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请选出下列词语中加下划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诘责(jié) 绯红(fēi) 悄然(qiǎo) 杳无消息(yǎo) B: 教诲(huì) 镌刻(juàn) 不辍(chuò) 锐不可当(dǎng) C: 畸形(qí) 溃退(kuì) 佃农(diàn) 屏息敛声(bǐn) D: 沥青(lì) 黝黑(yōu) 翘首(qiào) 藏污纳垢(gòu) |
2、 | 指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 A: 《名人传》是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的作品,名人是指贝多芬、米开朗琪罗、托尔斯泰。B: 历来都认为草书(今草)是汉代张芝始创的,他被后人尊称为“草圣”。 C: “画中有诗,诗中有画”是后人对唐代诗人孟浩然的诗的称赞。 D: 本册教材,我们学习了鲁迅先生的《藤野先生》《雪》,让我们领略了鲁迅文学艺术的魅力 |
3、 |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新农村建设点、示范镇的建设都要因地制宜 , 科学规划,使示范点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增长点。 B: 重庆的黑势力团伙气焰嚣张锐不可当 , 但是我公安机关的严厉打击下,被彻底粉碎。 C: 在经典诗文诵读比赛中,孩子们语调抑扬顿挫 , 感情表达淋漓尽致,可谓入情入境。 D: 债务危机爆发后,“占领华尔街”运动又开始蔓延全国,这对美国来说可真是祸不单行呀! |
4、 | 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 A: 全班同学和团员在课堂上都能积极发言。B: 通过这次丰富多彩的活动,使我们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C: 上了初三之后,他对作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D: 有没有健全的体魄,是能够成为接班人的前提。 |
5、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只有走好人生的每一步,我们才能真正拥有一个灿烂的明天。 B: 同学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注视和倾听着这位见义勇为的英雄的报告。 C: 通过母亲对我的悉心培育,使我从小就养成了勇敢的性格。 D: 为了避免今后不再犯同样的错误,我们应该好好订正这道题。 |
6、 | 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和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不知而不愠(yùn,生气,恼怒) B: 思而不学则殆(dài,懈怠) C: 吾日三省吾身(xǐng,反省,检查自己) D: 温故而知新(gù,学过的知识) |
7、 | 下列句子划线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场篮球赛初一年级打得格外艰难,女队员们抓好防守绝处逢生大胜对手,这下可以耀武扬威了。 B: 梦想需要用辛勤的汗水浇灌才能开花结果,不努力,再美好的梦想都只是沙漠中的海市蜃楼。 C: 老张年轻时虚度光阴,不思进取,老年时穷困潦倒,衣食无着,到头来只落得马革裹尸的结局。 D: 于老师是语文学习方面的专家,我们平时要不耻下问 , 积极向老师请教,做到虚心好学。 |
8、 | 下列各组词语中读音和书写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遐想( xiá) 销声匿迹(xiāo)B: 寒噤( jīn ) 一愁莫展(chóu) C: 焦躁( zào ) 探骊得珠( lí) D: 恣睢( zì ) 言简意赅(gāi) |
9、 | 填入下面文字中横线上的句子,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B: ④③①② C: ④①③② D: ③①②④ |
10、 |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一篇新闻,主要包括标题、导语和主体三部分。新闻的基本特征是用事实说话,但有时也可以在叙事过程中插入简要的议论。 B: 李商隐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 C: “冕”是古代天子、诸侯、卿、大夫所戴的礼帽,后来专指皇后的礼帽。体育竞赛中蝉联冠军即是卫冕成功。 D: “长河落日圆”中的“河”指黄河;“晋太元中”的“太元”是年号;《范文正公集》中的“文正”是谥号。 |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问题。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泗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泗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 ( 1 )对《蒹葭》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首诗以眼前所见景物——芦苇起兴,写芦苇与天光水色相映照,呈现出一种迷茫的、朦胧的境界。 B: “伊人”可以理解为诗人所追求的人,诗人对意中人充满了爱悦之情继而展开热烈追求,然而伊人可望不可即,始终求之不得,诗人心中充满了怅惘。 C: “白露为霜”“白露未晞”“白露未已”以及“道阻且长”“道阻且跻”“道阳且右”等体现了本诗重章叠句的形式,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D: 《蒹葭》这首叙事诗,着重叙述了一位男子追求心上人的故事。 ( 2 )对这首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全诗各章表现了不同的时空特点,毫无联系,感情坦率朴素、简单明朗、热烈浓郁。 B: 诗中景物如蒹葭、霜露、秋水、小道等,主要是静态写照,而歌者忽上忽下地寻求“伊人”,“伊人”忽隐忽现、若即若离,又都是动态的描摹。 C: 诗句中每章开头都写蒹葭茂盛,霜露茫茫,通过描写深秋的景色,渲染了萧索凄迷的气氛,为主人公思念意中人提供了特定的背景。 D: “伊人”高洁而富有魅力的精神气质被蒹苍露白、秋水澄明的景致烘托了出来。 |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口技(节选) ①宾客意少舒 ②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③ 曳屋许许声 ④几欲先走 ( 2 )下列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B: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C: 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D: 不能名其一处也 ( 3 )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虽人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
人间四月天
钱红莉
①小区隔三岔五会有卖东西的人进驻。经过物业同意,在南门附近的空地搭一个棚子,白日卖货,夜间关起门来歇息,长则个把月,短则一周。卖稀奇古怪的牛角梳子、弹弓、痒痒挠;卖锅碗瓢盆、矿泉水、煤气灶;洗衣机、冰箱以旧换新……这些跟生活息息相关的日用品,走出家门便可买到,挺受欢迎。
②最近,进驻了一对夫妇——代客现场加工蚕丝被。进出间,惹人停下脚步,细细打量。他们 带来了无数蚕茧,以及一台神奇的机器。把蚕茧倒入机器,合上盖子,一会儿工夫,囫囵的蚕丝抽出来,白练一般亮眼,湿漉漉的……妻子一匹匹将蚕丝挂上衣架,晾在池塘边的绳子上。春天风大,一匹匹蚕丝徐徐地荡过来荡过去,诗意盎然。
③昨日买菜回来,经过他们的棚屋。许是时间尚早,生意寥落,只有几匹蚕丝挂在屋内,丈夫不知去了哪儿,妻子则闲坐在池塘边的草地上,一棵一棵,耐心地择一堆蒲公英……她背后是一排柳树,春风微微地吹,万千垂碧悠来荡去。坐在草地上的她,像极一幅静物画,脸上流泻娴雅与安宁
。这一幕,让我的心略动一下,有一份感动,隐隐地来。
④人在春天里的这份安宁,多值得珍惜啊——这对夫妇自千里之外的外乡来,将孩子丢在老家,就为出门挣点钱,一年的收入就靠这些蚕丝了。生意清淡的时候,也不急,趁便在小区挖点蒲公英,
焯焯水,凉拌,便是一道菜。挖蒲公英的时候,顺便赏赏景儿。
⑤四月了,小区里的辛夷、桃、梨、海棠、紫荆、晚樱一齐在开花。他们的小屋边,有一棵木瓜海棠、一棵梨树,一树红,一树白,开得新鲜洁净,好看得很。她每天低头絮着一床床蚕丝被,再穿针引线地缝进被套里,颈椎酸了,抬头看看花,低头挖挖蒲公英,也是一种放松,顺便在心里想想乡下的孩子……
⑥一个母亲在春天里想念远方的孩子,阳光也变得柔润了。
⑦这对夫妇纵然漂泊着,有四海为家的动荡,但也可看出来,两人感情深笃,配合默契,从不相互埋怨。中国乡下有许多这样子的夫妇,一起出门闯荡,相互扶持。一年年地辛苦着,但心里是有满足的。生来恬淡,便不贪心。人无贪念,便会减少许多痛苦,不会身陷焦躁不安之中。一贯知足,自闲。
⑧如今,在人们的脸上,很难捕捉到那一份遥远的闲适之色,尤其在城市,人们总是匆匆来去,上下班高峰,哪一条路不被堵得水泄不通,脸上普遍流露出焦虑、烦躁,不能有片刻的安宁——匆匆去接孩子,回家烧好晚饭,急迫地吞下,孩子最后一口饭尚在嘴里,便催促着他去到书桌前……做大人的,连散步的空都挤不出,忙东忙西的,转眼夜深,躺倒于床,每一条骨头缝都疼,日复一日,总是陷入孤独无援的精神困厄……
⑨在我们小区这对夫妇的脸上,那份“闲”似一只白鸽,久违地飞回来了,即便每天忙碌着,但还是让你感受到一种恬淡安适——他们的目标,也许就是在乡下屋基上起一座三层小楼,将来娶个好媳妇……养蚕是辛苦的,一夜无数次喂食桑叶,好不容易把蚕养大,收获了蚕茧,原本可偷懒拿去镇上收购站卖掉的,但为了能卖上好价,就再辛苦一次,勤勉地拉到城里,为人现做蚕丝被。
⑩这一阵,进进出出间,看见他们,无比心安。他们相互爱惜着,朴素的感情如微风,吹得旁观者的心上起了涟漪,荡了又荡。春风吹在脸上,有时还有点儿寒意,但,也不碍事的啊,身边有那么多的花开,尤其红叶李,如烟如霞,阳光一直笼着你,有人世的寂静安宁,如此平凡,又如此珍贵。
⑪再过几日,他们将所有的蚕丝卖完,便要赶回家乡,重新养蚕,摘不尽的桑叶,喂不够的蚕宝……一年的生计都在这里了。生命就是这样的,一年一年的花开草长,一年一年的平凡日子,急不来,须一日一日地过。
⑫人世的安稳,值得珍视。一年年里,春去春回——坐在南窗前,听一听柴可夫斯基的《第一钢琴协奏曲》,久违的安宁重新回来。
⑬窗外的香樟发了新叶,斑鸠领着一群儿女在学飞,戴胜鸟在枝头跳跃来去,红叶李无声地开着,风来,浅粉的花落了一地……
(选自《光明日报》2019 年4月,有改动)
( 1 )本文围绕“人间四月天”主要叙述了什么内容?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内容及中心。①他们的小屋边,有一棵木瓜海棠、一棵梨树,一树红,一树白,开得新鲜洁净,好看得很。
②他们相互爱惜着,朴素的感情如微风,吹得旁观者的心上起了涟漪,荡了又荡。
( 4 )作者以“人间四月天”为题好在何处?万物靠泥土孕育,人类在泥土上繁衍,泥土是我们的立足之本,泥土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无论是乡村、城市、农田、矿山,还是山脉、河流、森林、草原……无不与泥土息息相关。泥土平凡而朴实,博大而厚重,默默奉献而不期回报,功高盖世而绝不张扬……然而,这弥足珍贵的泥土,常常被我们忽视,冷落。面对泥土,你有怎样的联想和思索呢?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可以叙述事情,发表议论,说明事物,抒发感情。②自定立意,自选文体(除诗歌外),自拟标题(标题中必须有“泥土”二字,如“泥土的故事”“想起那个泥土球场”“家乡的泥土”“小议泥土精神”“泥土的启示”“珍视泥土”“泥土在呻吟”“泥土的芬芳”等)。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④600字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