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17年河南省鄢陵县高级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由于上游来水减小,西江梧州站水位于18日8时回落到大约1.39米左右。
B: 按照市政府要求,梧州市将加快健全和建立生态乡村建设长效机制。
C: 学生自主选学选考将成为2015年开始实施的高考改革的突破口。
D: 梧州市承办第十三届区运会的各个体育场馆都在加快改善建设及改造进度。
2、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 老师,因您的爱,我们如沐春风 , 激发出无限的潜能。
B: 我什么也没有看见!这可骇人听闻了。难道我是一个愚蠢的人吗?
C: 或者,突然会有人吟诵精益求精、感人肺腑的诗句……
D: 教授们宣布说,所有科学上的问题最后都被亚里士多德一劳永逸地解决了。
3、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秋天》一诗中,一个个生动鲜明的画面,构成了一组绚丽多彩的山村秋景图。
B: 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的诗以清新浪漫见称。
C: “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小团花,小树色树影几样事物。
D: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写出了春天景象美的特点。
4、

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 鹰张开翅膀在蓝天上摆成一个一字。许久,身子一斜,任凭气流托着它回旋。
B: 试从第三人称的角度讲述这个故事,然后比较表达效果有什么变化。
C: 分藏于大陆和台湾的元代名画富春山居图首次在台湾“合璧”展出。
D: “怎么对珍珍说呢”?路上,我低着头,掂着漂亮的折叠伞,心里一阵犹豫……
5、下列句中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停息)(《富贵不能淫》)
B: 傅说于版筑之间。(选拔、任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C: 以君之力,不能损魁父之丘。(曾经)(《愚公移山》)
D: 军士吏甲,锐兵刃。(同“披”,穿着)(《周亚夫军细柳》)
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在新中国成立 70 年之际,女排姑娘们用自己的实力实现了升国旗奏国歌,以十一连胜献礼“十一”国庆,向祖国生日献上了一份厚礼。
B: 《少年的你》火了,作为国内少有的聚焦校园欺凌的青春题材片,其票房短短几天之内已超过 8 亿元左右,成为当下最热门的话题电影。
C: 经过公开征集、专家评选、媒体投票等环节,《咬文嚼字》编辑部颁布了“2019 年十大流行语”,“文明互鉴”“区块链”等热词榜上有名。
D: 美方一意孤行,将所谓“香港人权与民主法案”签署成法,这不仅是对中国内政的粗暴干涉,也再次暴露了美国一些政客的险恶用心。
7、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谱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对于实现梦想而言,今天最重要。今天是你搬来的砖石,虽然不足道, ;今天是你栽下的树苗,虽然不伟岸, ;今天是你写下的片段,虽然不完整, 。请你珍惜今天,用今天的积淀成就明天的梦想!


A: 却谱就了你明天的华章 却垫起了你明天的高度 却给予了你明天的阴凉
B: 却给予了你明天的阴凉 却谱就了你明天的华章 却垫起了你明天的高度
C: 却垫起了你明天的高度 却给予了你明天的阴凉 却谱就了你明天的华章
D: 却垫起了你明天的高度 却谱就了你明天的华章 却给予了你明天的阴凉
8、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天刚蒙蒙亮,薄雾还还未散去,田家的烧饼、潘家的包子、李家的肠子面等……热腾腾的蒸汽搅合在一起,唤醒了整座老城。
B: 中国政府再次发出:“钓鱼岛自古以来是我国神圣的领土,不容任何人侵犯”的警告。
C: 快乐固然兴奋,苦痛又何尝不美丽?我曾读到一个警句,是“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
D: 《辞海》已形成一个“家族”,《辞海(彩图版)》便是这个家族的新成员。
9、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是否掌握垃圾分类的方法,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是解决垃圾处理问题的关键。(将“是否”删去。)
B: 今年七月,哈尔滨的气温明显比以往同期要热得多。(在“同期”后加“气温”。)
C: 一场比赛的胜利,不仅关系到祖国的荣誉,而且关系到个人的得失。(将“祖国的荣誉”和“个人的得失”调换位置。)
D: 近日,微博上一段“大学图书馆不打烊,让想读书的人有地方去”的视频关注。(“关注”前加“备受”。)
10、

下列句子中语意明确,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人民的名义》部分场景取自泰州市公安局,在这部电视剧里,演员们栩栩如生地捏造了公安干警的形象。
B: 中国不仅有发展“一带一路”这一宏大倡议的决心,也有实现这一美好蓝图的能力。
C: 《朗读者》节目受到大家喜爱,是因为其形式新颖,有文化内涵的原因造成的。
D: 因为超采地下水,月牙泉水域面积缩小了两倍。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采桑子(其四)

欧阳修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拢,双燕归来细雨中。

【注】①本词作于熙宁四年(1071年),欧阳修以太子少师的身份辞职,来到额州西湖游玩,心生喜悦而作《采桑子》十首。

下面是小文与小涵对此诗的讨论。请根据你的理解将对话补充完整。

小文:从“残红”“春空”等可以看出这是一首伤春之诗,表达作者对春光易逝的伤感。

小涵:未必是这样的。赏析诗歌要注意方法。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更 是日定矣/求之地中,不颠乎
B: 一 上下白/而或长烟
C: 强 余饮三大白而别/然后能自
D: 及 下船/徐公何能君也
( 2 )把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 3 )语段中写在湖心亭饮酒的金陵人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一)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节选自姚鼐《登泰山记》)

(二)是夜月出,月与雪争烂,坐纸窗下,觉明彻异常。遂添衣起,登溪西小楼。楼临水,下皆虚澄又四囿于雪,若涂银,若泼汞 , 腾光照人,骨肉相莹。月映清波间,树影混弄,又若镜中见疏发,离离然可爱。寒决肌肤,清入肺腑。

(节选自沈周《记雪月之观》,有删改)

(注)①崖限∶像门户一样的山崖。②碰∶石级。③徂徕(cúlái)∶山名,在泰安城东南四十里。④虚澄∶空虚清澈。⑤囿∶局限、围绕。⑥汞∶水银。⑦离离然∶历历分明的样子。

( 4 )同为游记小品文,语段(一)和《湖心亭看雪》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5 )语段(一)(二)和《湖心亭看雪》都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方法。请结合语段内容分别分析其作用。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应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人类的“黄金体温”

①我们都知道人类的体温是37摄氏度,其实人类的体温会因为身体部位和时间的不同而有所差别。

②然而,恒定的体温并非理所当然。当体温高于环境温度,身体因为热传导与辐射持续丧失热量,且温差越大,热量损失越快。若要维持体温不变,就必须在体表建立有效的隔热层,同时在体内源源不断地制造热量,才能平衡损失。这意味着人类必须频繁地进食、进水,才能保证体温不会大幅变化。相比之下,对体温不那么讲究的变温动物,在相同的体重下,对能量的需求只有恒温动物的1/10,这让它们更加容易在食物匮乏的环境中生存下来。

③这样看来,变温动物的生存策略似乎更加高明。但实际情况是,奢侈消耗热量的哺乳类和鸟类,反而完全占据了大地与天空、高山与两极,它们才是当今世界占统治地位的物种。

④恒温动物具有明显的生存优势。

⑤当气温太高,缺乏体温调节能力的变温动物必须躲藏起来,防止体温过高导致死亡;当气温太低,它们又需要寻找外部热源,或者进行休眠。恒温动物受气温影响更小,因而能适应更多变的环境,抢占更多生态位。这也就解释了为何在南北两极有很多哺乳动物和鸟类,却没有爬行动物。

⑥变温动物在外界气温变化较大时,还会行动缓慢、反应迟钝。这是因为动物体内控制所有生化反应速率的酶,对温度变化非常敏感,相差10摄氏度,都会带来2到3倍的变化。而恒温动物总是保持在自己的最佳温度,生化反应速率更高,因而拥有更加出色的反应和运动能力。

⑦然而问题还没有解决,虽然恒温具有这些优势,人类为何会停留在37摄氏度?

⑧如果我们把常温、常压下水的冰点和沸点及其之间的温度,看作一条线段,那么就会发现,黄金分割的另一端是38.2摄氏度,非常接近于我们的平均体温。大概这只是一个美妙的巧合。

⑨但生物学家卡萨德瓦利发现,黄金体温确实存在,而问题的关键与毫不起眼的真菌有关。

⑩自然界存在着种类繁多的真菌,其中不乏致命的杀手。尽管能接触到超过4000种真菌,哺乳类动物却只会感染其中不到500种,大部分也不会致病。

⑪除了免疫系统的功劳,体温也在其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大多数真菌的活动温度在4到30摄氏度,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真菌能在37摄氏度以上的环境中存活。

⑫提高体温可以杀灭更多真菌,但是更高的体温也消耗更多热量,在不生病和不饿死之间,人类或是其他动物必须选择一个平衡点。卡萨德瓦利对这两者进行建模和计算,发现存在一个投入与收益的最优解:36.7摄氏度。体温低于这个“黄金体温”的哺乳动物,都更易感染真菌。

⑬于是,在残酷的自然选择和简单的数学原理之下,人类的体温就固定为37摄氏度。

(摘编自《读者》2019年第9期)

(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类身体的各个部分在任何时间都是37摄氏度。
B: 变温动物对能量需求更少,因而它们的生存策略更加高明。
C: 自然界存在着种类繁多的真菌,它们都是人与动物的致命杀手。
D: 体温37摄氏度是人类在不生病和不饿死之间选择的一个平衡点。
( 2 )从⑦-⑬自然段来看,作者从哪两个方面来说明人类体温固定为37摄氏度的现象?
( 3 )⑤⑥两段中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结合文段内容具体分析这种说明方法的作用。
( 4 )根据全文和下面的“链接”材料,完成下面信息整合任务。

(链接)

人体拥有很强大的调节系统和能力,对于普通健康人群来说,人体能够有效地控制调节体液酸碱度,使之处于一种动态平衡。无论你吃的食物是酸性的还是碱性的,进入到胃部,在胃酸的作用下呈现酸性;随后进入小肠,在碱性肠液作用下会呈现碱性。

日常生活中,经常听到有人说“其某是酸性体质”“某某是碱性体质”,其实,酸碱体质的说法缺乏科学依据,而对于食物,我们也大可不必太在意它的酸碱,应该注意的是选择多样化的食物,营养齐全,比例适当,以满足人体需要。

人体在对待温度与酸碱度方面表现出的相同之处是:都能够依靠自身强大的________能力,使体温或体液酸碱度处于________状态。不同之处是:“黄金体温”有生物学研究和数学原理支撑。“酸碱体质”的说法却缺乏________。

读阅读《我的母亲》选段,完成下面题目。
①但这九年的生活,除了读书看书之外,究竟给了我一点做人的训练。在这一点上,我的恩师就是我的慈母。
②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就把我喊醒,叫我披衣坐起。我从不知道她醒来坐了多久了。她看我清醒了,才对我说昨天我做错了什么事,说错了什么话,要我认错,要我用功读书。有时候她对我说父亲的种种好处,她说:“你总要踏上你老子的脚步。我一生只晓得这一个完全的人,你要学他,不要跌他的股。”(跌股便是丢脸、出丑。)她说到伤心处,往往掉下泪来。到天大明时,她才把我的衣服穿好,催我去上早学。学堂门上的锁匙放在先生家里;我先到学堂门口一望,便跑到先生家里去敲门。先生家里有人把锁匙从门缝里递出来,我拿了跑回去,开了门,坐下念生书。十天之中,总有八九天我是第一个去开学堂门的。等到先生来了,我背了生书,才回家吃早饭。
③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但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我做错了事,她只对我一望,我看见了她的严厉眼光,就吓住了。犯的事小,她等到第二天早晨我睡醒时才教训我。犯的事大,她等到晚上人静时,关了房门,先责备我,然后行罚,或罚跪,或拧我的肉,无论怎样重罚,总不许我哭出声来。她教训儿子不是借此出气叫别人听的。
④有一个初秋的傍晚,我吃了晚饭,在门口玩,身上只穿着一件单背心。这时候我母亲的妹子玉英姨母在我家住,她怕我冷了,拿了一条小衫出来叫我穿上。我不肯穿,她说:“穿上吧,凉了。”我随口回答:“娘(凉)什么!老子都不老子呀。”我刚说了这句话,一抬头,看见母亲从家里走出,我赶快把小衫穿上。但她已听见这句轻薄的话了。晚上人静后,她罚我跪下,重重地责罚了一顿。她说:“你没了老子,是多么得意的事!好用来说嘴!”她气得坐着发抖,也不许我上床去睡。我跪着哭,用手擦眼泪,不知擦进了什么微菌,后来足足害了一年多的眼翳病。医来医去,总医不好。我母亲心里又悔又急,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头舔我的病眼。这是我的严师,我的慈母。

( 1 )《我的母亲》节选自学者 写的自传。

( 2 )为什么母亲在重罚“我”时“总不许我哭出声来”?

( 3 )选段中主要用了哪些人物描写方法?

( 4 )第①段在内容和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 5 )你如何评价作者母亲的教子方式?请你根据文段内容说说你自己的看法。

四、写作(分值:60分)
阅读下列文字,按要求作文。

“本来我可以放弃,却咬牙坚持了下来;本来我可以沉默,却勇敢地发出了自己的声音……”

“本来我可以争取,却因犹豫而错过;本来我可以面对,却因胆怯而逃避……”

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类似的经历,也许,这就是成长过程中的喜悦与烦恼。

请以“本来我可以_______”为题,写一篇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③不得抄袭、套作;④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