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17年河南省信阳市第二高级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顼是( )。
A: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B: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C: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D: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2、对《沙漠里的奇怪现象》一文内容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描述了沙漠里千百年来被视为魔鬼作怪的现象,从科学角度作出了正确的解释,表明了一切怪异现象都可科学说明的真理。
B: 本文主要描述了沙漠里的两种奇怪现象,一是“魔鬼的海”和“海市蜃楼”,二是“鸣沙”。
C: 作者对沙漠里的一些怪异现象的解释,都是经过自己经过科学的检验得到的正确结论,决不是想当然、凭空捏造出来的解释。
D: 作者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把这些光怪陆离的现象说清楚的。
3、

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是( )

A: 怪诞 轻捷 一泄万丈 家喻户晓
B: 幽寂 污秽 鞠躬尽瘁 义愤填膺
C: 殉职 骊歌 一拍即合 荒草凄凄
D: 屏障 谰语 九屈连环 呕心沥血
4、

下列成语书写有两处错误的一项是( )

A: 劳民伤财 叹为观止 恻隐之心 不假思索
B: 事必恭亲 人才倍出 修身齐家 改弦更章
C: 绿草如荫 源远流长 格物致知 各行其是
D: 优柔寡断 袖手旁观 无理漫骂 蜂涌而至
5、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随声附合 眉开眼笑 见异思迁
B: 害人听闻 美不胜收 灵机一动
C: 花枝招展 神通广大 杞人尤天
D: 翻来覆去 怪诞不经 麻木不仁
6、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离开喧嚣的城市,不用再面对那些有形无形的压力,来到芳草萋萋的森林,尽情享受那泌人心牌的花香。
B: 商店老板得知我们购买这些物品是要捐赠给灾民时,无不鼎力相助,其中一位老板更提供仓库让我们放置所采购的物品。
C: 美元贬值间接导致各国对人民币更加轻睐,加速了人民币成为世界货币的进程,这是金融危机带来的世界金融新格局。
D: 上映三天的《猩球崛起3》累计票房达到4.02亿元,随着影片的热映,影迷们迫不急待地前往影院一睹为快。
7、下列文学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三峡》选自《水经注校证》,作者郦道元,北魏地理学家,所撰《水经注》全书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古代地理名著。
B: 《野望》作者王绩,唐代诗人,是一首五言律诗,诗中颔联、颈联描绘了一幅“山野秋日晚景图”。
C: 《答谢中书书》“书”是一种文体,作者南朝齐梁思想家陶渊明,自号华阳隐居,著有《陶隐居集》。
D: 《记承天寺夜游》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
8、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

图像、视频和网络尽管扩大了人们接受信息的渠道,却不可能取代纸质书阅读。比起图像、视频和网络等接受方式,读纸质书所能获得的文字感觉, 也有不同媒介的运用所造成的效应问题。

①总有些怪怪的,不能进入状态

②拿着手机或阅读器诵读“目尽青天怀今古”

③是图像、视频所没有的

④这不全是习惯的问题

⑤甚至是网上阅读也无法获得的


A: ③②①④⑤
B: ①④⑤②③
C: ③⑤②①④
D: ⑤②①④③
9、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为了防止类似的恶性事故不再发生,我们一定要加强管理,采取严密的防范措施。
B: 教育观念能否从根本上转变,是我们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
C: 经过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使他掌握了解题方法,成绩有了明显提高。
D: 在“非典期间”,我没能给大家带来应对危机的招数。
10、下列字形和字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逞能(chéng) 撺掇 抽丝剥茧(bō) 忧心重重
B: 阔绰(chuò) 洋溢 不修边幅(hū) 血雨兴风
C: 间或(jiān) 笔砚 根深蒂固(dì) 消声匿迹
D: 舵手(duò) 褶皱 强聒不舍(guō) 海枯石烂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曲,完成下列小题

四块玉•别情

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

凭阑袖拂杨花雪。渓又斜,山又遮,人去也!

( 1 )这首小令所写时节是( )

A: 早春
B: 暮春
C: 盛夏
D: 初冬
( 2 )下列作品中与这首小令表达的情感相似的是( )

A: 《天净沙•秋思》
B: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C: 《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
D: 《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问。舍本而问末者耶?”

( 1 )写出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意思。
①书未无岁 ③予尝求古仁人之 ④吾谁与

( 2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②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

( 3 )赵威后“舍本而问末”体现出什么样的治国主张?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说明文,完成小题
“种”出石油
①据科学家粗略估算,全球绿色植物每年产生的碳氢化合物可达300亿吨以上,只要将这些植物进行高压、高温加工,就能够制造出和石油成分相近的产品。目前。全球绿色植物储存的能量,大约相当于8万亿吨煤或8∞亿吨石油。可以说,植物是一座巨大的储油库。
②科学家研究发现,可用于制造石油的植物品种很多,不少乔木、灌木、海藻等含有极为可观的天然炼油物质。美国科学家选用了千余种最富生产能力的水藻进行实验,从其体内提取类脂化合物以化学的方法进行处理,从而转变成汽油和柴油。前苏联的科学家经过引导性的实验进一步证实,从锯末中也可以提炼出人造石油,这种植物能源比传统的石油和煤具有更多的优越性。首先,它便于就地生产利用,省却了远距离输送,因而成本比较低廉;其次,植物能源在燃烧过程中,一般不会形成有害物质,它所产生的二氧化碳也易于被植物吸收,对保护生态环境非常有利。
③众所周知,石油是多种碳氢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许多植物也可直接产生碳氢化合物。倘若能够以适当的方法把这些碳氢化合物提取出来,我们就可以得到所谓的产绿色石油”。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美国的卡尔文教授,在一个人工石油植物种植场,种植了一种名叫“尤加利”的树木。这种树木的茎和种子中均舍有这种可燃物质,1000平方米土地每年产5绿色石油,每桶成本仅20美元,而当时每桶石油的价格是30美元。他的成功,推动了全球的石油植物研究。
④资料表明,美国现已拥有一个上百万平方米的能源植物速生林,英国已批准兴建一个石油植物园,瑞士已经制定出一个利用植物石油取代全国半数石油消耗量的计划。可以说,用不了多久,人类将“种”出石油

( 1 )阅读本文后,说说石油为什么可以“种”出来?

( 2 )“种”出来的石油有哪些优越性?

( 3 )为了说明植物能源开发的经济价值,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________ 的方法。(2分)

( 4 )本文第②段中画线句子的加点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 5 )下列说法,对本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各国研究进程表明,绿色植物能源将很快取代石油能源。
B: 实践证明,开发绿色植物能源对生态环境没有任何危害。
C: 众所周知,地球上几乎所有植物都可以直接产生碳氢化合物。
D: 目前,英国、美国、瑞士在绿色植物能源开发方面已走在世界前列。

阅读下面的散文,回答问题。
春风柳上归
“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春的画笔轻轻点染,把第一抹春色涂上柳梢。
我上班的途中,有一段路程,道路左侧是一片垂柳。每天来到这里,我都会不自觉放慢了车速。“慢慢走,欣赏啊”,有时候真的需要这样一种心境。
这里地处城市边缘,是难得的清幽静谧的所在,被我称为“闹市中的桃花源”。绿柳婆娑,是北国春曲上第一个音符,轻盈盈跳跃着,弹拨着每一缕春光。每年春天,我都会来这里与第一抹春光相遇。
在这里,能够谛听到春天脉搏的跳动。我曾经以为,我的春天就是为了与这一坡浅绿相逢,不然,我宁愿永远睡在安闲的冬天。我曾试图用我认为最美的语言来歌唱这片柳林,也曾试图用我认为最美的色彩来描画柳林,然而,我的声音是如此单调和造作,我的画笔是如此干涩和枯竭。在自然面前,我是失语的。唯有缄默,才可以听到一抹新绿带给我的怦然心动,才可以听到春天蹑足而来的轻音,才是对和谐宁静的自然最好的馈赠。
春的讯息刚刚来过,柳条已经变得柔软起来,柔梢披风。细细的柳树已经有了娉婷的风姿,丝丝柳条袅袅垂落,若含羞的少女。柳色新新,还未成翠色,远远望去,只是一片浅浅的柳烟。走近了看,能看到隐隐的绿意。视线穿过这片浅浅的柳烟,见远处散落着烟村四五家,分明有一种水墨画的韵味。
风也越来越软了,不久就会春色缤纷。人们喜欢把“桃红柳绿”作为春天的标志,柳林不远处就是一片桃林。这个时节,离桃花开还早着呢。不过桃林也显出不甘示弱的样子,正在努力地生长着,孕育着。不久,桃花一开,就可以同柳树一样装点春光。是柳色,牵出了第一朵桃红。
所有的树木中,我以为柳树最具有婀娜之美,娉婷之姿,像极了窈窕的淑女。所以,柳树一直是画家和诗人所喜爱的。试想,自然界如果没有了柳树,画家的构图该是多么乏味和单调,诗人的妙笔又怎能够字字生花呢?如果没有柳树,似剪春风又怎能裁出一树碧玉?
柳色是大自然最动人的一抹绿色。柳树没有春华秋实的经历,从春到夏,从夏到秋,从秋到冬,它只沐浴着阳光,历经着风雨,悄然增添着生命的年轮。柳常常是人们无心栽种,自己巧借自然之力,成行成荫。我途中的这片柳林,好像不是刻意栽种的,却也整齐。日日月月,每天经过这里,静观它们一岁一枯荣,在风雨中岁岁年年挺立。
“慢慢走,欣赏啊”。如果可以,我真想停下来。停下来凝视碧蓝的天,直到心灵澄澈如一潭静水;停下来醉在这美丽的柳色中,静静等待光阴一寸一寸流走,直到地老天荒。多么让人沉醉的柳林!
  谁说春风是没有颜色的?当你远远地看到一层柳烟萌动,就看到了春风的颜色。

( 1 )开头引用诗句有什么好处?

( 2 )在作者的眼里,春色在柳树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柳色代表着春色,说说其中的原因。

( 3 )本文重点写柳色,写桃花有什么作用?

( 4 )文章两处写到“慢慢走,欣赏啊”,有什么作用?

( 5 )材料连接:
春天的心是活跃的,是生气蓬勃的,充满了活着的力量。春天使人爱生活:看呀,桃花的骨朵,柳枝的嫩芽,牛毛似的小雨帘子般地挂着,一切 多美。生活本身是可爱的呀。听呀,池水的潺潺像低唱一首甜蜜的恋歌,晨鸟的啾啾像喁喁的情话,远处的孩子们唱着:“青草生,花儿红,斜织细雨里,老牛驮着 牧童”……
请阅读上面一段文字,说说与《春风柳上归》在景手法上和情感上的相同之处。

四、写作(分值:60分)
明天——充满着希望。也许我们对明天有过无限的憧憬,也许我们对明天的事情有过种种设想,也许我们曾为美好的明天做过种种努力,也许我们对明天有着各自不同的理解,也许我们会对明天的科技发展产生无穷的遐想……

请以“明天”为话题,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