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对课文《三峡》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文章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写三峡之水,突出了其不同季节的特点。B: 文章使用了大量极富表现力的骈散句,语言清新俊逸。 C: 文章的第二段关于三峡江水的描写与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有异曲同工之妙。 D: 文章布局自然,先写山,后写水,突出了三峡山高水险的特点。 |
2、 | 下面句子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 何以战 何陋之有B: 肉食者鄙 , 未能远谋 言语粗鄙 C: 患之属也 神情与苏黄不属 D: 下视其辙 其如土石何? |
3、 |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我爱这迟来的春天。因为这样的春天不是依照节气而来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直到把冰与雪安葬到泥土深处,然后让它们又化作自己根芽萌发的雨露。 ①也就是说,北国的春天,是一点一点化开的 ②而是靠着自身顽强的拼争,逐渐摆脱冰雪的桎梏 ③它从三月化到四月甚至五月,沉着果敢,心无旁鹜 ④曲曲折折地接近温暖,苦熬出来的 A: ②④①③B: ①③②④ C: ②④③① D: ①②④③ |
4、 | 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岁月如歌”毕业晚会上,看了他俩幽默搞笑的表演,老师忍俊不禁地笑了起来。 B: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 学习围棋如果只看棋谱,不与高手交流,棋艺很难提高。 C: 最美女教师张丽莉,面对失控的公交车,她首当其冲 , 奋不顾身地推开了学生,自己却倒在了车轮下,失去了双腿。 D: 鄂州在建设园林城市过程中,因地制宜 , 开发了以洋澜湖、长江为代表的系列水系景观,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
5、 | 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自由地读书________有乐趣,________常常能因书中某一隽永的句子而________,并对人生某一方面产生一种难得的顿悟。 A: 即使 也 茅塞顿开B: 不仅 还 心有余悸 C: 不但 而且 豁然开朗 D: 虽然 但是 融会贯通 |
6、 | 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无论何时,只要有人提起南斯拉夫,我就想起克拉库耶伐次和那儿被敌人___________的那一刻。 (2)为了使这个展览办得更加充实,博物馆领导派出多人到老区___________革命文物。 (3)他们头发斑白,脸色___________,定定望着笼罩山谷的V形石碑。 A: 杀戮 收集 肃穆B: 杀害 收集 严肃 C: 杀害 搜集 严肃 D: 杀戮 搜集 肃穆 |
7、 | 下列词语划线字读音正确的一组是( ) B: 喑(yīn)哑 拮据(jū) 恣睢(suī) 恪(kè)尽职守 C: 勾(gòu)当 狡黠(jié) 桑梓(zǐ) 媚(mèi)上欺下 D: 霹雳(lì) 抽噎(yē) 襁(qiáng)褓 断壁残垣(yuán) |
8、 | 下列情形中,说话人的语言表达最符合语境或最得体的一项是( ) A: “抱歉,打扰您了!我想跟您垂询一下如何解压,尽快消除心理阴影的问题。”——记者小王采访心理学家张教授。 B: 我们家家教很严,令尊常常告诫我们,到社会上要清清白白做人。 C: 听说贵公司在经营方面存在困难,你们如需指点的话,我们将不吝赐教。 D: 下面是某校校庆前夕,四位校友发给联络办老师的短信:因航班取消,故不能及时赶到母校参加庆典,敬请谅解。 |
9、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童话《皇帝的新装》的作者是闻名世界的丹麦作家安徒生的作品。B: 今年以来,全国公安机关进一步开展严打危害食品安全犯罪。 C: 我们要继承发扬中华民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优良传统。 D: 为了避免道路交通不拥堵,各地纷纷出台交通管理新措施。 |
10、 | 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叱骂 南腔北调 茫然失神 鸡犬不宁B: 俏皮 挑拨是非 骇人听闻 大声急呼 C: 制服 寄人篱下 无所事事 死乞白籁 D: 箫条 顽固不化 懵懵懂懂 喋喋不休 |
阅读下面的两首古诗,完成后面问题。 |
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小题。 【注释】①市:买卖场所,后文也指经商、交易。②居:储存。③优主:优待。④雠:chòu出售、成交。⑤疕痬:yìbǐ头疮。⑥蚩:傻,无知。⑦翦翦:jiǎn小气。 ( 1 )解释下列加下划线字的意思。①咸誉清 ________ ②未尝诣取直 ________ ③其馈遗清者 ________ ④益厚报清________ (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①虽不能立报,而以赊死者千百,不害清之为富也。 ②岁终,度不能报,辄焚券,终不复言。 ( 3 )从选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宋清有着怎样的人格精神。 |
阅读《________:全面了解胡萝卜》一文,完成第小题。
①曾有人预言下一个改变世界的技术不是大数据,不是人工智能,而是基因组测序。它不仅可以让我们了解生物的本源,还能够让我们更好地对生命进行“改造”。甚至可以说,这项技术将影响并改变我们的生老病死。
②胡萝卜和生菜、芹菜属于植物中的一大类,但它质脆味美,更受大部分家庭主妇青睐。胡萝卜栽培广泛,其根部富含营养物质,如胡萝卜素和多种维生素等,是世界各国饮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③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 分校的菲利普•西蒙和他的研究团队完成了对30余种胡萝卜样品的基因测序,绘制出了胡萝卜基因组序列草图。这很可能是迄今最完整的蔬菜基因组序列草图,相关论文在线发表在《自然•遗传学》杂志网站上。
④菲利普•西蒙和他的研究团队使用一根胡萝卜的DNA组装了一个高质量的参照基因组,确认了胡萝卜共有32113个基因,其中有10530个基因是胡萝卜特有的。而后,他们对包括野生种和栽培种在内的35个不同品种的胡萝卜样品和亚种进行了测序。研究人员称,这一研究不仅使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了解胡萝卜的所有营养物质和组成成分,而且阐明了胡萝卜的起源和演化过程。他们把胡萝卜的基因组序列和其他植物进行了比较,来确认在进化道路上,胡萝卜的祖先究竟是何时与葡萄、猕猴桃以及西红柿“分道扬镳”的。
⑤此外,他们在胡萝卜根部发现了一个负责积累维生素A前体的基因,正是这个基因让胡萝卜积累起特别多的β胡萝卜素。研究人员表示,这一研究为改善胡萝卜和其他农作物的营养价值提供了可能,不仅能够帮助胡萝卜育种者改善胡萝卜的口感和营养价值,未来还有望让其他农作物具备胡萝卜的“特长”,使口味更好,更有营养。
(选自2016年5月12日《科技日报》,有删改)
( 1 )请写出第②段中使用的两种说明方法,并就其中一种简析表达效果。( 2 )①根据文章内容,补全文章题目。②胡萝卜基因组测序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具有哪些价值?请分项列出。
( 3 )根据文章内容,下列选项哪一项有错误?( )A: 下一个改变世界的技术可能是基因组测序,它甚至将影响并改变我们的生老病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孤独的老乡
①我不知道他叫什么,暂且叫他小吴吧。
②第一次盘问小吴,真不能确定他在我眼皮底下多久了。偌大的天安门广场,游客络绎不绝,人流涌动如潮。大家背对巍峨的城楼,无不在忙着摄影留念。小吴不是这样。他到处转悠,瞅瞅这个,看看那个,总是撵在人家身后,时不时还支棱起耳朵,偷听人家在讲些什么,形迹可疑。
③我作为广场的巡逻人员,截住他,问:“你干吗?”他捏着衣角,嗫嚅道:“我在丰台那边打工。”
④“我是问你来天安门广场想干吗?”
⑤“没干吗呀。”
⑥“老实点,我注意你不是一回两回了,你老盯着人家游客干吗?”
⑦“我……我在找人。”
⑧“找谁?”
⑨“找老乡。我来北京三年,还没遇到过一个老乡。”
⑩我鼻子一酸,拍了拍小吴的肩,叮嘱道:“注意点形象,别太露骨,更不准妨碍人家。”他眼里汪着泪,点点头。
⑾天安门广场,草原一样广袤,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人群,河流一般朝这里涌来。黄昏时候,夕阳之下,人流涌得愈加湍急。小吴迎着无数面孔走去,仔细辨别暮色下的每一张脸、每一句方言。
⑿夜深了,广场上游客稀疏,灯火慵懒,小吴拖着疲惫的身躯,追上了20路公交车。公交车从我跟前一闪而过时,我看见小吴抓着吊环,挤在一群人中间,眼里满是恋恋不舍。
⒀小吴来的时间很固定。每个星期天早上,换乘三趟公交车来,晚上又换乘三趟车回去。我巡逻时经常遇到他,有时会问他:“找到了吗?”他总是一脸黯然。
⒁有一次,我发现他神情大异,跟着一个旅行团很久,最后还是悄悄地离开了。我问他:“不是吗?”他失望地答道:“不是,是相邻那个县的。”
⒂“相邻那个县也是老乡啊。”
⒃他摇了摇头,固执地说:“连一个县的都不是,能算是老乡吗?”我安慰他说:“实在想家了,就回去看看吧。”他笑道:“回家?我爹在山上打石头被炸死了,那个女人改嫁去了外省,哪有什么家?”说完,撇开两条瘦腿,消失在人海中。
⒄小吴找到按照他的标准定义的老乡,是在一个下午。远远地,看见他和一个夹着公文包的中年男人在国旗下拉扯。我立即赶了过去。小吴看见我,激动地说:“他是我老乡,绝对的老乡!”那中年男人甩开小吴的手,整了整领带,呵斥道:“老乡?谁和你是老乡,老子是北京人!”小吴说:“你耍赖,你刚才打电话说家乡话,我听出来了,你是我们县的。”中年男人厌恶地挥了挥手,骂道:“神经病。”听了这话,小吴的身体晃了一下。
⒅这件事后,很长时间没有看见小吴在我眼皮底下转悠了。我心中不禁想:是死心了还是离开北京了?这孩子,挺好的,时间长了没见,还真让人心里有点挂念。
⒆小吴再一次出现,是带一对老人来看升国旗。这对老人脸色凄苦,衣衫褴褛。我问他:“你找到老乡了?”小吴说:“没呢。他们是一对聋哑夫妇,东北的,也没有老乡,我就对他们说,我们做老乡吧。”
⒇我欣慰地笑了,说:“那加我一个吧。”小吴狐疑地问:“你?”我看着远方,沉默了一会儿,说:“我在这里巡逻快三年了,也没遇见一个老乡。”
(选自《2015中国年度小小说》,漓江出版社,有删改。)
小吴的身体晃了一下。
( 2 )结合语境,品析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表达效果。①他眼里汪着泪,点点头。
②我巡逻时经常遇到他,有时会问他:“找到了吗?”他总是一脸黯然。
( 3 )联系全文,说说小说的结尾有哪些妙处。《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对“回味”一词作如下解释:【回味】huiwèi①名食物吃过后的余味:回味无穷。②动从回忆里体会:我一直在回味他说的话。
回味的过程是再次感受的过程,是深入理解的过程,也是重新认识的过程。
在生活和学习中,许多时候,一盘菜、一句话、一首诗,乃至一片云、一件事、一份情……都会令你回味无穷。
请以“回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③书写工整,卷面整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