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17年六安市毛坦厂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划线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他的事迹如此感人,值得可歌可泣
B: 对这一转变作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
C: 当时,他是美国家喻户晓的人物,因为他曾成功地领导战时美国的原子弹制造工作。
D: 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2、下面的片段选自《海底两万里》,这段文字描写的对象是( )。

我于是躺在地上,正好躲在藓苔丛林的后面,当我抬起头来,我看见有巨大无比的躯体发出磷光,气势汹汹地走过来。我血管中的血都凝结了!我看见逼近我们的是十分厉害的✶✶,是最可怕的鲨鱼类,尾巴巨大,眼光呆板阴沉,嘴的周围有很多孔,孔中喷出磷质,闪闪发光。


A: 三文鱼
B: 鲛鱼
C: 金枪鱼
D: 纹翅鱼
3、下列词语书写和划线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妖(ráo) 风骚 (líng)望 坟墓
B: 摇(yè) 嘶哑 (pīng)婷 海狭
C: (guàn)冕 天娇 鲜(yán) 呢喃
D: (fèn)外 飘逸 (wǎng)然 黎明
4、

根据语境,与下面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生活如歌,宽容是曲,和曲而歌,方知歌之动听; ;生活如海,宽容作舟,泛舟于海,方知海之宽阔。

A: 生活如山,宽容为径,登山循径,方知山之高大。
B: 生活如山,循径登山,宽容为径,方知山之高大。
C: 生活如山,宽容为径,循径登山,方知山之高大。
D: 生活似山,宽容为径,登山循径,方知山之高大。
5、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西部,沙子一旦摆脱了水,它们就会纵横捭阖 , 所向披靡。
B: 亚太地区各种自贸协定、倡议常常让非专业人士眼花缭乱
C: 目前,水资源紧缺的状况正以锐不可当之势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理应引起高度重视。
D: 这张新歌宣传照中,他静坐颔首低眉显示出的不仅仅是深情更有一番游子思家的情谊。
6、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大国崛起》本着“为国人打开视野、为人类共同进步提供思考”的创作宗旨,引导人们以开放的心态汲取历史的智慧。
B: 在第八届特奥会上,除四川本省的84名运动员外,还有来自全国各地的1177名运动员也参与了奖牌角逐。
C: 由于当今日本青年基本上对动漫、明星、腐文、萌元素等更有兴趣,使日本民间出现了对历史反思相当冷淡的现象。
D: 中小学安全教育能否深入人心,关键在于每个学生要树立起尊重生命的意识。
7、下列对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表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
A: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在战斗间隙,为战友们读《牛虻》,大家深受感动。
B: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分两个部分,先描写国内战争,后描写经济恢复和社会主义建设。
C: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著名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在病榻上(当时他全身瘫痪,双目失明)艰难写成的,出版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D: 保尔·柯察金当过童工,从小就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饱受折磨和侮辱,后来在科托夫斯基的影响下,走上革命道路。
8、下列句子中划线词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英勇善战的人民解放军锐不可当,以摧枯拉朽之势击溃了敌军。
B: 愈是环境复杂,愈是杂音喧嚣 , 我们就愈是要牢记初心、彰显定力。
C: 在外漂泊十多年的他见到亲人时终于忍俊不禁 , 留下了辛酸的眼泪。
D: 秀丽壮美的山川,神秘繁茂的森林,湛蓝高远的天空,都是大自然给我们的馈赠
9、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①要解决对食品市场监管____________的问题,就必须改革监管体制和工作机制。

②这部小说感人至深,作品主人公的_________,就是著名的民族英雄文天祥。

③学生没打好基础,__________,即不切实际地追求所谓远大目标,难成大事。

A: 不力 原型 拔苗助长
B: 不利 原形 拔苗助长
C: 不利 原形 好高骛远
D: 不力 原型 好高骛远
10、

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或俗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老人步履维艰地翻过一个山头,狂风吹得他有些摇晃,使他越发显得老气横秋
B: 我早就期望着能去长城游览了,今年五一,我终于如愿以偿地实现了自己的愿望。
C: 老师讲课生动有趣,牢牢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同学们个个听得入神,不停唯唯连声
D: 柳敬亭拜说书艺人莫后光为师,虚心学习,说书技艺炉火纯青 , 成为扬州评话的一代宗师,真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赏析(《春望》杜甫),回答问题。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 1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其中“感时”一语承上,“________”一语启下。抒发了诗人感时伤世的情怀。

( 2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属于那种描写,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赵一德,为郑留守家奴。一日,拜请于其主郑阿思兰及其母泽国太夫人曰:“一德自去父母,得全生依门下者,三十余年矣,故乡万里,未获归省,虽思慕刻骨,未尝敢言。今父母已老,脱有不幸,则永为天地间罪人矣。”因伏地涕泣,不能起。阿思兰母子皆感动,许之归,期一岁而返。一德至家,父兄已没。一德卜地葬二柩毕,欲少留事母,惧得罪,如期还燕。阿思兰母子叹曰:“彼贱隶,乃能是,吾可不成其孝乎!”即裂券纵为良。一德将辞归,会阿思兰以冤被诛,诏簿录其家。群奴各亡去,一德独奋曰:“主家有祸,吾忍同路人耶!”即留不去,与张锦童诣中书,诉枉状得昭雪还其所。太夫人劳一德曰:“疾风劲草,于汝见之。”因分美田庐遗之。一德谢曰:“今老母八十余,得归侍养,主之赐已厚矣,何以田庐为!”遂不受而去。

(选自《元史卷·一百九十七·列传第八十四》,有删改)

( 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一岁而返(________)

与张锦童中书(________)

( 2 )用“/”给文中画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诉 枉 状 得 昭 雪 还 其 所 籍

(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彼贱隶,乃能是,吾可不成其孝乎!

②会阿思兰以冤被诛。

③因分美田庐遗之。

( 4 )根据选文内容,用三个词概括赵一德的美德。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现代文阅读

①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地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躁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母亲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②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刷拉刷拉”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唉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③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④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⑤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⑥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 1 )文章三次用“悄悄地”这一词语描写母亲的行为动作,请琢磨第①段两个“悄悄地”和第②段中“悄悄地”分别折射出母亲怎样的心理状态?
( 2 )第①段中母亲说“好好儿活”和第⑥段中“我”说“要好好儿活”各有什么含义?
( 3 )作者反复写“看花”,请揣摩揣摩“看花”有着怎样的蕴涵?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守候精神家园

李蔚兰

①心只要在跳动,神经就跟着紧张,繁琐的事让我精神疲惫。这时我就想急切地回到我的精神家园——那个无关物质也无关利益的宁静之所,那个会让日益浮躁的心灵舒展与洁静的地方。

②我的精神家园就是我的书房。在那儿,云谲波诡的意识暴露无遗,精神之旅沉重而轻松。

③我最初的书房,是乡下祖传老宅的耳房,不足十平方米。外墙因风雨侵蚀而斑斑驳驳,岁月的青苔印在砖缝。屋顶,风或鸟无意丢弃的草籽,在夏季疯长成草苫。房间的地板踩上去吱吱作响,夜间天花板里会传出老鼠操练的脚步声。

④房里没有时兴的摆设,却有一个气派的书橱,是父亲的。那时,父亲常年出差在外,我便堂而皇之地成了房间的主人。莎士比亚、托尔斯泰、雨果、卡夫卡、鲁迅、巴金等很早就住了进来,弥散着异乎寻常的气味,像熏香一般。父亲童年时栽种的一棵椿树,笔直、茂盛地长在窗外。树叶婆娑,经常撕一片月色扯一缕清风抛进窗来。在那里,我可以尽情地领略唐韵古风,缠绵于《一千零一夜》的惊险离奇,感觉大师们的存在。有时痴痴地呆坐,让灵魂漫无目的地在房间里游荡,撞击四壁。

⑤大师们穿行在我的成长中,见证着我的成长,也成就了我童年富足而温暖的记忆。

⑥后来,有了一个“家”,依然在乡下,房子却比父亲的大了许多。我选择了阳光充足的一间作为书房。在满满一壁书的清朗朗的目光注视下,奔波一天的疲惫都撂在了门外。手摩挲着书们或光洁或粗糙的肌肤,皱巴巴的心绪即被烫得平熨舒畅。我尽可以读想读的,思欲思的,写爱写的,信马由缰放飞自由。虽然青灯黄卷,寂寞清苦,却也散淡从容。白驹过隙,时光流转,尘世的浮嚣掩去了眼角眉梢的浓墨重彩,只有一湖纷乱的思绪慢慢沉淀,以文字的形式流成一条绵长曲折的河。书房,有我欲弃而不能的记忆,想回而不能的岁月。仿若一株恬淡的莲,用宽阔的襟怀护出了一片天空,可以把我冰凉的手轻轻拢在掌心,把一切喧嚣隔在门外,让我倦了累了,都可以依靠。

⑦如今,家被搬进了城里的楼房。在钢筋水泥包裹着的城市中,我仍醉心于书的世界里。在熙攘的红尘中,我多么骄傲自己可以拥有一方宁静。我将书屋安置于阳台,把窗户开在向阳的花园里,让阳光恰巧注射到脚尖。有了书的点缀,阳台愈显得高雅,有了阳台的映衬,书房更显得明亮别致。加上护栏上数株兰花、几盆文竹,风姿绰约,亭亭玉立。风儿吹过来,带着淡淡的香。每每闲坐其中,一本书,一杯茶,这时你会感觉不到时间和空间的意义,只觉得这是一种便宜得很而又昂贵得无价的消受。一个人静静地写、默默地品,在文字中淡淡地握别,以一种惺惺相惜的感情。甚至每阅读一部优秀的作品,都像是经过了一场赤裸的洗礼,放下了金钱、权利、相貌以及被世俗熏陶了的思想,只剩下华丽的灵魂,洁净,暗自绽放着纯白。

⑧我知道,终有一天,皱纹会像落叶般悄悄铺满我的面颊。我的眼睛,不再那么透澈明亮,只剩下眼尾疲倦的余音,告诉自己曾经的过往。我会始终安安静静地游离在一切俗务之外,为了文字的相戚,永远诗意地守候精神家园,不让自己的心流浪。

(转载自“武清信息网”,有删改)

( 1 )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讲述“我”的书房的变迁?请写出表明书房变迁顺。

( 2 )说说第①段划横线句子中“我的精神家园”的具体含义。(用原文语句回答)

( 3 )本文的语言富有变现力,请你联系上下文,对文中的划线词和划波浪线句子进行品析。

①大师们穿行在我的成长中,见证着我的成长,也成就了我童年富足而温暖的记忆。

②手摩挲着书们或光洁或粗糙的肌肤,皱巴巴的心绪即被烫得平熨舒畅。

( 4 )你读了这篇文章有何启示?

四、写作(分值:60分)

以下两题选做一题。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字数不少于500字;④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⑤不得抄袭。
(1)鲜花的身后是绿叶,幼苗的身后是泥土,小溪的身后是山峰。身后的爱抚,身后的温暖,身后的坚强,支撑着我们走过一个又一个冬季。
请你以“有你在我身后”为题作文。
(2)阅读下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长跑途中,儿子不时地对爸爸抱怨跑得很辛苦。
跑到江边,儿子看见逆水而游的鱼,又开始借题发挥:“这些鱼真傻呀,逆水而游,多辛苦。”
“可他们正在享受快乐呢!”爸爸说。
“明明很辛苦,怎么会快乐呢?”儿子嘟哝着。
“他们享受的是奋斗的快乐啊!”爸爸说。
“顺水而行,不是更安逸、更舒适吗?不是可以享受一种更大的快乐吗?”儿子反驳说。
“你看见那片枯叶了吗?”爸爸指着漂流在江面上的一片枯叶说,“它就在顺流而下……”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