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17年贵港市港北区庆丰镇第一初级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夺冠而归,大家决心重整旗鼓 , 以高昂的斗志和更科学的方法投入到日常训练中,力争明年再创辉煌。
B: 2017年7月,全国互联网金融整顿拉开帷幕,一些非法集资、庞氏诈骗等组织机构成为中流砥柱
C: 只要是3G上网用户,即便分别处在地球东西半球的双方,也既能“闻其声”又能“见其人”,真可谓咫尺天涯
D: 古往今来,阐释孔子思想的论著汗牛充栋 , 专家学者潜心探寻包含在《论语》中的奥秘,把握其中蕴藏的真谛。
2、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一代天娇 温声细语 轻而易举 黎明百姓
B: 红装素裹 断章取义 言行相顾 强聒不舍
C: 敬业乐群 重蹈复辙 恼羞成怒 孤军奋战
D: 弥留之际 廓然无泪 自知之明 怒不可遏
3、下列各项属于五言律诗的一项是( )
A: 《泊秦淮》
B: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C: 《黄鹤楼》
D: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4、下列各句中的划线词,不能用“都”解释的是( )
A: 男女衣着,如外人
B: 村中闻有此人,来问讯
C: 问所从来,答之
D: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叹惋
5、

下列字形和划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A: 息(qī) 妖娆 强(guā)不舍 粗制滥造
B: 褓(qiǎng ) 留滞 气吞牛(dǒu) 红妆素裹
C: 留(zhì) 劫难 繁(yǎn)后代 重蹈覆辙
D: 哑(yīn) 殒落 涕(sì)横流 化为无有
6、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 翘首 曦月 督战 如梦初醒 震耳欲聋
B: 轻盈 要塞 新秀 一丝不苟 鸳飞戾天
C: 闲熟 由衷 泄气 夕日欲颓 白手起家
D: 皓瀚 仲裁 咆哮 摧枯拉朽 窥谷忘反
7、我国历史上著名故事《完璧归赵》的主人公是( )
A: 诸葛亮
B: 蔺相如
C: 曹操
D: 越王勾践
8、下列划线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 妖(ráo) (sī)哑 坟(mù) 红(yūn)
B: (fèn)外 呢(lán) 摇(yè) (wǎng)然
C: (zhé)守 旁(wù) (kè)守 (zhēn)言
D: (qí)路 投(zhù) 怒(hào) 宫(què)
9、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最为世人嘱目的是子夜时分中英香港交接仪式上的易帜。
B: 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贴,坡踌躇了一会。
C: 恰指一算,分手快有半个世纪了,现在都已是风烛残年。
D: 关系多了,错综复杂,千头万绪,往往出现“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情况。
10、下列加点字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梁(dòng) 干(gù) 塌(tān)
B: 拦(zhē〕 呼(xiào) 隙(féng)
C: 溜(da) 坑(chuō) 微(báo)
D: 劳(chóu) 看(zhà) 鲜(nèn)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南浦

王安石

南浦东风二月时,物华撩我有新诗。

含风鸭绿粼粼起,弄日鹅黄袅袅垂。

【注】①南浦,在江西南昌西南,即“画栋朝飞南浦云”(《滕王阁序》)中的南浦。

( 1 )“鸭绿”“鹅黄”分别指什么?请作具体说明。
( 2 )第二句“物华撩我有新诗”中的“撩”字用得好,请作简要赏析。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回答问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记承天寺夜游》

【乙】余尝寓居惠州嘉祐寺,纵步松风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亭止息。望亭宇尚在木末,意谓是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若人悟此,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退则死法,当恁么时也不妨熟歇。

《记游松风亭》

【注】①木末:树梢。②死敌:死于敌手。③死法:死于军法。④恁么:如此,这样。

( 1 )解释下列划线字词的意思。

①怀民亦未________ ②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________

③余寓居惠州嘉祐寺________ ④思欲亭止息________

(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②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

( 3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中“闲人”应如何理解?
( 4 )甲乙两文分别为苏轼被贬黄州、惠州期间所作,虽然时间不同,地点不同,但所展露的胸怀却有共同之处,请写出来。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①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唯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③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④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 1 )简要说明第①段在文段中的作用。
( 2 )指出第②段和第④段中画线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并说明其作用。
( 3 )选文第③段“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中,去掉“往往”好不好?请说明理由。
( 4 )说说第④段中“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一句的表达作用。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弘扬优良家风

①勤的本义就是劳累,辛苦。《说文·力部》上说:“勤,劳也。从力,堇声。”从力,表示艰苦用力之意。在現代语境中,“勤”“劳”并用,既指要勤于劳动,又蕴合着吃苦耐劳之义。

②那么,勤劳美德如何体现呢?

③一是对待事情尽心尽力,努力去做。曾国藩说:“勤,不必有过人之精神,竭吾动。比如,在劳动内容选择上不拈轻怕重,在劳动效率产出上不浑水摸鱼和滥竽充数。

④二是要孜孜不倦,从不懈息。《慧琳音义》卷四“克勤”注引《考声》说:“勤不倦。”其实,无论是“恸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体力劳作,还是“吟安一个字捡断数茎须”的脑力创作,劳动的辛苦都不言而喻。但是,对于勤劳的人而言,其对劳动的热爱执着以及对于劳动价值的深刻体会,使得他们能够克服并超越这些身心苦累,所以他们参与劳动的热情从不消失,并不因此而走向息情放弃。从古至今,那些广受贊誉的人,都是“习其苦”“安其苦”的,并且常常以苦为乐。

⑤勤劳是中华民族引以为做的优秀品格,是历代家训家风重点强调和宣扬的内容在新时代,“爱劳动”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基本要求,是现代公民的基本素代中国人的辛勤劳动。

⑥那么,如何培养人们的勤劳品格呢?

⑦家庭作为人一出生就面对的生活、教育环境,对人的成长至关重要,特别是家中长辈对待某些事情的看法和做法,更会深刻影响到子孙的价值观。现在,一些家长对子女过分溺爱,不舍得让其吃苦受累,在劳动方面凡事都想自己包办代替,这样很容易造就孩子好吃懒做的恶习。

⑧其实,从小就培养孩子的勤劳品格,训练其劳动能力,更有利于其戒长成才传统家训中对子女孙辈的劳动要求,很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借鉴。比如,南宋叶梦得及时为之。如机之发,鹰之搏,顷刻不可迟也。”曾受到朝廷嘉奖的“江南第一家”郑令各人亲书其名,然后就所业”。平日里,家中妇女们轮流做饭,十天一轮:其他人聚集一起,进行纺纱织布等劳动,并按百分之十的比例给予奖励。

⑨显然,这些严格而细致的劳动要求,对于规范子孙后代的言谈举止,使他们从小就养成勤劳意识、勤劳习惯,以至于形成坚定的勤劳品格,都具有持久而深刻的影响。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 1 )本文的标题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请把标题补充完整(要求字数、结构一致)

弘扬优良家风 ________

( 2 )下面是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结构严谨,按照逻辑顺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进行论证,一气呵成。
B: “《汉字源流字典》认为,凡从勤取义的字皆与劳苦等义有关”可用作第①段论据。
C: ②⑥段都使用了设问句式,都有承接、过渡作用,能引起读者注意,启发读者思考。
D: ⑦⑧段运用了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第⑦段从正面论证,第⑧段从反面论证。
( 3 )文中第⑧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四、写作(分值:60分)

写作。

或许是一次开启智慧的课堂,或许是一场令人愉悦的交流,或许是一趟别开生面的远足,或许是科技、足球、实验,或许是曹雪芹张爱玲、莫言,或许……一生拥有一次催人进取的痴迷,就是拥有了人生打开幸福大门的钥匙,感谢岁月赠与我们的那次感动。请以“感谢那次迷上了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写时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再按要求作文。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字数不少于600字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