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 今天,我终于有机会加入共青团组织了,我郑重其事地将入团申请书交给了团支部书记。 B: 对于别人的劝告,她总是置之不理。 C: 秋天来了,老师组织同学们去采摘,大家歇斯底里 , 情绪高昂,你帮我,我帮你,将收获的果实装进背包。 D: 他喜欢吹毛求疪 , 常常抓住别人工作中的一点疏漏大做文章。 |
2、 | 选出下列加下划线字注音、词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 ) A: 娉píng婷 忘想 豢养 自暴自弃 喏rě喏连声 B: 飘逸yì 箱筐 箴jiǎn言 矫揉造作 李代桃僵 C: 坍dān塌 旁骛 亵读 不言而喻 彬彬bīng有礼 D: 撩逗 报贴tiě 鲁钝 走投无路 郑重其事 |
3、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B: 嫦娥三号首次实现月面巡视勘察和月球软着陆,为我国探月工程开启新的征程。 C: 从安倍到哈格尔的讲话,可以看出,究竟是谁在主动挑起事端、争议和冲突。 D: 马来西亚沙巴州将在特定的地区实施宵禁,以防止武装分子掳人事件不再发生。 |
4、 | 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A: 从表达方式看,诗的首联属于记叙,它交代了远渡的地点荆门和此行的目的地楚地。B: “随”表现出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写出空间感和流动感;“入”渲染出江水奔流的磅礴气势,展示了诗人的广阔胸襟。 C: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先以水中明月如圆镜衬托江水的平静,再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 D: “送”字直接点题,“送”的主体是作者的友人,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依恋之情。 |
5、 |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 欧·亨利的短篇小说情节起伏跌宕,抑扬顿挫 , 吸引了各国的读者。B: 去年暑假,妈妈领我去了桂林,那里的行云流水 , 让人感到美不胜收。 C: 钱钟书、杨绛老人的善良和正直,对生、老、病、死的透彻豁达,使人获益匪浅。 D: 陈逸飞先生虽然已经猝然长逝地离开了我们,但他的一系列优秀作品却深深地留在了人们的记忆中。 |
6、 | 下列咅组词语中字形和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潜伏(qiǎn) 酒肆 面面厮觑(qù) 消声匿迹 B: 澎湃(pài) 慰藉 吹毛求疵(chī) 翻来复去 C: 拮据(jū) 磐石 断壁残垣(yuán) 粗制烂造 D: 黝黑(yǒu) 凛冽 锐不可当(dāng) 再接再厉 |
7、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我们将通过植树造林,使有着“山水洲城”美誉的长沙,山更青,水更碧。 B: 京沪高铁开通以后,从昆明到上海的时间大约需要12小时,比原来减少了三倍。 C: 《中国诗词大会》节目致力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自开播以来深受观众喜爱的原因是因其新颖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造成的。 D: 引导青少年从身边小事做起,广泛开展节水节电、绿色出行等“微环保”活动,是绿色低碳生活方式能否养成的关键。 |
8、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糖就像烟草和酒精一样,是一种有潜在危害且容易让人上瘾。B: 没有谁不能不被消防英雄们的事迹感动。 C: 李爷爷种的辣椒基本上全卖完了。 D: 阅读名著是启迪心智、陶冶情操的有效途径。 |
9、 |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各地应该重视人才,让人才迸发出创新的活力,让人才各得其所 , 尽展其长。 B: 听闻你家犬子在全国作文竞赛中发挥出色,获得大奖,我们特来表示祝贺。 C: 科学家袁隆平长期深入水稻生产实际,持之以恒进行科学研究,这种敬业奉献精神得到社会的高度评价。 D: 专家称中国可燃冰开采成功的消息在全世界引起爆炸波,果不其然 , 这几天整个世界炸开了锅。 |
10、 |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句子,排列顺序恰当的一组是( ) B: ④③②① C: ③①②④ D: ②①④③ |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 1 )“洛城”指什么地方?( 2 )这首诗的前两句运用了“以声衬静”的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赏析。 |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赵将廉颇之后嗣廉范,任云中郡守。一日,会匈奴大入塞,故事①虏人过五千,移文②旁郡。吏欲传檄求救,范不听,自率士卒拒之。虏众盛而范兵不敌。会日暮,令军士各交缚③两炬三头热火④,营中星列。虏遥望火多,谓汉救兵至,大惊,待旦将退。范乃令军中褥食⑤,晨往赴之。俄而斩首数百级,虏自相践踏,死者千余人。虏由此不敢复向云中。 【注】①故事:按旧例。②移文:发文书。③交缚:交叉捆绑。④热火:点火。⑤褥食:在睡垫上吃饭。 ( 1 )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①俄顷斩首数百级________ ②虏由此不敢复向云中________ ( 2 )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吏欲传檄求救,范不听,自率士卒拒之。 ( 3 )结合文章,谈谈范廉有什么过人之处? |
我的母亲
邹韬奋
①说起我的母亲,我只知道她是“浙江海宁查氏”,至今不知道她有什么名字!
②我的母亲在我十三岁的时候就去世了。
③我现在所能记得的最初对于母亲的印象,大约在两三岁的时候。我记得有一天夜里,我独自一人睡在床上,由梦里醒来,朦胧中睁开眼睛,模糊中看见由垂着的帐门射进来的微微的灯光。在这微微的灯光里瞥见一个青年妇人拉开帐门,微笑着把我抱起来。她嘴里叫我什么,并对我说了什么,现在都记不清了,只记得她把我负在她的背上,跑到一个灯光灿烂人影憧憧往来的大客厅里,走来走去“巡阅”着。大概是元宵吧,这大客厅里除有不少成人谈笑着外,有二三十个孩童提着各色各样的纸灯,里面燃着蜡烛,三五成群地跑着玩。我此时伏在母亲的背上,半醒半睡似的微张着眼看这个,望那个。我由现在追想当时伏在她的背上睡眼惺松所见着的她的容态,还感觉到她的活泼的、欢悦的、柔和的、青春的美。我现在想来,大概在我睡在房里的时候,母亲看见许多孩子玩灯热闹,便想起了我,也许蹑手蹑脚到我床前看了好几次,见我醒了,便负我出去一饱眼福。这是我对母亲最初的感觉,虽则在当时的幼稚脑袋里当然不知道什么叫做母爱。
④母亲喜欢看小说,她常常把所看的内容讲给妹仔听。她讲得娓娓动听,妹仔听着忽而笑容满面,忽而愁眉双锁。章回的长篇小说一下讲不完,妹仔就很不耐地等着母亲再看下去,看后再讲给她听。往往讲到孤女患难,或义妇含冤的凄惨的情形,她两人便都热泪盈眶,泪珠尽往颊上涌流着。那时的我立在旁边瞧着,莫名其妙,心里不明白她们为什么那样无缘无故地挥泪痛哭一顿,现在想来,才感觉到母亲的情感的丰富,并觉得她的讲故事能那样地感动着妹仔。如果母亲生在现在,有机会把自己造成一个教员,必可成为一个循循善诱的良师。
⑤我到十岁的时候,读的是“孟子见梁惠王”,到年底,父亲要“清算”我平日的功课,在夜里亲自听我背书,很严厉,桌上放着一根两指阔的竹板。我的背向着他立着背书,背不出的时候,他提一个字,就叫我回转身来把手掌展放在桌上,他拿起这根竹板很重地打下来。我吃了这一下苦头,痛是血肉的身体所无法避免的感觉,当然失声地哭了,但是还要忍住哭,回过身去再背。不幸又有一处中断,背不下去;经他再提一字,再打一下。呜呜咽咽地背着那位前世冤家的“见梁惠王”的“孟子”!我自己呜咽着背,同时听得见坐在旁边缝纫着的母亲也唏唏嘘嘘地泪如泉涌地哭着。我心里知道她见我被打,她也觉得好像刺心的痛苦,和我表着十二分的同情,但她却时时从呜咽着的、断断续续的声音里勉强说着“打得好”。她的饮泣吞声,为的是爱她的儿子;勉强硬着头皮说声“打得好”,为的是希望她的儿子上进。如今想起母亲见我被打,陪着我一同哭,那样的母爱,仍然使我感念着我的慈爱的母亲。背完了半本“梁惠王”,右手掌打得发肿,有半寸高,偷向灯光中一照,通亮,好像满肚子装着已成熟的丝的蚕身一样。母亲含着泪抱我上床,轻轻把被窝盖上,向我额上吻了几吻。
⑥当我八岁的时候,二弟六岁,还有一个妹妹三岁。三个人的衣服鞋袜,没有一件不是母亲自己做的。她还时常收到一些外面的女红来做,所以很忙。记得有一个夏天的深夜,我忽然从睡梦中醒了起来,因为我的床背就紧接着母亲的床背,所以从帐里望得见母亲独自一人在灯下做鞋底,我心里又想起母亲的劳苦,辗转反侧睡不着,很想起来陪陪母亲。于是想出一个借口来试试看,便叫声母亲,说太热睡不着,要起来坐一会儿。出乎我意料之外的,母亲居然许我起来坐在她的身边。我眼巴巴地望着她额上的汗珠往下流,手上一针不停地做着布鞋——做给我穿的。这时万籁俱寂,只听到滴搭的钟声和可以微闻得到的母亲的呼吸。我心里暗自想念着,为着我要穿鞋,累母亲深夜工作不休,心上感到说不出的歉疚,又感到坐着陪陪母亲,似乎可以减轻些心里的不安。当时一肚子里充满着这些心事,却不敢对母亲说出一句。现在我的母亲不在了,她始终不知道她这个小儿子心里有过这样的一段不敢说出的心理状态。
⑦母亲死的时候才二十九岁,留下了三男三女。
⑧我的母亲只是一个平凡的母亲,但是我觉得她的可爱的性格,她的努力的精神,她的能干的才具,都埋没在封建社会的一个家族里,都葬送在没有什么意义的事务上,否则她一定可以成为社会上一个更有贡献的分子。
( 1 )作者深情地回忆了关于母亲的四个片段,请参照示例概括另外两个片段,并说说从这些片段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母亲。片段:背儿赏灯→(________)→陪儿落泪→(________)
人物形象:________
( 2 )分析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表达效果。①如果母亲生在现在,有机会把自己造成一个教员,必可成为一个循循善诱的良师。
②母亲含着泪抱我上床,轻轻把被窝盖上,向我额上吻了几吻。
( 3 )作者背书遭父亲责打,母亲一边“饮泣吞声,一边又说“打得好”。在这种矛盾状态下,你认为母亲此时在心里最想对丈夫、儿子说些什么呢?对丈夫:________
对儿子:________
( 4 )请分析结尾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阅读鲁迅的《社戏》一文节选.完成小题。
①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只白篷的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②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③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④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地呢。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有一天,子路问孔子:“您和我,谁比较合适带兵打仗?”孔子指着自己答:“我合适。”子路反问道:“您不是常说我很勇敢吗?”孔子说:“可我不仅勇敢,还勇于不敢呀!”
请以“敢与不敢”为题,写一篇文章,字数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