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17年吉林延边第二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演绎漩涡恭顺纷至踏来
B: 旷野襁保斡旋安营扎寨
C: 抉择绚丽屹立不修边幅
D: 墩实蛮横羁绊目眩神迷
2、

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德国作家罗曼•罗兰的《名人传》是为音乐家贝多芬、雕塑家米开朗基罗、文学家托尔斯泰写的三部传记。这三人共同的特点是:三人都是人类历史上极富天才而创建至伟的人物,他们的人生丰富多彩,他们的作品精深宏博,他们的影响历经世代而不衰。
B: 《海底两万里》是法国小说家凡尔纳的三部曲之一,他的另两部作品是《格兰特船长的女儿》和《神秘岛》。
C: “岳阳楼记” 的“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D: 凡尔纳的作品形象夸张地反映了19世纪“机器时代”人们征服自然,改造世界的意志和幻想,并成为西方和日本现代科幻小说的先河,我国的科幻小说大多也受到他作品的启发和影响。
3、下列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 他处心积虑的努力得来的却是大家的一票否决,这对他实在是一个不小的打击。
B: 经过他的指点,我恍然大悟,心情轻松多了。
C: 花园里,花儿争奇斗艳,蝴蝶轻飞曼舞,鸟儿欢快唱歌,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
D: 机敏的公安人员根据现场的蛛丝马迹,很快找到了作案人的线索。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植树的牧羊人》节选自武娟译的《植树的男人》一书。
B: 《植树的男人》的作者是法国作家、电影编剧让·乔诺。
C: 《植树的牧羊人》这是一篇真实的故事。
D: 《植树的男人》是作者于1953年应美国一本杂志专题“你曾经见过的最非凡,难忘的人是谁?”的约稿而写的。
5、下列句子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 酒店经理对员工们说:“大家要做好服务工作,让顾客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B: 志愿者为留守儿童们送礼物,小萌领到礼物非常高兴,她说:“谢谢叔叔阿姨,礼物我笑纳了。”
C: 提到自己的母亲,儿子动情地说:“令堂经常告诫我们,做人要清清白白。”
D: 古道热肠的小刘,同事请他帮忙,他满口答应:“我一定鼎力相助,您就放心吧!
6、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那些父母性格温和、情绪平和的孩子身上,往往笑容更多,幸福感更强,抗挫折能力更突出。(删除“在”和“身上”)
B: “一带一路”描绘了一幅和平发展、互利共赢的新思路,它不仅会给中国企业带来更多的商机,而且将为世界经济积蓄巨大的能量。(把“思路”改成“蓝图”)
C: “南海I号博物馆”分水下考古现场发掘、海上丝绸之路史和水下考古史三个固定陈列部分组成,并将建设成为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学”研究中心。(“建设”改为“打造”)
D: 空军试飞员将驾歼-20飞机在第11届中国航展上进行飞行展示,这是中国首次自主研制的新一代隐身战斗机公开亮相。(把“首次”移到“公开”前)
7、

对句子大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斯是陋室,唯吾德馨:这是简陋的屋子,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B: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对于牡丹的钟爱,人该有很多了。
C: 苔痕上阶绿,草色人帘青:苔藓长上碧绿的台阶,青草的颜色映入青翠的帘子。
D: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杨子云的亭子。
8、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莅临 朗润 烘托 秋风潇瑟
B: 健壮 澄清 骄媚 呼朋引伴
C: 淅沥 草垛 干涩 花枝招展
D: 缭亮 静谧 喉咙 咄咄逼人
9、选出划线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 辈(háng) 水(fū) 脑(bàn) (jiá)然而止
B: 家(jüàn) 怅(wǎng) 色(tuì) 熙然(xī)
C: 洁(jiǎo) 奋(kàng) 慢(dài) 羁绊(jī bàn)
D: 暗(huǐ) 杂(rǒng) 然(qiāng) 撺掇(cuàn duo)
10、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很多年来,关于这幅画所反映的事件的真实性,学者们莫衷一是
B: 我国农业部科技教育司司长表示,中国的转基因技术推广按照非食用、间接食用和食用的路线图,发展非食用的经济作物首当其冲
C: 景忠山,古岩峥嵘,苍松蔽日,云雾缥缈 , 1872级台阶直达峰顶,有“灵山秀色”之美称。
D: 世人对于金字塔与众不同之处的研究,已经写成了十几本厚厚的典籍专著,他早都一一拜读过。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我的思念是圆的

艾青

我的思念是圆的

八月中秋的月亮

也是最亮最圆的

无论山多高,海多宽

天涯海角都能看见它

在这样的夜晚

会想起什么?

我的思念是圆的

西瓜,苹果都是圆的

团聚的人家是欢乐的

骨肉被分割是痛苦的

思念亲人的人

望着空中的明月

​谁能把月饼咽下?

( 1 )诗文最后一句“思念亲人的人/望着空中的明月/谁能把月饼咽下?”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 2 )文题和诗文中反复提到“我的思念是圆的”,你如何理解?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愚溪诗序

[唐]柳宗元

灌水,有溪焉,东流入于潇水。或曰: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为冉溪,或曰:可以柒也,名之以其能,故谓之染溪。余以愚触罪,谪潇水上,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古有愚公谷,今予家是溪,而名莫能定,土之居者,犹龂龂然,不可以不更也,故更之为愚溪,慝溪之上,买小丘,为愚丘,愚丘东北行六十步,得泉焉,又买居之,为愚泉。愚泉凡六穴,皆出山下平地,盖上出也。合流屈曲而南,为愚沟,遂负土累石,塞其隘,为愚池。愚池之东,为愚堂。其南,为愚亭,池之中,为愚岛。嘉木异石错置皆山水之者以余故成以“愚”辱焉。

夫水,智者乐也。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盖其流甚下,不可以溉灌,又峻急,多坻石,大舟不入也,幽邃浅狭,蛟龙不屑,不能兴云雨,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余,然则虽辱而愚之,可也。

(节选自《古文观止》,有改动)

【注释】①灌水:水名,后文“潇永”也是永名。②以愚触里:唐宪宗时,柳宗元参加王叔文集团的政治革新,因失败被贬永州,愚,指此事。③家:安家,④龂龂(yín yín) ;形容争辩的样子。⑤见……于:古代汉语表示被动的一种格式。见辱于愚,被“愚”这个名称污辱。

(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灌水之 , 有溪焉/本在冀州之南,河之北
B: 愚丘东北行六十步/并为其名
C: 皆山水之者/邑人之,稍稍宾客其父
D: 大舟不人也/潭中鱼百许头
( 2 )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嘉木异石错置皆山水之奇者以余故咸以“思”辱焉

( 3 )作者文中说自己“愚”,他的“愚”和《愚公移山》中愚公的“愚”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有温度的“微行动”
当世界被跃上互联网这个超大平台后,“微”什么成了时尚。从微博到微信,再到微电影,还有微内容、微创新等等,真是“微”字滿天飞。但或许你没察觉,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许多微行动,却也在演绎着许多微感动,让社会产生了微进步。
那是个西北风呼呼的中午,天阴沉沉的,街上行人稀少。我从图书馆出来,裹紧衣领朝家中疾走。这时一个拾荒的老人骑着一辆前后载滿纸板盒的自行车从我身旁驶过,突然一阵风刮过,老人的自行车不由的晃了几下,随即扎在车后的一块纸板掉了下来。老人见状猛的刹住自行车,车停了下来,但老人被夹在前后的纸板盒中间,一时跨不下车来,他把头扭向后面,目光盯着离自行车几米远的那块纸板盒。
这时,一位白领模样的姑娘已从人行道上走过去,正弯下腰,捡起了那块纸板盒。见老人夹在车上动坦不得,她赶忙急走几步,拿着纸板盒来到自行车前,帮老人把纸板盒塞进车后的纸板堆里,又把捆扎的塑料绳紧了紧。老人没想到一位漂亮时髦的姑娘,会帮她捡起这块对她来说是“垃圾”的纸板盒,一时呆住了,只是对她傻笑,连谢谢也忘了说了。姑娘扎紧绳子后,拍了拍手上的灰,转身走了。我望着她远去的背影,不禁在心里为她点了个赞!
在一个春光明媚的下午,我走出地铁站,要到不远处的公交终点站换车,赶去参观一个展览。快到公交站时,一辆穿梭巴士正好进站。不一会,一位八旬老太太走到车门前欲上车。只见她用手抓住门旁的车把,一只脚蹬上踏板,另一只脚却怎么也跨不上,一下、二下……,还是沒跨上。老太太换了个脚,紧了紧抓车把的手,一使劲,人还是上不去。
我见状,赶走几步,想上前扶一把老太太。忽见旁边闪出个小伙子,从后面搀着老太太,把她扶上了车。我上车后,只见小伙子把老太太安顿在靠窗的位子,帮她刷好敬老卡后,俯身对她说,阿婆,你一个人出来要当心。老太太感动的连声向他道谢。我开始以为小伙子也是乘这辆车的,谁知他与老太太打完招呼后就下车走了。我用赞许的目光送他下车,看着他走进灿烂的阳光中。
有一年深秋,我去太湖畔的一家疗养院体检,早晨空腹在检验科抽血。因排队人多,为方便护士操作,排队者都事先把外套的一只袖子脱了,衣服就披在肩上。轮到我抽完血,我忙着用右手按住左胳膊上的抽血处,站起身时,忙乱中左边原搭在肩上的衣服脱落了,衣角垂在地上。
我见衣服拖在地上,正想抽开按在抽血处药棉上的手去拉衣服,这时从后面疾步走来一位小护士,轻轻的帮我把垂在身后的半边衣服拉起,重新披在我的肩上,我顿时有一种在家般的温馨。我转过身正要向她表示感谢,她轻盈的身影已飘走了。不一会,又看到她微笑着在为其他疗养员服务,我郑重的把对她的感谢存放在了心里。
其实在我们的周围,类似的微行动有许多。如扶一把上车踉呛的老人,等一等赶未班车的乘客,让一让乘轮椅的残障者,或者把路旁的香蕉皮扔进垃圾箱,把撒在路上的碎破璃捡起来。这些微行动都是些极其细微的小事,在日常生活中,往往被一些人所忽视。
或许,就是这些微小的行动,启动了微传播,展示了微价值,让生活有了微变化。
当每个人都用自己散发着微温暖的行动去暖和世间这条大被窝时,这被窝就会被渐渐地暖热……
(原载《新民晚报》2015年3月10日,《拉萨晚报》2015年3月11日,《社会福利》杂志2015年第4期)
( 1 )本文写了哪些有温度的“微行动”?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

( 2 )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 3 )“我郑重地把对她的感谢存放在了心里”,请你揣摩一下此时“我”的心理活动。

( 4 )阅读以下两则材料,结合本文内容,谈谈你对“微行动”的认识。

材料一:“爱心微行动”是一个帮助弱势群体,亲力亲为去做一些微小的善事,以实际行动影响身边人的民间非注册公益团体。

材料二:2016生活微行动的主旨就是要通过三个方面的公益行动,号召大家慢下脚步,净净心神,用一些力所能及的微笑改变,来帮助自己和别人缓解心理焦虑。

于都县闻,回答问题

植物不失眠

乔娟

①植物也要睡觉。合欢树的睡态很美,叶片柔柔地低垂,耷拉着脑袋,不用酝酿,只要叶片低下来,它们很快就会入睡。但并不是所有的植物都用叶子来睡眠。像睡莲,就是叶子醒着花儿睡。黄昏池塘边,白天还是昂首怒放的睡莲,随着晚风飞舞,它将花瓣儿慢慢收拢,紧紧闭合。一朵、两朵,后来所有的花朵全部闭合成了一个个小球儿。

②花儿不劳作,也不创造,它们为什么要睡觉呢?

③一百多年前,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就发现了植物的睡眠现象。他对69种植物的夜间活动进行了长期观察,发现那些积满露水的叶片更容易受伤。他把叶片固定住,也得到同样的结果。达尔文由此断定,叶片睡眠可以保护其不受伤害,并可以抵御夜间的寒冷。

④20世纪60年代,科学家们印证了达尔文的观点。植物睡眠可以减少热量散失和水分蒸发。像合欢树,不仅夜晚用睡眠保护自己,当遭遇狂风骤雨时,叶片也会逐渐合拢,以防叶片受到暴风雨的摧残。美国科学家恩瑞特还发现了一个更有趣的现象,他用一根温度探测针在夜间测量多种植物叶片的温度,发现不睡眠的叶子温度总比睡眠的叶子温度低1℃。正是1℃的微小差异,成为阻止或减缓叶子生长的重要因素。因此,结论出来了:在相同环境中,睡眠的植物生长速度较快,比不睡眠的植物具有更强的生存竞争能力。科学家还发现:某些植物不仅夜晚睡觉,白天竟然与人一样还要午睡。它们中午11时至下午2时,关闭叶子气孔,光合作用明显降低,这就可以减少水分散失,增强它们的抗旱能力。

⑤植物也一样,夜晚睡眠,可以避免寒露和霜冻侵袭,减少水分蒸发,保持湿度;白天睡眠,可减少水分蒸发,还可避免昆虫骚扰。让人类羡慕的是,人有时候会受情绪或疾病的困扰而失眠,植物却不会受到任何影响,到了该睡觉的时间,无论出现什么情况它们都能准时入睡。第二天再见时,一准儿是神采奕奕,精神抖擞。

(选自网络,有删改)

( 1 )文章第②段有什么作用?
( 2 )现代科学家与达尔文对植物睡眠的原因分别如何解说?
( 3 )第⑤段中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
( 4 )这篇说明文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请简要说明。
( 5 )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植物也会睡眠,不同的植物睡眠的形式不同,有的用叶子睡眠,有的用花朵睡眠。
B: 夜间气温低,容易产生露水,而叶片上如果积满了露水,叶片更容易受到伤害。
C: 在夜晚,不同植物的叶子温度存在着微小的差异,这种差异是由植物是否进入睡眠而造成的。
D: 有些植物还会“午休”,为的是降低光合作用,从而使叶子气孔关闭,增强它们的抗旱能力。
四、写作(分值:60分)
每个人心里总有触动你心灵的事,或是一个眼神,或是一个无声的动作,一次梦回的低语。这些是属于你的人生财富,是你成长的烙印,从中你能体会到人生的真味。

请以《心有触动》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字数不少于700字;②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地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