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17年景德镇莱茵学校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填入下面词语空白处的字,正确的一组是( )

________起眼镜 放在抽________里

________客人 眼睛不________

A: 带 屉 陪 及
B: 戴 替 培 济
C: 戴 屉 陪 济
D: 带 替 培 及
2、梁山好汉中有一个是三国时期关羽的后代,叫( )。
A: 关云长
B: 关汉卿
C: 关胜
D: 关向应
3、元太祖铁木真是蒙古草原上的英雄,他被人们尊称为“成吉思汗”,“汗”的意思是大王,那么“成吉思”的意思是( )
A: 天空
B: 大海
C: 草原
D: 高山
4、

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通过收看专题片,使我们认识到人类要与动物和谐相处。
B: 2003年10月16日,我们靠自己力量完成了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这是中国人永远值得纪念和骄傲的日子。
C: 会不会用心观察,能不能重视积累,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基础。
D: 近段时期以来,小红电脑水平有了明显的增强。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日前,我市某区组织辖区内企事业单位80余位领导干部参加了该区科技创新培训会。
B: 望着移民近乎渴盼的眼神和焦急的呼吁,我总是含着泪别过脸去,朝向远处的群山。
C: 上级领导要求我市紧紧围绕打造“国际商用车之都”的战略,抢抓机遇,全力推动十堰跨越式发展。
D: 她从民间传说中汲取营养,剪纸作品不管人物和花鸟虫鱼等,都富有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
6、下列句子加下划线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文字彰显了民族精神,加强青少年汉字书写教育刻不容缓
B: 2018 年的春晚,各家卫视使出浑身解数 , 笼络各方演艺大咖,来吸引观众眼球。
C: 元宵佳节夫子庙张灯结彩,游人纷至沓来 , 最耀眼的是那一组组花灯。
D: 他们疼爱孩子,孩子也孝敬他们,一家人相濡以沫 , 生活美满幸福。
7、

下列各项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记者探访多家药店发现,部分药品价格上调,绝大多数药品价格保持稳定。
B: 长江文明馆的筹建填补了全国范围内没有以大河流域为主题博物馆的空白。
C: 城管委鼓励在地铁站周边设置非机动车收费停车位,以满足市民出行的需求。
D: “湖北省环保政府奖”近日揭晓,获奖者中首次出现两位农民,并代表获奖者发言。
8、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威尼斯商人》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戏剧家、诗人莎士比亚的一部喜剧,歌颂了仁爱、友谊和爱情,塑造了夏洛克这一唯利是图、冷酷无情的高利贷者的典型形象。
B: 英国作家杰克.伦敦的小说《热爱生命》和美国作家海伦.凯勒的小说《享受生活》都表达了珍爱生命、热爱生活的主题,是生活的强者之歌。
C: 《曹刿论战》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的史官左丘明所作,全文紧扣“论战”中心,全面记叙了长勺之战,生动刻画了曹刿的形象,充分表现了《左传》善于剪裁、言简意赅的特点。
D: 鲁迅的散文诗《雪》描绘了记忆中故乡江南的雪和眼前朔方的雪,对比中既抒发了作者对温暖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又表达了身处孤独而永不退却的战斗精神。
9、下列划线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好准确地描述了诸葛亮的一生。
B: “冷血护工”虐待养老院老人的事件曝光后,社会各界群众义愤填膺
C: 闻一多先生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 , 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
D: 我国大江南北分布着众多巧夺天工的自然景观,雄伟的泰山、险峻的华山、奇绝的黄山、秀丽的庐山……无不让人叹为观止。
10、

下列选项中短语类型相同的一项是( )

A: 身材魁梧 大家唱歌 天气晴朗 妇孺皆知
B: 祖国富强 红得发紫 载歌载舞 家喻户晓
C: 非常漂亮 三张椅子 耐心帮助 休息一会儿
D: 热爱生命 主动请求 关爱朋友 想得明白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霜天晓角·仪真江上夜泊

南宋·黄机

寒江夜宿,长啸江之曲。水底鱼龙惊动,风卷地,浪翻屋。诗情吟未足,酒兴断还续。草草兴亡休问,功名泪,欲盈掬

【注释】①仪真,今江苏省仪征市,在长江北岸,这一带是南宋的前方,多次受到金兵骚扰。②盈掬:满握,形容泪水多。

( 1 )展开联想和想象,描绘“水底鱼龙惊动,风卷地,浪翻屋”的画面。
( 2 )结合内容,分析“草草兴亡休问,功名泪,欲盈掬”一句蕴含的思想感情。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于令仪诲人

曹州于令仪者,市井人也,长厚不忤物,晚年家颇丰富。一夕,盗入其家,诸子擒之,乃邻舍子也。令仪曰:“汝素寡悔,何苦而为盗耶?”曰:“迫于贫耳!”问其所欲,曰:“得十千足以衣食。”如其欲与之。既去,复呼之,盗大恐。谓曰尔贫甚夜负十千以归恐为人所诘。留之,至明使去。”盗大感惭,卒为良民。

(摘自《渑水燕谈录》)

【注】①曹州:古地名,今山东曹县。②市井人:做生意的人。③长厚:为人忠厚。④忤:触犯。⑤寡悔:很少做对不起自己良心的事。⑥十千:即一万铜钱。

( 1 )下列字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如其欲与之 与:和
B: 既去 去:离开
C: 何苦而为盗耶 苦:苦衷
D: 恐为人所诘 诘:追问
( 2 )请在下边句子中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三条“/”标出来

谓 曰 尔 贫 甚 夜 负 十 千 以 归 恐 为 人 所 诘。

( 3 )从于令仪身上你学到了什么?文章揭示了什么现实意义?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旧土

宁新路

①父亲把一堵旧墙拆了,和成泥巴,打成土坯,砌房子,抹墙皮二旧培的土看上去很老了,老的有点儿像姜黄色了,老人们说是唐朝的,甚至说是秦朝的.反正是久远留下来的墙,这墙的土跟地里的不一样,太陈旧了。

②我担心老成这样子的旧土,打成土坯,砌成房子,抹成墙皮,用不了多长时间,墙会像枯木一样,渐渐松散、倒掉。我劝父亲不要用这样的泥土砌墙、盖房,父亲一点儿也没理我的话,不但把那堵很长的大墙拆了,而且还把墙底下的土也挖出来和成了泥。我对父亲的做法很生气,理怨父亲,你用这么陈旧的泥土盖房子,心里到底有没有儿孙?父亲说,泥土有什么老不老的,泥土从来不会老;再老的泥土,见了水,和成泥,就是新泥;打成土坯,土坯就是新的;砌成墙,墙就是新的;盖成房子,房子就是新的,放心往吧……果然.这老墙的土,和成泥很耐用,打成土坯很硬实,砌成墙很敦实,抹上墙很诊酬贰。

③父亲的选择是对的。用旧土和泥巴砌成的培,比地里挖的新土有钻度.付风耐雨耐晒,这三十多年过去了,房子结结实实,院墙稳稳当当。父亲在这里住了二十多年,离去十多年了,如今他的子孙住着,墙皮旧了,墙体还是好好的,粉别了几次。还如新房似的。

④由此,我对旧土有了新的认识,我感到泥土是一种神奇、有生命而永远不死的物质。

⑤一块荒芜千万年的土地,看上去静静地沉睡在那里,甚至不长一草一木,你以为它早已死去,其实不然,如若浇上一瓢水,这喝了水的土,不管是黄土、红土、黑土,立刻就会变得灵动了起来,像睡醒了似的,黄土就会变得更黄,红土变得更红,黑土变得更黑—泥土活了。

这喝了水被水唤醒了的旧土,你不动它,恍若永远在水中,它是醒着的;你若动它,它便会越来越有灵性。一旦被捏、揉、搅、捶、打过,泥就全醒了,倘若揉、搅、捶、打的时间更长,泥就会越鲜亮、越精神、越拈,甚至会灵气十足。这时候的泥好似有了筋有了骨,有了柔软轻盈的生命,打成土坯也好,烧成砖瓦陶瓷也好,就看你想让它成为什么,它就会让它的生命绽放出千姿百态的形状。

⑦一片毫无生机的土地,能给你的触发是枯涩的,你想象不出来这片寂寞的旧土,会长出什么来。它会长出金黄色的庄稼、香钳的苹果、参天的大树,变成碧波荡漾的林海吗?不需要你投入满地黄金,不需要你苦苦膜拜,只要你给它水,让它喝足了醒来,你撒下的种子,就会长出你要的东西。黄土高原荒凉,是泥土讨及那个地方吗,江南绿树成荫,是泥土偏爱那个地方吗?永远在等待种子和雨水。不论是黄土还是红土一等待的不是荒芜,是唤醒它的水。旧土永远在等待种子和雨水。

⑧那村边一望无际的田野,是什么时候成为耕田的?说明这片地耕种了几千年了。几千年来每年都春播秋收、地下挖出了秦朝的砖汉朝的瓦,还有唐朝的锄头,那它滋养了村里祖祖辈辈的人,还有那些牲口。耕种它的人,几千年来从这地里“冒”出来,死了又被理到这片地下。地被耕来耕去,人生生死死,这地几千年来有可能一年也没有闲过,会老了吗?我捧起这老田里的泥土。湿润润的,油黑黑的。孕育的小麦正在抽芽,哪像耕耘了几千年的土地,简直像年轻的母亲,正在哺育着孩子。我坚信,只要给它水的滋养给它足够的肥料,这田地的旧土,永远是年轻的,永远也不会老去。

⑨每一捧旧土,都不可小看。每一捧旧土,无不经受了数亿年的风霜雪雨,无不经受了数不清的践踏和摧残,无不见证、饱尝和承载了死的悲惨、血泪与世间残酷。被屠刀,被烈火,甚至被炮弹蹂猫过的泥土,喝过雨水,照样会活,照样会新,像新的泥土一样。这就是旧土。旧土承载世间万物,承受了天地间风雨雷电的摧残承受了人和动物的一切暴行,包含和消融了发生在大地上的所有污垢、但旧土不旧一旧土在一滴水的滋润下,依然是生机勃勃的精灵。丑陋和罪恶。尽管它是负重和苦难的,

⑩我膜拜大地,敬仰旧土。

(有删改)

( 1 )第②段中作者说“我对父亲的做法很生气。埋怨父亲”,作者为什么埋怨父亲?
( 2 )文章第④段有什么作用?说说你的看法。
( 3 )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⑥段中画线的句子。
( 4 )怎么理解第⑦段“旧土永远在等待种子和雨水”这个句子的含义?
( 5 )请对第⑧段这老田里的泥土“像年轻的母亲,正在哺育着孩子”作简要品析。
( 6 )把文章结尾段删去好不好?请简要分析。
( 7 )本文的题目能否换成“旧土与水”?请说出理由。

阅读《木鱼馄饨》,完成后面小题。
木鱼馄饨
林清玄
①深夜到临沂街去访友,偶然在巷子里遇见多年前旧识的卖馄饨的老人,他开朗依旧,风趣依旧,虽然抵不过岁月风霜而有一点佝偻了。
②四年多以前,我客居在临沂街,夜里时常工作到很晚,每天凌晨一点半左右,一阵清越的木鱼声,总是响进我临街的窗口。那木鱼的声音非常准时,天天都在凌晨的时间敲响,即使在风雨来时也不间断。
③刚开始的时候,木鱼声带给我一种神秘的感觉,往往令我停止工作,出神地望着窗外的长空,心里不断地想着:这深夜的木鱼声,到底是谁敲起的?它又象征了什么意义?难道有人每天凌晨一时在我住处附近念经吗?在民间,过去曾有敲木鱼为人报晓的僧侣,每日黎明将晓,他们就穿着袈裟草鞋,在街巷里穿梭,手里端着木鱼滴滴笃笃地敲出低沉雄长的声音。我一直觉得这种敲木鱼报佛音的事情,是中国佛教与民间生活相契的一种极好的佐证。
④冬季里有一天,天空中落着无力的飘闪的小雨,我正读着一册印刷极为精美的《金刚经》,木鱼声恰好从远处的巷口传来,格外使人觉得昊天无极,我披衣坐起,撑着一把伞,决心去找木鱼声音的来处。
⑤那木鱼敲得十分沉重着力,从满天的雨丝里穿扬开来,它敲敲停停,忽远忽近,完全不像是寺庙里读经时急落的木鱼。我追踪着声音的轨迹,匆匆地穿过巷子,远远的,看到一个披着宽大布衣,戴着毡帽的小老头子,他推着一辆老旧的摊车,正摇摇摆摆地从巷子那一头走来。摊车上挂着一盏四十烛光的灯泡,随着道路的颠踬,在微雨的暗道里飘摇。一直迷惑我的木鱼声,就是那位老头所敲出来的。
⑥一走近,才知道那只不过是一个寻常卖馄饨的摊子,我问老人为什么选择了木鱼的敲奏,他的回答竟是十分简单,他说:喜欢吃我的馄饨的老顾客,一听到我的木鱼声,他们就会跑出来买馄饨了。我不禁哑然,原来木鱼在他,就像乡下卖豆花的人摇动的铃铛,或者是卖冰水的小贩手中吸引小孩的喇叭,只是一种再也简单不过的信号。是我自己把木鱼联想得太远了,其实它有时候仅仅是一种劳苦生活的工具。
⑦老人也看出了我的失望,他说:先生,你吃一碗我的馄饨吧,完全是用精肉做成的,不加一点葱菜,连大饭店的厨师都爱吃我的馄饨呢。我于是丢弃了自己对木鱼的魔障,撑着伞,站立在一座红门前,就着老人摊子上的小灯,吃了一碗馄饨。在风雨中,我品出了老人的馄饨,确是人间的美味,不亚于他手中敲的木鱼。
⑧后来,我也慢慢成为老人忠实的顾客,每天工作到凌晨的段落,远远听到他的木鱼,就在巷口里候他,吃完一碗馄饨,才开始继续我一天未完的工作。
⑨和老人熟了以后,才知道他选择木鱼作为馄饨的信号有他独特的匠心。他说因为他的生意在深夜,实在想不出一种可以让远近都听闻而不致于吵醒熟睡人们的工具,而且深夜里像卖粽子的人大声叫嚷,是他觉得有失尊严而有所不为的,最后他选择了木鱼——让清醒者可以听到他的叫唤,却不至于中断了熟睡者的美梦。
⑩木鱼总是木鱼,不管用什么角度来看它,它仍旧有它的可爱处,即使用在一个馄饨摊子上。
⑪我吃老人的馄饨吃了一年多,直到后来迁居,才失去联系,但每当在静夜里工作,我仍时常怀念着他和他的馄饨。
⑫老人是我们社会角落里一个平凡的人,他在临沂街一带卖了三十年馄饨,已经成为那一带夜生活里人尽皆知的人,他固然对自己亲手烹调后小心翼翼装在铁盒的馄饨很有信心,他用木鱼声传递的馄饨也成为那一带的金字招牌。木鱼在他,在吃馄饨的人来说,都是生活里的一部分。
⑬那一天遇到老人,他还是一袭布衣,还是敲着那个敲了三十年的木鱼,可是老人已经完全忘记我了,我想,岁月在他只是云淡风轻的一串声音吧。我站在巷口,看他缓缓推走小小的摊车消失在巷子的转角,一直到很远了,我还可以听见木鱼声从黑夜的空中穿过,温暖着迟睡者的心灵。
⑭木鱼在馄饨摊子里真是美,充满了生活的美,我离开的时候这样想着,有时读不读经都是无关紧要的事。

( 1 )文章第②—⑪段是作者回忆四年前与老人的交往经历,请仔细阅读第②—⑪段,
在横线处把文章脉络补充完整。

夜读《金刚经》偶闻木鱼声后,寻觅声源与老人相识;

熟识后,了解到老人以木鱼声作讯号的真正原因,心生感动;

( 2 )简要分析第11段中划线句的作用。

( 3 )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作者是怎样把一个卖馄饨的老人描写得生动感人的。

四、写作(分值:60分)
我们司空见惯的,是惰性带来的慢条斯理,是空空等待后的一声叹息。而一旦让自己开始奔跑起来,那其实是一种脱胎换骨的人生。因为只有奔跑的人生,才能创造出生命中最奇妙的风景。

请以“让自己奔跑起来”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记叙文;Ⅱ要有真情实感;③不少于600字,不出现真实校名、人名、地名;④书写认真规范。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