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文化常识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语录体散文《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书中浸润着“教”与“学”的智慧,留给后人深深的启迪。 B: 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唐朝的刘禹锡就写过一篇这样的文章《陋室铭》。 C: 古诗词中,有许多有指代意义的词语。如:“烽火”指代战争,“蝉娟”指代月亮。 D: 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之别。“令尊”“高邻”“子”“贤弟”“敝人”都属于尊称。 |
2、 | 下列各组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菜畦(qí) 怪诞(yán) 屏障(píng) 人迹罕至(hǎn)B: 叮嘱(zhǔ) 蚱蜢(zhà) 阻抑(yì) 回环曲折(qǔ) C: 磐石(pán) 花圃(pú) 彷徨(páng) 马革裹尸(guǒ) D: 迭起(dié) 哽住(gěng) 重荷(hè) 气冲斗牛(dǒu) |
3、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中国人正在努力为建设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B: 他光荣加入了中国少年先锋队员。 C: 他学习普通话很认真,一有机会就纠正和学习发音不正的地方。 D: 改革开放以来,农民的生活在不断改善。 |
4、 | 阅读《次北固山下》回答问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写“客路”“行舟”,与尾联“乡书”“归雁”遥相呼应。B: 颔联采用了衬托的手法,描绘了洪水浩瀚、轻风和顺的传神景象。 C: 尾联诗人感叹家书无处通达,借大雁北飞表达诗人的思乡之清。 D: 诗人触景生情,借波澜壮阔的景色表达壮志未酬的情怀。 |
5、 | 下列对《童年》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童年》是苏联作家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作品从“我”随母亲投奔外祖父写起,到外祖父叫“我”去人间混饭吃结束。B: 阿廖沙的外祖父是开染坊的,但随着家业的衰败,外祖父变得吝啬、贪婪、专横、残暴,两个舅舅也是粗野、自私的市侩。 C: 在弥漫着残暴和仇恨的家庭里,幼小的阿廖沙过早地体会到人间的痛苦和丑恶。 D: 小说的基调整体上显得严肃、低沉,在这悲剧氛围中让人们无法看到战胜悲剧命运的曙光。 |
6、 | 下列关于传统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谢道韫的咏雪名句—“未若柳絮因风起”,盛为人所传诵,后世便以“咏絮之才”称赞女子的文学才能。 B: 古时,30岁称“而立之年”,40岁称“知命之年”,50岁称“耳顺之年”。 C: “尊君”,是对别人父亲的尊称;“家君”,是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 D: 赞人见解说“高见”,言己见解说“拙见”;称人赠予说“惠赠”,请人保存说“惠存”。 |
7、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中国诗词大会》通过选手的激烈比拼及嘉宾的精彩点评,唤起了国人心中对诗词的记忆和情怀,使观众深刻感受到中国传统诗词文化的独特魅力。 B: 学校开展与策划的经典诵读活动,对于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有着重要作用。 C: 国防都新闻发言人任国强在5月25日的例行记者会上,就中国军舰识别查证、警告驱离美舰,军人住房公积金计息等问题回答了几个电视台的记者的提问。 D: 据调查,我国超80%左右的成年人全谷物摄人不足,导致膳食纤维、维生素B等的缺失。 |
8、 | 下面对名著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鲁滨孙漂流记》中鲁滨孙给他救下的野人取名为“星期五”,因为这一天就是星期五。B: 《伊索寓言》大多是拟人化的动物寓言,以动物为喻,教人处世和做人的道理。 C: 祥子自己辛苦攒钱买的车子,给兵抢了,老婆难产死了,大病几场,原来强壮的身体也垮了,最后彻底沉沦下去 D: 白龙马原是东海龙王之三太子小白龙,因违逆父命被囚鹰愁涧,后化作白马驮负唐僧取经,被封为八部天龙马。 |
9、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教育部将进一步认真贯彻落实讲话要求,在中小学教材中继续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让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B: 在《我是歌手3》总决赛中,谭维维携手中国“摇滚教父”崔健合作上演了一场惊艳四座的《鱼鸟之恋》。 C: 仁川亚运会上,自由泳100米的决赛竞争激烈,中日韩三国选手你争我赶,最终宁泽涛夺冠,这个成绩不仅跻身世界前三,还打破了亚洲纪录。 D: 2014年12月21日,恩施大峡谷景区凭借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以及湖北旅游的新亮点,被授予2014国际“最佳山地旅游度假目的地”。 |
10、 | 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伯”“仲”“叔”“季”表示兄弟之间的排序。“谥号”是古代王侯、名臣、将相高级官吏、文士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生前的德行给予的称号。 B: 新闻结构的五部分,分别是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其中标题、主体、结语是必不可少的三部分。 C: 科举时代,一般童生先在县或府里参加院试,考取了叫“进学”,也就是中了秀才,秀才再到省会参加三年一次的乡试,考中的为“举人”。 D: 《最后一课》《昆虫记》《我的叔叔于勒》都是法国作家的作品。 |
阅读《春望》,完成下列小题。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 1 )本诗情景交融,感情深沉。首联“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写出安史之乱中,春日的长安城一片①________的景象;颈联“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写出战事持久和②________。整首诗表达出诗人思念亲人、③________的情感。( 2 )鸟是古诗中常见的意象。下列诗句中与“恨别鸟惊心”一样表达伤感之情的一项是( ) A: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B: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C: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D: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 1 )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①与友期行(________) ②去后乃至(________) ③相委而去(________) ( 2 )仿照例句,补出下列句子中缺省的部分。例句:(陈太丘与友)期日中,(友)过中不至。 太丘舍去,(________)去后(________)乃至。 ( 3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 4 )通过本文可知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元方是怎样的一个孩子?请谈谈你对元方这一行为的看法。 |
草垛
罗海玲
①童年的记忆里那些静静的草垛,或立在田间,或立在屋旁,或立在竹林边。你若走过,总能嗅到它们的气息,晴天是干香干香的,雨天则带些特有的草湿味儿。一只猫会在你拐弯的时候迎面遇见,它仰起头,张着朦胧的淡绿色眼睛,朝你“喵呜”一声,或是恰好从草垛顶上蹿下来,轻轻地走了,这总令我不由地想:它刚刚是在草垛边做什么乐意的事呢?
②草垛常与乡间的猪舍一般高,呈粗壮的圆柱形。顶上的圆形盖像一把撑开的雨伞,也是由一层一层的稻草相叠而成的。我还记得动时一家人堆草垛的情形。爸爸总是站在草垛中央。妈妈、我和弟弟三个纷纷把临时杂乱堆放在下面的一个个稻草扔给他。那些稻草是刚从田里收上来的,稻个儿新脱了谷粒,有的秆子还黄中带着点淡青色。爸爸齐整整地将它们一圈一圈码上去,一个一个头朝外,尾朝里,接得紧紧的,排得匀匀的。草垛愈叠愈高,渐渐令我们力所不及。此时,只有妈妈还能比较轻松地一把把扔上去。我和弟弟则由随意地扔变成了借力地甩,总在吆喝一声后顺势一甩,仿佛这样力气会更大些,最后,当草垛高及树枝,我们就只能一个一个地如飞纸飞机一般双手横架着稻个子将它飞上垛顶去。如此,往往飞偏了,从这边上去,又从那头掉落地下,偶尔正好被直起身来的爸爸接住,我们便得意一番,有时正好打到爸爸后背或脑袋上,撞得他一脑门的草秆子,又逗得我们大笑。
③那时,乡下几乎家家都在收稻的季节堆草垛。堆成的草垛一个个立在那儿,静静的,一声不吭,好像它也知道自己本属于那儿,便安分地在那儿,与翠竹、小河和伸向小河的青石台阶融为一体了。初秋季节的天还极热,晴空艳阳下,乡间陡然间矗立起许多这样的金字塔。大多数草垛都堆得齐整牢靠,显示着祖辈们代代相传的这种精湛的技艺。同村人路过,逢主人家正在堆草垛,往往会赞一句:“这草垛堆得好来。”堆得好的稻草历经风雨霜雪也无碍,除了顶上的盖,柱体的稻草总是十分干燥。家乡沿海,夏秋两季多台风,却很少看到有被台风吹倒的草垛。
④我喜欢月下的草垛。月光如水般从光滑的草垛顶上泻下,如同银色的水从一件农夫的蓑衣上滴下,一旁的树影婆娑,将叶斑儿撒在草垛上,在夜风中轻轻摇曳。草垛的气息弥漫开来,叫蟋蟀在垛下的草丛里长鸣,叫萤火在垛边的暗影里明灭。我会在那儿经过,到河边去洗一只母亲叫我洗的西瓜,我会在石阶上停留,小小的心沉醉在此了。
⑤我更喜欢雨夜的草垛。下雨了,漆黑漆黑的夜。雨在窗口或门口射出的光线中闪着星星般的银光,如同一枚枚掉落的银针。我会在这样的雨夜,在温暖的房间里,在柔和的橘色的老式电灯下,升起满满的幸福。这幸福甚至要从窗口向着黑糊糊的夜色蔓延开去,让我对仍在远方未赶到家中的某个人生出深深的怜心,想着他们或许还拖着重重的黑胶鞋,走在泥泞的小路上,因为我自己就曾有多次这样的经历,在幽暗的冷雨中跋涉,久久地渴望在某个草垛的背后,家门口的灯光突然闪现,此时,一切旅途的恐惧、孤单和沮丧就全不在了。此刻,我却是一个幸运地待在屋里的人。我站在窗口,看草垛还静静地站在雨里,守着我们家的小房子。它莫非有了生命,立在那儿,让我不感到孤独和忧伤了。它是一个戴了斗笠、穿了蓑衣的人。那种安稳的陪伴的感觉油然而生。
⑥一个草垛可以站上一年。它是慢慢地矮下去的。每次需要柴火烧饭的时候,妈妈都吩咐我去草垛边抽几个稻草出来。大人们嘱咐过,须小心翼翼地每次从柱体的不同方向抽,以保持草垛平稳不倒。乡下的人用它煮了一锅又一锅的饭,一锅又一锅的菜。乡间多有桃树,一株桃花好静开放在草垛边上,旁边还有一条洗衣淘米的小河。桃花开了,草垛矮了。这桃花在春事极其烂漫之时也是临水照花,并不喧闹,与这泛了黄的低矮的春天的草垛真是相映成趣。我去河边淘米的时候,也往往要站在那儿停留小会儿。
⑦从草垛中拔出的稻草个儿往往里面都还有一股温热,这总让我感到吃惊,因为它们经过了一个严冬,垛顶曾经覆盖着冷霜和白雪。也许是它们的株儿早在田间站立时就吸收的阳光的残留至今还没有退去吧,使这整个草垛的身体是长久地温热的。这一点,愈是让我感觉它是有生命的了。好奇之心还曾驱使我不止一次地把手臂悄悄地伸进草垛的缝里去感受这种奇异的温度。遥想那田间的水稻,蛙鸣声声,遥想曾经阳光遍酒,谷物低垂,此时的一片翠绿,彼时的一片金黄,最终以完美的叠起来的形式贮藏这曾经的日升日落,风雨阳光。这建筑比埃及的金字塔更有自然的浪漫与无限的风情呀!
⑧放眼望去,一群麻雀也总爱在它的上面小憩,左顾右盼,在人经过时,便“哗”地一起卷入蓝天白云之中。
⑨不必有菩提树,也不必有无花果树,记忆中深深留恋的那些事物,可以在任何时候引领我们进入对时空、对自然的远远的冥想之中。
(选自《嘉兴日报》2015年11月)
( 1 )请在下面表格内补充相关场景及“我”的感受。
场景 |
一家人堆草垛 |
月下草垛 |
雨夜草垛 |
________ |
“我”的感受 |
________ |
沉醉 |
________ |
温暖(惊喜) |
①当草垛高及树枝,我们就只能一个一个地如飞纸飞机一般双手横架着稻个子将它飞上垛顶去。
②我站在窗口,看草垛还静静地站在雨里,守着我们家的小房子。
( 3 )第②段为什么详写一家人堆草垛的情形?请简要分析。伟大的悲剧
茨威格
①1912年1月16日这一天,斯科特一行清晨启程,出发得比平时更早,为的是能早一天看到无比美丽的秘密。焦急的心情把他们早早地从自己的睡袋中拽了出来。到中午,这五个坚持不懈的人已走了14公里。他们热情高涨地行走在荒无人际的白色雪原上,因为现在再也不可能达不到目的地了,为人类所做的决定性的业绩几乎已经完成。可是突然之间,伙伴之一的鲍尔斯变得不安起来。他的眼睛紧紧盯着无垠雪地上的一个小小的黑点。他不敢把自己的猜想说出来:可能已经有人在这里树立了一个路标。但现在其他的人也都可怕地想到了这一点。他们的心在战栗,只不过还想尽量安慰自己罢了——就像鲁滨逊在荒岛上发现陌生人的脚印时,竭力想把它看作是自己的脚印一样。其实,他们心中早已明白:以阿蒙森为首的挪威人已在他们之前先到过这里了。
②没过多久,他们发现雪地上插着一根滑雪杆,上面绑着一面黑旗,周围是他人扎过营地的残迹——滑雪板的痕迹和许多狗的足迹。在这严酷的事实面前也就不必再怀疑:阿蒙森在这里扎过营地了。千万年来人迹未至,或者说,太古以来从未被世人瞧见过的地球的南极点竟在极短的时间以内——即一个月内两次被人发现,这是人类历史上闻所未闻、最不可思议的事。而他们恰恰是第二批到达的人,他们仅仅迟到了一个月。虽然昔日逝去的光阴数几百万个月计,但现在迟到的这一个月,却显得太晚太晚了——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一切努力成了徒劳,历尽千辛万苦显得十分可笑,几星期、几个月、几年的希望简直可以说是癫狂。“历尽千辛方苦,无尽的痛苦烦恼,风餐露宿——这一切究竞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这些梦想,可现在这些梦想全完了。”一一斯科特在他的日记中这样写道。泪水从他的眼睛里夺眶而出。尽管精疲力竭,这天晚上他们还是夜不成眠。他们像被判了刑似的失去希望,闷闷不乐地继续走着那一段到极点去的最后路程,而他们原先想的是:欢呼着冲向那里。他们谁也不想安慰别人,只是默默地,拖着自己的脚步往前走。1月18日,斯科特海军上校和他的四名伙伴到达极点。由于他已不再是第一个到达这里的人,所以这里的一切并没有使他觉得十分耀眼。他只用冷漠的眼睛看了看这块伤心的地方。“这里看不到任何东西,和前几天令人毛骨悚然的单调没有任何区别。”——这就是罗伯特•福尔肯•斯科特关于极点的全部描写。他们在那里发现的唯一不寻常的东西,不是由自然界造成的,而是由角逐的对手造成的,那就是飘扬着挪威国旗的阿蒙森的帐篷。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洋洋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它的占领者还在这里留下一封信,等待着这个不相识的第二名的到来,他相信这第二名一定会随他之后到达这里,所以他请他把那封信带给挪威的哈康国王。斯科特接受了这项任务,他要忠实地去履行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
③他们怏怏不乐地在阿蒙森的胜利旗帜旁边插上英国国旗——一面姗姗来迟的“联合王国的国旗”,然后离开了这块“辜负了他们雄心壮志”的地方。在他们身后刮来凛冽的寒风。斯科特怀着不祥的预感在日记中写道:“回去的路使我感到非常可怕。”
④住在基地木板屋里的伙伴们等待了好几个星期,起初充满信心,接着有点忧虑,最后终于愈来愈不安。他们曾两次派出营救队去接应,但是恶劣的天气又把他们挡了回来。一直到南极的春天到来之际,10月29日,一支探险队才出发,至少要去找到那几位英雄的尸体。11月12日,他们到达那个帐篷,发现英雄们的尸体已冻僵在睡袋里,死去的斯科特还像亲兄弟似的搂着威尔逊。他们找到了那些书信和文件,并且为那几个悲惨死去的英雄们垒了一个石墓。在堆满白雪的墓顶上竖着一个简陋的黑色十字架。
⑤在英国国家主教堂里,国王跪下来悼念这几位英雄。
⑥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
( 1 )选文①②段记叙了一件什么事?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①焦急的心情把他们早早地从自己的睡袋中拽了出来。
②他们谁也不想安慰别人,只是默默地拖着自己的脚步往前走。
( 3 )从斯科特决定为阿蒙森的业绩作证这件事,可以看出他具有怎祥的品质?请以“十年后的我”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想象真实合理,不得套写抄袭;②不少于600字;③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