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17年浦城第一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荟萃 抉择 锋芒必露 急流勇退
B: 羁绊 祷告 铤而走险 语无伦次
C: 谒见 沉湎 坚如磐石 再接再励
D: 伶仃 痊愈 自怨自艾 留连忘返
2、下面对诗句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B: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C: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D: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3、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引发悲剧事件的暴力拆迁,是对公民尊严的毁灭性打击,那些被强拆的主人公 缺失了财产权利, 丢掉了尊严。

②《五星红旗迎风飘扬》是 中国“两弹一星”研制过程的主旋律电视连续剧,“两弹元勋”们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和无私奉献精神深深地打动了观众。

③福岛核电站的放射性污染已危害到当地海洋生物的生存,如不加以有效控制,最终受到危害的是人类。因为整个食物链 ,而人类则处在食物链的最高端。

A: ①不是…而是 ②反应 ③环环相扣
B: ①与其说…不如说 ②反应 ③盘根错节
C: ①与其说…不如说 ②反映 ③环环相扣
D: ①不是…而是 ②反映 ③盘根错节
4、

下列选项中的四个句子,依次填入横线处,恰当的一组是( )
,你尽可流动明眸,欣赏白云蓝天,飞流激湍; ,你尽可闭目凝神,倾听莺歌燕舞,春水潺潺; ,你尽可翕动鼻翼,呼吸牡丹的浓香,黄菊的清爽; ,你尽可品评自娱,把玩深尝。
(1)文学是一座姹紫嫣红的百花园 (2)文学是一杯回味无穷的香茶
(3)文学是一幅意境深远的中国画 (4)文学是一首清脆圆润的古曲

A: (1)(3)(4)(2)
B: (4)(3)(2)(1)
C: (3)(4)(1)(2)
D: (2)(1)(3)(4)
5、下列选项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铃铛 衣裳 屋檐 花枝招展
B: 静谧 澄清 宽敞 呼朋引伴
C: 决别 待弄 烂漫 喜出望外
D: 喉咙 静默 嘹亮 绿茵茵
6、

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我的叔叔于勒》、《变色龙》、《威尼斯商人》的作者分别是法国的穆莫泊桑,德国的契坷夫,英国的莎士比亚。
B: 《陋室铭》、《陈涉世家》、《桃花源记》、《马说》中的“铭”“世家”“记”“说”都是表示文体。
C: 《童年》是高尔基写的自传体小说,通过叙述“那些铅一般沉重的丑事”,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D: 《红楼梦》中的王熙凤在庞大复杂的贾府里,能够左右逢源,处理事务有条不紊,人际交往得体恰当;在她身上,也有见风使舵,阴险狡诈,贪婪自私和居心叵测的一面。
7、请给对联中的划线字找出意义相同的一项。
( 1 )对联一:主多番
A: 移风
B: 愿终守之,弗敢
( 2 )对联二:人纵
A: 见知著
B: 斯人,吾谁与归?
( 3 )对联三:达源六祖
A: 追本
B: 沿阻绝
8、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小大之 , 虽不能察,必以情。
B: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C: 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D: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9、

选出有错别字的一项。(  )

A: 浅紫
B: 抚摸
C: 遮住
D: 遗撼
10、

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红(yīn) 护(bì) 青(lài) 所向靡(mǐ)
B: 酝(niàng) 样(mó) 慰(jiè) 而不舍(qì)
C: 梁(jǐ) 黑(yǒu) 热(zhì) 惟妙惟(xiāo)
D: 智(ruì) 阔(chuò) 和(xù) 苦心孤(yì)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如梦令

李梦阳

不信园林春早,一夜遍生芳草。说与小童知:“池上落红休扫。”体扫,休扫,花外斜阳更好。

( 1 )结合划线字词赏析画线句子。
( 2 )关于这首词的理解,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这是一首富有生活情趣的词作。
B: 全词分为三层,一层一转,逐层转出,又层层相关。
C: “落红”“斜阳”表达了词人对春光逝去的伤感。
D: 本词婉曲深细,表现了词人丰富细腻的感情。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

卖油翁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陈康肃公射________

②康肃忿然曰________

③笑而之________

( 2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②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 3 )下列对文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中第一句话简明扼要地介绍了陈尧咨的出众才能和狂傲的个性。
B: “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这两句责问显然与卖油翁的态度有关,是卖油翁的态度激怒了陈尧咨。
C: 本文着重写陈尧咨的射箭,然后由此引出射箭和酌油都可以由于手熟达到高超的技艺,繁简得当,突出文章的重点。
D: 卖油翁不仅练就一手倒油的好功夫,还会讲道理。他用一个小绝活“酌油之技”作为例子,进行巧妙类比,一句深入浅出的话便让心高气傲的陈尧咨怒气顿消,心悦诚服。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说明文,完成小题
“种”出石油
①据科学家粗略估算,全球绿色植物每年产生的碳氢化合物可达300亿吨以上,只要将这些植物进行高压、高温加工,就能够制造出和石油成分相近的产品。目前。全球绿色植物储存的能量,大约相当于8万亿吨煤或8∞亿吨石油。可以说,植物是一座巨大的储油库。
②科学家研究发现,可用于制造石油的植物品种很多,不少乔木、灌木、海藻等含有极为可观的天然炼油物质。美国科学家选用了千余种最富生产能力的水藻进行实验,从其体内提取类脂化合物以化学的方法进行处理,从而转变成汽油和柴油。前苏联的科学家经过引导性的实验进一步证实,从锯末中也可以提炼出人造石油,这种植物能源比传统的石油和煤具有更多的优越性。首先,它便于就地生产利用,省却了远距离输送,因而成本比较低廉;其次,植物能源在燃烧过程中,一般不会形成有害物质,它所产生的二氧化碳也易于被植物吸收,对保护生态环境非常有利。
③众所周知,石油是多种碳氢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许多植物也可直接产生碳氢化合物。倘若能够以适当的方法把这些碳氢化合物提取出来,我们就可以得到所谓的产绿色石油”。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美国的卡尔文教授,在一个人工石油植物种植场,种植了一种名叫“尤加利”的树木。这种树木的茎和种子中均舍有这种可燃物质,1000平方米土地每年产5绿色石油,每桶成本仅20美元,而当时每桶石油的价格是30美元。他的成功,推动了全球的石油植物研究。
④资料表明,美国现已拥有一个上百万平方米的能源植物速生林,英国已批准兴建一个石油植物园,瑞士已经制定出一个利用植物石油取代全国半数石油消耗量的计划。可以说,用不了多久,人类将“种”出石油

( 1 )阅读本文后,说说石油为什么可以“种”出来?

( 2 )“种”出来的石油有哪些优越性?

( 3 )为了说明植物能源开发的经济价值,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________ 的方法。(2分)

( 4 )本文第②段中画线句子的加点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 5 )下列说法,对本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各国研究进程表明,绿色植物能源将很快取代石油能源。
B: 实践证明,开发绿色植物能源对生态环境没有任何危害。
C: 众所周知,地球上几乎所有植物都可以直接产生碳氢化合物。
D: 目前,英国、美国、瑞士在绿色植物能源开发方面已走在世界前列。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这似乎能办得到。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我顿时有了信心。“很好,”我父亲叫道,“现在移动右脚,把它移到右边稍低一点的地方,那里有另外一个落脚点。”我又照着做了。我的信心大增。“我能办得到的。”我想。
我每次只移动一小步,慢慢爬下悬崖。最后,我—脚踩在崖下的岩石上,投入了父亲强壮的手臂中。我先是啜泣了一会儿,然后,我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这是我永远忘不了的经历。
我曾屡次发现,每当我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时,只要记起很久以前我在那座小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我便能应付一切。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这时,我便可以惊奇而自豪地回头看看,自己所走过的路程是多么漫长。

( 1 )石架大约7米高,扛梯子把孩子抱下来要保险得多,也简单得多,父亲为什么不怕孩子失足?为什么不上去抱他下来?

( 2 )末段说“看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又说“直到抵达我要到的地方”,既然要到的地方“很明确”,为什么又说“前途茫茫”呢?

( 3 )找出“我”下山时心理变化的词语,并说明其作用。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作用_____ __

( 4 )说说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蕴含的生活哲理。

( 5 )对这位父亲的教育方法,你赞成吗?你是如何看的?

四、写作(分值:60分)
范进中举后,他及他周围的一切都变了,他似乎一下子由地狱步入了天堂,在鲜明的对比中,我们看清了那个社会及社会中形形色色的人,请以“我身边的人或事”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使用对比手法;②文体不限,题目自拟;③字数在600字左右。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