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朗润(rùn) 稀疏(shū) 水涨(zhàng)船高 B: 抖擞(sǒu) 黄晕(yùn) 捉迷藏(cáng) C: 应和(hé) 蓑(suō)衣 戴着笠(lì) D: 撑(zhǎng)伞 酝酿(niàng) 欣(xīn)欣然 |
2、 | 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名著是人类文化的精华,阅读名著,通过与大师们携手共游,可以增长见识,启迪智慧,使我们提高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B: 《繁星》《春水》是冰心在印度诗人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下写成的,用她自己的话说,是将一些“零碎的思想”收集在一个集子里。 C: 《童年》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它讲述的是阿廖沙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 D: 自古以来,传记几乎都是记载名人的丰功伟绩,而《名人传》却使我们看到了他们和常人一样有他们的痛苦、挣扎和矛盾。 |
3、 | 下面关于《西游记》《水浒传》《骆驼祥子》《格列佛游记》等名著读书笔记,哪一项表述有错误?( ) A: 三调芭蕉扇时,在众神佛的帮助下,孙悟空调得芭蕉扇,灭了火焰山的火,师徒继续西行取经。B: 宋江做了梁山泊山寨之主后,把忠义堂改为聚义厅,后来又在聚义厅前树起了“山东呼保义”“河北玉麒麟”两面绣字红旗。 C: 《骆驼祥子》通过祥子起起落落的拉车生涯,展现了旧北京穷苦人生活的世俗风情,揭示了不合理的社会制度,表达了对下层劳动人民的同情。 D: 在特别重大的节日,利立浦特小人国有一种专门表演给皇帝、皇后和首相看的游戏,游戏的奖品是不同颜色的精美丝线。 |
4、 | 下列词语字形和括号前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要塞(sè) 娴熟 殚(dān)精竭虑 眼花瞭乱 B: 作揖(jī) 窈窕 杳(yǎo)无音信 强聒不舍 C: 慰藉(jiè) 滞留 深恶(wù)痛绝 越俎代庖 D: 荣膺(yīng) 濒临 心无旁骛(wǜ) 油光可签 |
5、 | 下列词语中加下划线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 A: 滑稽/稽首 酬和/随声附和 呼吁/长吁短叹 B: 绯闻/菲薄 蓬蒿/病入膏肓 憔悴/猝不及防 C: 执拗/拗口 炮火/如法炮制 酷肖/不肖子孙 D: 嬉戏/熹微 硌牙/恪尽职守 叱咄/相形见绌 |
6、 | 近来,即将离开大学的毕业生纷纷在网上留言“晒遗憾”。某校报特意摘取四则大学生留言编成“晒遗憾专栏”,请你认真阅读留言后,从为专栏拟写的标题中选择最恰当的一项( ) ①网友说:“没有好好利用空余时间看书,整理行李的时候发现很多书都是新的。工作以后估计很难有大块的空闲时间看书了。” ②网友说:“上了大学就像从牢笼里放出来一样,不久就恋上了网络游戏,还因此补考过,唉!” ③网友说:“人生无法重来,与其以后付出十倍的艰辛和努力,不如现在多学一点。” ④同友说:“学弟学妹要记住,读书学习的黄金时间轻易滑过后,剩下的只有遗憾和追悔。” A: 利用年轻享受生活B: 遗憾何时能够弥补? C: 学生时代恐难重现 D: 珍惜青春留下精彩 |
7、 | 下列划线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为保障游客权益,是游客在参差不齐的旅游信息中不受骗,国家大力整顿了旅游市场。 B: 《科学报道》中的电视节目就是想以刨根问底的方式来解读世界奇特的事情。 C: 全县干部群众要以精益求精的态度认真对待工作,全身心投入,把工作做深、做细、做实。 D: 他们俩虽是孪生兄弟,但性格一刚一柔,大相径庭。 |
8、 | 下列字形和划线词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顷刻(qǐng) 更胜一筹 牙龈 头晕目眩(xuàn)B: 宽恕(sù) 海天相吻 脸颊 难逃厄运(è) C: 沉淀(diàn) 绝处篷生 点缀 津津乐道(jīn) D: 响晴(xiǎng) 德高望重 伫蓄 猝然长逝(cù) |
9、 | 选出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 A: 6月10是我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各地纷纷开展了与此相关的宣传活动。 B: 通过“‘车让人”活动的开展,使我市交通秩序得到进一步改善。 C: 学校举行的汉字听写大赛,极大地增加了我们学习和正确使用汉字的热情。 D: 辽宁男篮之所以取得如此骄人的战绩,是因为他们团结协作、努力拼搏的结果。 |
10、 | 下列划线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他们在争论一些很弱智的问题,我真是不屑置辩。 B: 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郑重其事地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迈进。 C: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俩的感情与日俱增。 D: 他演讲时那别具一格的气焰,听得台下的人都嗤之以鼻。 |
阅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完成下面小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 1 )刘禹锡在被弃置二十三年之后,从巴山楚水之地孤身归来。友人白居易赠诗叹其命运蹉跎。刘禹锡则在这首酬答诗中写下充满哲思意味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两句,抛开个人悲苦,尽显慷慨气概,体现了________的人生态度。( 2 )下列与“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都表达了“物是人非”之感的一项是( ) A: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B: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晏殊《浣溪沙》) C: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D: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
阅读《陈涉世家》(节选),完成第下列各题。 今亡亦死 亡:________ 宜多应者 应: ________ (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上使外将兵 翻译:________ 置人所罾鱼腹中 翻译: ________ ( 3 )阅读选文,写出引发陈胜、吴广起义的直接原因。(用原文回答) |
猫(选段)
冬天的早晨,门口蜷伏着一只很可怜的小猫,毛色是花白的,但并不好看,又很瘦。它伏着不去。我们如不取来留养,至少也要为冬寒与饥饿所杀。张妈把它拾了进来,每天给它饭吃。但大家都不大喜欢它,它不活泼,也不像别的小猫之喜欢游玩,好像是具有天生的忧郁性似的,连三妹那样爱猫的,对于它,也不加注意。如此的,过了几个月,它在我家仍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它渐渐地肥胖了,但仍不活泼。大家在廊前晒太阳闲谈着时,它也常来蜷伏在母亲和三妹的足下。三妹有时也逗着它玩,但并没有对于前几只猫那样感兴趣。有一天,它因夜里冷,钻到火炉底下去,毛被烧脱好几块,更觉得难看了。
春天来了,它成了一只壮猫了,却仍不改它的忧郁性,也不去捉鼠,终日懒惰的伏着,吃得胖胖的。
这时,妻买了一对黄色白芙蓉鸟来,挂在廊前,叫得很好听。妻常常叮咛着张妈换水,加鸟粮,洗刷笼子。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
妻道:“张妈,留心猫,它会吃鸟呢。”
张妈便跑来把猫捉了去,隔一会儿,它又跳上桌子对鸟笼凝望着了。
一天,我下楼时,听见张妈在叫道:“鸟死了一只,一条腿没有了,笼板上都是血。是什么东西把它咬死的?”
我匆匆跑下去看,果然一只鸟是死了,羽毛松散着,好像它曾与它的敌人挣扎了许多。
我很愤怒,叫道:“一定是猫,一定是猫!”于是立刻便去找它。
妻听见了,也匆匆地跑下来,看了死鸟,很难过,便道:“不是这猫咬死的还有谁?它常常对着鸟笼望着,我早就叫张妈要小心了。张妈!你为什么不小心?”
张妈默默无言,不能有什么话来辩护。
于是猫的罪状证实了。大家都去找这可厌的猫,想给它以一顿惩戒。找了半天,却没找到。真是“畏罪潜逃”了,我以为。
三妹在楼上叫道:“猫在这里了。”
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它很悲楚地叫了一声“咪呜!”便逃到屋瓦上了。
我心里还愤的,以为惩戒的还没有快意。
隔了几天,李妈在楼下叫道:“猫,猫!又来吃鸟了。”同时我看见一只黑猫飞快地跳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
我心里十分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
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地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
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
至此,我家永不养猫。
( 1 )简要概括文章节选部分的内容。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经典和我们
①读什么书,取决于为什么读。人之所以读书,无非有三种目的。一是为了实际的用途,例如因为职业的需要而读专业书籍,因为日常生活的需要而读实用知识。二是为了消遣,用读书来消磨时光,可供选择的有各种无用而有趣的读物。三是为了获得精神上的启迪和享受,如果是出于这个目的,我觉得读人文经典是最佳选择。
②认真地说,并不是随便读点什么都能算是阅读的。譬如说,我不认为背功课或者读时尚杂志是阅读。真正的阅读必须有灵魂的参与,它是一个人的灵魂在一个借文字符号构筑的精神世界里的漫游,是在这漫游途中的自我发现和自我成长,因而是一种个人化的精神行为。什么样的书最适合于这样的精神漫游呢?当然是经典,只要我们翻开它们,便会发现里面藏着一个个既独特又完整的精神世界。
③一个人如果并无精神上的需要,读什么倒是无所谓的,否则就必须慎于选择。也许没有一个时代拥有像今天这样多的出版物,然而,很可能今天的人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阅读得少。在这样的时代,一个人尤其必须懂得拒绝和排除,才能够进入真正的阅读。这是我主张坚决不读二三流乃至不入流读物的理由。
④古往今来,书籍无数,没有人能够单凭一己之力从中筛选出最好的作品来。幸亏我们有时间这位批评家,虽然它也未必绝对智慧和公正,但很可能是一切批评家中最智慧和最公正的一位,多么独立思考的读者也不妨听一听它的建议。所谓经典,就是时间这位批评家向我们提供的建议。
⑤作为普通人,我们如何读经典?我的经验是,不妨就把经典当作闲书来读。也就是说,阅读的心态和方式都应该是轻松的。千万不要端起做学问的架子,刻意求解。读不懂不要硬读,先读那些读得懂的、能够引起自己兴趣的著作和章节。这里有一个浸染和熏陶的过程,所谓人文修养就是这样熏染出来的。在不实用而有趣这一点上,读经典的确很像是一种消遣。事实上,许多心智活泼的人正是把这当作最好的消遣的。能否从阅读经典中感受到精神的极大愉悦,这差不多是对心智质量的一种检验。不过,也请记住,经典虽然属于每一个人,但永远不属于大众。我的意思是说,读经典的轻松绝对不同于读大众时尚读物的那种轻松。每一个人只能作为有灵魂的个人,而不是作为无个性的大众,才能走到经典中去。如果有一天你也陶醉于阅读经典这种美妙的消遣,你就会发现,你已经距离一切大众娱乐性质的消遣多么遥远。
( 1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观点。( 2 )文章围绕“经典和我们”从哪三方面进行了论述?将其写作思路写在下面。( 3 )选文第①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 )阅读全文,结合链接材料,联系你所读过的作品,谈谈你对“经典”的理解。(80--100字)材料一:惟有今天仍然活着的经典才配叫做经典,它们不但属于历史,而且超越历史,仿佛有一颗不死的灵魂在其中永存。正因为如此,在阅读它们时,不同时代的个人都可能感受到一种灵魂觉醒的惊喜。
材料二:经典作品是产生某种特殊影响的书,它们要么自己以遗忘的方式给我们的想像力打下印记,要么乔装成个人或集体的无意识隐藏在深层记忆中。
作文。
人有两个途径感知外部世界:一是眼睛,二是心灵。我们时常相信自己的眼睛,以为亲眼所见即为事实;有时,我们坚守自己的心灵,以为自己感受到、把握的是为真实。只是也许并非如此。……世界这张无形的大幕,已向青春的我们徐徐拉开。什么是真相?什么才是真相?它一直在诱惑我们,也许还会与我们纠缠一生。请以“食盐的真相”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文章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并在其相应区域拟写作文提纲。②自选角度,自选文体。③如写诗歌,不少于10行。其他文体,600字左右。④文中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真实校名或师生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