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17年溧阳市外国语学校初中部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面对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猎人笔记》是俄国作家屠格涅夫以见闻录的形式创作,体裁风格多样,语言简练优美,可谓文化小说、诗化小说的范例。
B: 《湘行散记》创作于1934年初,是作者重返湘西所写,透过表层的血与泪,体验一份人生的庄严。
C: 《白洋淀纪事》以白洋淀为背景,写出了中华民族的正气和抗日军民坚毅不屈的精神。
D: 《镜花缘》是一部神话小说,想象奇特,构思新颖,全书以武则天科举选才女为背景,构思了百花仙子托生的唐小山和其他才女一起考中,在朝中有所作为的神话故事。
2、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雾ǎi 阔chuò 民请命wèi 光明落lěi
B: 慰jiè 附目以待sī 热泪盈kuàng
C: 然zhòu 拮jū 肆意改chuàn 堂大笑hōng
D: 风sāo 褴身取法shě 信守承nuò
3、

下面语句中划线字的注音准确无误的一项是( )

A: 鸟儿将巢安在繁华(nèn)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hè)着。
B: 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yūn)的光,烘(tuō)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C: 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shuò)的瓜果。秋天息(xī)在农家里。
D: 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cuāng),那里装满生命的酒(liàng)。
4、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是儒家经典之一,又称为“诗三百”。
B: 《出师表》是蜀汉丞相诸葛亮的名表,文中以实情、实礼、实事劝说后主继承先帝遗志,也表达了诸葛亮报答先主知遇之恩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
C: 一部小说的成功之处,往往是塑造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有着钢铁般意志和顽强奋斗的高贵品质的保尔柯察金,《骆驼祥子》中老实坚忍、吃苦耐劳却一步步走向堕落的祥子等,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D: 鲁迅先生是我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他的小说集《呐喊》开创了现代现实主义的先河,许多优秀文章如《孔乙己》《故乡》《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都被收入其中。
5、下列划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难(jié) 狡(jié) 吹毛求(cī)
B: 惆(càng) 合(qì) 味同蜡(jiáo)
C: 桥(tù) 寂(liáo) 信手来(niān)
D: 安(gǒu) 意(yùn) 高谈论(kuò)
6、

选出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 )

A: 铭,是古代向帝王上述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一般是用韵的。
B: 《醉翁亭记》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欧阳修,字永叔,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C: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关雎》是它的开篇诗。
D: 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合称为“初唐四杰”,我们学过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7、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夫/君子之行
B: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C: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D: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8、下列关于《骆驼祥子》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骆驼祥子》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满族,北京(籍贯)人,有“人民艺术家”称号。
B: 祥子拉着曹先生回家的路上被侦探跟踪,后来被张侦探勒索,他交出了全部积蓄才得以保命。
C: 祥子第一次丢车后回到北平,在海淀的一家小店住了三四天,梦话被人们听了去,从此得了个“骆驼”的外号。
D: 祥子在小茶馆遇到老马和小马爷孙俩,出于同情给他们买了包子。爷孙俩的命运刺激了祥子的内心,他开始对命运动摇,对靠个人奋斗可以摆脱贫穷产生了怀疑。
9、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我和同学们一起畅游花海,尽情享受天伦之乐 , 真是人生一大美事。
B: 近几年,住房价格一涨再涨,令收入不高的购房者叹为观止
C: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与国际接轨是一个民族自强不息的必然选择。
D: 知识愈浅薄的人愈是侃侃而谈 , 知识渊博的人则往往出言谨慎。
10、选出下列对王湾《次北固山下》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首联中“青山”指北固山,“客路”指诗人前行的路,暗含旅途奔波之意。
B: 颔联中“平”“阔”“正”“悬”描绘出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景象。
C: 颈联写残夜消退、红日初升,旧年已过、春天到来的景象,蕴含一种自然理趣。
D: 尾联采用设问的手法,诗人希望借归雁来给他传递家书,传达出一种思乡愁绪。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杜甫的《恨别》一诗,回答问题。
《恨别》杜甫

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

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
【注】①指安史之乱的叛军。②剑外:剑阁以南,这里指蜀地。③司徒:李光弼当时任检校司徒,急欲直捣叛军老巢幽燕,以打破相持局面。

( 1 )诗中交代杜甫“恨别”的背景诗句是:

( 2 )赏析颈联“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 3 )阅读全诗,说说作者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问题。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 1 )解释下列加线词。
①以其境过

②道州城西百余步:

( 2 )翻译句子。
①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②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 3 )两文各写出了水怎样的特点,分别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完成习题太阳语
方英文
我的书房处在一个大深坑里的二层楼的底层。这排房子东西走向,阴暗潮湿,尤其是四周的楼房冲天而起之后,这排房子几乎再也见不到阳光了。不过这样也有好处,门庭冷落,安静自在,倒是个读书写作的绝佳境地,只是大白天浪费电而已。
每天早餐过后,我会走进书房,读一读,写一写,累了困了,就泡杯清茶,在氤氲的茶香中点上一支烟,抬头看看窗外的世界。那逼仄的一线天空偶尔也会飞过几只不知名的小鸟,把我的思绪带向远方……那时,我自以为没有比这更快活的事情了。
一天早晨,我正写到妙处,窗纱外忽然穿进一束阳光,如探照灯般绕来绕去,把整个宁静的斗室照得一片明亮。我刚站起来,那束阳光就钉在我的脸上,一动也不动,使我无法睁开眼睛。我有点气恼,猛地举起拳头,那束阳光一下子不见了。我睁开眼睛,却是一团黑洞。过了一阵才隐约发现,那是个孩子,晃着小圆镜,在玩太阳呢。我也不去计较,坐下来继续写作。可是刚写一句,那束阳光又跑进来了,在我的额头上锯过来,锯过去的。
我有点愤怒了,就起身出了门,快步上完几十级台阶。我想教训那个顽童。然而,一见我来了,那孩子却一脸愉快的表情。我也不好发作,因为他坐在轮椅上……我从此知道了这个孩子名叫瓦片,今年8岁了,父母都是工人,工作很忙。他们早晨上班时,就把轮椅推到外面,让孩子晒太阳,自己玩。
我冲他笑了笑,依然回到书房写作,以免灵感走失。
可是,一连几天的早晨,只要我一坐到书桌前,那束阳光便跳跃进来,如小猫捕鼠,东闪西蹦的。它虽然悄无声息,却扰人心绪。我想我应该跟那个孩子谈谈,告诉他有意打扰别人的工作是不礼貌的,是缺乏教养的表现。
“瓦片,”我叫他,“你干吗老往我的房间里照太阳呢?”
“我跟你说话呀,叔叔。”
我惊讶不已。
“我天天看你,好长好长时间了。人家都是一伙一伙儿地上班去了,只有你一个人在黑房子里。我天天看你的头,头低着——你在里面哭吧?可怜的,又没有人和你说话。我让妈妈给我买个小镜子,可她说:‘男孩子照镜子,多丢人!’爷爷从乡下来了,才给我买了一个……叔叔,你干吗哭呢?你别哭了,只要出太阳,我天天早上都和你说话,你不会寂寞的。”
这是我平生第一次知道了阳光还有一种语言功能,而告诉我这一知识的,竟是一个这样的孩子!
以后,我每天清晨都在小男孩那束时断时续的阳光的陪伴下写作,它激发了我的灵感,我终于写出了一部成功的作品。
又是一个天朗风清的早晨,电视台来了两个人采访我,问我是怎么写出了这样一部成功的作品的。“走,到我的书房后,你们就明白了。”我领着客人下到我那个黑乎乎的房间,然后我坐到书桌前,请他们欣赏那束定时出现的阳光。可是,十几分钟过去了,却没有一点动静。我忍不住,就跑出去找那个可爱的孩子。只见他手里拿着小圆镜,所不同的是,小圆镜被一块小手帕包得严严实实的。
“瓦片,你今天干吗不跟我‘说话’呢?”
“哦,我今天不了,”孩子露出灿烂的微笑,“今天有他们跟你说话,我就用不着照太阳啦。”
后来,电视台播放了对我的专题访谈,题目就叫做“太阳语”……
(选文有改动)
( 1 )谈谈小说标题“太阳语”的含义。
( 2 )通读全文,你觉得文中的“瓦片”是个怎样的孩子?
( 3 )请简要梳理“我”的情感变化过程。
( 4 )小说刻画小男孩主要采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 5 )请就这篇小说的内容主旨或写作特点进行探究、质疑,并在你探究、质疑的基础上提出一个问题,然后谈谈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阅读林清玄的《用岁月在莲上写诗》,完成后面问 题。
①那天路过台南县白河镇,就像暑天里突然饮了一盅冰凉的蜜水,又凉又甜。
②白河小镇是一个让人吃惊的地方,它是本省最大的莲花种植地,在小巷里走,在田野上闲逛,都会在转折处看到一田田又大又美的莲花。那些经过细心栽培的莲花竟好似是天然生成,在大地的好风好景里毫无愧色,夏日里格外有一种欣悦的气息。
③我去的时候正好是莲子收成的季节,种莲的人家都忙碌起来了,大人小孩全到莲田里去采莲子,对于我们这些只看过莲花美姿就叹息的人,水远也不知道种莲的人家是用怎么样的辛苦在维护一池莲,使它开花结实。
④“夕阳斜,晚风飘,大家来唱采莲谣。红花艳,白花娇,扑面香风暑气消。你打桨,我撑篙,欸一声过小桥。船行快.歌声高。采得莲花乐陶陶。”我们童年唱过的《采莲谣》在白河好像一个梦境,因为种莲人家采的不是观赏的莲花,而是用来维持一家生活的莲子,莲田里也没有可以打桨撑篙的莲舫,而要一步一步踩在莲田的烂泥里。
⑤采莲的时间是清晨太阳刚出来或者黄昏日头要落山的时分,一个个采莲人背起了竹篓,带上了斗笠,涉入浅浅的泥巴里,把已经成熟的莲蓬一朵朵摘下来,放在竹篓里。采回来的莲蓬先挖出里面的莲子,莲子外面有一层粗壳,要用小刀一粒一粒剥开,晶莹洁白的莲子就滚了一地。
⑥莲子剥好后,还要用细针把莲子里的莲心挑出来,这些靠的全是灵巧的手工,一粒也偷懒不得,所以全家老小都加入了工作。空的莲蓬可以卖给中药铺,还可以挂起来装饰;洁白的莲子可以煮莲子汤,做许多可口的菜肴;苦的莲心则能煮苦茶,既降火又提神。
⑦采莲的季节在端午节到九月的夏秋之交,等莲子采收完毕,接下来就要挖土里的莲藕了。
莲田其实是一片污泥,采莲的人要防备田里游来游去的吸血水蛭,莲花的梗则长满了刺。我看到每一位采莲人的裤子都被这些密刺划得千疮百孔,有时候还被刮出一条条血痕,可见得依靠美丽的莲花生活也不是简单的事。小孩子把莲叶卷成杯状,捧着莲子在莲田埂上跑来跑去,才让我感知,再辛苦的收获也有快乐的一面。
⑧莲花其实就是荷花,在还没有开花前叫“荷”,开花结果后就叫“莲”。我总觉得两种名称有不同的意义:荷花的感觉是天真纯情,好像一个洁净无瑕的少女,莲花则是宝相庄严,仿佛是即将生产的少妇。荷花是宜于观赏的,是诗人和艺术家的朋友;莲花带了一点生活的辛酸,是种莲人生活的依靠。想起多年来我对莲花的无知,只喜欢在远远的高处看莲、想莲;却从来没有走进真正的莲花世界,看莲田背后生活的悲欢,不禁感到愧疚。谁知道一朵莲蓬里的三十个莲子,是多少血汗的灌溉?谁知道夏日里一碗冰冻的莲子汤是农民多久的辛劳
⑨我站在莲田上,看日光照射着莲田,想起“留得残荷听雨声”恐怕是莲民难以享受的境界,因为荷残的时候,他们又要下种了。田中的莲叶坐着结成一片,站着也叠成一片,在田里交缠不清。我们用一些空虚清灵的诗歌来歌颂莲叶何田田的美,永远也不及种莲的人用他们的岁月和血汗在莲叶上写诗吧!

( 1 )通读全文,说说你对文章题目含义的理解。

( 2 )第④段,作者引用《采莲谣》的意图是什么?

( 3 )阅读⑤⑥⑦段,分别用三字短语概括收获莲、藕的过程。
( )→ ( )→ 剥莲子→( )→( )

( 4 )请简要赏析第⑧中划横线的句子。

( 5 )将本文与周敦颐的《爱莲说》进行比较,分析两文在表达主题方面的不同之处。

四、写作(分值:60分)
题目:与 相处的一天

在中华文化浩瀚的星海中,涌现出了许多璀璨耀眼的作家,他们大多已经作古,但是他们的作品却流传至今,影响了一代代的学子。假如某一天,他们突然来到你身边,你最想见到谁?你们之间会发生什么事情?

请把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作文。

要求:叙事要抓住细节表达真情实感;要抓住外貌、语言、动作、心理上的特征,通过细节刻画人物,写出人物的精神;安排好行文线索和全文结构,围绕中心筛选和组织材料;要有丰富而合理的联想和想象,以小见大,突出中心。

写一篇记叙文。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和校名,不少于500字。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