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17年贵阳市第九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句子句式变换后,意思发生了明显变化的一项是( )
A: 原句:这本书的内容人人都说好。改句:这本书的内容谁说不好呢?
B: 原句:要实现江西在中部崛起的宏伟目标,不光需要科技的力量,而且需要战略的眼光。改句:要实现江西在中部崛起的宏伟目标,不光需要战略的眼光,而且需要科技的力量。
C: 原句: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改句:嫩嫩的、绿绿的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
D: 原句:一个不可思议的能够理解宇宙的智慧生物,正是伟大的宇宙自己用纯粹的物质创造的。改句:宇宙,它的伟大在于,它用纯粹的物质,创造了一个不可思议的、能够理解它的智慧生物。
2、对《山坡羊·潼关怀古》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首句极言潼关地势险要,是兵家必争之地。“聚”,化静为动,运用拟人手法,写群峰奔向潼关之状;“怒”,采用拟人手法,写黄河之水奔涌之状。
B: “望西都,意踌蹰”写作者驻马远望、感慨万千的样子。“西都”即长安,曾经是好几个朝代的都城,可现在呈现在作者眼前的只剩下一片废墟。
C: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通过眼前之景写了战争给古都长安带来的严重破坏的景象,灾难深重,民不聊生。
D: 通过“怀古”表现了作者对民间疾苦的深切关怀与同情,主题深刻,感情深沉。
3、

根据语境,下面横线上填入的句子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

个园北大门外盐阜路的内河风光带,景色迷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登上停泊在御码头的龙舟画舫

②这里还是著名的“乾隆水上游览线”的起点

③当年乾隆皇帝三下扬州,曾以天宁寺的西苑作为行宫

④沿河漫步西行千余米,清代八大刹之一的天宁寺就在这里

⑤可以领略“两堤花柳皆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十里瘦西湖风光

A: ②④③①⑤
B: ④②③⑤①
C: ④③②①⑤
D: ②④⑤①③
4、

下列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捷报 隐敝 捐献 耳濡目染
B: 怠慢 婉约 跨越 各行其事
C: 消废 琐屑 缅怀 喜出望外
D: 检索 赋予 涉猎 承前启后
5、下列字形、下划线字字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隐(nì) 丽(qǐ) 头(ráo) 随声附(hè)
B: 古(gèn) 然(mò) 瑟(xiāo) 一拍合(ji)
C: 皱(zhě) 辨(chěng) 记(jǐn) 转弯抹(jiǎo)
D: 梁(jǐ) 花(huì) 好(pǐ) 诚诚恐(huáng)
6、下列词语的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 嘶哑 蓬蒿 憔悴 路基
B: 灰烬 锦嶂 疲惫 慰籍
C: 晨曦 镶嵌 荣光 破旧
D: 驱逐 蝼蚁 喉咙 坟墓
7、下列词语中,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见(piē) 宽(yòu) 断章取义 与日具增
B: 褴(lǚ) 下(huī) 郑重其事 忸怩作态
C: 拮(jū) 飘(yì) 形消骨立 矫揉造作
D: 塌(tā) 本(shé) 一意孤行 富丽堂皇
8、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美国作家埃德加·斯诺 所著的《红星照耀中国》被誉为“忠实描绘中国红色区域的第一本著作”,对世界正确了解、中国工农红军和中国革命的历程起到了巨大作用。
B: 法布尔的《昆虫记》 除真实记录昆虫的生活,还透过昆虫世界折射出社会人生。全书充满了对生命的关爱之情,充满了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
C: 新闻的特点是内容真实,迅速及时,语言简明,可以有一定的艺术加工。
D: 《答谢忠书书》《与朱元思书》的作者分别是陶弘景、吴均,两人都生活在南北朝时期,两文都是写给朋友的书信,都是描写山水的佳作。
9、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很”“更”“最”“只”“才”都是副词。
B: “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一句中,加点的“而”在这里是连词。
C: “台阶”“我们”“美好”“已经”分别是名词、代词、形容词、介词。
D: “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在那稻棵上我捉过蚱蜢,在那沉重的镐头上有我的手印”一句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10、

下列选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鞠躬尽粹,死而后已”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
B: 共同的鉴赏能力与搏学多识使他们两人常常是一拍即合。
C: 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D: 女佣略一踌躇后,走上前去引起他的注意,可是他的表情是不奈烦的。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诗,回答相关问题。

田 舍
【宋】范成大
呼唤携锄至,安排筑圃②忙。儿童眠落叶,鸟雀噪斜阳。
烟火村声远,林菁③野气香。乐哉今岁事,天末④稻云黄。
【注释】①田舍:农家。 ②筑圃:修筑打谷场。③菁:水草。④天末:天边。这里是指稻田一望无际。

( 1 )全诗洋溢着一种 “ ” 的气息。(请用原诗中的一个词作答)

( 2 )请你展开想象,用生动的文字描绘出“儿童眠落叶,鸟雀噪斜阳”的画面。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范仲淹希文,二岁而孤,少有志操。之应天府,依戚同文学。昼夜不息,冬月惫甚,以水沃面;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

晏殊知应天府,闻仲淹名,召置府学。仲淹泛通《六经》,长于《易》,学者多从质问,为执经讲解,亡所倦。尝推其奉以食四方游士,诸子至易衣而出,仲淹晏如也。每感激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一时士大夫矫厉尚节,自仲淹倡之。

岁大蝗旱,江、淮、京东滋甚。仲淹请遗使循行,未报。乃请问曰:“宫掖中半日不食,当何如?”帝恻然,乃命仲淹安抚江、淮,所至开仓赈之,且禁民淫祀,奏蠲庐、舒折役茶、江东丁口盐钱,且条上救敝十事。

时吕夷简执政,进用者多出其门。仲淹上《百官图》,指其次第曰:如此为序迁,如此为不次,如此则公,如此则私。况进退近臣,凡超格者,不宜全委之宰相。夷简不悦。他日,论建都之事,由是知饶州。葛怀敏败于定川,贼大掠至潘原,关中震恐,民多窜山谷间。仲淹率众六千,由邠泾援之,闻贼已出塞,乃还。始,定川事闻,帝按图谓左右曰:若仲淹出援,吾无忧矣。奏至,帝大喜曰:吾固知仲淹可用也。进枢密直学士。仲淹以军出无功,辞不敢受命,不听。仲淹内刚外和性至孝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能自充。而好施予,置义庄里中,以赡族人。泛爱乐善,士多出其门下,虽里巷之人,皆能道其名字。死之日,四方闻者,皆为叹息。

(节选自《宋史范仲淹传》)

(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仲淹内刚外和/性至孝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
B: 仲淹内刚外和/性至孝/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
C: 仲淹内刚外和/性至孝/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
D: 仲淹内刚外和/性至孝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
(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字”是指在本名以外所起的表示德行或本名意义的名字,也称之为表字。
B: “诏”亦称诏书,指帝王的文书命令,诏令、诏策也是诏书之意。
C: “罢”在古文中有免除官职之意,表达相同意思的词语还有迁、举、谪。
D: “义庄”是古代中国社会风俗,指宗族中所置的田庄,用以赡族人、固宗族。
(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范仲淹幼年丧父,从小有志向节操,他读书勤奋,一般人不能忍受的困苦生活,范仲淹却从不叫苦。
B: 范仲淹饱有才学,他通晓《六经》、精通《易》学,学习的人向他请教,他为有疑者答疑解难,不知疲倦。
C: 范仲淹心忧民众疾苦,江、淮、京东等地遇灾,他开仓济民、禁止百姓过多的祭祀、奏请朝廷免除赋税,并向皇帝陈述救治朝政弊端的举措。
D: 范仲淹深得皇帝信赖,定川兵败时皇帝派遣范仲淹前往救援并击溃了敌军,事成后升他为枢密直学士,范仲淹却推辞不肯接受。
( 4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昼夜不息,冬月惫甚,以水沃面;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

②妻子衣食,仅能自充。而好施予,置义庄里中,以赡族人。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孔乙己那脱不下的长衫
刘云龙
①中学课本里鲁迅先生的文章,让我认识了那位在咸亨酒店里以几粒茴香豆下酒的孔乙己。且莫言他的潦倒合窘迫,留在我记忆里的是他那似乎永远也脱不下的长衫。孔乙己无疑是旧知识分子的一个典型代表。透过他那破旧的长衫,我们窥见的是那个时代的无奈与守旧,是那种既不愿意承认窘境又执意恪守“清高”的心态,这,不得不让我寄予极大的同情和怜悯,其间夹杂些许困惑。
②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虽不见了孔乙己的长衫。但类似的人却远没绝迹。虽说一些人不再身着那灰布长衫,但在他们名牌服饰的里面还固执的罩着那件脱不下的无形的“长衫”。
③很显然,这“长衫”存在于人们的意识深处。它禁锢了思维方式的变化,妨碍了观念的更新和思想的解放,使一些人的视野不能开阔,目光流于短浅。在现实生活中,何曾不见这“长衫”一如影子似地制约和束缚着我们?我们这个时代倡导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而在一些人眼里,这只是一句书面的口号,一些文字材料上的“添加剂”。这些人思想僵化,因循守旧,处处为自己考虑,不愿放弃既得利益,把解放思想当作装点门面的饰物。
④毕竟我们生活在日新月异的时代,必须迅即脱下那陈旧的“长衫”,做一个健步如飞的先行者。做一个敢为天下先的弄潮儿。遗憾的是,那些“长衫者”对瞬息万变一日千里的形势无动于衷,依旧我行我素,沉浸于往日的陈规陋习之中,甚至连承认那件长衫存在的勇气都没有。只要我们认真搜寻和思索一下周围的人和事,就不难发现,这该死的“长衫”还继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现实生活的舞台上仍然存在着那不死的身影。我们到底是以此为荣,还是以次为辱?
⑤孔乙己的时代早已消失。往昔渐去渐远,思想常虑常新。只要触及到关于思想关于观念的问题,我便会很自然地想到孔乙己那件灰布长衫。这互不关联的东西所引发的思考一直萦系于心。可以断言,彻底脱下“长衫”之日,便是时代进步之时。

( 1 )从全文看,当今社会的一些人身穿的“长衫”指的是什么?

( 2 )孔乙己不愿脱下那破旧的长衫是因为他穷困潦倒而又执意“清高”,当今社会的一些人不愿脱下那无形“长衫”的原因又是什么?(依据第③段内容用精练的语言回答)

( 3 )作者对穿着长衫的孔乙己的态度是复杂的。“同情和怜悯”,“其间夹杂些许困惑”。而对当今社会的“长衫者”,作者的态度又是什么?(依据第④段内容归纳出两个词回答)

( 4 )本文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问题意识,即人类在认识过程中因感知难以解决的现实矛盾而产生的怀疑、困惑、焦虑的心理状态,是力求发现问题、理清问题、破解问题的心理态势。很多时候。我们心中有了疑问,却不能提出问题。

我国中小学生课堂上主动提问的现状不容乐观,中小学生学习与发展课题组对此专门做了调查统计。

优秀的人爱提问:

猜想是疑问的起点,关系到提问的价值。众所周知,哥德巴赫猜想是世界三大数学猜想之一,至今都没有完全解决,目前最好的成果是由中国数学家陈景润1966年取得的。能够回答这个世界难题的人,他的学和能力定然不凡,而能够提出这个三个半世纪都无法解决的问题的人,他是否能更技高一筹呢?

其实,优秀的人往往特别注重提问,因为通过提问,人们可以准确地把握问题的本质。爱提问、会提问的背后反映的是敏锐的观察力、清晰的逻辑能力和坚决的执行力。

什么样的问题是“好问题”:

人生就是一个个问题解惑的过程。正如电影《教父》里的台词“要给他一个无法拒绝的请求”,“好问题”就是让人无法拒绝的问题,是接近本质的问题,是能让提问者与被提问者变得积极、站得更高、想得更深的问题。

如何提出一个“好问题”:

第一,提问时,准备充分,目标具体,直指事物的本质。

第二,精心设计,环环相扣,形成连环追问的“组合拳”。我们也许暂时不能达到别人的高度,但我们可以站在很高的地方提问。

第三,不做“只问不响”的“伸手党”,要在提问中记录灵感,寻找进一步解决问题的方法。

总之,提出一个好问题,最关键的是要先思考后提问。有专家提出了五个绝佳的思考角度:

证据:我们怎么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有什么证据可以证明?

视角:如果站在其他人的视角看这个问题,会怎么样?如果换一个角度会怎么样?

联系:它们之间是否存在某种规律或磨合模式?我们以前在那儿见过这种模式?猜想:如果它与众不同,那是什么样的?

相关:它为什么重要?

遇到任何现象,我们都不妨从这五个角度去思考,然后就可以大胆的提出问题。

班里召开主题为“做一个善问者”的研讨会,你收集并整理了以上材料。

( 1 )请观察图一,简要概括你得出的结论。
( 2 )阅读材料,你一定了解了“好问题”的四个特征。如果有机会向当代中国科幻文学的领军人物、山西作家刘慈欣请教,你打算向他提一个什么好问题?把你提的问题写下来。
( 3 )研讨会上,有的同学认为好好听讲就可以了,提问不提问无关紧要;有的同学则苦恼于不会提问。针对以上两种说法,请谈谈你的看法。

写作提示:①从材料中筛选有用信息;②思路清晰;③语言得体;④不少于100字。

四、写作(分值:60分)

不知不觉中,一学期已经过去,这个学期在你的学生生涯里也许是最不寻常的。你周围的一切都在变,这些变化也许使你快乐、使你兴奋、使你充满信心,也许使你困惑、使你忧虑、使你不知所措。对生活的关注和思考让我们觉得自己好象突然长大了许多,成熟了许多 。请把你上中学后最深切的感受写下来。作文题目:上了中学以后。
要求:①600字左右,要有真情实感 ;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