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17年河南省武陟县第一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醉翁亭记》《记承天寺夜游》都是“唐宋八大家”的作品。
B: “杨志却要辰牌起身,申时便歇.”此句中的“辰牌”相当于上午七时至九时,“申时”相当于下午三时至五时。
C: 我国现代文学家鲁迅在作品中塑造了许多人物形象,其中闰土、阿长和孔乙己都是其小说集《呐喊》中的人物。
D: 英国讽刺作家和政论家乔纳森•斯威夫特的小说《格列佛游记》讲述的是英国船医格列佛因海难等原因流落到小人国、大人国、飞岛以及马(慧骃)国等地的经历。
2、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上,傅莹面对日本记者的提问,义正辞严地回应道:很多中国人希望政府面对挑衅时态度更强硬些。
B: 5月26日凌晨,两只德国球队上演了一场石破天惊的国家德比战,最终拜仁慕尼黑队以2:1战胜了多特蒙德队,第五次捧起了欧冠奖杯。
C: 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的一段时间里,莫言火了,莫言的书也火了,所有的书店,凡是跟莫言有关的书都被抢购一空,这真是骇人听闻
D: “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司机一滴酒,亲人两行泪”,面对这些禁酒宣传标语,一些司机不以为然 , 等到出了交通事故以后才后悔不已。
3、《三国演义》“三英战吕布”中的“三英”是指( )
A: 赵云 诸葛亮 关羽
B: 赵云 张飞 关羽
C: 刘备 赵云 关羽
D: 刘备 关羽 张飞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方框内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孔子非常喜欢自己的学生颜回。有一次,他问子贡:“你与颜回,谁强?”子贡谦虛地回答:“我怎么比得上颜回呢 他听到一件事,便能推知十件 我听了一件事,才能推知两件。”孔子点点头,笑着说:“你不如他,我与你都不如他


A: , ; ”!
B: ? ; !”
C: ? , ”!
D: , , !”
5、

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匀(chèng) 惟妙惟(qiào) 金(lún)殿 (līn)峋
B: 尴(jià) 草长(yīng)飞 (yūn)育 追(shù)
C: 踌(chú) 销声(nì)迹 (méng)发 (bī)胎
D: 震(sǒng) 亭台(xuān)榭 中(zhóu)线 (cānɡ)俗
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前三殿的图案以龙为主,后三宫凤凰逐渐增加,出现了双凤朝阳、龙凤呈祥的彩画,还有飞凤、舞凤、凤凰牡丹等图案。
B: 什么,就这么个侏儒?这么个小巧玲珑的家伙!难道真的是列夫·尼克拉耶维奇·托尔斯泰吗?
C: “很好,”我父亲叫道,“现在移动右脚,把它移到右边稍低一点儿的地方,那里有另外一个落脚点。”我又照着做了。
D: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
7、下列词语中划线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qí)旎 (méng)发 (bì)睨 (fù)予
B: 祈(dǎo) 作(jí) (tuí)唐 (miǎn)怀
C: (páng)徨 (pì)佑 蹂(lìn) 渲(rǎn)
D: 气(něi) 遵(xún) (liàng)跄 踌(chú)
8、下列句子划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外卖小哥”雷海为获得第三季《中国诗词大会》总冠军,成为炙手可热的人物。
B: 初中三年他们是同桌,毕业之后各自去了不同的地方求学,从此便分道扬镳了。
C: 为了迎接一年一度的校园文体艺术节,全校师生积极参加训练,无不严阵以待
D: “五一”劳动节期间,南宁天气晴朗,风和日丽,前往青秀山游玩的人络绎不绝
9、下列标点符号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对待一切善良的人,都应该做到真和忍:真者,真诚相待,不虚情假意。忍者,宽容忍让,不针锋相对。
B: “海啸”究竟是一种什么现象?它是如何产生的?又该如何去预测?我们应该尽快搞清楚这些问题。
C: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
D: 我掀开帘子,看见一个小姑娘, 只有八、九岁光景。
10、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故不错意也
B: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C: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
D: 四支僵劲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古诗词,完成下题。

折杨柳

杨巨源

水边杨柳曲尘丝,立马烦君折一枝。

谁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

【注】①选目《全唐诗》,“折杨柳”,乐府歌曲名。杨巨源,唐代诗人,字景山。②曲尘丝:指颇色如酒曲般细嫩的柳叶。

( 1 )全诗写了哪些意象?主要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
( 2 )诗歌的最后两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请作简要赏析。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汉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诸将或言诛秦王。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欲止宫休舍,樊哙张良谏,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召诸县父老豪桀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巿。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馀悉除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如故。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沛公又让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选自《史记·高祖本纪》摘自九下《国学读本》

( 1 )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字。

①诸将言诛秦王________ ②军霸上________

③凡吾所以来________ ④争持牛羊酒食献军士________

( 2 )正确划分下面这句话的停顿(限画2处/)

父 老 苦 秦 苛 法 久 矣 诽 谤 者 族 偶 语 者 弃 巿

( 3 )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

②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

( 4 )楚汉相争相持四年,刘邦由弱到强,逐渐取得胜利,从本文中你能看出刘邦有哪些可贵之处。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品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

在一个漫卷风沙的日子,我爬上了山西应县木塔,那还是两年前的四月。站在巍峨的古塔里面,我很自然地想到当年前来勘察这座千年木塔的梁思成林徽因夫妇一行。一九三三年到一九九三年,正好整整六十年。黯淡灯光下,陡立的木梯依然昏暗。我缓慢地向上爬,每上一层,便走到栏杆前环望四周。每上一层,风就愈加猛烈,人几乎站立不住,只有牢牢抓住栏杆,才不会被风刮飞。

塔下的应县县城,是否还是当年梁思成看到的样子,我无法得知——想必早已大大改观。木塔耸立,雄伟而壮观,经历半个世纪风风雨雨之后,斯物犹在,真是难得而幸运的事。怀着这样的心情,根据自己曾经读过的关于林徽因梁思成的资料,根据所见过的他们那次山西之行的照片,我想象着当年。想象梁思成如何打着电筒爬行在灰尘掩埋的柱梁之间;想象着他们为发现一个千年古塔、为他们的古代建筑研究获得一个珍贵例证而如何的惊奇和兴奋。

我想到了当年陪同梁思成勘探木塔的年轻学者莫宗江先生后来的回忆:他们爬到了塔顶,但塔刹还有十多米高,除了几根铁索外,没有任何可供攀援的东西。他们必须爬上去,才能完成整个木塔的测绘。那天,风呼呼地刮着,也让他们有一种会被刮飞的感觉。梁思成第一个抓住铁索,两腿悬空地往刹尖攀援。他攀上去后,其他几个年轻人也一一上去,终于将塔刹的各部尺寸、做法测绘下来。那时,他顾不上九百多年历史的古塔木板已经枯朽,也未想铁索是否锈蚀或断裂。他就那么毫无顾忌地攀援。大风中,他摇摆着身躯。木塔建成之后,能够把它当作文化遗产看待,能够以全新的眼光打量它,梁思成肯定是历史第一人

( 1 )选文中哪些语句交代了作者自己登塔时的天气情况,用波浪线划出来,并说说作者这样写的意图。

( 2 )品味下列划线词语,说说它们用得是否贴切,为什么?

①黯淡灯光下,陡立的木梯依然昏暗。

②想象如何打着电筒爬行在灰尘掩埋的柱梁之间。

( 3 )选文最后一段说“……梁思成肯定是历史第一人”,你认为这一判断是否武断,为什么?

根据课文内容,回答下面的问题。

梦回繁华

毛宁

北宋时期,商业手工业迅速发展,城市布局打破了坊与市的严格界限,出现空前的繁荣局面,北宋汴梁商业繁盛,除贵族聚集外,还住有大量的商人、手工业者和市民,城市的文化生活也十分活跃。由此,绘画的题材范围在反映现实生活方面得到了极大的拓展,从唐代以描绘重大历史事件和贵族生活为主,扩展到描绘城乡市井平民生活的各个方面。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便是北宋风俗画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幅。

张择端,主要活动于北宋末年至南宋初年,生卒年不详,山东东武人,字正道,又字文友。幼读书游学于汴京,徽宗朝进入翰林,据张著题跋,“后习绘画”,擅长界画,工舟车、人物、市井、城郭,自成一家。除《清明上河图》外,还有《西湖争标图》相传为他所画。据后代文人考订,《清明上河图》可能作于正和至宣和年间(1111—1125)。那正是北宋统治者在覆灭之前大造盛世假象,以此掩盖内忧外患的时期。建炎之后,南渡的北宋遗民怀念故土,在他们眼中,这副图卷必有其特殊的意义,正是他们回首故土、梦回繁华的写照。透过此一观念来审视这副千古名作,我们会发觉那隐藏于繁华背后的心情。

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图》,绢本,设色,纵24.8厘米,横528.7厘米。作品描绘了京城汴梁从城郊、汴河到城内街市的繁华景象。整个长卷犹如一部乐章,由慢板、柔板,逐渐进入快板、紧板,转而进入尾声,留下无尽的回味。

画面开卷处描绘的是汴京近郊的风光。疏林薄雾,农舍田畴,春寒料峭,赶集的乡人驱赶着往城内送炭的毛驴驮队。在进入大道的岔道上,是众多仆从簇拥的轿乘队伍,从插满柳枝的轿顶可知是踏青扫墓归来的权贵。近处小路上骑驴而行的则是长途跋涉的行旅。树木新发的枝芽,调节了画面的色彩和疏密,表现出北国早春的气息。画面中段是汴河两岸的繁华情景。汴河是当时南北交通的孔道,也是北宋王朝国家漕运的枢纽。巨大的漕船,舳舻相接,忙碌的船工从停泊在河边的粮船上卸下沉重的粮包,纤夫们拖着船逆水行驶,一片繁忙景象。汴河上有一座规模宏敞的拱桥,其桥无柱,以巨木虚架而成,结构精美,宛如飞虹。桥的两端紧连着街市,车水马龙,热闹非凡。一艘准备驶过拱桥的巨大漕船的细节描绘,一直为人们所称道:船正在放倒桅杆准备过桥,船夫们呼唤叫喊,握篙盘索。桥上呼应相接,岸边挥臂助阵,过往行人聚集在桥头围观。而那些赶脚、推车、挑担的人们,却无暇一顾。这紧张的一幕,成为全画的一个高潮。后段描写汴梁市区的街道。在高大雄伟的城楼两侧,街道纵横,房屋林立,茶坊、酒肆、脚店、肉铺、寺观、公厕等,一应俱全。各类店铺经营着罗帛布匹、沉檀香料、香烛纸马。另有医药门诊、大车修理、看相算命、修面整容,应有尽有。街上行人摩肩接踵,络绎不绝,士农工商,男女老少,各行各业,无所不备。

《清明上河图》采用了中国传统绘画特有的手卷形式,以移动的视点摄取对象。全图内容庞大,却繁而不乱,长而不冗,段落清晰,结构严谨。画中人物有五百多个,形态各异。采用兼工带写的手法,线条遒劲,笔法灵动,有别于一般的界画。《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写实性很强的作品,画中所绘景物,与文献中有关汴梁的记载基本一致。《东京梦华录》中所记述的街巷、酒楼、饮食果子,以及“天晓诸人入市”“诸色杂卖”等,都能在这画面中找到生动的图释。画中的“孙羊店”“脚店”等,与《东京梦华录》中所记的“曹婆婆肉饼”“正店七十二户……其余皆谓之脚店”等,无有不符。画面细节的刻画也十分真实,如桥梁的结构,车马的样式,人物的衣冠服饰,各行各业人员的活动,皆细致入微。它不是一般热闹场面的记录,而是通过对各阶层人物活动的生动描绘,深刻地揭示出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状况。画中丰富的内容,有着文字无法取代的历史价值,在艺术表现的同时,也是为12世纪中国城市生活状况留下的重要形象资料。

( 1 )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 2 )作者是按照怎样的说明顺序来介绍《清明上河图》的画面的?请找出相关语句进行说明。
( 3 )课文开头两段并没有介绍《清明上河图》的内容,是否多余?问什么?(提示:从结构、内容两方面来回答。)
( 4 )“除《清明上河图》外,还有《西湖争标图》相传为他所画”中的“相传”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 5 )结合课文内容,说说《清明上河图》这幅画有什么价值?
( 6 )作者在描绘《清明上河图》的画面时,使用了大量的四字短语,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四、写作(分值:6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在美好的青春岁月里,我们常被身边的点点滴滴所触动。一个细微的动作或眼神,一句温馨的鼓励或劝告,一次意外的相遇或碰撞,甚至于一滴雨水、一缕春风、一行文字、一幅画面等,于不经意间怦然拨动我们年轻而敏感的心弦。奇妙的感觉,温暖的情怀,美好的想象,深刻的哲理,一瞬之间漾遍全身,让我们更加懂得感恩,懂得珍惜,懂得坚韧,懂得幸福,并且学会生活与创造。

请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或体验,以“怦然心动的感觉”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题目自拟。③立意自定。④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⑤不少于600字。⑥要有自己的体验和感悟,不得抄袭。⑦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⑧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