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17年广宁第一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斑澜 叠起 枯躁 惊涛澎湃
B: 摇蓝 险峻 喧闹 妇孺皆知
C: 署名 屏障 浊流 马革裹尸
D: 深霄 畴划 慷慨 兀兀穷年
2、下面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就是我们用以反对狭隘民族主义和狭隘爱国主义的国际主义。”这句中“狭隘”充满贬抑、厌恶、否定的情感。
B: “喜鹊转动着黑宝石一样的眼睛,昂着头忘情地边歌边舞。”这一句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
C: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句话中有两组反义词,增强了句子的说服力。
D: “落日”“北方”都是名词,“洒落”“上来”都是形容词,“凌乱”“强壮”都是动词。
3、下列出自本文《一个青年摄影师和四个文化名人》的哲理句,和课文表述不一致的一项是( )
A: “做人不要像玻璃一样反光。要像海绵一样,多多吸收。”
B: “每个人都应该给人们带来一点希望,世界上才能充满阳光。”
C: “甘于寂寞的人,倒不会寂寞的的。”
D: “心灵在默默的坚持中趋于成熟深沉。艺术在品格的修炼中臻于完美博大。”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只有走好人生的每一步,我们才能真正拥有灿烂辉煌的明天。
B: 通过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活动,使我市环境卫生状况有了很大改变。
C: 综艺节目深受欢迎的主要原因是其形式多样造成的。
D: 《富春山居图》描绘的富春江两岸初秋的山光水色,被誉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5、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每个人都可以活出自己独一无二的风采,成为他人眼中的与众不同。
B: 他的钱早就已经花光了,钱包里荡然无存
C: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永远值得我们缅怀。
D: 置身于广州花市,各种各样的鲜花顿时让我眼花缭乱
6、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唐雎这种凛然不可侵犯的独立人格和自强的精神,在历史的长河中一直熠熠生辉
B: 妄自菲薄 , 能使我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有助于我们取得更大的进步。
C: 就冲着你三顾茅庐的这番诚意,明天的宴会我是去定了。
D: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是周恩来少年时就立下的鸿鹄之志
7、

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牟取 追塑 袖手旁观 故名思义
B: 眶骗 拮据 慷概淋漓 五彩斑斓
C: 娇奢 隐匿 头晕目眩 脑羞成怒
D: 帷幕 盘缠 长途跋涉 天伦之乐
8、下列说法无误的一项是( )
A: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共20篇,以语录体和对话体为主,由孔子编写,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B: 词有单义词和多义词。虽然多义词有诸多意义,但在具体语境中却只能呈现一种意义。
C: “伟大、聪明、纯真、发动”是褒义词。
D: 朱自清,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主要作品有诗集《雪朝》、散文集《背影》和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
9、

下面有关课文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藤野先生》以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叙事线索,围绕表现藤野先生的崇高品质这—中心组织材料,表达了鲁迅对藤野先生的真挚怀念,赞扬了他治学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
B: 茨威格的《列夫·托尔斯泰》可以看作是一幅列夫·托尔斯泰的“肖像画”,作者先刻画了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又描写了托尔斯泰那非同寻常的眼睛,为我们揭示了托尔斯泰深邃的精神世界。
C: 《赤壁》的作者杜牧李商隐并称为“小李杜”。《赤壁》一诗的最后两句意蕴无穷;表面意思是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取得胜利的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其实这两句是作者内心情感的体现。
D: 巴金的《短文两篇》中,作者选取的“日”和“月”都是很常见的意象,但作者却却能旧中出新,写出新的感受,《日》主要展现了巴金细腻幽静的一面,而《月》则集中体现的他激情洋溢的另一面。
10、下列对有关文化和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 列子,名寇,又名御寇,郑国人,战国前期思想家,是介于老子与庄子之间道家学派承前启后的重要传承人物。
B: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中“更定”是指第一次打更后,即五更中的一更天,也就是今天的19点到21点。
C: 《答谢中书书》《岳阳楼记》《爱莲说》《送东阳马生序》四篇文言诗文标题中的“书”“记”“说”“序”都属于古代文体。
D: 2019年是农历己亥年,是属猪人的本命年。与龚自珍写《己亥杂诗》已隔了一百八十年。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苏轼的《江城子 密州出猎》,完成下列各题:
( 1 )从表达方式上看,词的上阕重在________;下阕重在________
( 2 )词中典故出自《史记》的句子“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有什么含义?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后,完成下列小题

夏原吉,字维喆,早孤,力学养母。以乡荐入太学,选入禁中书制诰。诸生或喧笑,原吉危坐俨然。太祖诇而异之。擢户部主事。

浙西大水,有司治不效。永乐元年,命原吉治之。原吉布衣徒步,日夜经画。盛暑不张盖,曰:“民劳,吾何忍独适。”事竣,还京师。

宣德三年,从北巡。帝取原吉橐糗尝之,笑曰:“何恶也?”对曰;“军中犹有馁者。” 原吉曰:“将帅,国爪牙,奈何冻而毙之?”帝命赐以大官之馔,且犒将士。

原吉有雅量,人莫能测其际。同列有善,即采纳之。或有小过,必为之掩覆。吏污所服金织赐衣,原吉曰:“勿怖,污可浣也。”又有污精微文书者,吏叩头请死。原吉不问,自入朝引咎,帝命易之。或问原吉:“量可学乎?”曰:“吾幼时,有犯未尝不怒。始忍于色,中忍于心,久则无可忍矣。”

(选自《明史》有删改)

( 1 )下列与“人莫能测其际”的“其”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其真无马邪
B: 不能名其一处
C: 专其利三世矣
D: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
( 2 )下列对原文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夏原吉在宫中抄写诏令时,因性格沉稳受到皇帝破格提拔。任职户部时,又因处理 繁杂公务条理清晰,受到上司赏识。
B: 夏原吉恪尽职守,与民同甘共苦。在治理浙西洪水时,他体恤民艰,殚精竭虑,身着布衣徒步奔走,在炎热的的夏日也不打伞,最后解决了水患问题。
C: 夏原吉不图物质享受。从北巡期间,皇帝发现他的干粮低劣,他趁机进言,皇帝深感惭愧,赐给他大官的食物,还犒劳了将士。
D: 夏原吉气量深沉,待人宽容平和。对于同僚,他总是隐恶扬善,对于小吏,他更是包容体贴。这种雅量,也是靠刻苦修炼而来,即由忍到无须忍。
( 3 )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

①诸生喧笑________ ②户部主事________

③为卿之________ ④同列有________

( 4 )翻译下列句子

①原吉曰:“将帅,国爪牙,奈何冻而毙之?”

②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中国,最贫穷的挥霍者

①就水来说,中国是世界上最贫穷的挥霍者。

②联合国一项研究报告指出:全球现有12亿人面临中度到高度缺水的压力,80个国家水资源不足,20亿人的饮水得不到保证。预计到2025年,形势将会进一步恶化,缺水人口将达到28亿至33亿。世界银行的官员预测,在未来的5年内,“水将像石油一样在全世界运转”。

③我国属于缺水国,人均淡水资源仅为世界人均淡水量的1/4,居世界第109位。在人均水资源方面,中国已被列入全世界13个贫水国家之一,而且分布不均,大量淡水资源集中在南方,北方淡水资源只有南方淡水资源的1/4。据统计,全国600多个城市中有一半以上城市不同程度缺水,沿海城市也不例外,甚至更为严重。目前我国城市供水以地表水或地下水为主,或者两种水源混合使用,有些城市因地下水过度开采,造成地下水位下降,有的城市形成了几百平方公里的大漏斗,使海水倒灌数十公里。由于工业废水的肆意排放,导致80%以上的地表水、地下水被污染。专家们警告:“20年后中国将找不到可饮用的水资源。”美国民间有影响的智囊机构——世界观察研究所发表的一份报告中称:“由于中国城市地区和工业地区对水需求量迅速增大,中国将长期陷入缺水状况。”中国的黄河在过去的10多年间,年年断流,其中1997年断流226天。流经中国一些人口稠密地区的淮河去年也断流了90天。从卫星拍摄的照片看,数百个湖泊正在干涸,一些地方性的河流也在消失。目前全国600多座城市中,有300多座城市缺水,其中严重缺水的有108个。其中北京市的人均占有水量为全世界人均占有水量的1/13,连一些干旱的阿拉伯国家都不如。

④但是,广大老百姓能感受到我们如此的窘境吗?没有。

⑤就生产用水来说,在宁夏的一些地方,每亩水稻一年需要浇2000多立方米水,一亩小麦要浇1200多立方米水。中国农村水资源利用率普遍只有40%左右。在宁夏,每公斤大米耗水超过2吨。大水漫灌如果真的对庄稼有好处,倒也罢了,但事实上这种做法是引起土地盐碱化的最根本原因。

⑥工业用水方面,我国炼钢等生产过程的单位耗水量比国外先进水平高几倍,甚至几十倍。水的重复利用率不到发达国家的1/3。

⑦觉醒吧,国人!如果这种用水状况还持续下去,那么我国水资源枯竭那一天必会来临!

( 1 )下列关于“我国属于缺水国”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我国人均淡水资源仅为世界人均淡水量的1/4,居世界第109位。
B: 地下水开采过度,有的城市形成大漏斗,使海水倒灌数十公里。
C: 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匀,南少北多,大量淡水资源集中在北方。
D: 工业废水的肆意排放,导致80%以上的地表水、地下水被污染。
( 2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第③段划线句子的“将”字不能删去,这个字表示对未来的预测,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B: 这是一篇事物说明文,题目把“中国”形象地比作“最贫穷的挥霍着”,引起读者的思考。
C: 第⑥段的说明方法是列数字、作比较,准确地说明中国工业生产存在水资源利用率低的问题。
D: 选文谈世界水资源不足,接着讲到中国水资源匮乏,再揭示中国浪费水资源的状况,警醒国人。
( 3 )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是( )
A: 中国的黄河在过去的10多年间,年年断流,其中1997年断流200多天。
B: 北京市的人均占有水量为全世界人均占有水量的1/13,还不如一些干旱的阿拉伯国家。
C: 我国炼钢等生产过程的单位耗水量比国外先进水平高,水的重复利用率不到发达国家的1/3。
D: 我国农业生产大水灌溉虽然有利于农作物生长,但水资源利用率偏低,造成水资源的浪费。

文学作品阅读

野蔷薇

[日]小川未明

很久以前有一个大国和一个比较小的王国相邻着,很长一段时间里,两国都没有发生什么事情,和睦相处着。

在国界线上,两国都只派了一位士兵来驻守确定国界的石碑。大国派来的是个老人,小国派来的是个青年。两人一左一右地站在石碑两边。周围是安静极了的群山,偶尔才能看到一些路过的人影。

起初,两人在还不熟悉的时侯,由于彼此存在着不知敌友的戒心,一直都没怎么说过话。可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两人竟成了好朋友。①大概因为这里除了他们两人再没有可以说话的对象了,还有就是春天的阳光总是和煦地照在他们两人的头顶上。

在这条国界线上,生长着一株没有人培植却很茂盛的野蔷薇,在花开的日子里,蜜蜂们很早就聚集到了这里,那些振动翅膀发出的嗡嗡声,一直传到还没起床的两人的耳朵里。好像在说:“喂,快起床了,你看蜜蜂都来了。”于是两人不约而同地起了床,走到外面一看,果真太阳已经升得老高,此时正神采奕奕地在树梢顶上闪着光。于是两人又都走到岩石边,用从岩石缝里流出来的山泉漱口,这样两人在洗脸的时候就见面了。

“啊,您早,今天的天气真好!”

“是啊,真是个好天气,天气一好,心情也跟着舒畅起来了。”

于是,两人就这么一起站着说话,一起抬头看周围的景色。虽然是每天都能看见的风景,但是只要一抬头总能在里面看到昨天所没有的新鲜感。

那个年轻人最初不会下象棋,自从跟着老人学了以后,这一阵子,只要是和暖的天气,两人便会坐下来,对战起来。

开始的时候老人的棋术比青年强很多,所以总是让着青年,到了后来,即使按着规矩下,有时老人也会被击败。

青年和老人都是很好的人。两人都非常正直、亲切,虽然在下棋的时候,大家都是拼着命地想打败对方,但是在心里,两人却是从未有过的融洽。

有时候老人下着下着就会大笑起来:“看来我是要被打败了是吧。老是这么躲来躲去的还真是叫人受不了,要是真的在战场上可怎么办才好哇?”

青年因为正战在兴头上,眼看就要赢了,所以脸上露出得意的笑容,眼睛放光,直追对方的将。那些小鸟也蛮有意思地在树梢上唱着歌。野蔷薇也一阵一阵地散发着醉人的清香。

在那个地方也有冬天,当天气变得寒冷起来的时候,老人就开始怀恋自己的故乡了,开始想住在那里的儿子和自己的小孙子了。

“真想早点请假回去看看哪!”老人时常感慨着。

“可是,”青年说,“如果您回去了,就一定由一个我不认识的人来代替,要是个亲切温柔的人倒也罢了,万一是个满脑子敌我戒备思想的人就难办了。就请您务必多留些日子吧,您看,马上春天就要来了。”

不久,冬天就过去了,春天到了。可是,此时,这两个国家正为着利益的关系开始了战争。眼看着,两个每天生活在一起的好朋友就要变成敌人了,真是件难以想像的事呀!

老人说:“你和我从今天起就要变成敌人了。我虽然很老了,但至少还是个少佐,如果你把我的头拿回去,你一定可以立功得赏的,就请杀了我吧。”

听到这样的话,青年一愣。

“您在说什么呀!③我跟您怎么会是敌人呢?我的敌人应该是别人。现在战争正在北方进行着,我要到那里去参战了。”说完这些,青年就走了。

在国界线上,孤零零地只剩下老人了。自从青年离开的那一日起,老人就开始茫然地打发日子。野蔷薇开了,蜜蜂从日出到日落,成群地飞舞。④此刻,战争正在很远的地方进行着,即使老人竖起了耳朵去听,睁大了眼睛去看,也没办法听到一丝铁炮的声音,或者看到一点黑色的硝烟。

老人从那天起,就一直担心着青年的安危。日子就这么一天天地过去了。

一天,这里来了一个过路的人。

老人就向他询问起战争的情况。那个人就告诉老人,小国战败了,那个国家的士兵都被杀了,战争结束了。老人想,那样的话,青年不是也死了吗?他心里放不下,垂头往石碑座上一坐,就迷迷糊糊地打起盹来了。他感到从远方来了很多人,一瞧,是一支军队,而且骑马指挥的就是那个青年。这支军队非常肃静,一点声音都没有。当他们从老人身边经过的时候,青年默默地向老人敬了一下礼,并且闻了闻野蔷薇花。

老人刚想说什么,一下子就醒了。打那以后过了一个多月,野蔷薇就枯死了。

后来,就在这年的秋天,老人也请假回南方去了。

(选自杜志建主编《大家小文》)

( 1 )色调有冷暖之分,读完此文,你觉得这篇童话的色调是怎样的?请简述理由。

( 2 )文章安排老人与青年下棋的情节有什么作用?

( 3 )质疑是走向深入阅读的重要一步。文中画线句有什么看似矛盾或不合理的地方?请选一句,写出你的疑问。

( 4 )本文以“野蔷薇”为题有什么好处?说说你的理解。

四、写作(分值:6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这样一句话:“他不理解我。”你希望别人理解你么?那你就真诚地理解别人,你会意外地发现你得到的理解比过去多得多。生活中,当你抱怨别人不理解你时,先看看自己的状态如何。有这样一句话:“如果你在流泪,就看不见灿烂的星光。”理解是一座桥梁,理解是填平沟壑的石土。理解是真诚的,理解是相互的。父母之间需要理解,师生之间需要理解,同学之间需要理解。

请以“学会理解”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写出真情实感,不得抄袭套作;书写清楚,卷面整洁。(2)自拟标题,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