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17年广西灵山县灵山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雾(mái) 念(juàn) 奇(pā) 气冲牛(dǒu)
B: 弱(léi) 美(pì) 气(fēn) 风雪途(zài)
C: 酬(hè) 然(cù) 红(yīn) 风姿约(chuò)
D: 褛(lǚ) 发(jiào) 破(chuō) 鳞次比(zhì)
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近年来,广州市开展古诗文朗诵比赛活动旨在提高中学生学习文化的风气。
B: 一个人阅读水平的高低,关键在于他在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C: 针对中学语文教材中文言文数量,有人主张增加,有人主张减少,我同意后者。
D: 《三国演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众多文学名著对今天的中学生是并不陌生的。
3、

下列词语中加下划线字读音完全不同的一项是( )

A: 如 荒 晴天
B: 辱 忏 人不倦
C: 琐 无所
D: 默 可歌可
4、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该如何处理这些垃圾呢?大家七嘴八舌地商量着,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B: 长江中下游地区正遭遇着60年不遇的特大旱灾,中央领导多次亲临灾区视察,指示地方政府做好抗旱工作,确保灾区人民的生活安居乐业
C: 气吞山河的三峡大坝在长江上作威作福 , 为长江流域的防灾及工农业生产作出了重大贡献。
D: 在建党90周年之际,我们深情缅怀革命前辈,虽然他们早已离开人世,但他们的恩情我们一直铭记于心,耿耿于怀
5、

下列关于作家和文学作品的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南朝梁文学家吴均的《与朱元思书》是一篇山水小品,作者以简练隽永的笔墨,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机的大自然画卷。
B: 高尔基用充满激情的笔调为我们描绘了海燕这一勇敢的形象,为无产阶级唱出一曲充满战斗激情的颂歌。
C: 凡尔纳的小说是科学与幻想的完美结晶,他也因此被誉为“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海底两万里》就是他的作品。
D: 《名人传》的作者是托尔斯泰,作品叙述贝多芬、米开朗琪罗、罗曼·罗兰苦难和坎坷的一生,赞美他们的高尚品格和顽强战斗的精神。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国家博物馆最近展出了两千多年前西汉时期新出土的一大批海上丝路文物。
B: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们的祖国就不再是一个任意被帝国主义列强侮辱和掠夺的国家了。
C: 中国政府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将惠及沿线国家,促进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
D: 不可否认,武侠小说、功夫影片为推广、宣传武术发挥了巨大作用,但也把传统武术推到了神乎其神的境地。
7、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文字的背后是情感的承载,而朗读就是用最美、最直接的方式来表达情感、传递爱。
B: 第31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主办国巴西是第一个首次承办奥运会的南美洲国家。
C: 我欣喜地发现昔日的土路已经被宽阔的马路代替,鳞次栉比的汽车川流不息。
D: 新能源汽车能否在补贴取消后获得长足发展,关键看本土企业在技术上取得突破。
8、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
B: 今年4月1日,在南京市国际写作中心,举行了“秋雪湖之春”书画家笔会。
C: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为《中学生阅读》题词:阅读不仅改变人的命运,也改变人类的命运。
D: 我市推动医药产业链前延后伸,全力建设医、药、养、游一体的大健康产业集聚示范区。
9、曾在寺院侍弄过菜园子的梁山好汉有( )。
A: 鲁智深
B: 武松
C: 张青
D: 陶宗旺
10、

选出划线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 )

A: 瓦( lì ) 面面相( qù ) 防( tí ) 吊( yàn )
B: 悍( biāo ) 锐不可( dǎng ) 开( zhàn ) 归( jiù )
C: 使( chāi ) 风雪途 ( zài ) 井( zǎo) 愧( zuò )
D: 甲( kūi ) 参不齐( cī ) 然(piān) 尴( gài )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完成第下面小题。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 1 )这首词抒发壮志豪情,写法上的显著特点是多次________。
( 2 )从“狂”“卷”“挽”中任选一个,说说这首词是怎样体现豪放的。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房琯布衣时与甫善,时琯为宰相,请自帅师讨贼,帝许之。其年十月,琯兵败于陈涛斜。明年春,琯罢相。甫上书言琯有才,不宜罢免。肃宗怒,贬琯为刺史,出甫为华州司功参军。时关畿乱离,谷食踊贵,甫寓居成州同谷县,自负薪采梠,儿女饿殍者数人。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

上元二年冬,黄门侍郎、郑国公严武镇成都,武与甫世旧,待遇甚隆。甫性褊躁,无器度,恃恩放恣。尝凭醉登武之床,瞪视武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虽急暴,不以为忤。永泰元年夏,武卒,甫无所依,乃游东蜀依高适。既至而适卒。是岁,蜀中大乱。甫以其家避乱荆、楚,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乱,乃溯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甫尝游岳庙,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永泰二年啖牛肉白酒一夕而卒于耒阳时年五十九。

子宗武,流落湖、湘而卒。元和中,宗武子嗣业,自耒阳迁甫之柩,归葬于偃师县西北首阳山之前。

(《旧唐书·杜甫传》有删减)

【注】①畿(jī):古代称靠近国都的地方。②踊贵:物价上涨。③饿殍(è
piǎo:饿死的人。④忤(wǔ):逆,不顺从。

( 1 )解释下列划线字。

①帝之________

凭醉登武之床________

③严挺之有此儿________

④乃沿湘流________

( 2 )用“/”给文中划线句断句。(限断三处)

永 泰 二 年 啖 牛 肉 白 酒 一 夕 而 卒 于 耒 阳 时 年 五 十 九。

( 3 )请选出与文章内容相符合的一项是( )
A: 房琯和严武都是杜甫的朋友,但杜甫对他们俩的态度却极不相同。房珀落难他伸出援手,严武帮助他,却遭他无礼对待。
B: 杜甫被肃宗贬出朝廷后,先后依靠严武和高适生活,高适死后他的生活越发困窘,到了十天没有吃饭的地步。
C: 杜甫在举家躲避战乱期间,也不忘在湘江、衡山一带游玩,可见他性情的乐观豁达。
D: 杜甫过世后,他儿子把他的灵枢从耒阳迁回偃师县西北首阳山下葬。
( 4 )《旧唐书》是历史传记,其语言特点是“寓褒贬与叙事中”。请就选文举例探究历史传记的这一特色。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看自行车的女人

①想为那个看自行车的女人写点什么的念头,已萌生在我心里很久了。

②第一次见到她,是在北京一家医院前的人行道上。一个胖女人企图夺她装钱的书包,书包的带子已从她肩头滑落,搭垂在手臂上。身材瘦小的她双手将书包紧紧搂在怀里,以带着哭腔的声音叫嚷:“你不能这样啊,我每天挣点儿钱多不容易呀!”

③她40余岁,穿着一套旧迷彩服,戴着一顶旧迷彩单帽。那身衣服一看就是地摊货。脚下是一双老式旧布鞋,没穿袜子,脚面晒得很黑。帽舌下,她的两只眼睛,呈现着莫大而又无助的惊恐。

④我从围观者的议论中听明白了两个女人纠缠的原因:那胖女人存车时,忘了拿放在车筐里的包,包丢了。她认为这个看自行车的外地女人应该负责任,并且怀疑是被她藏起来了。

⑤胖女人一用力,终于将看自行车的女人那书包夺了去,她将一只手伸进包里去掏,却只过掏出了一把零钱。“当”的一声,一只小搪瓷碗抛在看自行车女人的脚旁,抢夺者骑上自己的自行车,带着装有一把零钱的别人的书包,扬长而去。

⑥看自行车的女人追了几步,回头看看一排自行车,慢慢走回原地,捡起自己的小搪瓷碗,瞧着发愣。忽然,她把头往身旁的大树上一抵,呜呜哭了……

⑦第二次见到她,是在一家商场的自行车场。我因没买到合适的东西,带着的一百元钱也就没破开。取自行车时,我歉意地说:“忘带存车的零钱了,一百元你能找得开吗?”我以为她会朝不好的方面猜疑我,因为一个人从商场出来,居然说自己兜里连几角零钱都没有,不大可信的。她望着我怔了怔,然后一笑,很不好意思地说:“那就不用给钱了,走吧走吧!”她当时那笑,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我们许多人,不是已被猜度惯了吗?偶尔有一次竟不被明明有理由猜度我们的人所猜度,于是我们自己反倒觉得很稀奇了。每每的,竟至于感激起来。我当时的心情就是那样。应该不好意思的是我,她倒那么不好意思。

⑧后来我又去那家商场,付存车费时,我说:“上次欠你两毛钱,这次一起付给你。”我之所以如此主动,是我觉得她肯定记得我欠她两毛钱的事,若由她提醒,我会尴尬的。不料她又像上次那样怔了怔,然后一笑,很不好意思地说:“不用啊,不用啊!”硬塞还给了我两毛钱。我将装东西的纸箱夹在车后座上,忍不住问她:“来北京多久了?”“还不到半年。”“家乡的日子怎么样?”“不容易啊……再加上我儿子又上了大学……”她将“大学”两个字说出特别强调的意味,一脸自豪。我推自行车下人行道时,觉得后轮很轻,回头一看,她正替我提着后轮呢。骑上自行车刚蹬了几下,纸箱掉了,她跑过来,从书包里掏出一截塑料绳……

⑨这年冬天,雪后的一个晚上,单位一位退休摄影师给我打电话,让我替他写一封表扬信。他要表扬的,就是那个看自行车的女人。“我到那家商场去,遇到熟人聊了一会儿,竟忘了取自行车,拎兜也忘在车筐里了。拎兜里的几百元钱倒没什么,关键是我洗的三百多张老照片啊!干了一辈子摄影,那些老照片可都是我的宝呀!天黑了我才想起来'急忙赶去,你猜怎么着?就剩我那辆车了!商场早关门了,看车的女人在冷风中站着’抱着我的拎兜,守着我那辆旧自行车。人心不可以没有了感动呀,是不是?人对人也不可以不知感激呀,是不是?”他在电话里言辞恳切。

⑩不久前我又去那家商场,见看自行车的已经换成一个男人了,我想问原先那个女人到哪里去了,张了张嘴,却什么也没问。我祈愿她永远也不会再碰到什么欺负她的人,比如那个抢夺了她书包的胖女人。

⑩阳光底下,人与人应该是平等的。弱者有时对这平等反倒显得诚惶诚恐似的,不是他们不配,而是因为这起码的平等往往太少,太少……

(作者:梁晓声。有删改)

( 1 )本文写了“看自行车的女人”的哪几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

( 2 )品读第③段和第⑥段,从人物描写的角度,结合相关语句进行赏析。

( 3 )本文表现了作者的理性思考。作者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请以第⑦段为例进行分析。

( 4 )从全文看,“我”为什么想为“看自行车的女人”写点儿什么?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咸菜慈菇汤

汪曾祺

①一到下雪天,我们家就喝咸菜汤,不知是什么道理。是因为雪天买不到青菜?那也不见得。除非大雪三日,卖菜的出不了门,否则他们总还会上市卖菜的。这大概只是一种习惯。一早起来,看见飘雪花了,我就知道:今天中午是咸菜汤!

②咸菜是青菜腌的。我们那里过去不种白菜,偶有卖的,叫做“黄芽菜”,是外地运去的,很名贵。一盘黄芽菜炒肉丝,是上等菜。平常吃的,都是青菜。青菜似油菜,但高大得多。入秋,腌菜,这时青菜正肥。把青菜成担的买来,洗净,晾去水气,下缸。一层菜,一层盐,码实,即成。随吃随取,可以一直吃到第二年春天。

③腌了四五天的新咸菜很好吃,不咸,细、嫩、脆、甜,难以比拟。

④咸菜汤是咸菜切碎了煮成的。到了下雪的天气,咸菜已经腌得很咸了,而且已经发酸。咸菜汤的颜色是暗绿的,没有吃惯的人,是不容易引起食欲的。

⑤咸菜汤里有时加了慈菇片,那就是咸菜慈菇汤。或者叫慈菇咸菜汤,都可以。

⑥我小时候对慈菇实在没有好感。这东西有一种苦味。民国20年,我们家乡闹大水,各种作物减产,只有慈菇却丰收。那一年我吃了很多慈菇,而且是不去吃慈菇的嘴子的,真难吃。

⑦我十几岁离乡,辗转漂流,三四十年没有吃到慈菇,并不想。

⑧前好几年,春节后数日,我到沈从文老师家去拜年,他留我吃饭,师母张兆和炒了一盘慈菇肉片。沈先生吃了两片慈菇,说:“这个好!格比土豆高。”我承认他这话。吃菜讲究“格”的高低,这种语言正是沈老师的语言。他是对什么事物都讲“格”的,包括对于慈菇、土豆。

⑨因为久违,我对慈菇有了感情。前几年,北京的菜市场在春节前后有卖慈菇的,我见到,必要买一点。回来加肉炒了。家里人都不怎么爱吃。所有的慈菇,都由我一个人“包圆儿”了。

⑩北方人不识慈菇,我买慈菇总要有人问我:“这是什么?”——“慈菇。”——“慈菇是什么?”这可不好回答。

⑾北京的慈菇卖得很贵,价钱和“洞子货”(温室所产)的西红柿、野鸡脖韭菜差不多。

⑿我很想喝一碗咸菜慈菇汤。

⒀我想念家乡的雪。

( 1 )本文多次写到咸菜慈菇汤,同时借助咸菜慈菇汤写出了“我”对咸菜慈菇汤情感的变化过程,这一过程是:________——离家多年并不想 ——________

( 2 )赏析下面句子中划线的字所蕴涵的意思。

①这东西有一种味。

②沈先生吃了两片慈菇,说:“这个好!比土豆高。”

( 3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第6段在结构上为下文怀念咸菜慈菇汤做铺垫,内容上写出自己对慈菇没有好感的原因。
B: 把慈菇和“洞子货”(温室所产)的西红柿、野鸡脖韭菜作比较,说明了慈菇高贵。
C: 文章第2段画线句子,一系列动作写出了家乡的一种生活习俗,下文思念家乡埋伏笔,更为情感的发展做铺垫。
D: 这一碗简单的咸菜慈菇汤,承载了浓浓的思乡之情,用了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
( 4 )结合对全文的理解,说说咸菜慈菇汤和下雪天与家乡有什么关系?

四、写作(分值:60分)

任选下面一题作文。

(一)以“那段 的日子”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请从“温暖”“自由”“快乐”“孤单”四个词语中任选一个补全题目;‚以记叙、描写为主,兼用其他表达方式;内容充实,表达真情实感,行文流畅;ƒ不要使用网络语言,全文不少于600字;④文中如出现校名、人名,请用育英学校、思齐学校,小王、小李、小芳、小晶代替。

(二)请以“远离”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主立意;‚自选文体(诗词歌赋),但要文体明确;ƒ不要使用网络语言,全文不少于600字;④文中如出现校名、人名,请用育英学校、思齐学校,小王、小李、小芳、小晶代替。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