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划线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以前科幻电影中的许多设想,在当时看起来是不可思议的,而今却不断变为现实。 B: 我们坚信只要党群齐心协力 , 一定能捉完“大老虎”和“小苍蝇”。 C: 南宁市博物馆传统民族音乐会——芦笙专场,免费向市民送上一份惟妙惟肖的视听盛宴。 D: 这里虽然交通不便,但是山清水秀,民风淳朴,真是世外桃源啊! |
2、 | 选出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字音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沉浸(jìng) 蜕化(tùi) 钻空子(zuān) 前仆后继(pū)B: 祈祷(qí) 压轴(zhòu) 老两口(liǎng) 人才辈出(bèi) C: 签订(dìng) 笨拙(zhuō) 煞风景(shā) 悬梁刺骨(gǔ) D: 嘉宾(jiā) 布署(bù) 和稀泥(huò) 水到渠成(qú) |
3、 | 下面语句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 A: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译文: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 B: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译文:(对任何事业来说)知道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不如以实行它为快乐的人。 C: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译文:三十岁时有所成就,四十岁掌握了知识而不致疑惑,五十岁了解并顺应了上天的意旨。 D: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译文:三个人行走,这里面一定有能成为我的老师的人。 |
4、 |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慷慨淋漓 哺育 狂澜 屏障 山巅B: 气冲斗牛 报歉 澎湃 懊悔 疏懒 C: 历尽心血 机杼 策勋 怪诞 田垄 D: 锲而不舍 蚱蜢 哀微 秩序 祈祷 |
5、 | 按顺序排列下面几个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有的人脑子天生聪明,可这并不是成才的保证。 ①荀子说过:“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②方仲永不正是由于不好学而从一个天才成为一个让人遗憾的庸才吗? ③只有踏踏实实地学习,才能打下扎实的基础。 ④人不好学,要想成才又从何说起呢? ⑤知识的海洋是无边的,一个人生命却有限。 A: ③①②④⑤B: ②①③④⑤ C: ③①②⑤④ D: ②①③⑤④ |
6、 | 选择一个正确答案( ) A: 鲁迅写《范》只为了回忆过去,记住以及想念范爱农。 B: 范爱农不喜欢甚至讨厌自己的先生,因此在先生死时不主张发电报。 C: 鲁迅记忆中的范爱农很坏。 D: 《范爱农》记叙的是鲁迅在日本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 |
7、 | 下列划线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凝成(níng) 瞬间(shùn) 落难(nán) 栖息(xī)B: 折磨(zhé) 教诲(huì) 玷污(diàn) 果实累累(lèi) C: 贪婪(lán) 嶙峋(xún) 黄晕(yùn) 澄清(dèng) D: 堕落(duò) 扒窃(pá) 禀告(bǐnɡ) 反省(xǐng) |
8、 |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他虽然衣着朴素,但身材高挑,在众多高个子中也能鹤立鸡群。 B: 沉迷游戏的风气在班级潜滋暗长 , 我们要警策自己,不要让手机毁了自己的前程。 C: 这伙犯罪分子十分嚣张,竟以锐不可当之势冲向善良的群众。 D: 他有做饭的天赋,做出来的饭菜色香味俱全,油光可鉴。 |
9、 | 某语文老师为党的九十一华诞献礼,拟写了一副对联,上联是:“蛟龙入海长民族志气”。请选出能够作为下联的语句( ) A: 神舟飞天扬国家声威 B: 嫦娥奔月展神州风采 C: 天宫对接显民族风范 D: 航母漂洋彰中国威力 |
10、 | 下列关于文学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世说新语》是南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散文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B: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小说集《朝花夕拾》,作者鲁迅,原名周作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小说集有《呐喊》《彷徨》等。 C: 《论语》是一部儒家经典著作,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它与《大学》《中庸》《春秋》并称“四书”。 D: 《再塑生命的人》选自《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作者是美国作家、教育家、慈善家海伦˖凯勒。 |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次北固山下》 B: 诵读颔联时应该使用上扬的语调,体现诗句平野开阔、大江直流的宏大气势。 C: 尾联诗人感叹家书无处通达,借大雁北飞表达诗人的思乡之清。 D: 诗人触景生情,借波澜壮阔的景色表达壮志未酬的情怀。 ( 2 )请品味“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所蕴含的丰富哲理 |
阅读下面【甲】、【乙】两个文言选段回答问题。 ①沿溯阻绝。 绝: ②或王命急宣。 或: ③不以疾也。 疾: ④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悉: ( 2 )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 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 3 )【甲】 【乙】两文都写到“山”,两文段所写的“山”各有着怎样的特点?( 4 )【甲】 【乙】两文段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基本相同,这是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窑语
①窑火,耸立,火鸟一样张开了翅膀,壮美地翱翔。我们的胸膛灼热,与火鸟紧紧拥抱在一起,尽情幻舞。
②从窑山村回来,窑火一直在我的脑海里燃烧着。
③我熟悉南方的土窑:半圆形的拱门,长长的土砖垒砌的窑垄,方块的天窗,伏地而起的烟囱。场院里,土陶坯已经晒得发白,泥浆水淌出的油状水痕成了陶器的花纹,泥池里黑褐色的胶泥温顺柔和。
④泥是从老河道里挖上来的,一车一车地拉到泥池里,浇上水,用木勺泼洒,一遍又一遍,踩泥人把健壮的牛从牛圈里拉出来,和它说着亲热的话,喂上整畚斗的米糠,然后把它的眼睛蒙起来,牵进泥池踩泥。踩了半日,直到胶泥如蒸熟的糯米浆,黏,糯,柔。
⑤做好的土陶坯,在地垄里暴晒。陶坯暴晒之后一日比一日白,亮出泥质浑厚的色泽,花纹一圈圈地吐出来,有荷花,有丁香,有蔷薇,有如水的波纹。烈日暴晒七日,制陶师傅便把陶坯一个个抱进窑,一垄垄地码起来,码两天,封了窑门,师傅们坐在一起,喝一顿酣畅的酒。酒喝够了,这时月亮已经爬上了屋顶,开始点窑火。窑火,被噼啪作响的木柴唤醒,树脂吱吱吱地叫,火星四溅,如熟透的石榴一样迸开。陶坯被红绸般的火焰包裹着,一层又一层。
⑥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家的大部分器物,我们用砖瓦筑舍,用碗盛饭,用菜缸腌制咸菜,用壶泡茶,用杯喝酒。窑里烧出来的每一件物品都留有人的温度,有人的品性,和我们一样淳朴,一样要经过摔打,与我们的生命一样易碎、坚硬,最后与我们一同走过岁月。
⑦记得在孩童时期,快过年了,我随母亲去小镇郑坊,拉一架平板车买土缸土瓮。卖陶器店的有好几家,我们一家一家看过去,问价格,看成色,一条街走完,已是中午。母亲拉车,我在后面推小跑,布鞋摩擦沙子的声音,沙沙沙的,和冷风的声音相互交混,至今不散。
⑧时代变迁,我们的生活方式在改变,所用的器物也在改变。我看过很多土窑,但大部分废弃了,窑火熄灭。把我们从远古洞穴带进家园的窑,慢慢消失,被我们遗忘。
⑨在窑山,我再一次看到了窑。在老旧的窑场,我见到了制陶师傅,穿着藏青色的围裙,戴着草帽,吸着纸烟,粗粝厚实的手掌裹着泥垢——我多么熟悉这朴素的模样,一口口大水缸,整整齐齐地排在院子里,在阳光下散发圆润的光泽,黝紫黑的釉色却白得发亮。我拍拍缸身,把耳朵贴在缸口,嗡嗡嗡的,声音清脆、爽亮,如泉水淌于井中。在两栋瓦房里,码着晒干了的土陶坯,一层一层,一垄一垄。我推开满是灰尘的木门,黯淡的光线落在土陶坯上,器物如昨,鲜亮如初。
⑩瓦舍前后的院子里,瓜架上的南瓜花和黄瓜花开得粉嫩。村子旁的丰溪河依旧流着,河流哺育这片土地,令它生生不息。窑,是信江沿岸最具人烟气息的文明。窑,我们曾如依赖屋舍一样依赖它。窑,给了我们四壁,给了我们屋顶。窑火,那么慈爱,那么倔强。窑火,是我们的摇篮曲,也是我们的生命之歌。
⑪我抚摸着大水缸,手久久不忍离开。
(文/傅菲,有改动)
( 1 )文中三次写到制陶师傅,内容各有侧重,请根据文章内容完成表格。第一次 | ________ | 表现制作工艺的繁杂、精细 |
第二次 | 写窑火点燃前的准备 | ________ |
第三次 | ________ | 表现制陶师傅的朴素 |
①陶坯被红绸般的火焰包裹着,一层又一层。(从修辞角度赏析句子)
②把耳朵贴在缸口,嗡嗡嗡的,声音清脆、爽亮,如泉水淌于井中。(赏析划线词语)
( 3 )文中第⑦段有什么作用?( 4 )请理解第⑩段中画直线句子的含义。窑火,是我们的摇篮曲,也是我们的生命之歌。
( 5 )时光流逝,人们的生活方式在改变,很多传统事物在慢慢消失。对此,你有什么感悟和联想?(不超出所给字格)向匠人致敬
①气象学家竺可桢一生记下了千万字的日记,其中气象方面的内容就占了较大的比例,无论走到哪里,像桃树开花了、柳树长出叶子了、燕子从北方飞来了等,他都有记录。正是凭借了这样的“笨功夫”,他的《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与计算机时代把历史资料经过整编后概括出来的世界五千年气候变迁的大趋势,竟是同一个方向。
②著名书法家沈尹默年轻时为应对陈独秀“字则其俗在骨”的批评,琢磨出了这样一个“笨办法”:每天,准备一尺见方的纸,百张;先用淡墨临习汉碑,等写完后,前面的纸也干了,再折四格写;最后用此纸写行草。如此,他苦练了两年才告一段落;后来,在北京又续练各种碑帖。苦练了20多年,沈尹默终成一代大家。
③从表面上看,无论是竺可桢还是沈尹默,确乎够“笨”够“拙”,他们几乎用了一生的时间投入于自己的事业和兴趣爱好中。虽然,他们最后成功了,但是从投入产出的绩效比看,似乎太差劲了。如果他们能够走点捷径,再玩些诸如自我包装之类的花样,不也能够早早成名吗?何必如此折腾自己呢!殊不知,缺少了时间的积淀,缺少了艰辛的努力,谁能保证气象研究和书法创作的质量?
④由此观之,所谓“笨人”,那只是“明白人”的代名词而已。事实上,只有下过“笨功夫”的人,才知道“笨功夫”的意义所在。
⑤“笨功夫”,不是平庸,不是呆板,更不是不动脑筋,而是对事物发展规律的尊重。一万小时定律是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在作品《异类》中提出来的,其理论核心为量的积累,可应用于所有领域、所有学科。一万小时定律解释了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只要经过1万小时的锤炼,任何人都能从平凡变成超凡;要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需要1万小时,按比例计算就是:如果每天工作八个小时,一周工作五天,那么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至少需要五年。不愿辛勤耕耘,总想着一蹴而就,一鸣惊人,企盼天上掉馅儿饼,不想凭自身努力证明自己,总想着投机取巧,那注定走投无路。
⑥做肯下“笨功夫”的“笨人”,做专注于事物本身、“为了把事情做好而把事情做好”的人,说到底,就是要做弘扬工匠精神的“匠人”。
(有删改)
( 1 )文章开头从竺可桢和沈尹默的事例写起,有什么作用?材料一: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方成鸿篇巨制《红楼梦》,“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材料二:川航机长刘传健,在机舱玻璃突然爆碎的情况下,凭着惊人的意志力,突破高空失压和零下四十多摄氏度的低温的困境,成功让飞机迫降在了成都双流机场,挽救了119位乘客和9名机组人员的生命,这一壮举被民航业界专家称为“奇迹”。
材料三:当今娱乐圈出现了许多所谓“网红”,他们靠精心设计包装,网络海量传播,一夜成名,但在经过一段时间后,却又都销声匿迹了。
( 3 )下面各项与本文表达的观点不符的一项是( )请以“你的光照亮了我的世界”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②不少于600字;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④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