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17年河南省灵宝市第一高级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中央电视台举办的《中国成语大会》,得到了观众的高度赞赏,也让人们从参赛的学生身上看到了传承中华文化的希望。
B: 2014年春晚,一曲《时间都去哪儿了》让无数中老年人感怀感动,它再次提醒人们:时间一去不复返,切忌不要蹉跎岁月。
C: 通过“12345”市民服务热线的开通,使广大群众的许多困难得到了及时解决.如今,“12345,服务找政府”的理念已深入人心。
D: 邵逸夫对国内教育事业做出的杰出贡献,让他的名字不仅镌刻在千万学子的心里,更镌刻在一座又一座的教学楼上。
2、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兵临城下,形势间不容发 , 我们必须迅速做出决断。
B: 想当年将军金戈铁马 , 纵横大江南北,势不可当。
C: 整个调研过程他都没有参与,最后鸠占鹊巢 , 把功劳归为己有。
D: 作案者周密的课划和熟练的手法相得益彰 , 使案情扑朔迷离,增大了侦破的难度。
3、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取(jí) 山(mí) 刻(qǐn) 草莺飞(zhǎng)
B: 绕(yín) 盘(héng) 惘(chàng) 彬有礼(bīn)
C: 临(lì) 对(jiào) 搓(niǎn) 堂大笑(hōng)
D: 侦(jí) 护(bì) 羞(qiè) 抽丝茧(bāo)
4、下面一段文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春日踏青,青芜如毯,___________________;夏日听雨,雨声淅沥,___________________;秋日看花,花叶相辉,_____________;冬日观雪,雪意阑珊, ______________。好诗如四季,岁岁不相同。

①诗是千缕缤纷下那一丝虚幻的朦胧 ②诗是玉田琼屋上那一份惊艳的洁白

③诗是绿茵遍野时那抹久违的清新 ④诗是红叶清风里那一派无尽的潇洒


A: ③①④②
B: ④③①②
C: ④②③①
D: ③④②①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让适当的人处在适当的位置上,承担适当的责任是非常重要的。________________。大雁这种团队性强的动物,总是能给人以无限的启发。

①雁群会挑选一只最强壮的大雁担任头雁,掌控方向,带领所有的大雁飞翔。

②雁阵中也蕴涵了这个道理。

③爱护、关怀、鼓舞每一只大雁,阻止它们掉队。

④这样的安排既保证了团队的飞行效率,又保护了新生力量的成长。

⑤然后挑选另两只强壮的大雁断后,让它们照顾年幼体弱的大雁。

A: ①⑤④③②
B: ①②④③⑤
C: ②①④③⑤
D: ②①⑤③④
6、

下列加横线成语的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百团大战》这部电影中有许多惊心动魄的战斗场面,让观众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战争中八路军战士奋勇杀敌的牺牲精神。
B: 有这种诗人灵魂的传统的民族,应该有气吞斗牛的表现才对。
C: 你客观地分析前因后果,做将来的借鉴,重蹈覆辙 , 将来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成就。
D: 雨果先生慷慨激昂的演讲,博得了一阵又一阵热烈的掌声。
7、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敬畏生命,始终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这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初心和使命。
B: 政府需针对全社会开展疫情防控宣传、培训和演练,提高民众依法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素质和能力。
C: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党中央高度重视,迅速作出部署,全面加强对疫情防控的集中统一领导。
D: 面对这些严峻考验,医务工作者不负人民重托,交出了满意的答卷,诠释了真正救死扶伤的内涵。
8、依次填入下面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散文犹如中国文学园地中的一朵奇葩,在几千年的发展中,留下了许多

的经典名作, 着一代代炎黄子孙。每一篇佳作都是历史的折射,记录着历史的 。我们从中不仅能 文学的精髓,还能了解时代的变迁。

A: 不言而喻 滋润 苦痛 获取
B: 脍炙人口 滋养 沧桑 汲取
C: 不可名状 养育 磨难 吸取
D: 家喻户晓 培养 苦难 吸收
9、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除了驾驶员要有熟练的驾驶技术、丰富的驾驶经验之外,汽车本身的状况,也是保证行车安全的重要条件之一。
B: 听她讲话的声音,这人大概有二十三四岁左右。
C: 当今的世界,各个国家、地区相互依存,已经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是一个经济全球化的时代。
D: 这部小说讲述了一个身患重病的工人的女儿自强不息、与命运抗争的故事.对青少年有教育意义。
10、

下列关于文学作品内容及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鲁迅的小说,塑造了闰土、孔乙己等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形象至今仍有着顽强的艺术生命力。
B: “说”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一般不用韵,内容多含颂扬、鉴戒之意。
C: 高尔基的《童年》是一部自传体小说,描述了作者一段沉重的童年往事,感情基调严肃低沉,但通过“阿廖沙”的眼光描述出来,作品又不乏天真浪漫的色彩。
D: 《孟子》是儒家经典之一,由孟子及其门人弟子所作,《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就出自其中。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狱中题壁

(清)谭嗣同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 1 )诗歌前两句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的典故。揭露了顽固派的狠毒,表达了对维新派人士的思念和期待。
( 2 )诗歌后两句表达了________精神。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

(宋)太祖时,以李汉超为关南巡检使捍北虏与兵三千而已。然其齐州赋税最多,乃以为齐州防御使,与一州之赋,俾之养士。而汉超武人,所为多不法,久之,关南百姓诣阙,讼汉超贷民钱不还,及掠其女以为妾。太祖召百姓入见便殿,赐以酒食,慰劳之,问曰:“自汉超在关南,契丹入寇者几?”百姓曰:“无也。”太祖曰:“往时契丹入寇,边将不能,河北之民遭劫虏,汝于此时能保全其资财妇女乎?今汉超所取,孰与契丹之多?”又问讼女者曰:“汝家几女,所嫁何人?”百姓具以对。太祖曰:“然则所嫁皆村夫也。若汉超者,吾之贵臣也,以爱汝女则取之,得之必不使失所。与其嫁村夫,孰若处汉超家富贵?”于是百姓皆感悦而去。太祖使人语汉超曰:“汝须钱,何不告我而取于民乎?”乃赐以银数百两,曰:“汝自还之,使其感汝也。”汉超感泣,誓以死报。

(选自宋朝欧阳修《归田录》)

(注释)①俾:使。 ②阙:宫殿。 ③讼:控告。 ④取:同“娶”。

( 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与一州之赋 ________

问曰________

边将不能________

河北之民遭劫虏________

( 2 )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以 李 汉 超 为 关 南 巡 检 使 捍 北 虏 与 兵 三 千 而 已

( 3 )翻译句子。

①若汉超者,吾之贵臣也。

②太祖使人语汉超曰:“汝须钱,何不告我而取于民乎?”

( 4 )李汉超身为边将,虽有抵御契丹,保全百姓资财妇女之功,但也有“贷民钱不还”和“________”之过。(请用文中词句填空)
( 5 )请用自己的话说说李汉超“感泣”,发誓以死报效宋太祖的原因。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多翻几个个儿就熟了

①我的少年时光很短,最起码我自己这样认为。

②我说它短,是因为本该去享受的少年时光,被我自己掐断了。

③因为学习成绩一直很好,也因为我的倔强和高傲,中考的时候只报了唯一的一个志愿,那就是重点高中。我对所有人说,重点高中是我的囊中之物。结果老天弄人,差而败北。那一刻,仿佛看见所有人眼里都有一把嘲弄的匕首,纷纷刺向我,让我无处可逃。

④老师来劝我重读,父母也劝,可是我哪里还有脸回到学校,除非让我戴上一个大大的面具,用来遮羞。

⑤我没有选择重读,而是走了另外一条坎坷的路——自学。

⑥那时候的我经历着“最落魄”的青春。我的语文老师刘季夫知道后,让我加入他的文学社,鼓励我进行文学创作,那是我最早接触文学,一篇篇小文章经过他的修改,在当地的小报上发表,从此,我的文学之路开始了,虽然艰辛,却无比欣慰。在最苦的时日里,在那个冷冷的西屋里,我的手,因为长时间拿笔,被冻成了馒头的形状。

⑦总是母亲起床做饭的时候,我睡下。像路遥一样,我的早晨,也永远都是从中午开始。

⑧可是后来季夫老师生了病,文学社解散,我的世界一下子又暗了下去。

⑨母亲倒是支持我,她说,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坚持走下去吧。坚持,这是母亲最本真的鼓励吧,没有一点煽情的意味。“不过,”母亲接着说,“买稿纸和邮票的钱要你自己去挣来。”

⑩是啊,不工作,一直这么靠父母养活,我心里也愧疚,一咬牙去了父亲的工厂当了一名学徒工,白天工作,夜里写诗,靠着一种青春的激情,竟不觉得累。

⑪只是,我投出的稿子总是泥牛入海无消息,让我不禁有些动摇了。

⑫还是母亲,还是不带半点煽情味道的鼓励:“哪有那么容易成功的事儿,坚持住,总会有成果的。”

⑬我便选择继续坚持写下去。那个时候,喜欢看书,可是家里那几本书都已经读得稀烂,做梦都是关于偷书的梦,梦见自己偷偷地潜入书店,把书店里的好书装了满满几麻袋偷走,睡梦中露出贪婪的微笑。

⑭和母亲说起我的梦,母亲笑笑没说什么,周末的时候,领我去书店,让我挑喜欢的书。我不敢相信,吝啬的母亲为了鼓励我写作,竟然可以给我买那么多的书。《悲惨世界》、《复活》、《约翰·克利斯多夫》等等名著都是在那个时候与我抱了满怀的,我如饥似渴地读着,忘我地走进小说的世界里。从雨果的《悲惨世界》中,我知道了原来人间还有那么巨大的苦难和不幸,人如果要作恶,可以恶到什么地步,而人如果决心行善,又可能产生多么伟大的精神力量;从托尔斯泰的《复活》中,我学会了用解剖刀一般锋利的目光审视周围人们的道德,同时也用严格的尺度审视自己的心灵;从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多夫》中,我感受到友谊的温馨、爱情的迷人和牵魂动魄、艺术的价值和力量……

⑮我的文学之路从那个时候开始变得坚实了许多。

⑯又一次收到退稿的时候,我耷拉着脑袋,不敢面对母亲热切期望的眼神。正是年底的时候,母亲在灶台上给我们炒花生果,一边炒,一边对我说,不急,你看这花生果,要多翻几个个儿才能熟呢!人不也一样吗?受些煎熬和苦楚,有啥大不了的!

⑰我深有感触,是啊,有啥大不了的,我还不信,我的文字变不了铅字呢!

⑱终于,一年后的某一天,我的文章终于发表了,而且还是《散文》这样的大杂志。母亲向我表示祝贺的方式一样没有半点煽情意味,只是递给我一把炒好的花生果。我剥了皮,吃了一个,真香,炒得恰到好处。

⑲这一次母亲没有说话,但我永远记住了母亲关于炒花生果的那一段妙语:多翻几个个儿就熟了。

⑳是啊,迷茫、困惑……什么都不要怕,要成长,要成熟,就得在生活的热锅里多翻几个个儿呢!

( 1 )作者的文学之路坎坷不断,请说说作者的行文思路.
( 2 )阅读文章第⑧~⑱段,列举出“我”在文学道路上的诸多经历。
( 3 )请从修辞的角度析“那一刻,仿佛看见所有人眼里都有一把嘲弄的匕首,纷纷刺向我,让我无处可逃”一句的表达效果。
( 4 )“多翻几个个儿就熟了” 这是母亲关于炒花生果的一句妙语,作者将这句永远铭记在心的话在文中多次重复,并拟为文题,有何用意?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漓江情韵

从维熙

雨霏霏,雾茫茫。雨雾好像是漓江的纱巾,笼罩在它美丽的面颊之上。江里的渔舟、游船以及江边的垂钓者,都成了一个个逗点,在雨雾漓江的诗章中,挑逗着你手中的笔,把大自然中的绝美编织成篇。

我漫步江边,向这一个个黑色标点走去。最近的一个标点圆圆的,像是句号。等我走近了,才看见那是一把雨伞,但伞下空无一人。转身刚要离去,伞下忽然有稚嫩的童音向我问候:“你好——你好——”我顿时愣在那儿了。还没容我醒过闷儿来,那细嫩的童声又飞了出来:“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哎呀,他在背诵韩愈描写桂林山水的佳句!我弓下身,寻觅与我开玩笑的伞下顽童。一看吓了一跳,与我逗趣的竟是一只伏在鸟笼里的鹦鹉。鹦鹉见我俯视它,又对我来了一句欢迎词:“要知漓江美,请你登木舟。”我不禁笑出声来,猜想它的主人一定是个十分风趣的摇船人。

于是,我耐心地等待他的出现。终于,在漓江朦胧诗中,又出现了一个标点,那是一个破折号,顺着江心渐渐向江边移动过来。我从木桨击水的声音中悟出,那破折号是一只小舟。我猜想这叶木舟上的摇桨人,一定是这只神奇鹦鹉的主人;这只鹦鹉,是他有意安排在这儿吸引游客的。妙!这个超人的奇思妙想,等于给这首朦胧诗又增添了一个惊叹号。

果然,一叶木舟从雨雾中现身。一个低沉苍劲的男低音传入我的耳鼓:“你是过江,还是想游漓江?上船来吧!”

上了船,我才看清,他的脸清癯瘦削,身子和那张脸一样瘦削。让我吃惊的是,他竟是个一走一歪的残疾人。我的兴致顿时跌落了下来。他却不知我心态上的变化,依然兴致勃勃地对我说:“看你这身行头,不像是本地的过江人。你想去哪儿看景?不要看我的船小,它可以从漓江摇到桃花江。先生如果有远游的野兴,我还可以送你到阳朔,那儿有一条洋人街,是中国的一绝。”

我摇摇头,告诉他昨天我已经乘坐游艇去过那些景区了。

“那么,你登船的意思是……”他不解地望着我。

我只好言明只是想看一看调教鹦鹉读诗的摇船人。仅此而已。

他大声地笑了起来。那朗朗的笑声,惊飞了江边的水鸟,像是标点中的一串黑色省略号,消失在漓江茫茫的雨雾深处。

他告诉我,他先天残疾,一出生就被父母抛在江边,是一对在江上摆船的夫妇把他养大成人的。待收养他的两个老人走后,他不甘心靠吃“社会低保”打发日子,便开始了摇船生涯。有一天,他到鸟市去买鱼鹰,看见这只仅有一条腿的鹦鹉,便把它买了下来。从此,这只鸟儿与他朝夕相伴。

“那韩愈赞美漓江的诗,是你教它的?”我问。

“不是。桂林人都会背诵这两句诗,它听多了,就会学舌了。”

“那么请客人登船的两句话呢?”

“两个瘸子之间,心灵相通,我一点拨它也就会了。”说这话时,他似乎十分开心,又爽朗地笑了起来。

我沉默了。我不知这个腿部残疾的摇船人和他那少了一条腿的鸟,在雨雾漓江上苦心经营一天,能有多少收入。我想问问他,但嘴唇像被贴了封条一般,怎么也张不开。我不愿再耽误这个摇船人的宝贵时间,从衣兜里掏出一张五十元的钞票,塞到他的手里,匆匆下船。他从船上跳了下来,急切地对我喊道:“不可以——不可以——老先生,我没为你做什么,不能收你的钱……”

回到江边公寓,隔窗而望,那船那伞已不再是朦胧诗中的标点,阴柔情致的漓江和充满阳刚的人,编织成了漓江一首美丽的人文诗章……

( 1 )文章题为“漓江情韵”,全文写了哪些“情韵”?请分条概括。
( 2 )作者运用了哪些手法来刻画摇船人?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 3 )文中画线的句子“我想问问他,但嘴唇像被贴了封条一般,怎么也张不开”。为什么“我”想问却又张不开嘴?联系上下文谈谈你的理解。
( 4 )最后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四、写作(分值:60分)

作文
题目:心里美滋滋的
要求: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