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17年内蒙古牙克石林业第一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对下列语句中加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阡陌交通 交通:交错相通
B: 余人各复 至其家 延:邀请
C: 不 . 为外人道也 足:值得
D: 处处之 志:标记
2、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用毕生精力著成了《史记》,这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B: 引号的一般用法是直接引用,也可以表示突出强调,还可以表示讽刺和否定。
C: 词是唐五代兴起的一种配合音乐歌唱的新体诗,极盛于宋代。
D: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表现了作者对土地无比深沉的热爱之情。
3、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
A: 要深入全面地认识对象,必须身临其境(亲身面临那种境地),长期观察。
B: 我们看颐和园风景,则是富丽堂皇(形容宏伟华丽,气势盛大),给人金碧辉煌的印象。
C: 这当然只能浮光掠影(比喻印象不深刻,好像水面的光和掠过的影子一样,一晃就消逝),不可能深刻认识对象,更不可能创造意境。
D: 经过画家思想感情的夸张渲染(经过浓墨重彩反复涂画),意境会更鲜明。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个十七、八岁的健美青年向我走来,他爽直、纯洁、帅气、大方。
B: 从2016年起,义务教育小学和初中起始年级“品德与生活”“思想品德”教材名称将统一改为“道德与法治”。
C: 转基因技术的迅猛发展,是给人类带来了福祉,还是给人类埋下了隐患?
D: NBA总决赛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球迷们纷纷竞猜骑士队和勇士队谁能夺得总冠军?
5、下列各句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A: 屠呦呦用青蒿素治疗疟疾的研究,有效降低了疟疾患者的死亡率,为医学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B: 能否成为学习的主人,是我们学习取得进步的关键。
C: 中学生理解和阅读大量的文学名著,有利于开阔视野,陶冶情操。
D: 导致青少年营养不良的原因主要是偏食挑食、吃零食过多造成的。
6、

下列句子中下划线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张爱萍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他是首当其冲的。 (杨振宁《邓稼先》)
B: 别以为这房间杂乱无章 , 我曾经想收拾一下,后来发觉那是徒劳的。(何为《音乐巨人贝多芬》)
C: 一本书读了前面有许多不懂的地方,读到后面才豁然贯通。 (马南邨《不求甚解》)
D: 每一个舞姿都使人战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刘成章《安塞腰鼓》)
7、下列对古诗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诗人处于军旅之中,又遭遇战乱,“强欲登高”,感叹“无人送酒”,其中的惆怅、凄凉,难以言表。
B: 《夜上受降城闻笛》中,在凄清的夜晚,笛声在扩散,愁思在蔓延,集体的失眠是不会发生的。
C: 《江南逢李龟年》中“落花”寓意甚多,既有个人身世之悲,也有对一个繁华时代落幕的慨叹。
D: 《峨眉山月歌》中作者连用五个地名,造成空间迅速转换之感,让人感觉到行船之快,既传达出诗人江行的独特体验,又抒发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8、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在意志力和斗争性方面的长处或短处,往往是导致成功的重要原因。在“成功”后加“或失败”。
B: 随着“端午节”的临近,使各类美食文化节和促销活动高潮迭起。删除“使”。
C: 没有人不爱惜他的生命,也很少人珍视他的时间。将“珍视”改为“爱惜”。
D: 教育是旨在能让青年毕业生进行自我教育为目的。删掉“旨在”。
9、下列词语中划线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婆(shā) 鲜(yú) (nán)木 巧妙绝(lún)
B: 匀(chèn) (pán)跚 (shān)栏 眼花(liáo)乱
C: (qiū)枝 (yǒu)黑 (jù)风 (qiāo)然不惊
D: (mú)样 嶙(xún) 轩(xiè) (yān)恹欲睡
10、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驻青高校开展、筹备、策划的“我为峰会添光彩”活动,得到广大师生的热烈响应。
B: 我国高铁建设已取得丰硕成果,但因市场规模巨大,还不能完全满足载客、物流货运。
C: 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给人民生活带来深远的影响。
D: 在“经典咏流传”吟诵活动中,同学们提高了学习古诗词的热情,也增长了知识面。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小诗,回答后面小题。
假如你不够快乐
汪国真
假如你不够快乐
也不要把眉头深锁
人生本来短暂
为什么 还要栽培苦涩
打开尘封的门窗
让阳光雨露洒遍每个角落
走向生命的原野
让风儿熨平前额
博大可以稀释忧愁
深色能够覆盖浅色

( 1 )结合诗歌内容指出“稀释”和“覆盖”两个词语的意思。
①稀释: ② 覆盖:

( 2 )“忧愁”是什么?诗人认为应该怎样对待忧愁?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1 )解释下面划线词语的意思。

无与为乐者________

相与步于中庭________

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________

( 2 )翻译下列句子。

①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②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 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自比“闲人”,则所有意味尽含其中。透露出作者在贬谪中虽感慨深微,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
B: 作者对月夜的景色作了美妙的描绘,真实地记录了他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也体现了他与张怀民的深厚友谊与对知音甚多的无限感慨。
C: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虚实相生,一正一侧,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D: 文章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其中。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谈作文

朱光潜

文章是可以练习的么?迷信天才的人自然嗤着鼻子这样问。但是在一切艺术里,天资和人力都不可偏废。古今许多第一流作者大半都经过刻苦的推敲揣摩的训练。法国福楼拜尝费三个月的工夫做成一句文章;莫泊桑尝登门请教,福楼拜叫他把十年辛苦成就的稿本付之一炬,从新起首学描实境。我们读莫泊桑那样的极自然极轻巧极流利的小说,谁想到他的文字也是费工夫做出来的呢?

近来看见一段文章,是从托尔斯泰的儿子所做的《回想录》里面译出来的,觉得是青年作者应该悬为座右铭的,他说:“《安娜·卡列尼娜》初登俄报时,底页都须寄吾父亲自己校对。他起初在纸边加印刷符号如删削句读等。继而改字,继而改句,继而又大加增删,到最后,那张底页便成百孔千疮,糊涂得不可辨识。幸吾母尚能认清他的习用符号以及更改增删。她尝终夜不眠替吾父誊清改过底页。次晨,她便把他很整洁的清稿摆在桌上,预备他下来拿去付邮。吾父把这清稿又拿到书房里去看‘最后一遍’,到晚间这清稿又重新涂改过,比原来那张底页要更加糊涂,吾母只得再抄一遍。他很不安地向吾母道歉:‘松雅吾爱,真对不起你,我又把你誊的稿子弄糟了。我再不改了。明天一定发出去。’但是明天之后又有明天。有时甚至于延迟几礼拜或几月。他总是说,‘还有一处要再看一下’,于是把稿子再拿去改过。再誊清一遍。有时稿子已发出了,吾父忽然想到还要改几个字,便打电报去吩咐报馆替他改。”

你看托尔斯泰对文字多么谨慎,多么不惮烦!一般人也许以为这样咬文嚼字近于迂腐。在青年心目中,这种训练尤其不合胃口。他们总以为能倚马千言不划线窜的才算好脚色。这种念头不知误尽多少苍生!在艺术田地里比在道德田地里,我们尤其要讲良心。稍有苟且,便不忠实。听说印度的甘地主办一种报纸,每逢作文之先,必斋戒静坐沉思一日夜然后动笔。我们以文字骗饭吃的人们对此能不愧死么?

文章像其他艺术一样,“神而明之,存乎其人”,精微奥妙都不可言传,所可言传的全是糟粕。不过初学作文也应该认清路径,而这种路径是不难指点的。学文如学画,学画可临帖,又可写生。在这两条路中间,写生自然较为重要。可是临帖也不可一笔勾销,笔法和意境在初学时总须从临帖中领会。从前中国文人学文大半全用临帖法。每人总须读过几百篇或几、千篇名著,揣摩呻吟,至能背诵,然后执笔为文,手腕自然纯熟。欧洲文人虽亦重读书,而近代第一流作者大半由写生入手。莫泊桑初请教于福楼拜,福楼拜叫他描写一百个不同的面孔。霸若因为要描写吉普赛野人生活,便自己去和他们同住,可是这并非说他们完全不临帖。许多第一流作者起初都经过模仿的阶段。莎士比亚起初模仿英国旧戏剧作者。布朗宁起初模仿雪莱。陀思妥耶夫斯基和许多俄国小说家都模仿雨果。我以为向一般人说法,临帖和写生都不可偏废。

真正学作文,还要特别注意写生。要写生,须勤做描写文和记叙文。中国国文教员们常埋怨学生们不会做议论文。我以为这并不算奇怪。中学生的理解和知识大半都很贫弱,胸中没有议论,何能做得出议论文?许多国文教员们叫学生入手就做议论文,这是没有脱去科举时代的陋习。初学做议论文是容易走入空疏俗滥的路上去。

(选自朱光潜《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 1 )阅读全文,参照以下文章思路图,完成题目。

①概述托尔斯泰的儿子《回想录》里叙述的故事。

②结合作者论述的观点,谈谈这一处大段引用的作用和表达效果。

③对于“学文”来说,“临贴”和“写生”具体指什么?

( 2 )联系上下文,揣摩下列语句,说说它们为什么不能换成括号中的句子。

①一般人也许以为这样咬文嚼字近于迂腐。(人们会以为这样咬文嚼字是迂腐。)

②我们以文字骗饭吃的人们对此能不愧死么?(我们以文字骗饭吃的人们对此能愧死。)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为什么不种点东西

袁省梅

①哎,大哥,那些东西,卖不?

②我蹲在地边,正抓着小锄头乱锄时,抬头看见那人骑在三轮车上,黑红的糙脸泛着油光,在栏杆外朝我笑。他的下巴点着北墙角下的一堆饮料桶啤酒瓶,说,卖不?三轮车上的音响咕咚咕咚,山呼海啸,简直要淹没了我。我说,什么?我觉得我的声音是从海底浮上来的,虚弱又无力。

他嘣地跳下来,手里扯着个编织袋,径直走进院子,走到那堆垃圾前,说:“清理了吧?这么好的院子,大哥,堆这东西,碍眼。”

④他挺会说话。我说,好吧。

⑤我靠在香椿树上,看着他数完啤酒瓶,在地上记下一个数字。数完饮料桶,在地上又记下一个数。

⑥他小心地绕过地上的数字,从三轮车上取来一杆秤,把捆好的纸箱子钩在秤钩上,叫我看秤。我懒得动,离开香椿树,坐在台阶上,说,你拿走吧,别秤了。他不同意,一手提着秤绳儿,一手把黑的秤砣在秤杆上挪,说,我不是捡垃圾的,我不做那事,我收废品。废品不是垃圾。

⑦三轮车上的音响还在咕咚咕咚。我说你能不能把车上的音响关小点。他嘿嘿笑笑,把音响关了。一时间,全世界好像都安静了下来。阳光煦暖,明亮。风儿柔和,绸子般轻轻飘。是三月还是四月了?

⑧都四月了,清明都过了,你这园子咋还荒着?他把废品袋子嗵地扔到车上,说,你不该让园子荒了,眼里有风景,做梦也会笑出声。他捡起我扔在地上的小锄头,说,这么好的园子,荒着,多可惜。

⑨种什么呢?我不知道种什么。

⑩你的园子你说了算,黄瓜南瓜豆角芝麻玉米红薯,你喜欢什么就种什么,种什么也不能叫地荒着。他蹲在地里,用那把生锈的小锄头一下一下地啃着硬的土。他说,要是我,就种豆角南瓜,我喜欢黄色的南瓜花,一开,就忽闪忽闪的,我媳妇喜欢豆角花儿,说豆角花儿碎,紫不丢丢的,一开一串一开一串。她说等攒够盖房子的钱了,就回老家去。

⑪小锄头在他手里舞弄得有力。太阳下,一股酸酸的腥味在园子绕开了。一会儿,我的小园子就翻了个遍。他抹把头上的汗,给我要种子。他说,随便什么种子都行,最好是菜种子,以前在老家,我就种菜,西红柿茄子辣椒,长得可好。我那地好,我也舍得出力。光有蛮力也不行,你知道,干啥都得会管理。

⑫我一下拿出好几包种子,有蔬菜也有花卉。

⑬人不可能什么都知道,对吧大哥?他点着种子,扭头对我说,可你有了这么个园子,你就得给它种花种菜。别嫌麻烦,生活就是这样,拥有了,就得管好。

⑭种完了地,我把家里的废纸箱子旧报纸旧书本,呼啦啦翻腾出一大堆。我说,这个都给你。

⑮他笑了,说你咋给屋子堆这么多废品?人活着得学会清理,像这园子,勤清理杂草害虫,菜才能长好。他手上抓着大秤,黑铁的秤砣在秤杆上晃来晃去,总想要哧溜砸下来的样子。我不由得退后几步。

⑯三轮车咕咚咕咚要开走时,他突然想起什么,甩甩手,从怀里掏出一张纸片,给你,大哥,上面有我的电话,饮料罐别人收两毛,我收三毛,谁也管不了我。他吸了一口烟,好像号令三军的大人物一样,眯着眼说,很多人跟我有联系,他们家有了废品就给我电话。家里不要堆废品。眼里全是废品,心就要长草。他又回头对我说,记得浇水,不要让园子荒着。

⑰我捏着他的名片,看到那上面的名字:吴飞龙。名字下有一行小字:飞龙再生资源有限公司董事长。下面还有一行小字:把废品交给我,我还你一个美丽的新世界。

⑱好大的口气。我想笑,眼却湿了。

( 1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 2 )请从描写方法的角度鉴赏文中第③节划线句。

他嘣地跳下来,手里扯着个编织袋,径直走进院子,走到那堆垃圾前,说:“清理了吧?这么好的院子,大哥,堆这东西,碍眼。”

( 3 )“阳光煦暖,明亮。风儿柔和,绸子般轻轻飘。是三月还是四月了?”。这里的环境描写,在本文有什么作用?
( 4 )想一想结尾,为什么“我想笑,眼却湿了”?
四、写作(分值:60分)
根据要求作文。

花儿有了雨露的滋润,色彩更加绚丽;孩子有了母亲的呵护,成长更加快乐;生活有了坚定的信念,步履更加的矫健……因为有了你,生命里都是奇迹,在成长的道路上,一定有一个人,一段情,一本书,一处景,一首歌……曾深深地感动着自己,激励着自己。

请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以“有你,我更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不少于600字;书写工整规范;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若出现,请一律以×××代替。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