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17年刘振屯一中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陈阳同学沉着冷静,一人独得22分,为我队的胜利立下了丰功伟绩
B: 小张同学独具匠心 , 勤学苦练,很快学会了骑自行车。
C: 我和妈妈谈论《西游记》中的人物形象,各抒己见,热闹非凡,真是人声鼎沸
D: 齐白石笔下的虾,憨态百出,栩栩如生 , 让人赞不绝口。
2、下列句子中加横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宁静的山村,炊烟是房屋升起的云朵,轻盈飘(miǎo)。
B: “梧桐飘落叶,秋虫情更痴”,秋风萧飒时,虫鸣是(kuàng)野最生动的音符。
C: 阅读能滋养灵魂,成熟心智,使我们不受繁华左右,不被潮流裹(xiá)。
D: 郁郁葱葱的胡杨林是牲畜天然的(bì)护所和栖息地,许多野生动物在林中繁衍生息。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他由于长途跋涉地走了一千米路,早已疲惫不堪了。
B: 我们要因地制宜 , 扬长避短,利用当地资源发展商品经济。
C: 这位女歌手有着天籁般的歌喉,她一开口,声音入木三分 , 赢得了观众们的掌声。
D: 青城山以山川秀丽,意境悠远而闻名,优美景色真是巧妙绝伦
4、

选出没有错别字的一组( )

A: 转弯摸角 锐不可挡 名付其实 铸剑为犁
B: 丰功伟绩 眼花潦乱 大廷广众 转弯抹角
C: 张皇失措 围追堵截 弄巧成拙   见异思迁
D: 穷困撩倒 束手无测 一愁莫展 巧妙绝论
5、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摆在墙角的书架长期没有人打理,风尘仆仆 , 令人惋惜。
B: 大家相约去看望老师,这天早上,我们三人在老师家门口不期而遇
C: 这条路修了好几个月。才修好,现在又烂了,实在是差强人意
D: 如果掌握了好的学习方法,就会获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6、下列各组词中字形和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凉là 哽yè 伶利 油然而生
B: 梦huàn 酒脱 禁jī 记忆尤新
C: 绿nèn 注níng 祈祷 刨根究底
D: 诠释 归shěng 时chà 无动与衷
7、下列各组划线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水 头昏脑
B: 罩 囚 统 烟雾罩
C: 气 一唱一
D: 具 大大样
8、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杂剧皆为四折,出场人物虽然不同,主唱却只有一个人。

②传奇也属于杂剧,但它虽然出于杂剧,却和杂剧有不同之处。

③元明时期就有了传奇。

④传奇则不限折数,也不限于一人独唱。

⑤它以南曲为主,在当时的都城演出,成为北京城中的重要剧种。

A: ③②①④⑤
B: ③⑤④②①
C: ②⑤①③④
D: ②⑤④①③
9、对《安塞腰鼓》写作特点的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课文多用短句表现内容,简洁有力,铿锵激昂。
B: 文章以“好一个安塞腰鼓”为线索,反复咏叹,通过鼓在搏击、情在燃烧,歌颂了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
C: 课文自始至终,一直保持着快速的节奏。快节奏使内容表达得更热烈,更激荡,充分表现了生命和力量喷薄而出的神韵。
D: 文章采用了平实叙述的方式,没有使用修辞方法。
10、选出下列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 )
A: 英国BBC电视纪录片认为这个成绩能有效显示一个教育系统是否健康?
B: 22日,主席在西雅图出席主题为“清洁能源与经济发展”的第三届中美省州长论坛并发表讲话。
C: 《琅琊榜》播出后,圈内人士评论“这才是国产古装剧该有的样子”,观众称“该剧是良心之作。”
D: 船家一路告诉你那些山的来历:什么象鼻山、斗鸡山、磨米山、螺丝山等……大半是由山的形状得到名字。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己亥杂诗(清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 1 )对这首诗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头两句叙事抒情,在辞官离京时的无限感慨中表现了豪放洒脱的气概。
B: 后两句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融入议论。
C: 诗人说“落红”实际上是自吐心曲,诗人辞官归隐,是为了给年轻的更有才华的人提供更多的升迁机会。
D: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辞官后不甘消沉,决心继续关心国家大事的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 2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文言文阅读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太丘

去后

而去

入门不

( 2 )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 期日/中
B: 对/子骂父
C: 下车/引之
D: 元方入/门不顾
( 3 )翻译下列句子。

①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②友人惭,下车引之。

( 4 )“元方入门不顾”的原因是什么?从文中可以看出元方是个怎么样的孩子?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人为什么要善良

鲁西西

在我家附近,有一个小小修车铺。我第一次去大叔那里补胎,他干完活,满手油污地立在那里,对我说:“好了。”

我问,师傅,多少钱?他说:“4块。”

我忍不住惊讶,在这城市,这种脏累的活,时间成本和店租成本,收费却这么低廉。他老婆闻讯而来,纠正道:“5块。”

大叔不高兴地扭过头,冲他老婆说:“我说4块就4块!

他老婆说:“你每次都这样!”战火仿佛一触即燃。

不想看两口子因为一块钱而吵架,我连忙喊:“你们不要吵啦!”丢下5块钱跑了。

后来我都把车推到他店里修,等待的时候,就会观察他的店面。不足10平方,供一家三口做生意,吃饭,阁楼上睡觉。条件很艰苦。

有一次,他修车的时候,我坐在旁边看他修。我才发现他有一只手的手指不太灵活,仔细一看,发现他的四个手指齐齐断过,是重新接过的。

可是,大叔每次修车,要的价格都是那么低。补胎5块,调整刹车5块,家里收到的小书架,抱下来请他帮忙拼装仍是5块。

我常常在想,他一天要赚多少个5块才能维持他的生活呢?我真的情愿多给他一些,但是我从来没有这么做。

有一年春节,他回江西老家过年,我发现他回来以后搬到隔壁更小更偏僻的店面。

我向他买了充电器,用了几个月,充电器被我弄坏了。

我带着旧的充电器跑下去,对他说:“师傅,买个充电器。这个坏了,给你。”(我是想把坏的那个给他,好让他回收卖一点钱。)

不料,他看了一眼坏的充电器上的字,然后对我说:“你这充电器超过保质期有几天了。不过我还是给你换个好的吧?”

我把钱递给他。他不肯收,他说:“不要钱,我帮你换了。”

那一刻,我心里非常非常的感动。为什么一个这么贫穷的人,仍然愿意对陌生人心怀着慷慨,愿意给予。他明明比我更需要钱。

我愣在那里,但我没有拒绝他的好意。只不过是几十块钱,但是我就是愿意承他的情,接受这份庞大的,震撼我内心的善意。

只是后来,我每次去他店里买东西,都是尽量选最贵的。有一次我的车坏了,需要更换刹车零件。他告诉我,店里的刹车零件从20块到100块,价格不等,问我要哪一种。我不假思索地选择了100块的。因为我以为贵的东西,他赚的利润可以高一些。

事实上,他的价格总是比外面要便宜。

有一天,车在半路上爆胎了,我不想在就近的修车店处理,就气喘吁吁地推到他的店里,花了半个小时,搞得我汗流浃背。

我心里有个可笑的想法,想要让他多赚点。我把车放他店门一扔,交待师傅“我一会儿再回来拿”。等我洗完澡再下来,发现车还没修。我就吃惊地问:“师傅,怎么还没有修啊?”

两口子笑呵呵地站在门口冲我说:“因为要换胎,价钱高,没有经过你同意哪敢换啊。”

我认真地对他说:“师傅,我永远相信你的人品,你觉得怎么修就怎么修,要多少钱就多少钱。”这是我第一次当面赞美他。

真正的善良是大叔这样的人。他的善良,会让我也想做个善良的人。

对于一个善良的人来说,我想,我所能做的最大善良,就是坦然接受对方给予的善意。呵护这份善意,不轻易同情与施舍,让善良的人用他们安心而体面的方式赚钱。

(摘自2018年《青年文摘》,有改动)

( 1 )文中的“我”用自己的方式屡次帮助修车的大叔。请概括“我”帮助大叔的三件事以及这样做的原因。
( 2 )请根据括号里的提示对文中画线的语句进行品析。

Ⅰ①我说4块4块!②你每次这样!(品析句子中划线的词,从中可以看出大叔是个怎样的人?)

Ⅱ只不过是几十块钱,但是我就是愿意承他的情,接受这份庞大的,震撼我内心的善意。(如何理解“只不过”几十块钱,“我”却说是“庞大的”善意?)

( 3 )如果把文章的标题“人为什么要善良”换成“人要善良”,你觉得好吗?为什么?
( 4 )请结合文章说说人为什么要善良。
( 5 )下面是选文和杨绛《老王》的结尾,都写了“我”的反省,请说说二者都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材料一:对于一个善良的人来说,我想,我所能做的最大善良,就是坦然接受对方给予的善意。呵护这份善意,不轻易同情与施舍,让善良的人用他们安心而体面的方式赚钱。(《人为什么要善良》)

材料二: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杨绛《老王》)

阅读《散步》选段,完成小题。

①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②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儿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③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的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将到的时候去世了。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④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枝上的嫩芽儿也密了;田野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儿……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⑤后来发生了分歧: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了,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我说:“走大路。”

⑥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睛顺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

⑦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我的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我们的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很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 1 )选文第①段从记叙的要素看,交代了散步的________和________ 。
( 2 )下边的文字是从选文中抽出来的,放在哪儿最合适呢?说说理由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应放在第________段之后,理由是________

( 3 )选文第⑤段“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他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高大的父亲”这句话中“早已”与“还”、“强壮”与“高大”能否互相调换?为什么?
( 4 )文末画线句深沉动人,它的含义是________
四、写作(分值:60分)

请以“接受磨练,也是成长”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
②不少于600字。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和校名。
④不得抄袭。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