沙生活在外祖父家。外祖父吝啬贪婪、专横残暴,两个舅舅粗野、自私,而外祖母善良、慈爱。 B: 《五猖会》中,记叙了这样的情节:父亲在“我”盼着去看五猖会时让“我”背书,背不出就不许去看,等“我”背完书再去看时,已经没有了原来的兴致。 C: 《水浒》中宋江的弟弟宋清谎称父亲病逝,让宋江回家,宋江回去后被官府抓住,刺配江州牢城。在去江州路上,遇到梁山好汉“黑旋风”李逵。 D: 《格列佛游记》中小人国选拔官员的方法是让候补人员在细绳上表演跳舞,谁要是跳得最高,而且又没有跌下来,谁就被选中。 |
3、 | 将下面选项分别填入对应的位置不当的是( ) B: 粗厚有力,单纯强烈 C: 感动震颤,喷薄而出 D: 颜色植物,冲动和热情 |
4、 |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其实,更值得一提的是声乐部分——就是北京街头各种商贩的叫卖。B: “是一只老鼠”,我说,接着补充了一句,“也许是一只田鼠”。 C: 没有实力,信心不过是无源之水;没有信心,拼搏只能是无本之木。 D: “泥人张”彩塑创作题材广泛,或反映民间习俗,或取材于民间故事、舞台喜剧,或直接取材于《水浒》《红楼梦》《三国演义》等古典文学名著。 |
5、 |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世界各国数以万计的探险家不畏冰山阻挡,前仆后继地奔赴南极,进行科学考察。 B: 我含着泪,欢欣鼓舞,多年的梦想终于实现,心中的喜悦不可名状。 C: 他妄自菲薄别人,在班级很是孤立,大家一致认为他是一个很自负的人。 D: 在一次数学考试中,他做一道选择题足足花了半个小时才完成,真是小题大做。 |
6、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二十多年来,四川全力打造九寨沟景区,成为中国唯一拥有“世界自然遗产”和“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两顶桂冠的圣地. B: 四川九寨人民抗震救灾、重建家园的事实告诉我们:只要心中有坚定的信念,就能战胜和面对任何困难。 C: 《战狼2》之所以深受广大消费者所喜爱,是因为它强化了国人的爱国之情——无论你在哪里遇到了怎样的危险,请你记住,你的背后有一个强大的祖国。 D: 国足的健儿们清楚,一个球的输赢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前途,而且关系到祖国母亲的荣誉。 |
7、 |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诘(jié)责 黝(yǒu)黑 广袤(mào)无垠 花团锦簇(chù) B: 鞭挞(tà) 犀(xī)利 相形见绌(zhuō) 美味佳肴(yáo) C: 觅(mì)食 迁徙(xǐ) 深恶(wù)痛疾 长吁(yú)短叹 D: 真谛(dì) 干涸(hé) 千山万壑(hè) 囊(náng)萤映雪 |
8、 | 下列语句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 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资。 B: 授奖仪式每年于12月10日诺贝尔逝世周年纪念日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和挪威的奥斯陆举行。 C: 疏林薄雾,农舍田畴,春寒料俏,赶集的乡人驱赶着往城内送炭的毛驴驮队。 D: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谢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远景近景的层次。 |
9、 | 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序合理、语意连贯的一段语,最恰当的一项( ) ①而且这种现象越来越低龄化 ②但是互联网时代,汉字却陷入有声无形的窘境 ③汉字承载了中华民族的文明和智慧 ④专家学者认为:汉字对智力的开发有巨大作用;认识的汉字越多,联想就越丰富 ⑤其兼备象形和表意的特点及蕴含的思想和文化内涵是任何科技也无法模拟和取代的 ⑥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出现提笔忘字的现象 A: ③⑥①⑤④② B: ③⑤④②⑥① C: ⑥①②③④⑤ D: ⑥②①④③⑤ |
10、 | 根据下面文字的内容和表达需要,在横线处补全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 ( ) B: 体味美食学感恩 C: 佳片掀起收视潮 D: 新作追求国际化 |
请你反复诵读《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这首词,并按要求回答问题。 ( 1 )这首词选自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朝代的词人________。 ( 2 )请你反复诵读这首词,试着选出对这首词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 ) A: “醉里”二句写了一个梦境,描写了词人在刀光剑影中抗战杀敌的形象。 B: “八百里”二句,生动的描写了将士们在军旗下分烤牛肉的宴饮场面,“五十弦”指合奏的各种乐器,“塞外声”指雄壮悲凉的军歌。 C: “了却”二句描写战斗获胜,大功告成时将军意气昂扬的神情,道出了词人收复失地,统一祖国大业,赢得青史留名的理想。 D: 末句“可怜白发生”,抒发了词人在南宋统治集团的压抑下,收复祖国河山的壮志无从实现的悲愤。 ( 3 )这首词的首句和尾句相呼应,都是写________,与中间梦境形成强烈对比,揭示了理想与现实的尖锐对立,表现词人________之情。 |
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回答问题。 (甲)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吾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吾亦无他,唯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乙)南方多没人①,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夫没者岂苟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故凡不学而务求其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注释】①没人:能潜水的人。 ( 1 )解释下面句中的加点词。①公亦以此自矜________②康肃笑而遣之________ ③但微颔之________④康肃忿然曰________ ( 2 )翻译下面句子。①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所不去。 ②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 ( 3 )(甲)文中表明卖油翁观点的语句是________。(乙)文中北人“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的原因是________。(都用原文语句回答)( 4 )(甲乙)两文都告诉人们什么道理? |
柔软的父亲
①清晨,经过小区的池塘边时,见到一个穿着黑西装的中年壮汉,趴在雨后潮湿的木栏杆上,执着一根简易的木勺费力地在水面上舀些什么。
②原以为是小区的清洁工,走近一看,不是。不会有清洁工穿一身休闲西装来工作的。这人约莫40岁,面孔和身材都带着北方人的轮廓,显得很硬朗。他另一只手上提着东西--那是一次性塑料袋,灌了点水,里面游弋着一只黑蝌蚪。
③这时,另一位好奇的老头儿也背着手凑了过来,开始给他提意见:“这哪有蝌蚪哟,还早哩……”男子唯唯听着,也不辩解,仍旧兢兢业业地沿着栏杆逡巡。
④其实我很想告诉他,在小区隔壁的政法大学,有一块大水塘,那里已经是蝌蚪成群了。上周我就带着孩子去过,孩子第一回见到那么多黑溜溜的蝌蚪,欢喜得不得了。但由于天生不善与陌生人搭讪,我并没说。
⑤出了小区很久,我还在想,这个粗粝的男人适才捕捉蝌蚪时的那种神情,看起来竟是如此“柔软”。我当然也猜得出来,这位显然并不擅长捕捉蝌蚪的男人,之所以出现在池塘边,必然是为了某个孩子。准确地说,是为了孩子的愿望而来。没有喧哗,没有铺张,甚至于有些笨拙,但这就是父亲啊。父亲大多就是这样的。
⑥他的神情让我想起了另一个人。
⑦我读初中一年级时,有一位十分要好的同学。我经常去他家玩,很恣肆,但只要他父亲一回家,我就不自觉地收敛了。他父亲是一位拳师,满脸横肉,彪悍异常,我心底十分怕他,从不敢正眼看。然而,有一天,这种感觉被彻底改变了。那是在初夏,我在同学家耍到很晚,干脆留宿。至半夜酣然大睡时,一只手--那是一只非常粗糙强壮的手掌--把我跟同学从蚊帐里轻轻摇醒,我们半睡半醒睁开眼睛,一只手朝我们眼前伸了过来。就像变魔术那样,一个透明的玻璃瓶被放进了漆黑的蚊帐里,亮晶晶的,闪闪烁烁的--里面全是飞舞的萤火虫。
⑧从此,我知道了,拳师跟我所见过的另一些父亲并无区别,在那令人畏惧的外貌下面,其实也藏有一颗慈爱而且浪漫的心,那是父亲的柔软之处。
⑨年少时,当我们提起父亲,总觉得这是一个坚硬的词,抑或是一个沉默的形象,因为他们总是话不多,总是让你惧怕,让你觉得难以接近。
⑩我跟父亲就是如此,从不交流。记得十岁那年的一个黄昏,父亲在后门口为我洗澡,他的手搓在我身上,就像砂纸摩擦在我皮肤上,我极力地压抑着,才没让自己叫出声,没让眼泪流出来。而疼痛其实并不是最重要的,被邻居们笑嘻嘻地围观,才是最令我痛苦的。但我没有告诉他这些,一直到四年前他去世,他也不知道我对这件小事有如此深刻的记忆。
⑪很多年来,我总认为自己没有享受过“父爱”。然而,当他离世,当我自己也成了一个孩子的父亲,我终于明白,原来我不是没有得到过爱,而是那时的我根本理解不了--父亲的表达总是很隐晦,隐晦得让你无从察觉。
⑫就像那个让我羞耻的黄昏,他可能早已预知到,这将是他最后一次给我洗澡,所以他把全部的不知来处的忧伤和酸楚都积聚在了手掌里。
⑬那一种疼痛,现在想来也是一种无以言表的柔软。
(摘自《读者》2015•11)
( 1 )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文中三位父亲“柔软”的具体表现。男子唯唯听着,也不辩解,仍旧兢兢业业地沿着栏杆逡巡。
( 3 )选文描述拳师父亲主要运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分析这种写作手法的作用。以文学的名义飞翔
①上世纪八十年代,是文学的辉煌和鼎盛期。几乎每一个大学生都怀揣文学梦想,都想头戴一顶熠熠生辉的诗人光环。
②我背着行李从偏僻农场来到新疆司法警官学校,是最早走进307宿舍的一个。铺好床被之后,斜靠在床头,掏出席慕蓉的诗集阅读。那时候,我正痴迷于诗歌创作,已经写完了三大本几百首诗歌。第二位走进来的男生看到我手里的诗集,顿时眼放光芒。“我叫方如果,也喜欢写诗”。待到张庆春和杜焕青分别拿着《诗潮》和《诗林》走进来,我豁然觉得来学的不是法律,而是诗歌创作。
③那时候,出名真是很快。学校广播站播了我们四人的几首诗,307在学校俨然成了文学高地。于是我们决定办一份文学校报,取名《诗爱者》。
④经过项目论证和资金核算,版式为八开,半月一张。手推印刷机向学校借,蜡板、蜡纸、油墨、白纸四人凑钱。咬咬牙,从家里寄来的40元伙食费里,挤出10元——大不了多吃一周的咸菜,合在一起,可以保证每月出两期。说干就干,购置材料,挑选诗稿。晚自习和星期天,轮流在蜡板上一笔一划刻字,一张一张印刷。挥汗如雨,双手如炭。出到四、五期,就已经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本校稿源剧增,常有外校投稿。
⑤有一件事情,一直困扰着我们。在油印干得热火朝天的时候,作品却没有在公开报刊上变成铅字,就像养了一大群没有户口的孩子。
⑥我们把报刊的投稿地址抄下来,在信封上端端正正写好,再毕恭毕敬地投进邮箱。每一封信就是一叶启航的小舟,载着小心翼翼的期冀朝着海洋深处驶去。
⑦第一个等来消息的是方如果。他在《塔城日报》上发表了一组诗。重要的是随样报还寄来了6块钱稿费单。我们合伙出菜票,在307摆下豪门盛宴。举杯的同时,我在心里不停默念,自己的哪一只舟船,正在返航的途中?
⑧终于有一天,接到杂志社回信了。做几下深呼吸,再慢慢打开——原来是我收到的第一封退稿信。此后,每月都能收到两三封退稿信。
⑨快放暑假的时候,张庆春高举着一份《诗歌报》,声音洪亮而颤抖:“我的诗发表了!”
⑩庆贺的晚餐上,我和杜焕青自然同病相怜,先相互赞美,再痛斥编辑,最后得出结论,我们还不到二十岁,只要坚持,总会有刊物发现两个旷世奇才的。
⑪整个暑假我都处在创作的亢奋期,不停地写,不停地投。
⑫回到学校,杜焕青的诗也在一张小报发表了。我成了最后一个稿件没有变成铅字的“作家”。
⑬再参加《诗爱者》的出版活动,我都会产生惶恐,觉得自己有南郭之嫌。不知是积郁成疾还是肝火攻心,终于病倒了。勉强支撑了一节课,赶紧到校医室看病。年轻女校医一脸平静地检查完,拿出处方单问:“叫什么名字?”我报上姓名。她抬起头认真地看了我一眼问:“你就是熊红久?”我疑惑地点了点头。她回过头在处方上写下我的名字。“你的小说写得挺有意思的。”她轻声的一句话,对我不亚于一声惊雷,血轰然一下涌到头上。“你在哪儿看到的?什么报刊?哪一天的?文章是什么名字?”我的过度反应显然惊着了她。愣了几秒钟,她起身从医务室的报刊架上抽出一张报纸,递给我。“今天刚到的,《生活导报》。”我一把接过来,迅速翻到第四版,小小说《约会》,赫然写着我的名字。我冲着校医说,“这张报纸送给我吧,不用开药了,太谢谢你啦!”
⑭直接跑回了宿舍,一个人躺在床上。尽管我几乎可以把每个章节都背下来,但以铅字的形态再次阅览,依然心潮澎湃。阅读了四五遍,才渐渐平缓。把报纸工工整整叠好,放在枕头底下,仿佛枕着自己一生的命运,也枕着这个世界对自己文学才华最真实的评价。
⑮三十多年过去了,虽然已经发表了不少作品,但一想到第一篇处女作变成铅字的过程,依然记忆犹新,依然怦然心动。
⑯我知道这就是文学的魅力,它会带着你的灵魂飞翔。
(作者熊红久,有改动)
( 1 )下列对第⑦段画线句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①________引起反响;②“我”在校医室________。
( 4 )第⑬段画线句如果改为“什么报刊发表了我的文章?”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请以“原来,我也很__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自选文体。③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