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17年荥阳市第二高级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根据语意,分别在横线①②处填入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的发掘,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一举世闻名的古人类遗址,2011年7月,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博物馆开始迁建。建成后的新馆,面积是旧馆的8倍。走进博物馆大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巨大的雕塑,“北京人”右手持木棍,肩上扛着猎物,身体直立着行走,①________地还原了“北京人”狩猎归来的场景。作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博物馆用来收藏、保护和研究②________。


A: ①栩栩如生 ②周口店遗址历年来的考古发掘物
B: ①巧妙绝伦 ②周口店历年来的考古遗址发掘物
C: ①巧妙绝伦 ②周口店遗址历年来的考古发掘物
D: ①栩栩如生 ②周口店历年来的考古遗址发掘物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躁热 微妙 粗糙 眼花缭乱
B: 慰勉 落弟 不逊 屏息敛声
C: 器宇 仲裁 周济 殚精竭虑
D: 托辞 镌刻 颁发 催枯拉朽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每当我走进杏花春雨中,看杨柳轻歌曼舞,听黄鹂枝头鸣啭时,总感觉走进了大自然的水墨画。
B: 因为整个南运河流经区域都面临地下水超采现象,因此不仅引起地面沉降,也让南运河河道的过水功能大幅减退。
C: 六年间,我国航天技术完成了从单舱到三舱,从无人到有人,从“一人一天”到“两人五天”。
D: 作家离不开火热的生活,离不开对社会的洞见和对生活的冷峻思考,这些都是课堂无法给予的。
4、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嘬嘴  芭蕉  老茧  提心掉胆
B: 温训  呼哨  许愿  呐喊助威
C: 驾驭  熏陶  憋闷  天怒人怨
D: 谩骂  元霄  擀面  咬文嚼字
5、

下列句子加线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 可以这样说,关于克隆的设想 , 我国明代的大作家吴承恩已有精彩的描述。(这里指想象,假想)
B: 鲤鱼细胞核和鲫鱼卵细胞质居然能相安无事。 (相处没有冲突,没有问题)
C: 鱼类、两栖类克隆的成功自然而然地使科学家把目光投向了哺乳类。(不经外力作用而如此)
D: 我国的大熊猫是国宝,但自然交配成功率低,因此已濒临绝种。(面对)
6、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目前家电市场硝烟弥漫,空调降价大战一触即发
B: 在学习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要善于虚张声势把大家的自信心树立起来。
C: 日本军国主义所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可是日本本部省却别出心裁地一再修改日本中学教科书,掩盖战争罪行。
D: 听到有人落水了,正在江边消夏的人们纷纷忘乎所以地跳入水中去营救。
7、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书信曾是人类最重要的沟通载体。作为面向大众的综艺节目,名人书信的确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如今,________,________。可是,人们过于轻易的沟通表达,________,________。今天我们讲书信,并不是要________,________,而是要对它承载的文化价值进行深耕与发掘,与它所蕴含的感情和哲理重逢。

①雁传书早已被即时通信取代

②信息发达,生活节奏加快

③显得直白粗陋了许多

④也失去了昔日的优雅庄重

⑤追求某种特定文体和形式

⑥舍弃先进的通信工具


A: ②①④③⑥⑤
B: ①②④③⑤⑥
C: ②①③④⑥⑤
D: ①②③④⑤⑥
8、下列关于文学名著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骆驼祥子》中,虎妞是人和车厂厂主刘四爷的女儿,是一个美丽、要强、勤俭的女子,她是祥子的妻子。小福子大胆泼辣而有点变态,后因生活所迫沦为娼妓,终因不甘生活的屈辱而含恨自溢。
B: 简·爱回到桑菲尔德庄园,那座宅子已成废墟,疯女人放火后坠楼身亡,罗切斯特也受伤致残。简·爱找到他,最终和他结了婚,得到了自己理想的幸福生活。
C: 在重伤养病时,保尔偶然认识了女工丽达并相爱。他一边不断地帮助丽达进步,一边开始顽强地学习,增强写作的本领。最终丽达成了保尔的妻子,并帮他完成了小说《暴风雨所诞生的》。
D: 《水浒传》中的一丈青扈三娘是梁山第一女将,武艺高强,一双刀神出鬼没,更有用绳套的绝技。宋江攻打祝家庄时,扈三娘首战便捉了“鼓上蚤”时迁。扈三娘后被林冲所捉,由宋江主婚与时迁成了夫妻。
9、语文课上,李老师建议大家组成读书小组对《昆虫记》进行专题探究,下列不可能探究到的专题是( )
A: 蝉的蜕变过程
B: 螳螂的捕食技艺
C: 蟋蟀的发音特点
D: 青蛙的繁殖方法
10、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看到沧海桑田的痕迹,你会感到这胸膛里深藏的痛苦与无奈。
B: 每一个成功的人必然有其过人之处这一点是不容置疑的。
C: 人类的作品飞上了太空,打开一个微观世界,于是人类沾沾自喜 , 以为揭开了大自然的秘密。
D: 对于这件事,他们准备得太充分了,于是一拍即合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满江红

秋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烈,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青?青衫湿!

( 1 )诗中“拭”“热”是什么意思?请选择一个回答。
( 2 )词的上阕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片段,完成下面小题。

拜住,安童孙也。五岁而孤,太夫人教养之。至大二年,袭为宿卫长。英宗在东宫,问宿卫之臣于左右,咸称拜住贤。遣使召之,欲与语。拜住谓使者曰:“嫌疑之际,君子所慎。我长天子宿卫而与东宫私相往来,我固得罪,岂太子福耶?”竟不往。

至治元年正月帝欲结彩楼于禁元夕张灯设宴。时居先帝丧,参议张养浩上疏,拜住谓当进谏,即袖其疏入奏,帝悦而止,仍赐养浩帛,以旌直言。三月,从幸上都,帝以行宫亨丽殿制度卑隘,欲更广之。奏曰:“陛下初登大宝,不求民瘼,而遽兴大役以妨农务,恐失民望。”从之。

(选自《元史·列传第二十三》,有删改)

【注释】①袭:承袭。②长:担任。③禁中:宫殿中。④旌:表彰。⑤幸:封建帝王到某地去。⑥卑隘:狭小。⑦瘼:疾苦。

( 1 )解释下面加点字的意思

称拜住贤(________)

②时先帝丧(________)

度卑隘(________)

④即其疏入奏(________)

( 2 )下面选项中加点的“以”与例句中的“以”用法完全相同的是( )

例:旌直言

A: 不物喜(《岳阳楼记》)
B: 属予作文记之(《岳阳楼记》)
C: 卷石底出(《小石潭记》)
D: 醒能述文者(《醉翁亭记》)
( 3 )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停两处)。

至 治 元 年 正 月 帝 欲 结 彩 楼 于 禁 中 元 夕 张 灯 设 宴

( 4 )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遣使召之,欲与语。

②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 5 )联系文章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拜住是一个怎样的人。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第一个告诉你下雪的人

杨慧

有没有人告诉你,下雪了?

大片大片的雪花,像白色的羽毛从天空飘然落下。霎时间,山峦、田野、村庄、小路都陷入白色的忧郁。

可是对于孩子,这白色永远是快乐的。那是一场罕见的大雪,一夜之间就把村庄包装成了童话世界。童话世界里怎么少得了我们这些可爱的小精灵呢!

清晨起来,房门已经被大雪封住了,母亲正拿着一把小铁锹从门缝处一点一点把雪挖开,慢慢开辟出一条小路来。我和妹妹也陆续穿好了棉袄棉鞋,戴上了帽子手套,跑到院子里和母亲一起“扫雪”,那是最愉悦的劳动。与其说是在帮母亲,不如说是在给母亲添乱,母亲前脚刚扫出来的小道,我们打闹着,又把雪扬得到处都是。可是母亲并不恼,笑呵呵地看着我们,任凭我们在纯洁的雪里“胡作非为”。

树上、房顶、鸡舍、草棚,闪着亮晶晶的银光,在与红日的交相辉映中分外妖娆。

妹妹欢快地跳着,和我一起堆雪人。我们用瓶盖做眼睛,用红辣椒做鼻子,而我总怕小雪人会冷,心疼地把自己脖子上的红围巾摘下来给它围上。一会儿,我们的新伙伴就伫立在庭院里,真是可爱极了!这时,母亲已经做好了早饭,开个门缝对着我们高喊:“吃饭啦……吃饭啦……”我和妹妹好像都没有听见,磨磨蹭蹭谁也不愿意回屋。广阔苍穹,母亲是见证这份快乐的唯一观众,望着她的两个白雪公主,母亲的微笑是甜的。

洁白的雪花舞动着我童年的快乐,也翩飞着我少年的轻狂。初三那年寒假,我和同学们约好去县城的书店买些参考书,早上临出门时母亲就叮嘱我穿那件厚一点的棉衣,可是少女的我是爱美的,怎么能把自己变成臃肿的面包?没想到从县城回来时就下起了大雪,汽车晚点了两个多小时,当我背着书包又冷又饿走回家时,看见母亲像一座白色的雕像立在门口,睫毛上沾满了霜白,眨一下眼睛似乎都能发出吧嗒吧嗒的声响。那天我吃饱喝足就有了精神,母亲却病例了,高烧40℃。至今我都不知道母亲那天在家门口迎着风雪,望着我回来的方向站了多久。

多年以后,我也成为一位母亲。我的孩子和我一样热爱这北方的大雪。

春节,我带着孩子回老家。当我们像雪花一样从远方匆匆赶来,哒哒的马蹄声溅起一地飞雪,朵朵如花。那一天,村庄如故,母亲却白发如雪。

年迈的母亲依然站在自家的门口张望着、等待着。仿佛这几十年来,一直站在这里,从未离开过。母亲这几天一直念叨着:“要下大雪了,也不知道通不通车。”母亲是不看天气预报的,但每一次比天气预报还要准确。慢慢我才知道,原来是母亲的老寒腿,每次下雪前都会疼。

母亲的一生几乎都是在劳动中度过的。夏天她忙着菜园子、庄稼地;冬闲时她忙着给人做衣服补贴家用。东北的冬天天寒地冻,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们家住的是简陋的茅草房,虽然窗户外面钉上了塑料布,门上也安上了棉布帘,但墙壁上还是会结霜,四处透风。母亲长时间坐在靠南墙的缝纫机旁做活,两条腿不知不觉中就得了风湿病。母亲腿疼是从来不对我们说的,粗心的我们怎么会知道母亲的腿病这般严重!

雪花落在村庄,落在四野,也落在我隐隐作痛的心里。

这个世界因为有雪,风景如此美丽,空气如此清新,步子变得轻快,灵魂得到了洗涤。雪,如母亲的爱,时刻安抚我这颗烦躁的心,让我活得简单快乐,就像一朵雪花吹开了另一朵雪花的春天。

传说,第一个告诉你下雪的人是最爱你的人。我相信这个美丽的传说。电话嘀铃铃响了,是母亲在叮嘱我,要下雪了,记得多穿点儿衣服——母亲的老寒腿又在播送“天气预报”了。我诺诺地应着,却透过那场即将到来的雪,看到了母亲的疼痛。

如果可以,我多愿意让自己变成一贴温暖的膏药,敷在她所有疼痛的关节。

(选自《文苑·经典美文》2017年第2期,有删改)

( 1 )请简要概括文中叙写了母亲的哪几件事。

( 2 )结合语境,品味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表达效果。

①可是母亲并不恼,笑呵呵地看着我们,任凭我们在纯洁的雪里“胡作非为”。

②那一天,村庄如故,母亲却白发如雪

( 3 )结合语境,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①洁白的雪花舞动着我童年的快乐,也翩飞着我少年的轻狂。(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②至今我都不知道母亲那天在家门口迎着风雪,望着我回来的方向站了多久。 (这句话表现了“我”此时怎样的心理?)

( 4 )有人说第11段不可或缺,也有人说纯属多余,你的看法如何?请说明理由。

( 5 )如果把文章的题目改为“我的母亲”,好不好?请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灯 笼
①父亲做灯笼的手艺远近闻名,但父亲从不靠它来赚钱。许多人为父亲遗憾,嫌他浪费了这身手艺。父亲却总是憨厚地笑着说:当玩了,闲着也是闲着。
②逢年过节,很多人家都来求父亲做灯笼。自然不会白求,家境殷实些的,会给些闲钱。所以童年里,我们过年总会吃到很多好吃的,也有新衣服穿,放的鞭炮也多,和别人家的孩子比,我们要算是幸福的了。家境贫寒的穷人,会拿些粮食来求灯笼,他们宁可从嘴里省出来几升粮食,也要做个大红灯笼,图个喜气。他们把灯笼当成一种寄托,当成了好日子的火种。父亲对穷人富人一视同仁,害得自己整个腊月都闲不下来,忙得昏天黑地。但望着一家家大红灯笼高高挂,父亲就会一边抽着烟袋,一边很满足地笑,把眼睛眯成了一条连小咬儿都钻不进去的缝。
③这种呈椭圆形的灯笼被称为长命灯。灯笼通体由竹子制成,故有富贵驱邪之说。竹子四季常青,在民间寓意长命富贵。依我们这里的民俗,逢年节点亮灯笼不仅增加年气,还可保一辈子不受穷。还有的人说,点上灯笼,可以使家里人都健健康康的,没病没灾。各种各样的说法,不一而足,但都是些善良而美好的愿望。
④做灯笼是个细致活儿,需经过片竹、削竹、编织、定型、上纸、写字、上油等繁琐的过程,每个过程都需要严谨细致的操作。只有在灯笼腰身裱上一圈红色皱纹纸的时候,灯笼才有了灵魂。细密的纹路衬上红色,一份喜气便骤然附到灯笼身上,挥之不去。
⑤父亲认真对待每一盏灯笼,他虔诚地认为,每个灯笼都是有灵魂的,只有认认真真地编制,每尺每寸都一丝不苟地完成,让每根竹条都规规矩矩,恰到好处地排好队,站好岗,灵魂才能在灯笼的身体里呆得安稳。那些灯笼做好后,父亲的手上便落满疮疤,那都是让锋利的竹条划伤的。
⑥一年除夕,邻居拴柱拎着半袋米来求灯笼。他挠着头,不好意思地对父亲说,因为带阿爸去治病才回来,没赶上定做灯笼。只想来碰碰运气,看父亲有没有多做出一个来。“我只想把灯笼高高地挂起来,没准那样阿爸的病很快就会好了。”拴柱充满期待地说,仿佛这灯笼真的成了救命良方。堂堂一个五尺汉子,在父亲面前直抹眼泪。
⑦父亲刚开始犹豫了一下,但听到拴柱这样说,便斩钉截铁地说道:“有,正好多一个。”父亲从里屋拿出了一个又红又大的灯笼递给拴柱,“把这个拿回家挂上吧,希望它能灵验,让你阿爸的病早日好起来。”拴柱一个劲地道谢。父亲还撵出家门,硬是把那半袋米原封不动地塞给了拴柱。
⑧那是留着自己挂的灯笼,可是父亲却将它送人了。我在心里和父亲赌气,父亲却说,如果拴柱的愿望可以成真,我自然愿意把自家的灯笼送给他。
⑨那年除夕夜,我们家没有挂起灯笼,但左邻右舍高高挂起的灯笼,那些被赋予了灵魂的灯笼,仿佛格外地惦记着编制它们的人,争着要把光亮照过来似的,把我家的院子照得透亮。人们不约而同地仰起了头,看着那光闪闪的被赋予了生命喜气的灯笼,仿佛看到了光灿灿的丰收的年景,看到了衣食无忧的将来,看到了一个个即将成真的美梦……微醉的父亲,看着那些在风中飘荡的大红灯笼,满脸荡漾着笑意:“总算没有瞎了这身手艺!”
⑩现在我才懂得,父亲在编制那些灯笼的时候,把自己也做成了一盏灯笼,用善良做芯儿,用爱心为罩,这盏灯笼高挂在我的心里,一生都不会熄灭。

( 1 )文章围绕父亲与灯笼,主要叙述了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

( 2 )分析下列句子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① 细密的纹路衬上红色,一份喜气便骤然附到灯笼身上,挥之不去。
②微醉的父亲,看着那些在风中飘荡的大红灯笼,满脸荡漾着笑意:“总算没有瞎了这身手艺!”

( 3 )本文着力描写父亲制作的灯笼,请简要分析“灯笼”在文中有哪些作用。

( 4 )“那些被赋予了灵魂的灯笼,仿佛格外地惦记着编制它们的人,争着要把光亮照过来似的,把我家的院子照得透亮”这句话有什么含义?请结合文意简要回答。

四、写作(分值:60分)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写作。

世界上无所谓幸福,也无所谓不幸,尽有一种境况与另一种境况相比较。只有那些曾经在大海童抱着木板经受凄风苦两的人,才能体会到幸福有多么的可贵。尽情的享受生命的快乐吧,永远记住,在上帝揭开人类未来的图景前,人类的智慧就包含在两个词中:等待和希望。——《基督山伯爵》

这段文字引发了你哪些感悟与思考?请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可讲述经历,可阐述观点,也可抒发感想。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②不少于600字;③不得出现含考生个人真实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