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17年张家口市怀安县世恩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划线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 优(yǎ) 过(lüè) 首而望(qiào)
B: 间(shùn) 似(kù) 息敛声(píng)
C: 腾(fèi) 一那(chà) 然不惊(qiāo)
D: 风(xuàn) 得(yíng) 惊不已(yà)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歌谣 凝望 不求甚解 狂妄自大
B: 鉴赏 飘缈 胸有成竹 浮光掠影
C: 海潇 寂寥 身临其境 轻描淡写
D: 萌生 拘泥 目不忍堵 高谈阔论
3、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白求恩同志是加拿大共产党员,大约五十多岁了。
B: 我确实找到了一个泉眼,可惜已经干涸了。
C: 牧羊人还活着,而且,身体还很硬朗。
D: 杰里既关切又无可奈何地看了看我,然后跟着他们下山了。
4、

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吞(shì) 忿(fèn)然 (qì)而不舍
B: (wěi)琐 (xiǎng)午 气冲(dǒu)牛
C: 愧(zuò) 震(sǒng) 忍俊不(jīn)
D: 污(huì) (yíng)弱 (bǐng)息凝神
5、

下列加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gōng)给 (jīn)持 揣(mō) 前后继(pú)
B: 闻(fēi) 狡(xiá) 怨(mán) 心如意(chèn)
C: 寒(jìn) 育(pǔ) 琐(xuè) 而不舍(qiè)
D: 自(xǔ) 丽(qí) 漫(sù) 磕磕绊绊(pàn)
6、

下面语段中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冬天的北方寒风凛,大雪肆虐,一出门,我地打了个寒颤,心想:“这时候,若能在温暖的屋子里,该是多么意啊!”只有红梅,不惧严寒,开放出红的花朵,在风雪中傲然挺立。

A: lì mò xià yān
B: lì mù qiè yīn
C: liè mò qiè yān
D: liè mù xià yīn
7、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加强政策沟通和战略对接”平行主题会议召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伟主持主旨演讲环节。
B: “勒索病毒”席卷全球,中国超过近3万家机构计算机遭受影响。
C: 《人民的名义》这么红火,可能是因为最高人民检察院专业支撑,反腐剧老手周梅森担任编剧的原因。
D: 《朗读者》是中央电视台推出的大型文化情感,旨在实现文化感染人、鼓舞人、教育人的传导作用。
8、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凼——方言,水坑。
B: 微不足道——非常藐小,不值得一提。
C: 尴尬——神情、态度不自然。
D: 低眉顺眼——形容低声下气的样子。
9、下列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 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儿,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解说:这句话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
B: 我才疏学浅,怎么能当学习委员呢?(解说:这句话中的谦辞“才疏学浅”使用正确。)
C: 摄影要记录内心的声音,不要背上包袱。(解说:这句话用了“包袱”的引申义。)
D: 回来、能够、愿意、佩服( 解说:这四个词都是动词。)
10、

根据你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以下三个特指的称呼,按照年龄从小到大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A: 垂髫——加冠——豆蔻
B: 豆蔻——加冠——垂髫
C: 垂髫——豆蔻——加冠
D: 豆蔻——垂髫——加冠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古诗文阅读

春兴

武元衡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春郊

钱起

水绕冰渠渐有声,气融烟坞晚来明。

东风好作阳和使,逢草逢花报发生。

( 1 ) 这两首诗都是写春天,但春的阶段有所不同。第一首诗的阶段是________,第二首诗的阶段是________。
( 2 )借物抒怀是诗歌中常用的手法,请结合两首诗中的“风”这个物象,简要分析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文言文阅读

贞观十二年,太宗东巡狩,将入洛,次于显仁宫,宫苑官司多被责罚。侍中魏征进言曰:“陛下今幸洛州,为是旧征行处,庶其安定,故欲加恩故老。城郭之民未蒙德惠,官司苑监多及罪辜,或以供奉之物不精,又以不为献食。此则不思止足,志在奢靡,既乖行幸本心,何以副百姓所望?隋主先命在下多作献食,献食不多,则有威罚。上之所好,下必有甚,竞为无限,遂至灭亡。此非载籍所闻,陛下目所亲见。为其无道,故天命陛下代之。当战战栗栗,每事省约,参踪前列,昭训子孙,奈何今日欲在人之下?陛下若以为足,今日不啻足矣;若以为不足,万倍于此,亦不足也。”太宗大惊曰:“非公,朕不闻此言。自今已后,庶几无如此事。”

【注释】①官司:待从,待卫,②幸:临幸,到。③为是旧征行处:因这里是以前征战之地(百姓遭了罪)。④乖行幸本心:违背了巡游的初衷。⑤在下:下人。⑥载籍;史书。⑦不啻(chì):不止,不仅仅。

( 1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于显仁宫 又间令吴广所旁丛祠中
B: 故欲加恩老 桓侯使人问之
C: 隋主先命在下多作献或尽栗一石
D: 陛下若以为为外人道也
( 2 )下列各项中的“以”与”或以供秦之物不精”中的“以”意思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徐杓酌油沥之
B: 此独跛之故
C: 意将隧入攻其后也
D: 何
( 3 )翻译句子。

为其无道,故天命陛下代之。

( 4 )魏徵举隋主之例是为了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柔 软 地 带

①菜市场外,路边小贩在和城管交涉,对收摊的要求,讨价还价。“再等会儿,再等会儿。“不能再等了,你再不走,我就要丢饭碗啦!”

②我饶有兴致地驻足倾听,观看。我看到了一种新的东西——一种存于人的内心的柔软地带。社会总是在进步,几年前,在我的印象中,城管跟小贩交流只用动作——他们飞起一脚,小贩的菜篮子随即像足球一样飞起。同样这个地点,我看到过多起。

③我站在双方的立场上去想,好像谁都没有错:小贩提篮卖点小菜能有什么错?城管为交通道路畅通有序而整顿又能有什么错?需要那么尖锐地对立吗?

④几天前,我看过一本书,书中有个细节: 1992 年2月,柏林墙倒塌两年后,守墙士兵亨里奇受到审判。在柏林墙倒塌前,他射杀了一位企图翻墙的青年。法庭上,亨里奇的律师辩称亨里奇仅仅是在执行命令,别无选择。而法官西奥多不以为然,他的一番话振聋发聩。他说:“作为警察,不执行上级命令是有罪的,但打不准是无罪的。作为一个心智健全的人,此时此刻,你有把枪口抬高一厘米的权利。”把枪口抬高一厘米,这在法律管辖的范畴之外。在任何情况下,只要人的内心不是铁板一块,应该都能做到。

⑤法律和法规是坚硬的东西。如果不够坚硬,人们可以自由触碰,久之形同虚设,除此,生活还需要刚性之外的柔软地带;人的内心,也应该有软硬两个地带,硬的是原则,软的是良知。

⑥绝对的 “神圣”,许多都化成后来的“荒诞”。因为世间没有什么比时间和常识更为强大的东西,它们的检验,能够摧毁人们心中曾经毫无怀疑的确信与坚守。

⑦因此,在是与非之间,在权力与欲望之间,需要建立一个缓冲地带,这个缓冲地带能给后来的进与退留一点余地,给调整与纠偏留一点空间,而这,
需要人们的内心有一块可以松动的柔软部分。

⑧记得一个有趣的细节。早在20世纪20年代,胡适就和鲁迅商量着要改写《西游记》的最后一回。到了1934年,胡适终于将《西游记》的最后一回做了改写。“观音点薄添一难,唐僧割肉度群魔”——单看题目就知道唐僧做了些什么。

⑨唐僧的内心始终有个柔软地带,不似悟空见了妖魔一棒打死那么简单,因为妖魔是打不绝的,而且它们中的许多,还是天神们的坐骑或宠物。改写的部分,胡适让唐僧终于割肉了,妖魔被唐僧的大慈悲感化,为自己的欲望羞愧,每位只吃一小口,或者不吃。最后,待到东方满天红霞时,唐僧摸摸全身,肌肉复生,丰润如初。

⑩这就是柔软的力量——对立被缓解,和解也已达成,唐僧也终于将大慈悲进行到底。

(文/查一路,有删改)

( 1 )通读全文,说说“柔软地带”具体指什么。
( 2 )第④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分析其作用。
( 3 )将下面这则链接材料作为本文的论据,可以吗?为什么?

【链接材料】在机场办机票的时候,工作人员要是看到带2岁以下的孩子坐飞机的乘客,只要飞机上的座位坐得不是特别满,他们往往会把这类乘客安排在一个空座位的旁边。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财富与幸福

[美]泰勒·本·沙哈尔

①金钱除了可以提供食物和居所外(不是指鱼翅和城堡),只是一种实现目标的手段。有趣的是,我们经常搞不清楚目标和手段的区别,以牺牲幸福(目标)来换取金钱(方法)。

②如果像一般社会风气一样,用金钱来作为至高财富的衡量标准,那一切就容易得多了。并不是说赚钱或存钱是错误的,物质上的富有可以帮助个人甚至社会得到更多的幸福。金钱上的保障,可以让我们向不喜欢的工作说“不”,或是让我们不为账单烦恼。但是,金钱本身并没有价值,而是因为它可以带来一些丰富的经历。物质本身并不能给生命带来意义或是精神上的财富。

③研究显示,财富与幸福之间的关联其实和大众一般所想的很不同。心理学家大卫·迈尔斯(David Myers)和他的同事们发现,幸福与财富之间的关联性非常低,唯一的例外是在一些极穷困的地区,在这些地区基本的生活条件都得不到满足。此外,还有报告指出,在过去的50年里,美国一代代人的富有程度越来越高,但幸福指数却没有什么变化。

④令人惊讶的是,许多人在富有之后居然比在努力致富的过程中还要沮丧。“忙碌奔波型”的人认为,他们的行为可以为将来带来好处,这样想可以减少他们的负面情绪,然而一旦达到目标,发现所得到的无法使自己快乐时,他们就无法自拔了。这时,他们会充满了绝望,因为没有目标他们就失去了幸福的指望。

⑤太多成功的人有着压力和烦恼的问题,他们甚至因此而酗酒或是吸毒。比如猫王、玛丽莲·梦露、丽丝·泰勒、比利·好乐迪以及马拉多纳等等。矛盾的是,成功反而使他们不开心。在成功之前他们可能也曾有不开心的日子,但他们一直相信,只要成功了,他们就会得到幸福,而当他们达到目的时才发现,原来所期望的根本就不存在。而在此时,他们感到自己的幻想(也是很多普通人的幻想)——物质和地位可以带来永久的幸福破灭了,而陷入“现在怎么办”的深谷。他们接着成为“虚无主义型”的典型,相信世上再没有任何东西可以给自己带来快乐,于是就去找寻另外一些毁灭性的解除痛

⑥既然财富无法使人幸福,为何还是令我们如此痴迷呢?为什么获得财富可以超过寻找生命的意义呢?为什么我们以物质为标准作决定时可以这么自然,而以内心为标准的时候却这么困难呢?

⑦用一个比较革命性的说法:有可能是我们的过去影响了我们。当人类还在原始时代时,更多的物质资源决定我们是否可以度过下一个严冬或是自然灾害,因此储存成为一种习惯。至今,很多未来已经相当有保障的人仍然在拼命储蓄。储蓄不再是为了生存,而仅仅是为了储蓄。我们不再为生活而储蓄,而是为储蓄而生活。

⑧在决定和判断的过程中,人们通常也会将物质放在精神之前去考虑,主要原因是物质容易计算。我们习惯性地对物质作出评价,比如财富和声望,而不是难以衡量的情绪或意义。我们所羡慕的是物质上的东西。有钱人因为他们的财富被尊敬,就好像物质变成了用来衡量的唯一标准。学术界的人以出版量作为升职的标准。我们在每一个时期结束时会以物质上的东西来衡量我们的成果,例如我们“赚了”多少。就像劳伦斯·波特在《禅宗与生活的艺术》里说的:社会教我们的道理就是物质至上,只在乎那些可以“数”得出来的东西。房子的价值可以用钱的数量衡量出来,而我们对家庭的爱却不行。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在书店可能是10元一本,它给每个人所带来的价值却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

( 1 )本文论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 2 )文章第⑤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 3 )补充一个论据,简要论证第③段“幸福与财富之间的关联性非常低”这一观点。

( 4 )请你具体说明第⑥至⑧段得论证思路。

四、写作(分值:60分)

题目: ,牵动我的情思
看到这个题目,丰富多彩的生活会撩拨你刻骨铭心的记忆,牵动你感情的神经,请将文题补充完整,可以是一个难忘的人,可以是一件感人的事,也可以是一件有特殊意义的物,甚至可以是一处迷人的风景……
要求:①请将文题先补充完整;②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记叙文;③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