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文学常识搭配不当的一项是( ) A: 《中国山水游记的感性》———余秋雨B: 《独坐敬亭山》——李白——唐代 C: 《滁州西涧》——刘长卿——唐代 D: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贾岛——唐代 |
2、 | 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泄气 遗嘱 颁发 由衷 B: 眼花瞭乱 翘首 湛蓝 镌刻 C: 殚精竭虑 默契 一丝不苟 娴熟 D: 凛冽 震耳欲聋 仲裁 建树 |
3、 | 下面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朗润lùn 挟带jiā 闪烁shuò 荡漾yànɡB: 抖擞sǒu 褪色tuì 凋谢diāo 褒贬biǎn C: 心悸jì 吞噬shì 棱镜línɡ 灼伤zhuó D: 冰碴zhā 酝酿yùn 砥吮shǔn 徜徉yánɡ |
4、 |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个急刹车,大巴车戛然而止 , 乘客们惊出一身冷汗。 B: 一周的旅行结束了,沿途风景浮光掠影 , 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C: 一个怀有梦想,努力向上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充实自己。 D: 老师就像是妙手回春的园丁,辛勤耕耘,要把我们培养成祖国的栋梁。 |
5、 | 下列画线字的注音准确无误的一项是( ) A: 窠巢(kē) 应和(hè) 争执(zhí) 不求甚解(shèn) B: 贮蓄(chǔ) 酝酿(niàng) 搓捻(niǎn) 人迹罕至(hǎn) C: 欹斜(qī) 倜傥(tǎng) 脑髓(suí) 混为一谈(hùn) D: 宿儒(rú) 徘徊(huái) 抖擞(shǒu) 人声鼎沸(dǐng) |
6、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文化情感类综艺节目《朗读者》一出来大家就拍手叫好,正说明了大家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和传承越来越重视了。B: 目前,在意大利和波兰,都建立了以何水法名字命名的艺术中心,他计划在今后的采风创作中,将在更多的国家建立这样的民间艺术。 C: 《欢乐好声音》是2月份的最大惊喜,虽然影片依旧是在一个标准的故事模板上丰富剧情和角色性格,但节奏把控和配乐都非常独到,感到有着极强的感染力。 D: 杭州将重点提高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同时进一步提高教育的国际化水平,以教育国际化推动教育现代化,为杭州转型发展提供人才支撑。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
7、 | 下面各组词语中,加横线的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B: 归省(xǐnɡ) 缄(jiān)默 周道如砥(dǐ) 千山万壑(hè) C: 噩(è)耗 媲(pì)美 鲜(xiān)为人知 戛(jiá)然而止 D: 奔丧(sānɡ) 惬(xiá)意 更胜一筹(chóu) 根深蒂(dì)固 |
8、 | 下列加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归咎(jiù) 匀称(chèn) 拂晓(fó) 销声匿迹(nì)B: 琐屑(xiè) 蟠龙(pán) 取缔(dì) 束手无策(sù) C: 寒噤(jìn) 克扣(kē) 追溯(sù) 锐不可当(dāng) D: 镂空(lòu) 翩然(piān) 瓦砾(lì) 惟妙惟肖(xiào) |
9、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这种极特殊的治疗结合症的方法,玛丽多半没有对佛提埃大夫吹嘘过! B: 因为有他殚精竭虑地研究,我国在防疫学方面的研究成果,终于引起国际上广泛的注意。 C: 这块招牌早已摇摇欲坠,台风一来便如摧枯拉朽般地将它卷落地,摔得粉身碎骨。 D: 这道题看似容易却暗藏玄机,同学们颔首低眉 , 冥思苦想。 |
10、 | 下列各句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 如果/大地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光明 B: 你/永远是个/无情的建筑/蹲踞在/荒莽的山巅 C: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D: 冬天/从冻土层到绿色的/椰子林 |
赏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 1 )请用“/”给下列诗句划分朗读节奏。(每句划三处)我 寄 愁 心 与 明 月,随 君 直 到 夜 郎 西。 ( 2 )有人认为“闻道龙标过五溪”中的“闻”字用得很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3 )诗人为什么要将愁心寄予明月呢? |
文言文阅读 ,回答相关问题 ③ 羽仁而爱人( ) ②皆次当行( )③不绝粮道( ) ④腊之以为饵( ) ( 2 )下列各句中加点字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吾能用之 A: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醉翁亭记》) B: 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C: 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 D: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岳阳楼记》) ( 3 )用“/ ”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然 陛 下 使 人 攻 城 略 地( 4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②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醉翁亭记》)( 5 )试根据选文概括刘邦取得天下的原因。 |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题。
为了音乐,请你留下来
二战期间,在波兰奥斯维辛集中营①,关着一个年轻的小提琴爱好者沙尼克,他被关进集中营已有两年了。两年中,他从未停止“拉”小提琴,虽然没有琴,也没有琴弓。在集中营枯燥乏味而又时刻被死亡窒息的漫长日子里,白天,沙尼克做苦工,到了晚上,等其他的囚犯都睡下了,他将腿从床边垂下来,抬起下巴,双手摆出拉琴的姿势,开始“演奏”舒曼、勃拉姆斯和莫扎特②的乐曲。
黑暗中,沙尼克可以“听见”欢快的音符在他周围的空气里跳动……
这天深夜,沙尼克正在忘我地练琴,一群新来的囚犯被关进了他所在的囚室。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一名叫马斯特的囚犯把目光投向沙尼克,从他的眼神里,沙尼克得到了这样的信息:你的小提琴拉得非常动听。是的,沙尼克可以肯定,他从马斯特那里得来的就是这个信息,这是不可能的,但是却又真的发生了。后来,沙尼克向新来的囚犯打听到,马斯特是一位造诣颇深的犹太籍小提琴演奏家。
沙尼克兴奋不已,多少个日子以来,没有人能够听到他演奏的乐曲,没有人能够与他产生共鸣。如今,马斯特来了,他的知音来了,这是上帝连给他的礼物,第二天晚上熄灯后,沙尼克坐在床边轻声呼唤:马斯特……
没有回音。
沙尼克只好放弃了找马斯特交谈的念头。他坐在床边,伸手抬臂,又开始如痴如醉地“演奏”小提琴。他用想象中的琴弓拉了舒曼的一段悠长而跌宕的慢板,接着又突然变成勃拉姆斯的一段快速的回旋曲。他闭上眼睛欣赏着,感受着……当沙尼克睁开眼睛,他已经演奏完了莫扎特的一个短而急促的乐章。突然,沙尼克的手臂停下来了,他发现马斯特正侧卧在床铺上,面向他,闭着双眼,手指随着冥冥之中沙尼克的音乐在床板上轻轻叩着节拍。发觉沙尼克的“演奏”突然停止,马斯特睁开了眼睛,对正看着自己的沙尼克竖起了大拇指。
第三天晚上,马斯特和沙尼克坐在各自的床沿边,两手悬空,一起拉起了科莱利③的乐章。他们拉出的音符如同交错在一起的两根玫瑰藤蔓,在结尾的一个音符上盛开出一朵美丽的花。他们一直拉着这个音符,可能比科莱利期望的要长一些;沙尼克和小提琴家都不愿意结束今晚的二重奏。
以后的每天晚上,马斯特和沙尼克都会一齐演奏科莱利的这段乐章,他们陶醉于美妙的音乐中,闭起眼睛享受着他们的二重奏;音乐让他们忘记了这是在纳粹集中营里。
一天晚上,一群纳粹士兵冲进了沙尼克的囚室。凡是被他们念到号码的囚犯,生命都将走到尽头。房间里静悄悄的,只有沉重的呼吸声充斥着整间囚室。
当最后一个号码念完,坐在床沿的沙尼克突然紧张起来。他记得,最后一个念出的号码正是马斯特的号码!果然,马斯特正慢慢地爬下床。天啊!沙尼克的喉头里发出一丝呻吟,这难得的知音,这上帝赐给我的礼物今晚就要消失了吗?
突然,沙尼克飞快地滑下床铺,站到了还未下床的马斯特身边,伸出双手做了一个拉小提琴的动作。“留下吧,”沙尼克轻声对马斯特说,“为了音乐,请你留下来!”
马斯特睁大眼睛,摇摇头,正要说什么,沙尼克已经走到了纳粹士兵的面前,缓缓地走出了囚室,走进了黑夜……
不久,苏联军队解放了奥斯维辛集中营,小提琴家马斯特幸存了下来。
和平的日子里,马斯特在世界各地举办了无数场音乐会,场场爆满。他的琴声震撼着人们的灵魂,他用琴弦上跳荡的音符讲述着希望、爱和春天,讲述着孩子,讲述着和睦的家庭,讲述着这世界上一切美好的东西。
马斯特的每一场音乐会都保留着一个特殊的节目:在骤然昏暗下来的舞台灯光里,他轻轻放下手里的小提琴,慢慢闭上双眼,两臂悬空,激情地“演奏”那段早已渗入他灵魂的科莱利的乐章。
“为了音乐,请你留下来。”他留下来了,此刻他相信,奥斯维辛集中营的难友和兄弟沙尼克,正在天堂聆听着他无声的“演奏”……
(选自《意林》,有删改)
【注释】①奥斯维辛集中营位于波兰加利西亚奥斯维辛附近,主要关押波兰和德国的犹太人,是二战时德国法西斯建立的最大的一个“杀人工厂”。在该集中营内约有400万人惨遭杀戮。②舒曼(1810—1856),德国音乐家;勃拉姆斯(1833—1897),德国作曲家、钢琴家;莫扎特(1756—1791),奥地利作曲家、键盘乐器演奏家。③科莱利(1653—1713),意大利小提琴家和作曲家。
秋天的黄昏
丁立梅
城里是没有黄昏的。街道的灯,早早亮起来,生生把黄昏给吞了。
乡下的黄昏,却是辽阔的、博大的。它在旷野上坐着;它在人家的房屋顶上坐着;它在鸟的翅膀上坐着;它在人的肩上坐着;它在树上、花上、草上坐着,直到夜来叩门。而一年四季中,又数秋天的黄昏,最为安详与丰满。
选一处河堤,坐下吧。河堤上,是大片欲黄未黄的草。它们是有眼睛的,它们的眼睛,是麦秸色的,散发出可亲的光。它们在一片夕照的金粉里,相依相偎,相互安抚。这是草的暮年,慈祥得如老人一样。你把手伸过去,它们摩挲着你的掌心,一下,一下,轻轻地。像多年前,亲爱的老祖母。你疲惫奔波的心,突然止息。
从河堤往下看,能看到大片的田野。这个时候,庄稼收割了,繁华落尽,田野陷入令人不可思议的沉寂中。你很想知道田野在想什么,得到与失去,热闹与寥落,这巨大的落差,该如何均衡?田野不说话,它安静在它的安静里。岁月枯荣,此消彼长,焉有得?焉有失?不远处,种子们正整装待发,新的一轮蓬勃,将在土地上重新衍生。
还有晚开的棉花呢。星星点点的白,点缀在褐色的棉枝上,这是秋天最后的花朵。捡拾棉花的手,不用那么急了。女人抬头看看天,低头看看花,这会儿,她终于可以做到从容不迫,稻谷都进了仓,农活不那么紧了。她细细捡拾棉花,一朵一朵的白,落入她手里。黄昏下,她的剪影,就像一幅画。
你的眼睛,久久落在那些白上面,你想起童年,想起棉袄、棉鞋和棉被。大朵大朵的白,摊在屋门前的篾席上晒。你在里面打滚儿,你是驾着白云朵的鸟。玩着玩着,睡着了,睡出一身汗来——棉花太暖和了啊。
最开心的事是,冬夜的灯下,母亲把积下的棉花搬出来,在灯下捻去里面的籽儿。你也跟在后面捻,知道有新棉鞋新棉袄可穿,心先温暖起来。那时,你的世界就那么大,那时,一个世界的幸福,都可以被棉花填得满满的。
竟然还见到老黄牛,不多见了啊。人和牛,都老了。他们在河堤上,慢慢走,身上披着黄昏的影子。人的嘴里哼着单调的歌声,却闪闪发光。牛低着头,不知是在倾听,还是在沉思。你想,到底牛是人的伙伴,还是人是牛的伙伴?——相依为命,应该是尘世间最不可或缺的一种情感吧。
鸟叫声在村庄那边,密密稠稠,是归巢前互道晚安呢。村庄在田野尽头,一排排,被黄昏镀上一层绚丽的橙色,像披了锦。炊烟升起来了,你家的,我家的,在空中热烈相拥,久久缠绵。还是村庄好,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设防。
突然听得有母亲的声音在叫:“小雨,快回家吃晚饭啦——”你忍不住笑,原来不管哪个年代,都有贪玩的孩子。
周遭的色彩,渐渐变浓变深。身下的土地,渐渐凉了,你也该走了。再贪恋地望一眼这秋天的夕阳,它一圈一圈小下去,小下去,像一只红透的西红柿,可以摘下来,炒了吃。
(选自《语文周报》读写版2013年第35期)
( 1 )本文写景以什么为序?请找出表明顺序的词或短语。请以“成长的滋味”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③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