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17年三门峡市第二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面加点字词与现代汉语相近的一项是( )
A: 故天将降大任于人也
B: 所以 动心忍性
C: 人恒过 ? 然后 能改
D: 生于忧患 , 死于安乐
2、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批列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是我国的哪一个剧种?( )
A: 杂剧
B: 相声
C: 昆曲
D: 话剧
3、

选出下面说法中有误的一项( )

A: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初年到春秋时期五百多年间产生的诗歌作品305篇,当时统称为“诗”,又称为“诗三百”,后被儒家尊为经典。
B: 成语“一鼓作气”、“扑朔迷离”分别出自《曹刿论战》和《木兰诗》。
C: 郭沫若,现代作家、诗人、历史学家,著有诗集《女神》,话剧《屈原》等.他的诗歌《天上的街市》借助联想和想像,描绘了天街美好的生活图景,表现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D: 莎士比亚,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法国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威尼斯斯商人》是他著名的悲剧代表作之一。
4、

下列名著中的人物和情节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鲁智深——大闹五台山(《水浒传》)
B: 赵 云——大闹长坂坡(《三国演义》)
C: 林黛玉——重建桃花社(《红楼梦》)
D: 孙悟空——大闹五庄观(《西游记》)
5、

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很快,风趣幽默的马克•吐温声名大噪,成为全国知名的演说家,他的作品也脍炙人口
B: 我们只是安静地在屋里游移,小心翼翼地感受着自己身体的变化,只要稍微察觉有些异样的感受就彼此提醒说:“嗯,这是高原反应。”
C: 虽然明明知道自己犯了严重的错误,但他仍然不以为然
D: 看了半天,觉得那几篇散文写得都不怎么样,只有这一篇反映农村生活的短篇小说还差强人意
6、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莫泊桑是法国作家,被誉为“短篇小说巨匠”,代表作有《项链》《羊脂球》等。
B: 中国古代有许多自强不息的故事,如“范仲淹闻鸡起舞”“祖逖断齑画粥”等。
C: “为了防止疫情反弹,市防控中心要求全市各单位制定更加严格的防控措施。”这个句子没有语病。
D: “他在网课学习期间没有耽误一节课。”这个句子的主干是“他没有耽误课”。
7、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
A: 我们面对疫情的时候,全体医护人员齐上阵,加班加点抢救病人,全世界都是有目共睹的。
B: 新冠肺炎疫情再次表明,人类是一个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国际社会应该守望相助,同舟共济。
C: 闻一多先生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 , 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
D: 我国大江南北分布着众多巧夺天工的自然景观,雄伟的泰山、险峻的华山、奇绝的黄山、秀丽的庐山……无不让人叹为观止。
8、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慢慢品味生活,你会发现,回味无穷的生活,就在那如水的平淡中。
B: 清晨,千万缕金光洒向水面,那一池带着露珠的娇艳睡莲,尽态极妍
C: 一场春雨之后,那雪白的梨花漫山遍野,绽放出五彩缤纷的美丽。
D: 拿到最新一期的《读写舫》,我迫不及待地读起来,一篇篇精美的文章让我爱不释手。
9、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在国人的期待中,国产大型客机C919圆满完成了第一趟蓝天首飞之旅。
B: 学校开展与策划的“经典诵读”活动,有助于更多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C: “一带一路”的倡议获得了世界各国的高度评价,并得到了沿岸国家的热烈响应。
D: 共享单车管理难题能否得到解决,关键在于有关部门制定有效的管理措施。
10、

对下面句子加线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尝余核舟一。(赠)
B: 启窗而,雕栏相望焉。(看见)
C: 明有巧人曰王叔远。(奇异,奇妙)
D: 而计其长不盈寸。(尚,竟然)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诗歌鉴赏
最爱东山晴后雪
(宋 杨万里)
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只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 1 )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软红光里涌银山”这句诗所展现的景象。

( 2 )本诗中出现了两个“只”字,请分别说说这两个“只”字的表达效果。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醉翁亭记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 1 )本文作者是________(朝代)最著名文学家________(人名)。
( 2 )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有亭翼然于泉上/把酒
B: 野发而幽香/流百世
C: 杂然而前/推出新
D: 游人去而禽鸟也/似与游者相
( 3 )请写出一个出自本文的成语,并写出它的意思。
( 4 )“环滁皆山也”,在作者初稿中表述为:“环滁四面皆山,东有乌龙山,西有大丰山,南有花山,北有白米山。”请联系课文第一段,分析作者这样修改的原因。
( 5 )作者在第三段开头描绘滁州百姓出游的盛况有何用意?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文学作品阅读

写给女儿的一封信

贾平凹

浅浅是我的女儿,从小就喜欢写诗,我只觉得好玩可爱,但从不鼓励她将来要当作家诗人。文坛上山高水远,风来雨去,人活得太累,并且我极不爱听文二代之说,这样的帽子很容易被戴上,既丑陋,又硌得脑袋疼。在二三十年里,我仅呵护她的上学,就业,结婚,指望着一切能安康平顺,岁月静美。等到她的两个孩子终于上小学了,家里没了零乱和嚣烦。有一日她送我烟酒还有几首诗,我才知道她其实还一直写诗,只是有的写在日历上,有的写在手机上,有的能念出来还没有写下来。

唉,诗这东西像种子一样,有土壤水分了就要拱土发芽,生叶抽枝的。我读了那些诗,觉得有意思,她说够不够发表水平,我说,就是够发表水平也不要发表,诗可以养人,不可以养家,安分过一般日子吧。

她是听我话的,生活得简单而安静,偶尔给我手机发一首诗。我对她的诗越来她辅导不了,以我的爱好,总是回复一句好或是不好,建议她给她认识的几个诗人发去让人家看看。此后很久的时间,她不再发诗给我,或许她觉得我老打击她,或许也觉得我真的不懂诗。后来我所知道的,是一些朋友认为她写的还好,竟替她把一些诗稿投给杂志,竟受到肯定,有了许多赞许的话。

人真是奇怪,受了鼓励,就像火山爆发一样,虽然这火山上冰雪覆盖。这一点上她有点像我。

她现在已经不小了,说起来有父女的名分,实际上我是我,她是她,她早不崇拜我。我也无法控制她,何况诗是她的,与我毫不相关。她的诗在各种杂志上不断地发表,偶尔我读到了,也让我惊讶,她怎么有这么多的奇思妙想!那些句子是她这个年龄人的句子,是这个时代的句子,我是远远撵不上了,倒生出几多感叹和羡慕。

我曾经给许多人写过序,给许多书画展览、新书发布会站过位,而浅浅是作公开的诗人了,又出版第一本诗集,我却因别的事外出,不能到现场祝贺,就写几句话赠送她。我要说的是,既然一颗苗子长出来了,就迎风而长,能长多高就多高,不要太急于结穗,麦子只有半尺高结穗,那穗就成了蝇头

培养和聚积能量是最重要的,万不可张狂轻佻,投机迎合,警惕概念化、形式化,更不能早早定格,形成硬壳。作家诗人是一生的事,长跑才开始,这时候两侧人说好说坏都不必太在心,要不断向前,无限向前。

最后,我还要说:做好你的人,过好你的日子,然后你才是诗人。

读父亲信有感

贾浅浅

读到这封信的时候,他正在书房同别人说话。我坐在他的旁边。说不上来是感动还是悲伤,心头就像压着一块石头似的喘不过气来。我忽然哭出了声,眼泪汩汩地流着,像要接满桌前放着的那块凹石。

他侧着身子,看着我,声音柔软地说:你还读哭了?!我知道他有时还拿我当小孩一样。我也故意拽着他的袖子要把眼泪鼻涕往上抹。他嘿嘿地笑了,说是写了整整一个早上。

在家里,我是最跟他没大没小的两个人,常常当着屋里屋外的人搂着他的脖子,揪着他的寿眉。着急的时候他会喊:不当当(方言,意为没大没小)。过后依然在电话里按我的要求用响亮的亲吻结束。是呀,“文坛上山高水远,风来雨去”,他怎么忍心让自己女儿活得辛苦呢。这几年只有自己做了母亲,才体会得出那其中的深意。“做好你的人,过好你的日字,然后你才是诗人。”这也许是全天下所有的父母对儿女的期待。

“诗可以养人,不可以养家,安分过一般日子把。”像开出的莲,它却长在淤泥里。

“长跑才开始,这时候两侧人说好说坏都不必太在心,要不断向前,无限向前。”这让我想起了他的创作,不就是这样吗?我划了根火柴,燃起了一根烟夹在他的食指间,笑着说我想起了一句诗“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他搔搔头说:“好”。

一朵兰花瓣,正悄悄落下。

(以上两文选自《文艺报》2018—02—05,有删改)

( 1 )(读信·感知)阅读上面两封信,选出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
A: 贾平凹只是觉得女儿写诗好玩,但是不鼓励女儿去当作家诗人。
B: 贾平凹觉得作家诗人是一生的事,培养和聚积能量最重要。
C: 贾平凹有时拿女儿当小孩一样,贾浅浅也故意拽着他的袖子把眼泪鼻涕往上抹。
D: 贾浅浅认为父亲告诫她的话恰是父亲创作的总结。
( 2 )(读信·涵泳)两封书信,都适合朗读。根据你的理解,确定下列语句的“重音”,并结合语境说说你为什么样处理。(任选一句)

A诗可以养人,不可以养家,安分过一般目子吧。

B他侧着身子,看着我,声音柔软地说:你还读哭了?!

( 3 )联系上下文,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贾平凹:麦子只有半尺高结穗,那穗就成了蝇头。

贾浇浅:像开出的莲,它却长在淤泥里。

(父女之间的交流为什么要用比喻?)

( 4 )(读信·会意)贾平凹说:“做好你的人,过好你的日子,然后你才是诗人。”下面是小瓯和小越阅读《艾青诗选》后对这句话展开的讨论。请结合“百度百科·艾青”和《艾青诗选》阅读经验,谈谈你对贾平凹这句话的理解。

小瓯:这句话也适用于艾青,艾青是先“做好”人,“过好”日子后,才是诗人的。

小越:不对。费平凹的女儿的日子是幸福的,没有像艾青一样颠沛流离,也没有遭受过监禁的生活,这不适用于艾青。

百度百科·艾青

1910年出生,自幼由一位贫苦农妇养育到5岁。1932年,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从事革命文艺活动,不久被捕。在狱中写诗,其中《大堰河——我的保姆》发表后引起轰动。1933年以后陆续出版诗集《大堰河》《火把》《黎明的通知》等,笔触雄浑,感情强烈,倾诉了对祖国和人民的情感。1941年赴延安,他在遍地抗日烽火中深切地感染到时代的精神,汲取了诗情。抗战期间成为他创作的高潮期,出版了《向太阳》等九部诗集。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直到1976年重又执笔,出现了创作的另一个高潮。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口袋里的父爱

母亲去世了,留下什么都不会做的父亲。她想把父亲接到自己家,可父亲不想麻烦她,拒绝了,她就和哥哥轮流照顾父亲的生活。

一天,她去看父亲,陪父亲吃完饭她才离开。可刚发动汽车手机就响了,是父亲打来的,问她什么时候来看自己。她说不是刚刚来过吗,父亲恍然大悟,忙说看我这记性,真是老糊涂了。她哭笑不得,但心里又掠过一抹凄凉,她发觉父亲真的是老了。

父亲的记性越来越差,还经常迷路。有一次,她接到哥哥的电话,说父亲不见了。她急匆匆开车去寻找,刚开出没多远,竟然在路口看到了父亲。父亲说想去看她,可找不到她的家。她的心里酸酸的,马上把父亲带回了家。

送父亲回家时,父亲塞给她几百元钱。父亲以前经常背着母亲给她钱,那会儿她刚生完孩子,经济情况不是很好,父亲总是把背着母亲攒的钱拿出来贴补她。现在条件好了,她不再要父亲的钱了,可父亲还是会给她钱。她就把父亲给的钱存起来,再找个借口还给父亲。

那天,她要去看父亲,还没出发就接到电话,没想到这一次见到父亲竟是在派出所里。父亲去买她最爱吃的点心,又迷路了,是出租车司机报的警。她和哥哥商量,带父亲做了体检,没想到父亲竟然患上了阿尔茨海默症。

哥哥出差了,她怕自己照顾不过来,为了避免父亲再次“离家出走”,她索性把父亲接到自己家,请了护工照看着。起初,父亲的情况时好时坏,好的时候她去上班,父亲会告诉她小心开车,坏的时候父亲根本不知道她是谁。后来发病的时候越来越多,父亲的行为也变得越来越古怪,如果每月帮他领了工资没有及时交给他,他就会大喊大叫。

那天,她的车限号,她打车去上班,该付钱时发现钱包忘带了。她下意识地翻口袋,其实她口袋里是从来不放钱的。她只是想碰碰运气,没想到竟从里面摸到了100元钱。

付了车费,她开始琢磨自己是什么时候把钱放进口袋的。想了几种可能,又都被她否定了。她突然想是不是儿子干的,拿了自己或丈夫的钱,匆忙中错放进了她的口袋。想到这儿,她倒吸了一口凉气。回到家,她板起脸质问儿子,儿子矢口否认,她打算等丈夫回来让他和儿子认真谈一次。

晚上,儿子去洗手间,还没到门口就返了回来,拉着她往外走。站在卧室门口,她看到进门处的衣帽架前有父亲的身影。她悄悄凑过去,还没张口,就看到父亲将100元钱放进她外套的口袋里,还自言自语地说:“放好,别让你妈知道……”父亲佝偻的身影在她眼前逐渐变得模糊。那一刻她才知道,纵使父亲不再记得她是谁,但父亲对她的爱却从未停止。

(摘自《读者》2017年第4期)

( 1 )文章通过哪几件事来表现父爱的?

( 2 )结合上下文,说说我为什么会感到“一抹凄凉”?

( 3 )“现在条件好了,她不再要父亲的钱了,可父亲还是会给她钱。”一句在文中有何作用?

( 4 )理解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含义及作用。

父亲佝偻的身影在她眼前逐渐变得模糊

( 5 )文章以“口袋里的父亲”为题目,说说其妙处。

四、写作(分值:60分)
生命是一场奇妙的旅行,也像一场没有彩排的演出。一天又一天,我们感知世界的美好,享受成长的快乐,也体验深深浅浅的忧伤。回首过往,是否有某个时刻让你念念不忘?反思从前,是否有某些情景总萦绕心间?

请以“那天,如果”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写作提示: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避开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④书写规范,卷面整洁。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