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着(zhuó)落 归省(xǐng) 濒(pín)临 矫(jiǎo)揉造作 B: 拘泥(nì) 拼(pīn)凑 和(hé)谐 附庸(yōng)风雅 C: 睿(ruì)智 中(zhōng)看 旌(jīng)旗 分(fēn)外妖娆 D: 震悚(sōng) 档(dàng)案 湍(tuān)急 相形见绌(zhù) |
2、 |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小学毕业典礼那天,我们班的女同学都打扮得花枝招展的。B: 重庆的中午,真是高温难耐,观音桥步行街上都没看到几个人,真是人迹罕至。 C: 这一天,重庆图书馆门前人声鼎沸 , 挤满了许多前来参加签售会的读者。 D: 学习知识要刻苦钻研,深入领会,不能粗枝大叶不求甚解。 |
3、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据官方分析,造成哈尔滨近期雾霾天气的直接原因是由于持续逆温和弱风气象、秋整地期间焚烧秸秆引起的。B: 进一步强化政府对留守儿童的责任,建立关爱留守儿童的长效机制,是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关键。 C: 喜欢游泳的人大多有这种体验:不管天气很热,可是刚从水里出来时会感到有点凉,有时甚至还会打一下寒战。 D: 通过“最美中学生”张文驰高考前捐肾救人的事迹,使我们看到了“90后”中学生的人性之美。 |
4、 | 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时机抓得很好,执行得也十分利落……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一边。”斯诺所说的“这场军事政变”是指( ) A: 八一三事变 B: 西安事变 C: 九一八事变 D: 七七事变 |
5、 | 选出填在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 ) (1)这封信使我的内心受到了极大的____。 (2)看到自己辛勤劳动的____,他开心地笑了。 (3)语文老师精彩的演讲,让同学们____不已。 (4)这场音乐会,将音乐____的美,带给了广大听众。 A: 振荡 成果 赞赏 无与伦比B: 震荡 成果 赞叹 无与伦比 C: 震荡 硕果 赞叹 美轮美奂 D: 振荡 硕果 赞赏 美轮美奂 |
6、 | 下列句子中词语运用不当的是( ) A: 中考前老师送我们一幅对联:闻鸡起舞早耕耘,天道酬勤有志人。B: 社会上盛传“世界末日”的谣言,我们不要杞人忧天,要安心地生活和生产。 C: 在报纸和电视上看了张家港市建设全国的文明城市的详细报道之后,全国许多城市领导蜂拥而至,取经学习,真是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D: 本届奥运会上,我们的金牌和奖牌总数第一,可是体育圈里素有“得田径者得天下”之说,我们只有在田径上有所作为,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
7、 |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和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抹杀(mě) 婆娑(suō) 深恶痛疾(wù) B: 诘责(jié) 钦佩(qīng) 重峦叠嶂(luán) C: 恐吓(hè) 炊烟(chuī) 杞人忧天(qǐ) D: 水渠(qǘ) 渊博(bó) 挑拨离间(jiàn) |
8、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在科学家邓稼先的一生中,无处不以务实的作风和非凡的才学震惊于世。B: 学校应当建立完善的校园欺凌预防、干预和处理机制,保障每个孩子健康成长。 C: 国家博物馆最近展出了两千多年前西汉时期新出土的一大批海上丝路文物。 D: 海燕队第一仗就以3比0的超大比分淘汰了近两年一直没赢过的飞虎队。 |
9、 |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B: 加西亚·马尔克斯(1927年3月6日-2014年4月17日)将现实主义和幻想结合起来,创造了一部风云变幻的哥伦比亚和整个南美大陆的神话般的历史。 C: “歼-15”飞机是我国第一代多用途舰载战斗机,具有作战半径大,机动性能好,载弹量多等特点;该机装载两台大功率发动机,被誉为凶猛强悍的空中飞鲨。 D: “嗯,你不用管我,我相信你。”妈妈走到地图面前,眯着眼睛看,一只手搂在比她高一个半头的靖靖的肩上,我们家靖靖想考哪里啊?指给妈妈看看。” |
10、 | 对下列文段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 有一天,古希腊的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和一位老朋友在雅典城里散步,一边走一边愉快地聊天。忽然有位青年用棍子打了他一下,跑了。他的朋友见了,立刻回头要去找那个家伙算账。但是苏格拉底拉住了他,不准他去报复。朋友说:“你怕那个人吗?”“不,我绝不是怕他。”“人家打了你,你都不还手吗?”苏格拉底笑笑说:“老朋友,你糊涂了,难道一头驴子踢你一脚,你也要踢他一脚吗?” B: 在浅薄的人面前,喜欢较真的人只能反衬出自己的浅薄。 C: 面对他人的无理取闹和恶意的伤害,我们应该选择避让和退步。 D: 一个人的涵养和厚重常常体现在生活的细节中。 |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 1 )上片中的________和________二词体现了作者的情感。这里主要运用了________的表现手法。( 2 )赏析“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的妙处。 |
阅读文言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甲】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林嗣环《口技》节选 【乙】顷之,女子推帘,呼病者授药并方。反身入室,即闻三姑作别,三婢作别,小儿哑哑,猫儿唔唔,又一时并起。九姑之声清以越①,六姑之声缓以苍②,四姑之声娇以婉③,以及三婢之声,各有态响,听之了了可辨。群讶以为真神。而试其方,亦不甚效。此即所谓口技,特借之以售其术耳。然亦奇矣! (蒲松龄《聊斋志异﹒口技》) 【注释】①清以越:清凉而高扬。②缓以苍:缓慢而苍老。③娇以婉:娇柔而和婉。④了了可辨:明白清晰的样子。 ①会宾客大宴 会:________ ②不能名其一处也 名:________ ③两股战战 股:________ ④反身入室 反:________ (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①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②而试其方,亦不甚效。 ( 3 )指出甲文中首句中“善”的作用。( 4 )乙文中女子表演口技有何目的? |
材料一
①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唐)社甫
②年来万事翻成覆,幸有藏家书可读。——(宋)袁说友
③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明)袁凯
④著名影视演员袁泉在节目《朗读者》中曾说“11岁离家去北京学戏时,一同带走的还有与父母之间的300封家书。正是靠着这300封家书撑过了在北京最艰难的7年岁月”。
材料二:
家书是从大约文字产生的时候孕育出的一种艺术形式。家书是家庭的情感纽带,是家教的重要载体,也是家风的一面镜子。家书包含着浓浓的亲情,同时也凝聚了做人、处事的智慧。《戒子书》《曾文正公家书》《傅雷家书》等都是家书的经典,给予后人无限的启迪。在很长一段时间,“家书传统”在中国人的家庭关系中起着绝对重要的作用。
但在这个通讯技术飞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微信代替了书信。但在这个通讯技术飞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微信代替了书信。那些曾经的慢时光,已似经年的墨迹慢慢褪去了,从前那种品一杯香茗读一封信的时光已经成为一种奢侈。家书,这种作为亲人间沟通的书信形式,似乎距离我们已经很远了。近些年随着《朗读者》《见字如面》《信中国》等电视节目的热播,“家书”这种被渐渐淡忘的形式再一次引发了人们的关注,激起人们对优良传统的重视和传扬。时代环境在变,习惯方式在变,但人们对家书的推崇和渴求不变。好的家书能够引导家庭成员向上向善、开拓进取,带领家庭与时俱进。好的家书也能引导国家民众团结向上,为国家兴旺做出自己的贡献。
材料三:
“一封家书”活动的标识图(见下图)
论富门寒教和寒门富教
①打开电视,翻开报纸,我们不时就会看到诸多“富二代”的是是非非。“富二代”也逐渐成为人们诟病的“反面教材”。最近著名歌唱家李双江之子打人事件又再次将“富二代”推上了风口浪尖。看到镜头中被打者满脸的鲜血时,我不敢相信打人者竟是一个未满十五岁的孩子。震惊之余,我不能不问一句“我们的教育到底怎么了?”
②中国有句古话,叫:再穷不能穷教育,再富不能富孩子。中国父母早已知道教育的重要性,但是该如何教育孩子则成了个难题。“富门寒教”和“寒门富教”曾一度成为许多父母奉行的教育经典。今天,当我们再度重温“富门寒教”和“寒门富教”时,却尴尬地发现它竟成为了当下部分教育现状的真实写照。
③当今的“富门寒教”让人震惊,更让人寒心。飞驰的车轮碾过两个年轻的生命,肇事者李启铭却大声地叫嚣着“我爸是李刚”;疯狂的赛车终结了一个青年的人生,“飙车手”胡斌却冷漠地与朋友谈笑风生;挥舞的拳头肆虐地砸向他人,打人者李天一却大喊“谁敢打110?”富门之子践踏生命的行为令人发指,而他们背后不停道歉的父亲们却让人痛心。面对受害者,父亲李刚几度哽咽地承认自己没有教育好儿子,父亲李双江也痛苦地承认自己没教育好儿子。子不教,父之过!仔细听听这些家长的道歉言论,我们不难看出他们在孩子教育上的严重失衡——“富”于物质却“寒”于教育。一个是公安局长,一个是歌唱大家,他们自身就是无数人学习的榜样,却没有教好自己的孩子。是能力不够还是方法不对?我想都不是,是他们过分溺爱自己的孩子,给予孩子的教育却太少了。教育的过程中,我们真正需要的是父母的用心关爱而非随手可得的物质。这样的“富门寒教”不可取。
④然而,与“富门寒教”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寒门富教”。
⑤今天的“寒门富教”让人感动,更让人痛心。“再穷不能穷教育”是中国无数寒门家长一直坚守的信念。为了给孩子挣得学费,家长们背井离乡去做“农民工”。孩子们留守在家中,努力地用他们试卷上的分数点燃着父母的希望。到了暑假,这些留守儿童背上书包象成群的候鸟飞向父母的怀抱。很快,他们出现在父母的工地上,学着垒起砖瓦;他们出现在父母的菜摊前,学着斤斤计较;他们出现在父母的车间里,学着闹中取静。面对这些孩子,我们或许会为他们的艰难生活投去许多同情的目光,可谁又能真正明白他们笑脸下的快乐与满足呢?寒于物,却富于心。寒门家长用他们力所能及的方式去关爱子女,去培养和教育孩子。我们为这样的“寒门富教”而感动,但也为无数寒门学子而痛心。还记得温总理说过:“过去我们上大学的时候,班里农村的孩子几乎占到80%,甚至还要高,现在不同了,农村学生的比重下降了。农民收入逐步提高了,农村孩子上学的机会多了,但是他们上高职、上大学的比重却下降了。”在残酷的教育竞争中,无数寒门学子背负的学习压力越来越大。
⑥富门“寒教”让孩子如“脱缰”的野马,释放着青春的个性一路狂奔;寒门“富教”让孩子如“带枷”的耕牛,负载着沉重的希望默默前行。贫穷不是羞耻,富贵也不是罪恶,粗茶淡饭与锦衣玉食并没有太大的差别,只要我们有爱,孩子们就会有笑容。教育无关乎穷与富,无论是“寒门”还是“富门”,我们都应做到“富”教。父母要用关爱为孩子开辟出教育的沃土,社会要用公平为孩子浇灌出教育的花朵。
( 1 )本文阐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题目:就在我身边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