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17年蜀光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下列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 曾不吝情去留 译:意思是五柳先生态度率真,来了就喝酒,喝完就走。
B: 卷石底以出 译:石底向上弯曲,露出水面。
C: 至若春和景明 译:至于到了春风和煦春光明媚的时候。
D: 红装而蹇者 译:穿着艳装骑驴的。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 拆散 霎时 宽敞 衣裳
B: 健壮 嘹亮 咄咄逼人 不可名壮
C: 草垛 取决 音调铿锵 人声鼎沸
D: 倘若 确凿 人迹罕至 混为一谈
3、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不言而喻 , 在创造的宇宙里,贝多芬、爱因斯坦、莎士比亚是光辉灿烂的明星。
B: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都是光明的孩子,他们像一对孪生兄弟,长得惟妙惟肖
C: 一到了黄昏,天还没有完全黑下来,奔着去看河灯的人就络绎不绝了。
D: 站在罗布泊边缘,看到沧海桑田的痕迹,你会感到胸膛里面深藏的痛苦与无奈。
4、

下列词语书写都正确的是( )

A: 推辞 惘然 眼花缭乱
B: 疑惑 妥帖 中流底柱
C: 作揖 蔚蓝 无原无故
D: 掂记 闲暇 好意难却
5、语段中划线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缺乏监管,以及暴利的诱惑让利益熏心者们不惜一次次而走险,从未经对、错误百出的书刊,到表面光鲜、内里污的黑心棉;从用词惊却文不对题的假新闻,到会致人死亡的假酒假药;从宜家的“奇侠抽屉柜”,到三星的“手机变手雷”……无一不是利益趋动下的产物。

A: tǐng jiào shuì sǒng
B: tǐng xiào huì shù
C: tǐng xiào shuì shù
D: tǐng jiào huì sǒng
6、

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首联中的词语“凄凉地”“弃置身”,蕴含诗人长期谪居的痛苦和抑制已久的激愤心情。
B: 《过零丁洋》作者文天祥是个有骨气的人,诗歌表露出来的铮铮骨气与“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宋 李清照《乌江》)一句一致。
C: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何事长向别时圆”中的何事表达的情感是不能和亲人团聚的惆怅以及期盼与亲人团聚的愿望。
D: 《山坡羊·潼关怀古》中的“聚”字化动为静,形容潼关在重重山峦的包围之中,体现潼关的险要。
7、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郑振铎是我国现代杰出的爱国主义者,著名作家、学者、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翻译家。
B: 梁实秋是中国著名的散文家、学者、文学批评家、翻译家,代表作散文集《雅舍小品》、译著《莎士比亚全集》等。
C: 康拉德·劳伦兹是奥地利动物行为学家、科普作家,曾获197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D: 蒲松龄是清朝著名小说家,鲁迅对他的评价是“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8、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 《蒹葭》共三章,每章都用水岸边的秋景起兴,借景抒情,把水乡清秋的景物同诗中主人公的相思之情交融在一起,表达了追求意中人而不得的无限惆怅。
B: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杜甫通过自家茅屋为秋风吹破、大雨如注、长夜难眠的遭遇,推己及人,联想到国家命运、战乱给人民带来的苦难,抒发了关心民生、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C: 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全文不足二百字,却清晰地记叙了作者出行、游览、返回的全过程,特别是对“小石潭”秀丽景色的描写,细腻而生动,寄托了作者的喜悦之情。
D: 韩愈的《马说》以伯乐和千里马为喻,对统治者摧残、埋没人才表示强烈的愤慨。
9、

下面的几句话,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大家都一口气地攀到最高峰,淹没在海棠花的红海里。

②向高出看,隔着密密层层的绿阴,只见一片红云,望不到边际。

③进了公园门,步步登山,接踵摩肩,人就更多了。

④人们坐在花下,走在路上,既望不见花外的春天,也看不见花外还有别的世界。

A: ③④②①
B: ③②①④
C: ③①④②
D: ③④①②
10、下列文学和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鲁迅在散文集《朝花夕拾》中回忆了儿时的许多生活片段,有阿长买《山海经》,有和平桥村的孩子一起看牡戏,有盼望观看迎神赛会时的急切、兴奋,也有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 的扫兴和痛苦。
B: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按表现手法分为“赋、比、兴”,按内容分为“风、 雅、颂”,二者合称“诗经六义”。《关雎》属于其中的风,《兼葭》属于其中的雅。
C: 古人,惯赋予天上的星星一定的意义。“西北望,射天狼”,“天狼”就是“天狼星”,苏轼借它表达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彗星袭月”这里借“彗星”的这种自然现象作为重大喜事的征兆。
D: 古代文化中,常用“社稷”作为国家的代称。这样的代称还有很多,比如,“庙堂”代指朝廷,“汗青”代指史册,“桑梓”代指家乡,“丝竹”代指音乐,“烽烟”代指战争,“须眉” 代指男子。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完成(1)(2)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 1 )诗歌首联“________”和“________”这两个词写出了作者被贬谪、遭弃置的境遇,也表达了作者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心情。

( 2 )诗歌颈联已经成为流传千古的佳句,你认为理由是什么?(提示:可从其哲理性及表情达意方面来思考)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课文阅读。

卖油翁

欧阳修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圆,有卖油翁释担而立,晚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领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 1 )课文主要写哪两个场面表演?

( 2 )课文中哪两个字表现卖油翁对陈尧咨箭术的态度?哪些语句表现了陈尧咨的傲慢无礼?

( 3 )文章表现了卖油翁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简要概括。

( 4 )本文是说理散文,哪个句子最能说明道理?说明什么道理?

( 5 )本文值得我们学习的是什么写法?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文章,完成小题

莫非,母爱,真的就是一场又一场的辜负?

张亚凌

①是的,掏心掏肺的付出,不等转身就被辜负。不变的,是依旧执著的付出,即便转身落泪,还是笑着付出。这个一直被伤害的固执的人就是那个被称作“母亲”的人。

②三十七八年前,大门口一溜坐着三个小不点,就那么眼巴巴地等着巷子东头出现一个身影:拎着笼或者背个包,远远地就冲着我们挥手。

③——除了外婆还会有谁?我们等的是笼里包里的好吃的。

④记忆里,只要进了我家的门,外婆从不歇息。给我们裁剪缝制衣服,一张一张地贴袼褙,一双一双地纳鞋,一匹一匹地织布……外婆满眼都是活儿。也是后来我才知道,因为老给我家拿东西,舅妈一直跟外婆闹别扭,甚至吵架。因为老跑我家帮衬母亲,连舅舅也不给外婆好脸色。可外婆就是管不住自己的腿脚,老往我家跑。外婆家顿顿都是麦面馍馍,我家连红薯馍玉米糕都吃不饱,那时的我就是想不通,外婆咋不爱吃好的?

⑤记忆里,没见过母亲照顾外婆,只有外婆忙不迭地为了我们吃饱穿暖而忙活的身影。我们长大了,事儿自然就更多了,母亲也就更忙活了。

⑥外婆病重时,赶上哥哥遇上车祸,母亲陪着他;外婆病危时,赶上姐姐在医院准备生产,母亲陪着她。是的,母亲牵着挂着永远放心不下的,总是她的孩子们:哪怕自己已苍颜白发,孩子们正身强力壮!

⑦——母亲只能涕泪横流地拍打着外婆的灵柩,无法原谅自己的自私!

⑧十多年前,我也做母亲了。贫血,又是剖腹产。

⑨母亲不让我抱儿子,怕累着我;不让儿子跟我一起住,怕吵着我;甚至霸道到喂奶粉给他吃,说她女儿干瘦干瘦的,那小家伙咂的不是奶而是她女儿的血!

⑩我跟母亲的战争就此拉开了序幕:我说,你多嫌我儿子;她说,你儿子累了我女儿。我说,我娃不要你管;她说,我才懒得管你娃我只想管好我娃。我说,好东西我娃吃了就行了;她说,你娃是娃我娃也是娃……

⑪战争的结局只有一种——

⑫我一把鼻涕一把泪地痛诉着母亲不疼爱我儿子的“斑斑劣迹”,而母亲只是小心地赔着笑不停地向我道歉,说“我错了还不行”,说“月子里不敢生气不敢哭,对身体不好……”

⑬那家伙在省儿童医院住院时,已经半身不遂的母亲竟然雇了辆小车从乡下赶到省城。只是为了当面说句“我娃甭怕,有妈哩”,递给我她攒的三千块钱。

⑭母亲病危时,我陪着那家伙输液,放心不下不忍走开。

⑮昏迷了三天,母亲走了。我赶到时,母亲已经彻彻底底地走了。

⑯拍打着母亲的灵柩,我不能原谅自己。就是那一刻,我突然想起了跪在外婆灵柩前的母亲——我们何以自私得如此相似?

⑰莫非,母爱,真的就是一场又一场的辜负?

(选自《思维与智慧》2017.8)

【注】①袼褙:gē bei用纸或布裱糊成的厚片,多用来做纸盒、布鞋等。

( 1 )通读全文,思考文章记述了几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 2 )请结合语境,赏析第④段中的画线句。

一张一张地贴袼褙,一双一双地纳鞋,一匹一匹地织布……外婆满眼都是活儿。

( 3 )外婆去世时“母亲只能涕泪横流地拍打着外婆的灵柩,无法原谅自己的自私!”而母亲去世时“我”则“拍打着母亲的灵柩,我不能原谅自己。”这两个场景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请从内容与结构上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
( 4 )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文中的“外婆、母亲和我”三代人之间有哪些共同点。
( 5 )“莫非,母爱,真的就是一场又一场的辜负?”阅读全文后,你对作者的问题一定有了自己的答案。请结合本文及亲身经历写出你的理解和所受到的启发。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____________

①那一年我读高二,正是需要加速的时候,却因为成绩的飞快下滑和老师的忽视,而自暴自弃。

②无意中参与了一场巷战,并不知道打架的目的是什么,只知道发泄似地冲上去乱打,打到别人都跑走了,我站在一个被打昏过去的男生面前,竟挪不动腿,被路过的一个老师当场捉住,扭送到校长室去。而校长,只瞥一眼我劣迹斑斑的违规记录,便摆摆手说,你回家去吧,以后,也不必再来了。

③我就这样神思恍惚地收拾了书包,被老师遣送回家。走到门口的时候,看见父亲在院子里满头大汗地劈柴,我才突然想要逃掉,却被父亲抬头叫住了。我茫茫然地将一张勒令退学的通知递给他。他看了许久,才叹口气,说,你在家先学习,晚上跟我去校长家坐一坐。

④平生从来没有求过人的父亲,将给我攒好的下学期的所有费用,都提前支出来,换成酒和茶叶,而后趁了夜色,带我去校长家。这也是父亲第一次给人送礼吧,他明显地有些紧张。在一次车祸里,被撞瘸的右腿,走起路来,愈加艰难。【甲】在昏暗的楼道里,往上爬的时候,我跟在父亲的身后,看他虚胖的背影,在栏杆上一一划过,偶尔我轻咳一声,会惊得他微微一怔,随即小心翼翼地四下张望一番,确定没有人看到,这才继续溜着墙根前行。

⑤终于敲开校长家门的时候,父亲已是一头大汗。校长开门看到神情谦卑的父亲,先是一愣,随即瞥见低头缩在后面的我,这才明白过来。勉强让我们进去后,校长并没有因为父亲在,便多么地客气,他只是几句话,便将我重新回校的希望捻灭了。但父亲却是一直微笑听着,点头附和着校长的每一句话,又几近低声下气地反复说,求校长宽容一下,给孩子一个读书的机会。一旁的我,在缭绕的烟雾里听着,突然很想冲出去,再不回头。

⑥但还是跟父亲捱到了最后一分钟。起身要走的时候,校长很坚决地让父亲把东西拿回去。父亲却在他转身去提东西的那一瞬间,拉起我,冲出门去,而校长也动作迅速地紧跟出来。【乙】黑漆漆的楼道里,父亲如一只矫健的小兽,箭一般地,将那些阻挡他的荆棘藤蔓,统统地撞开去。而他那条微瘸的右腿,那一刻也像是被注入了一股非凡的力量,突然间无可匹敌。

⑦将校长甩得无影无踪的时候,父亲终于住了脚,扶着我的胳膊,弯腰大口大口地喘气。片刻后,他抬起头来,无比自信又无比得意地笑道:只要留下了东西,你回校读书的事,肯定就有希望了。而我,却是在他的这句话里,转过身去,无声地哭了。

⑧果真像父亲说的,几天后,我便接到了回校读书的通知。

⑨父亲送我回校的时候,并没有像母亲一样喋喋不休地一路唠叨,而我,也没有向父亲保证什么。但此后的我,却是在心里,将那个晚上父亲奔跑的姿势牢牢地记下,且以同样神奇的速度,紧咬了牙,一直跑到了高考结束。

⑩我的录取通知书,是校长帮我取的。同时交给我的,还有一年前父亲送给他的酒和茶叶。校长捶我一拳,说:你小子记住了,你能有今天,不是因为我给了你机会,而是你父亲,拖着残疾的右腿,拼命跑出来的;我从来没有见过一个父亲,有那样让人叹服的速度……

⑪原来父爱的速度,刻骨铭心记住了的,不只是我一个人。

( 1 )给本文加恰当的标题。
( 2 )父亲带“我”去向校长求情的这一情节写得特别详细,其作用是什么?
( 3 )结合文章中的情节,试分析父亲的形象。
( 4 )如何理解“但此后的我,却是在心里,将那个晚上父亲奔跑的姿势牢牢地记下,且以同样神奇的速度,紧咬了牙,一直跑到了高考结束”的含义?
( 5 )赏析文中第④⑥段的画线句子【甲】【乙】。
四、写作(分值:60分)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跌倒

牧也

风,跌倒了

才有了美丽的落叶

云,跌倒了

才有了滋润大地的雨水

太阳跌倒了

才有了静谧的夜晚

所以

我们不用害怕跌倒

让我们在跌倒时

用最美丽的姿势

站起来

根据上面这则材料,结合自己的感受和思考,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除诗歌外,其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不要套作,不得抄袭;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