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17年邱县实验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哪一句诗描写的场景最适合采用水墨画来表现?( )
A: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B: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C: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D: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2、

下列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他平时学习刻苦认真,这次期中考试又取得了优秀的成绩,真让他喜出望外
B: 人民解放军以锐不可当之势横扫敌军,取得了三大战役的伟大胜利。
C: 面对失败,无论是自怨自艾 , 还是怨天尤人,都是不可取的。
D: 他不仅在国内是第一等专家,即在世界上也是屈指可数的人材。
3、

选出下列划线注音正确的一项( )

A: 见(piē) 先生(mén) 棘(jīng) 托(chí)
B: 着(xié) 文绉(zōu) 胡(zī) 爱(nì)
C: 责(jié) 生(shū) 冽(lǐn) 脂粉(lián)
D: 念(juàn) 执(niù) 酷(xiāo) 璀(càn)
4、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巨人三传》,叙述了贝多芬、莎士比亚和米开朗琪罗充满苦难和坎坷的一生,赞美了他们的高尚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
B: 罗广斌、杨益言的长篇小说《红岩》,主要通过“渣滓洞”“白公馆”两处监狱的地下斗争塑造了众多英雄人物形象。
C: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在烈士墓前深情地诉说:“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这是他的人生观自白,也是对小说主题的阐发。
D: 《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利用班会时间或政治学习时候偷看《红岩》,被同学给班主任揭发了,老师说这是一本好书,又还给了他。
5、

下列有关“路”的俗谚,哪一个运用正确?( )

A: 乡下的路是随意铺下的,“天无绝人之路”,那条任意铺下的路就变成了巷子,弯弯曲曲的,尽头一样还是水田和菜圃。
B: 他凭着多年登山的经验,判断此时山间浓雾大起,必须采取“山不转路转”的措施。
C: 做事不要太钻牛角尖,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只要稍加变通,一定可以成功。
D: 食品生产企业应当向地方质量监督部门及时报告所有相关的食品安全危害信息,不得“大路无边,各走一边”,隐藏或虚报其生产的食品危害人体健康的事实。
6、请选出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 )

①在这里,睁疼了眼也看不见一个目标,哪怕是一片枯叶,一个黑点。

②除了茫茫一片雪白,什么也没有,连一个皱褶也找不到。

③于是,只好抬起头来看天。

④一走出小小的县城,便是沙漠。

⑤在别地赶路,总要每一段为自己找一个目标,盯着一棵树,赶过去,然后再盯着一块石头,赶过去。


A: ⑤②④①③
B: ④②⑤①③
C: ⑤③①④②
D: ④②③⑤①
7、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据初步分析,已造成254人遇难、35人受伤的山西襄汾尾矿库溃坝事故的直接原因是由于非法矿主违法生产、尾矿库超储引起的。
B: 进一步强化政府对留守儿童的责任,建立关爱留守儿童的长效机制,是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关键。
C: 中国虽然已成为世界轮胎制造基地、全球第一耗胶大国,但天然胶的生产却不能自给。
D: 通过“最美中学生”张文驰高考前捐肾救人的事迹,使我们看到了“90后”中学生的人性之美。
8、被称为“童话诗人”的是( )
A: 北岛
B: 舒婷
C: 卞之琳
D: 顾城
9、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 接到录取通知,喜出望外的弟弟连忙回家告诉父母。
B: 这次的活动顾全大局,使大家各得其所,所以有一小部分人不是很满意。
C: 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
D: 我登上雄伟壮丽的长城,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
10、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再度夺得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冠军,李娜在中国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
B: 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锋芒毕露
C: 撒贝宁主持的《开讲啦》节目鲜为人知 , 其青春活泼的主持风格深受广大青少年朋友青睐。
D: 看到浩浩荡荡的长江一泻千里 , 气势磅礴,我们的心胸变得更加开阔。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后面小题。
雨过山村
[唐]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

( 1 )诗的一、二两句,写出了山村怎样的特点?

( 2 )古典诗词讲究炼字,末句中的“闲”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穿井得一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能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 1 )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

①有而传之者________ ②之于宋君________ ③问之丁氏________

( 2 )翻译下面句子。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 3 )文中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最后知道真相,从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一分钟演讲

1976年1月8日周恩来总理逝世时,设在美国纽约的联合国总部门前的联合国国旗降了半旗。这是非常罕见的事,自1945年联合国成立以来,世界上有多少个国家的元首先后去世,联合国还从来没有为谁下过半旗。

一些国家感到不平了。他们的外交官聚集在联合国大厦门前的广场上,言词激愤地向联合国总部发出质问:“我们国家的元首去世,联合国大旗升得那么高;中国的总理去世,为什么要为他下半旗呢?”

当时的联合国秘书长瓦尔德海姆站出来,在联合国大厦门前的台阶上发表了一次极短的演讲,总共不过一分钟。他说:“为了悼念周恩来,联合国下半旗,这是我决定的。原因有二是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她的金银财宝多得不计其数,她使用的人民币多得我们数不过来。可是,她的总理周恩来没有一分钱的存款!二是中国有10亿人口,占世界人口的14,可是她的总理周恩来,没有一个孩子。你们任何国家的元首,如能做到其中一条,在他逝世之日,总部将照样为他下半旗。完了。”

他说完转身就走,广场上的外交官个个哑口无言,随后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 1 )首段中“这是非常罕见的事”的“这”指什么?
( 2 )联合国秘书长瓦尔德海姆决定为悼念周恩来总理下半旗,请概括出这其中的原因。

阅读理解

赞歌唱给马儿听

巴图要给一匹马过生日的消息像一枚炸弹,很快在马力克牧场传得沸沸扬扬。不少人猜测巴图老人可能疯了,纷纷让他的儿子把老人送到乌鲁木齐的大医院去查一查。

马力克牧场的牧民大多是蒙古族的土尔扈特人,过生日对他们来说是件奢侈的大事,因为他们一生只会在80岁的时候过一次生日,大多数人甚至一辈子一次生日都过不上,而巴图居然要给一匹马过生日!

巴图是个固执又古怪的老头,爱马爱到走火入魔的地步。谁胆敢在他面前对马不敬,必定会被他狠狠抽鞭子。因为马的事情,整个牧场的年轻人几乎都被巴图“教训”过。巴图是牧场里最年长的老者,被他教训也不是什么丢人的事情,何况,他年轻时,套马、驯马、骑马的好身手在草原上远近闻名。

要过生日的马叫“追风”,是巴图养的一匹老马,它长年累月享受着无微不至的关怀。巴图随身带着马刷,一得空就给“追风”刷身子、刮马汗,还用彩带把它额头上的鬃毛扎成一只朝天辫。牧场上,只有参加赛马的马匹才会这副打扮。

“追风”名不副实。别说追风了,它甚至很少奔跑,总是睫吞吞地吃草,慢吞吞地喝水,步伐缓慢且拖拖拉拉,和它的主人一样古怪和骄傲,除了巴图,谁也休想骑到它的背上。

这就给我们年轻人留下了话柄。巴图对我们的质疑向来不屑,总是说:“你们懂什么,它年轻的时候曾是一千匹马的首领!在它跟前,你们都是小辈哩……”

“一千匹马的首领?”我们装出惊讶的表情,然后大笑。草原上所有的马加起来还不到五百匹呢!时光一年年过去,草原上的新鲜事物日益增多:牧民定居,用上太阳能和移动电话,骑摩托车放羊……马的数量越来越少,且大多数时间被拴在圈里。过去,判断一户牧民贫富的标尺是看他家养了多少匹马,现在,则是看他家有几辆摩托车。马成了可有可无的家畜,可巴图竟然要为一匹马过生日!

我确定巴图没有疯,因为他郑重其事地给我家送了生日会的请柬,还体贴地把请柬上的蒙古语翻译成汉语给我爸听:“首领马‘追风’30岁生日会,敬请光临!”

巴图脸上绽放着喜悦:“牧场上的老住户我都邀请了,到时请一定来呀!”

给一匹马送什么礼物呢?一捆春天里的香嫩的青草,还是蒙古人热爱的烈性白酒?我觉得父亲才是疯了,他竟然决定给“追风”送一个巨大的生日蛋糕,还一本正经地向蛋糕店索要了30根生日蜡烛。

生日会那天一大早,我和父亲便来到巴图的家。巴图身着崭新的蒙古袍,指挥儿女布置生日会场、准备食物。快到中午了,很多人依旧没来。巴图开始焦急起来,他一次次走出蒙古包朝远方眺望,却连摩托车的影子也看不到。

父亲偷偷给相识的牧民打电话,得到的回答都是“正在路上”。这让父亲十分生气,算算距离,即使住得最远的牧民,骑两个小时摩托车也能到了,都快中午了,怎么可能还在路上?

不一会,突然传来一阵马匹的嘶鸣声和人的吆喝声。远处的地平线上,黑压压的一群人骑在马上朝我们奔来——原来客人们都是骑马赶来的,所以才耽搁了时间。

巴图老人脸上的皱纹一下子舒展开来,站起来迎接客人。我们则赶紧准备拴马长绳,以使六十多匹马能整齐列队。

生日会场设在蒙古包外,人们坐在马群对面。“追风”被牵到中间,巳图把一条洁白的哈达系在它脖子上,又轻轻抚摸了它凡下,反复说着“谢谢你给予的恩德”,然后用马头琴演奏一首关于马的赞歌。追风注视着巴图,一动也不动,仿佛在认真聆听

巴图向人们讲述“追风”的功德:连续多年获得赛马会冠军;载着巴图放了几十年羊;无数次把醉酒的巴图驮回家;曾是一千匹马的领头马……因为功劳又多又大,二十年前,巴图向它许诺,作为报答,要为它隆重地唱首赞歌,为它养老送终。

“可是,每一户牧民家里的马,不都为主人家立过功劳吗?”我仍觉得因此而给马过生日难以理解。

“是呀,所以我们约好,今天都骑马来,让我们的马也参加一场生日会,……”一位老者接过我的话。

人们围着“追风”与那些马,又唱又跳,各式各样的赞歌响彻草原上空,直到天黑了,他们才跨马离去。

一个月后,“追风”死了,是老死的。巴图亲手把它埋葬在与自家蒙古包遥遥相对的山坡上,完成了自己对一匹马的承诺。(选文有删改)

( 1 )阅读一至七自然段,概述“巴图要给一匹马过生日的消息像一枚炸弹”的原因。

( 2 )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追风”注视着巴图,一动也不动,仿佛在认真聆听。

( 3 )“我”这个人物在文章中有哪些作用?

四、写作(分值:60分)
任选一题作文。

(一)请以“ (爱、快乐、幸福……)伴我成长”为题写一篇文章。

(二)阅读下面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文体自选。

材料一: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材料二:一盏明灯,一方亮窗,从冬燃到春,从夏燃到秋。当太阳被月亮替代的时候,当空中淅沥淅沥下着小雨或纷纷扬扬飘着雪花的时候……桌上,一本书,一截铅笔,还有纸上躺着的一首诗——夜深了/我醒着/梦亮了……

要求:①选择自己最擅长的文体,结合你最熟悉的生活,抒发你最真挚的情感;②认真抒写,力求工整、美观;③文章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④不少于600字。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