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将①—④句填在横线上,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沿池环水四周,新筑一道长约600多米的环池路。_____________还有那修复完美的明代遗迹“临流亭”,四周环水,兀立池中,游客观望,感念不忘。 ①形态各异的飞禽雕塑,浮游水面 ②水上画舫往返,笑声朗朗 ③路面铺设的鹅卵石,在碧波辉映下,色彩鲜艳,晶莹闪烁 ④路边垂柳依依,清风送爽 A: ③④②①B: ④②③① C: ③④①② D: ④③①② |
2、 | 下列关于传统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为了表示谦逊的态度,古人在他人面前经常谦称,如:下官、晚生、老朽、足下等。 B: 有的古代节日与神话故事有关,乞巧节又叫少女节或七夕,相传天河东岸的织女嫁给河西的牛郎后,荒废了云锦织作,天帝大怒,将织女逐回,只许两人每年农历七月七夜晚在鹊鸟达成的桥上相会。 C: 中国是讲究礼仪的国度,儒学大师孟子:“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中“孝”“悌”都是指对父母要非常孝顺和服从,孟子把“孝道”提升到治国的高度。 D: 唐代诗人白居易曾用“离离暑云散,袅袅秋风起”的诗句描绘24节气中的寒露这一节气。 |
3、 |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B: 执行 映照 苦心孤诣 C: 履行 映照 苦心孤诣 D: 执行 映衬 苦口婆心 |
4、 | 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 你看,/那浅浅的/天河 B: 定然/是/不甚/宽广 C: 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 D: 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
5、 | 想像一下,“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下面的诗句中哪一句描写的画面与它最接近?( ) A: 春风又绿江南岸(王安石《泊船瓜州》)B: 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C: 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D: 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 |
6、 |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故不为苟得也(苟且偷生)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同“德”,感恩、感激) B: 此之谓失其本心(指人的羞恶之心) 以大易小(交换) C: 请广于君(增广、扩充) 天下缟素(穿白色丧服) D: 长跪而谢之(感谢) 万钟于我何加焉(益处) |
7、 |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反腐不仅要惩治于后,更应预防于先;不仅需达到“不敢腐”“不能腐”的效果,更需激发“不想腐”、“不愿腐”的自觉。 B: 中央电视台5月1日推出的政论片《劳动铸就中国梦》,起到了鼓舞士气的宣传作用,传递出中国人民实现伟大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的劳动情怀。 C: NBA总决赛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球迷们都在纷纷竞猜骑士队和勇士队谁能夺得总冠军? D: 当下新媒体以自己强大的冲击力,推出了众多的引入注目的明星——歌星、舞星、体坛明星、政坛风云人物…… |
8、 |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完全正确的一句是( ) A: 陈独秀、胡适读着严复的天演论长大,但等到他们到北大任教时,曾经的精神导师已经成为B: 从这幅图画上,我们看到的是一张痛苦扭曲的脸,那落满泥土、抖动的肩膀、沾满泥土的双脚、完全僵直的胳膊更是令人过目难忘。 C: “百科全书”基本上有两种:一是综合性的,一是专业性的。综合性的是包括古今中外一切学科和门类知识的大型百科全书,专业性的是专门介绍某一学科某一知识领域的百科全书。 D: 当前,网络对学生的不良影响是不是只关学校的事?是不是不可避免?是不是只有引发了重大的社会问题时才会得到重视?都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
9、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 ) A: 为了避免今后不再发生类似的错误,我们必须严格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B: 能否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 C: 由于街道的一系列关爱活动,使孤寡老人感受到了社会的温暖。 D: 中国人民有信心、有能力把自己的国家建设得更加美好. |
10、 | 下列各项中,加下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对待学习,我们应该有一丝不苟的态度,对任何细小的问题都要吹毛求疵。 B: 施工中,接踵而至的一个个困难、一只只“拦路虎”摆在工人面前。 C: 教学中,老师应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学生回答的问题要洗耳恭听。 D: 齐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艺术爱好者趋之若鹜 , 竞相观摩。 |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以下两题。 |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三 峡 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②略无阙处( ) ③晴初霜旦 ( ) ④哀转久绝 ( ) ( 2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②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3 )用原文内容填空。 文中从侧面渲染了山峰高峻、江面狭窄的句子是: , ;直接表现江水凶险的语句是: , ;能总评写出三峡春冬时节山水树木特征的句子是: , 。( 4 )文中第三自然段中写“高猿长啸”有什么作用? |
留守乡村的爷爷
(蒋曼)
①孩子的爷爷在乡下,八十多岁了,嗓门洪亮,身体硬朗,还能参加各种劳动。他似乎从未有退休打算,每天都很忙碌,忙着照顾他的鸡、鸭、蔬菜和庄稼。
②前不久,接他到城里住过几天,可他老是记挂着乡下:菜该灌肥,该撒点草木灰,寄养在邻居家的看门狗还是天天回来睡,水沟要刨刨,不然树苗的根要烂了,母鸡们都下蛋在山上,便宜了黄鼠狼。在他的土地上,有太多需要他的物和事,从未有被生活丢弃的感觉。
③从孩子的爷爷身上,我看到这样一个老人,面目黝黑,衣衫褴褛,在与土地朝夕相处的日子里,大自然慷慨地把尊严和自豪传给他,二十四节气镌刻进他的血脉,知道什么时候劳作,什么时候休息。
④平常日子,他会仔细地安排家里地里的活计。菜长出来了,鸡长大了,就在它们之间编一道竹篱笆;赶场时,买点不常见的菜苗,种出来,看着都感觉稀奇。天燥地旱,他不着急:“没啥,油菜今年长得好,天干油分足。”如有阴雨,他也会安慰家里人:“稻子灌浆的时候,雨水多,不空壳。”某年洪水来犯,他也如此淡定:“这土肥沃啊,明年又种嘛。”数十年与土地亲密相守,其经验足够让他从容不迫。
⑤乡村老人对死亡有一种独特豁达,生死本是自然轮回,荣衰不只是庄稼和草木。爷爷能在一岁一枯荣的山野田间洞悉生命秘密。在乡村,死亡从来不是禁忌,到了高龄岁数,他们会早早地请来风水先生,选好墓地,准备好寿木,放在堂屋里,每年会亲自刷一遍漆,红色的或者黑色的,平时用来储存需要干燥的粮食,最后,存放自己。
⑥孩子的爷爷喜欢种树。我老公考上大学,他高兴地在村里小学种下一排香樟树,现在还都郁郁葱葱,生长在已被废弃的小学校里。我们结婚时,他建议我们种一棵树,然而在水泥森林的城里,连人都难以安顿,我们在哪里可以种下属于自己的树呢?
⑦有了小孙女,爷爷说:“我在乡下给孙女种了棵香樟树,以后她大了,树也大了。”爷爷说不来动听的话,小孙女却记住了爷爷的礼物。这个城市出生的孩子,从此与遥远的乡村老家有了心灵相通的所在:一棵树,一棵和她一起成长的树。
⑧有一次,我们回老家时,女儿终于见到了这世界上属于她的那一棵树。爷爷领着孙女,骄傲地走在自家的土地上,满怀一个勤劳庄稼人的自豪感,大声地告诉孙女:“这地是我的,也是你的,小池塘是你的,大公鸡是你的,坡上的柏树全是你的,那只叫团团的狗也是你的……”
⑨不由地凝神驻足,聆听又感动。我们给了孩子生命,留守乡村的爷爷则给了她广袤而丰盈的故乡,我由此豁然开朗,哀而不伤。
(摘自《长春日报》)
( 1 )文中“爷爷”做了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答出四点即可)①从爷爷身上,我看到这样一个老人,面目黝黑,衣衫褴褛,在与土地朝夕相处的日子里,大自然慷慨地把尊严和自豪传给他,二十四节气镌刻进他的血脉,知道什么时候劳作,什么时候休息。(结合全文,请你谈谈句中加点词“镌刻”在文中的含义。)
②不由地凝神驻足,聆听又感动。我们给了孩子生命,留守乡村的爷爷则给了她广袤而丰盈的故乡,我由此豁然开朗,哀而不伤。(为什么说爷爷给孙女的故乡是“广袤而丰盈”的?)
( 3 )结合全文,谈谈标题“留守乡村的爷爷”的作用。(甲)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乙)
不多久,松柏林早在船后了,船行也并不慢,但周围的黑暗只是浓,可知已经到了深夜。他们一面议论着戏子,或骂,或笑,一面加紧的摇船。这一次船头的激水声更其响亮了,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采起来。
( 1 )(甲)段从哪些角度,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正面描写句子:________
侧面描写句子:________
请结合自己的切身体验,以“_______的滋味”为题,写一篇以记叙为主的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500字。③文中不要出现含个人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