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请选出下列各句中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语文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要多读多写,日积月累,才能真正学好语文。”这个句子关联词搭配错误。 B: “李白的诗大多豪迈:‘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个句子标点使用正确。 C: 《儒林外史》是我国清代的一部长篇讽刺小说,主要描写隋唐时期科举制度下读书人及乡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 D: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句话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 |
2、 |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遒劲(qiú) 鲜腴(yú) 震耳发聩(kuì) B: 濒临(bīn) 罅隙(xià) 杳无消息(yǎo) C: 汴京(piàn) 嶙峋(xún) 张目结舌(jié) D: 俯瞰(kàn) 差使(chāi) 坦荡如砥(dǐ) |
3、 | 下列加点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水滴锲而不舍 , 日雕月琢,终于滴穿了石头,成为今天太极洞的一大奇观。 B: 图书博览会上,来参观的大庭广众络绎不绝。 C: 他怏怏不乐地站在迷茫的海边,默默地望着远方。 D: 有一种默契叫做心有灵犀 , 有一种幸福叫有你相伴,感谢一路有你,我的朋友! |
4、 | 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虽由人力,却似天成。 ②写作是一门学问,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成功的。 ③如果看出来这里是埋伏,那里是照应,便太浅显。 ④要使读者看不到斧凿痕迹,只觉得自自然然,完完整整,如一丛花,如一棵菜。 ⑤埋伏处要轻轻一笔,若不经意;照应处要水到渠成,顺理成章。 ⑥如结构上的埋伏和照应就特别需要惨淡经营。 A: ②⑥⑤④①③ B: ④⑤⑥①②③ C: ①②③⑥⑤④ D: ③④⑤②①⑥ |
5、 | 下面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竦峙(shì) 崎岖(qū) 莽莽榛榛(zhēn) 浅草才能没马蹄(mò) B: 磬石(pán) 崔巍(wēi) 千山万壑(hè) 著我旧时裳(zhù) C: 山麓(lù) 峰峦(luán) 山崩地裂(bēng) 金樽清酒斗十千(dòu) D: 巉岩(chán) 峥嵘(zhēng) 山肴野蔌(sù) 楚国都城郢(yǐng) |
6、 | 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独自攀爬在古树参天,气象氤氲的大金山上,由于山高坡陡,我只能摩肩接踵 , 手脚并用。 B: 前锋镇的番薯节各种番薯形状各异:有人形的,动物型的,树形的……惟妙惟肖 , 栩栩如生。 C: 李东在山上锄地,干到下午,突然锄头一颤,出挖一个晚清的搪瓷,真是妙手偶得啊! D: 云安茶洞擂茶粥,入口便会使你张口结舌:这东西这么好吃。 |
7、 | 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匀称(chèng) 惟妙惟肖(qiào) 金銮(lún)殿 嶙(līn)峋 B: 震悚(sǒng) 亭台轩(xuān)榭 中轴(zhóu)线 伧(cānɡ)俗 C: 踌躇(chú) 销声匿(nì)迹 萌(méng)发 胚(bī)胎 D: 尴尬(jià) 草长莺(yīng)飞 孕(yūn)育 追溯(shù) |
8、 | 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使用不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 A: 借助前言、后记或附录中有关作家作品的介绍,了解作家的生平事迹、科学成就和全书的大致内容,为阅读整本书做些准备。 B: 《中国石拱桥》开篇便说:“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虽不是严格的定义,却一下就把石拱桥最“显眼”的特征勾勒出来了。 C: 另外,要注意恰当使用礼貌用语。比如到别人家做客,应用“拜访”,宾客来到自己家,应用“光临”。 D: 你知道“点赞”“吐槽”“抢沙发”“喜大普奔”这些网络词语的意思吗?它们有的来源于某些广受关注的新闻事件,网民借此表达自己的褒贬;有的纯粹是为了好玩,以调侃的方式造一个新词…… |
9、 | 下列划线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现在许多年轻人对影视明星顶礼膜拜 , 做事失去理性,严重影响到正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 B: 十四年未曾谋面的老同学在长城上萍水相逢 , 共叙别后之情。 C: 春节刚过,武大的樱花就开放了,花期仅一个多月,市民们趋之若鹜。即使是下雨天,校园内也是人山人海。 D: 在西南地区遭遇了60年不遇的特大旱灾之际,李明一家人又是捐钱,又是捐物,真可谓大方之家! |
10、 | 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证明它们的存在有先有后。 B: 有了伯乐才会有千里马,说明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着决定作用。 C: 没有伯乐就没有千里马,没有千里马也就没有伯乐,说明他们彼此依存。 D: 虽然世上有伯乐,但不如千里马多,说明伯乐难得。 |
阅读下面的诗,完成下面小题。 木兰诗(节选)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 1 )《木兰诗》是________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 2 )根据节选部分分析木兰的形象意义 |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瑞彰又言:尝偕数友游西山,至林密深处,风日暄妍,泉石清旷,杂树新绿,野花半开。跳赏间,闻秒①诵书声。仰视无人,因揖而遥呼日:“在此朗吟,定为仙侣。叨同儒业,可请下一谈乎?”诵声忽止,俄琅琅又在隔溪。有欲觅路追寻者,瑞彰口:“世外之人,趁此良辰,尚耽研典籍。我辈身列黉宫②,乃在此携酒榼③看游女,其鄙而不顾宜矣,何必多此跋涉乎!”众乃止。 (选自《阅微草堂笔记》) 【注释】①杪(miǎo):树梢。②黉(hóng)宫:古代称学校。③榼(kē):古代盛酒或贮水的器具。 ( 1 )解释下面句中加下划线词的意思。至林峦深处________ 有欲觅路追寻者________ ( 2 )翻译下面的句子。诵声忽止,俄琅琅又在隔溪。 ( 3 )“世外之人,趁此良辰,尚耽研典籍。我辈身列黉官,乃在此携酒榼看游女,其鄙而不顾宜矣”一句,表明了作者怎样的态度? |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儿,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儿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古老的济南,城里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儿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技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①山坡上卧着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儿雪。
②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 3 )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人生是一场场目送
①还记得人生的第一场有记忆的目送,那年六岁,是暖意融融的春日。母亲坐在从邻居那里借来的小毛驴车上,围着家里那床大红花的被子,毛驴车驶过院外的桃花树,一阵风来,粉红的桃花瓣纷纷飘落,落在她灰白头和新穿的淡青色碎花衬衫上,她只是挥着手,脸因为瘦削而越发显得笑得夸张,可她就那样笑着离开我们视线,再也没有回来。目送者站在自家院子的土墙旁,看着母亲渐行渐远,无奈的抽泣。一个六岁的孩子无法主宰自己,更无法主宰别人的命运。
②第二次的目送,是作为被送者,十七岁,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离开,离开小镇,离开县城,到省城求学。清晨赶火车,夏末秋初的凉风,乌瓦红砖的小站在晨曦中朦胧,长长的铁轨从远方来,延伸到远方去。我拖着行李挤上车,站在过道上向窗外看去时,看见父亲寻找的目光,孤单的身影。垂下头时眼泪已滴在行李箱上,列车启动,哐当哐当声中,越来越远的是故乡和父亲,还有曾十二万分盼着离开的家,如今都因离别而蒙上了暖色调,就像渐起的朝阳,暖橘。
③人生最大意义的那次目送,发生在六年后。我要嫁到远方去,独自一人出发。行李已先行托运,只随身携带一个小包。早春二月,天还蒙蒙亮,我赶早车,父亲早起送我,他站在简陋的门楼下,黑漆的大门半掩在他身后,启明星在遥远的天际寂寞闪烁。我摇摇手,“爸爸,回去吧。”爸爸嗯了一声,我回头看不清他的表情。于是我转过头来一直走去。(A)街上空寂无人,父亲的目光在孤单中无限地拉长。心里稍稍有了酸涩,又觉无聊。多年的独立让我知道,我从来不是那个有点事儿就可以哭哭啼啼耍情绪的孩子,我的情绪给谁看呢?那天早晨,我坐上车,车在晨曦微明中驶出小城,我不知父亲站在门口目送了我多久。那是意义重大却简约的目送。
④生命里最无法忘怀的目送,发生在去年。父亲走了。幼年时目送母亲,她笑着在桃花纷落的春日。这一次目送父亲在深冷的浓秋。父亲躺在玻璃棺里,似乎在一个梦境中微皱着眉,慢慢沉落下去,只剩下无声不知所措的白色百合。(B)痛苦像铅海,又重又黑,深不见底,压制了撕心裂肺的哭喊。只有沉默,似乎才能表达一切。我目送了生我养我的两个人的离开,目送自己真正意义上的孑然一身的到来。
⑤目送便是离别,即使有时它也意味着出发,可对另一方仍是离别。
⑥人生自古伤离别。
⑦但真正理解目送,却因为《目送》中关于华安和“我”的故事。小学,16岁,21岁。一个孩子在母亲的目送中长大了,每一段目送似乎也引领着各种酸甜苦辣。
⑧“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⑨人生不过是一场场目送,成长或衰败。你是目送者,或者被目送。
( 1 )根据选文内容将下面表格填写完整。
语段 |
事情 |
我的心理 |
六岁那年春日里,我在自家院子的土墙旁目送母亲。 |
C |
|
② |
A |
热切盼望离开,又略带伤感 |
③ |
B |
D |
④ |
去年深秋,我目送父亲的离世。 |
痛苦深重 |
①有人认为第③段A句中“无限地拉长”用得精妙,请说说理由。
②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品析第④段中的B句。
( 4 )请谈谈你对第⑧段这番话的理解。作文
每个人心里总有触动心灵的事,或是一个眼神,或是一个无声的动作,一次梦回的低语------这些是属于你的人生财富,是你成长的烙印,从中你能体会到人生的真味。
请以“心有触动”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班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