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为了强化湖泊治理责任意识,日前市治庸问责办通报了近期对沙湖、东湖保护与污染治理情况的督查结果。B: 最近各地加大了对醉酒驾车的惩处力度,为的是避免那些骇人听闻的交通事故再次发生。 C: 更加科学有效地防治腐败,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中国梦”的重要前提和保障。 D: 交管部门首次在长安街上使用交通疏导流动提示牌,以缓慢“两会”期间会务交通对社会交通造成的压力。 |
2、 | 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啜泣 喑哑 齐心协力 迥乎不同B: 撺掇 崔巍 歇斯底里 销声匿迹 C: 悲怆 睥睨 粗制烂渣 味同嚼腊 D: 禁锢 帷幕 吹毛求疵 通宵达旦 |
3、 | 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张校长不辞辛劳,三顾茅庐去看望生病在家休养的杨老师。 B: 妈妈列举了许多因上网而荒废学业的例子,语重心长地给我讲了沉迷于网络的害处。 C: 如果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就会受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D: 学习中有不懂的地方,要及时向他人请教,做到不耻下问。 |
4、 |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颁发(bān) 绮丽(qí) 不屈不挠(náo)B: 哺育(bǔ) 粗犷(guǎng) 刚正不阿(ē) C: 猝然(cù) 侥幸(jiǎo) 称心如意(chèng) D: 干涸(kū) 参差(cēn) 杳无音信(yǎo) |
5、 | 下列与推荐阅读名著相关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冰心的《繁星》和《春水》兼采中国古典诗词和法布尔哲理小诗之长,善于捕捉刹那间的灵感,以千言万语书写内心的感受和思考,充分展现对母爱与童真的回味,对大自然的崇拜和叹服,对人生的感悟和赞美。B: “感知不深,自然爱之不切了;爱之不切,弹出来当然也不够味儿;而越是不够味儿,越是引不起你兴趣。”出自《傅雷家书》,这本书是傅雷翻译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主义作家巴尔扎克《人间喜剧》中的某些章节汇编成册的。 C: 《海底两万里》是凡尔纳的三部曲的第一部。凡尔纳的小说之所以拥有广大读者,原因就在于构思巧妙,情节惊险,是科学与幻想巧妙结合的成果,同时还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崇高的人文主义精神。 D: 《名人传》中,贝多芬在生命的末日写出了不朽的《欢乐颂》;米开朗琪罗直到临终前几天还整天站着塑像,终于留下传世的杰作;托尔斯泰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下定了摆脱贵族生活的决心。 |
6、 | 下列各组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缄默(xiān) 淳朴(chún) 愧怍(zuò) 长吁短叹(yū) B: 荫庇(pì) 伫立(zhu) 睥睨(nì) 风雪载途(zài) C: 冗长(rǒng) 债券quàn) 哂笑(shěn) 苦心孤诣(yì) D: 涟漪(qī) 取缔(dì) 污秽(huì) 惟妙惟肖(xiāo) |
7、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通过汉字书写大赛,使人们重拾汉字之美,也使人们越发珍惜纸质时代的美好。 B: 无时无刻都在思念着外出打工的父母,盼着他们快些回来。 C: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增强。 D: 有没有一个正确的学习方法,是能否取得好成绩的关键。 |
8、 | 请选出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 ) A: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之一,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相传为西汉戴圣编纂。B: 写作无非是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把自己想抒发的感情表达出来,说真话是第一位的。 C: “自然”是个多义词,但在“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的语境中,“自然”只适用于“当然”这个意义。 D: 正确运用比喻能使读者对事物产生鲜明印象,也能使读者感受到作者对事物的强烈感情。如:“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这句话就具有这样的表达效果。 |
9、 |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他无偿为大家服务,不企盼得到什么,因为他觉得这样的生活充实。 B: 我小时候家里的日子还过得去,是父亲厚实的肩膀担起了全家人的生活。 C: 在所有方案中,将现代科技与传统建筑元素完美结合的三号方案无与伦比。 D: 那位南拳表演者,身手敏捷,出拳极快,扑朔迷离 , 叫人目不暇接。 |
10、 | 下列词语中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 A: 抉择 丰功伟绩 风驰电掣 B: 锤炼 闲情逸志 义愤填膺 C: 履历 世外桃源 矫揉造作 D: 婵娟 海市蜃楼 巧妙绝伦 |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 1 )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这是一首触景生情的写景诗,在春夏之交,作者停舟北固山下,眼望长江两岸的风景,抒发思乡的愁绪,全诗层层相因,浑然一体。 B: 开头两句点明题意,“客路”与“行舟”暗含着诗人旅居在外,神驰故里的飘泊情思,与尾联的“乡书”“归雁”遥相呼应。 C: 颔联写船上,所见景色,其中“平”“阔”“正”“悬”四字炼得好,写出春潮涌涨,江水浩荡的壮观景象,为下联描写做了铺垫。 D: 颈联从炼意着眼,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用拟人化语言赋予它们人的意志和情感,蕴含一种自然的理趣。 ( 2 )人们经常引用诗中“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形容中华民族所处的这个伟大时代。你认为这样引用恰当吗?请说明理由。 |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晏元献公为童子时①,张文节荐之于朝廷,适值帝御试进士②,便令公就试。公一见试题,曰:“臣十日前已作此赋,有赋稿尚在,乞别命题。”上极爱其不隐。后为馆职,时天下无事,帝许臣僚择胜宴饮。时侍从文馆士大夫皆至市楼酒肆游息作乐。公是时甚贫不能出独家居与昆弟讲习。一日,选东宫官,上谕群臣曰:“近闻臣僚无不嬉游燕赏,唯殊杜门与兄弟读书,如此谨厚,正可为东宫官。”殊既受命,上面谕除授之意。公语言质野,则曰:“臣非不乐燕游,直以贫无可为之具;臣若有钱亦须往,但无钱不能出耳。”上益嘉其诚实。 【注释】①晏无献:即晏殊,宋朝人,官至宰相。②御试进士:由皇帝亲自主考的科举制度。 ( 1 )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 后为馆职/或异二者之为 B: 除授人之意/何陋之有 C: 上益嘉其诚实/香远益清 D: 直以贫无可为之具/直截了当 ( 2 )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公是时甚贫不能出独家居与昆弟讲习 ( 3 )结合选文,谈谈晏殊的诚实表现在哪些方面。 |
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生命的绿意
每次去文化市场的旧书市淘书,我都会经过一个略显偏僻的转角。在那个转角处摆摊的,是一个年近六旬,身形枯瘦的老者。他所卖的旧书品种,要比附近那些书摊少许多。即使是这样,在不多的旧书中,还被一些过期的教辅读物占去大半。因此,老人的书摊前总是显得有些冷清。
刚开始,老人的书摊唯一引起我注意的一点,就是书摊前那一摞开本很大的旧书。其实,那一摞旧书只不过五六本。因为每一本书都非常厚,所以看上去它们足有一米高。那些早已泛黄的纸页,很容易使我联想起那些古老的经书。
于是,我俯下身去,颇为好奇地翻开其中一本,里面竟是一些密密麻麻的、排列有序的针眼儿。
此时,老人在一旁微笑着说:“这些都是盲文书,你需要吗?”
哦,这时我才注意到书的封面上,印有“中国盲文出版社”的字样。我摇了摇头走开了,心头还升起一种莫名的尴尬。
那天中午,当我拎着一捆刚挑选的旧书从老人书摊前经过时,只见他的书摊前蹲着一个十六七岁的男孩儿,他正在专心地翻阅着那一摞盲文书中的一本。他的肩上还背着一个大大的帆布包。
因为好奇,我走到那个男孩儿的近前。而他好像一点儿都没注意到我已经走到他的身边,仍认真地翻阅着手中的书。这时候,我才发觉那个男孩儿原来是一个盲人。他用手轻轻的在那一排排针眼上触摸着,每翻过一张页码,他都会小心翼翼地将页码的折角抚平。那本陈旧的书,在他的手中显得有些珍贵。
过了一会儿,男孩欣喜地抬起头来问道:“老伯伯,这本书多少钱呢?”
老人笑道:“你要是喜欢,我就送给你吧。”
那个男孩儿却摇了摇头说:“那不行,您猜我刚才在书里读到了什么呢?”我和老人都有点诧异地看着他。男孩儿将手指再一次放到刚才翻阅的那张页码上,轻声读了起来:“当别人送给你一个温暖的春天的时候,你就要努力地使你的生命焕发出绿意,作为爱的回报……”
老人的脸上写满了赞许,然后他干脆地说:“那你就给我留下两元钱。”
男孩儿一边掏钱,一边跟老人道谢。然后,他弯腰捡起地上的那根用铝合金制作的盲杖,慢慢地走开了。
而接下来我跟老人的谈话,或许有点明知故问的意思:“老师傅,那么厚重的书,你为什么只卖给他两元钱呢?你就是拿去卖废纸,也不止两元呀。”
老人听了,很认真地解释说:“那个孩子虽然眼睛看不见,但是我想他的心一定是明亮的。其实,我刚才是想免费送给他的,可是你也看到了吧,他需要的不仅仅是施舍,还有尊重。我真高兴,能送他一个春天。”
我被老人的话语深深地打动了。
是啊,在生活中,我们一点儿微不足道的付出,在那些需要它们的人心里,或许会变成一个温暖的春天,就让我们学会付出吧!同时,我们还要像那个双目失明的男孩儿一样学会感恩。当我们受到别人热情帮助的时候,无论得到的多与少,我们都要努力使自己的生命泛出绿意,作为爱的回报。
垃圾分类是一种新时尚
垃圾分类,对于今天的人们来说已经不是一个新鲜词。在党和国家的日益重视、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之下,垃圾分类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一种新时尚。各地都在想方设法围绕这个老问题、新课题,谋划新招、出台新策,努力破解“垃圾围城”之困。
在现代科技的催化和带动下,人们越来越多地认识到,垃圾并不应该和废品废物划等号,它其实是放错位置的资源。垃圾混置是垃圾,垃圾分类就是资源。能够把垃圾资源化,实现变废为宝,这本身就是一门化腐朽为神奇的艺术。
2017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部署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完善城市管理和服务,推动创造优良的人居环境。此后,各地在垃圾处理问题上,也进行了很多有益的尝试和成功的实践。北京通过刚性措施推进,试点“大小桶”实行干湿分离,设置“回收小屋”,完善积分奖励政策;南京推行“尧化模式”,通过“垃圾换物”,引导居民正确分类;杭州推广低价值物回收利用,深化生鲜垃圾源头减量;上海推行“绿色账户”,深化市民参与机制,推进单位强制分类覆盖。此次,上海又将迎来史上最严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这无疑是在一步步将垃圾分类工作做专、做实、做精。
解决垃圾问题,表面看解决的是居民生活中的小细节,实则是件利国利民的大事。一方面,垃圾问题是城市建设和治理的大问题,也是推动落实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的重要内容。垃圾问题的有效解决,有助于保护生态环境,有助于美化城市形象,让人们生活在一个干净、优美、整洁的城市环境中,也有助于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
另一方面,垃圾问题解决的好与坏,从另一侧面也体现了市民素质的高与低。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在以各种方式消耗着大量的资源,也同时在制造产生着大量的垃圾。因此,解决垃圾问题绝不是一个人、一个社区、一个单位的事,无论垃圾减量、垃圾分类,还是垃圾无害化、垃圾再利用,都需要全体市民共同出力、共同参与,这就考验着一个城市市民的文明素养和文明意识。所以,可以说垃圾问题解决好了,也是对市民文明素养的一种教育和提升。
垃圾分类作为一种行为方式、一种生活理念,是值得被大众推崇和赞美的。作为城市的主人,我们每个人都不能做“旁观者”,而是应当一起行动起来,共同打响“城市环境保卫战”。
链接一:
生活垃圾分类,是指按照生活垃圾的组成、利用价值以及环境影响程度等因素,并根据不同处理方式的要求,实施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置的行为。垃圾分类基本原则:能卖拿去卖、有害单独放、干湿要分开。生活垃圾分成可回收物、餐厨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四类。
链接二:
据保守估计,我国城市每年丢弃的可回收垃圾价值在300亿元左右。但我国的垃圾分类工作一直难以有效推进,相关调查显示,约四分之一的受访者认为垃圾分类效果不明显或完全没有效果。
链接三:
2020年新年伊始,××中学以“垃圾分类进校园,践行文明我代言”为主题,开展了垃圾分类环保宣传活动。在现场主席台上,放置的蓝、绿、红、黄四种颜色的垃圾箱,分别用来回收四类生活垃圾:可回收物、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它垃圾。主席台前方,摆放了一列宣传牌,用以说明四类垃圾的分类标准以及如何进行垃圾分类和进行垃圾分类重大意义。此次活动对全校师生提出了新的要求:每个人都要做垃圾分类的参与者、实施者、宣传者、示范者,进一步提高思想站位,强化责任担当,将垃圾分类落实到学习生活的每个角落。
( 1 )阅读选文和链接材料,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因此,解决垃圾问题绝不是一个人、一个社区、一个单位的事,无论垃圾减量、垃圾分类,还是垃圾无害化、垃圾再利用,都需要全体市民共同出力、共同参与,这就考验着一个城市市民的文明素养和文明意识。
( 4 )结合链接二与链接三的内容,说说怎样才能让生活垃圾分类深入人心?下面两道作文题,请任选一题作文。
(一)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趴在鱼缸里晒太阳的乌龟对刚被捕捞起来的鲥鱼说:“哎,你马上就要成为盘中佳肴,再也不能像我一样呼吸自由的空气了。”鲥鱼奄奄一息:“虽然我的生命短暂,但我至少领略过江海的辽远;你的生命再长,却从未欣赏过鱼缸外的山色湖光。”乌龟悠闲地踱了几步,笑着:“连生命都没有了,还拿什么去见识外面的世界?”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定主题;②自拟题目,自定文体(除诗歌外);③字迹工整,书写规范,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二)根据下面语境,展开联想或想象,按要求将语段扩写成一片文章。
“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真的如此吗?
…………
啊,这是我熟悉的地方,可它的一草一木,一人一笑,皆是风景。
要求:①自拟题目,自定文体(除诗歌外);②字迹工整,书写规范,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