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 焙烧(bèi) 拮据(jū) 寒噤(jìng) 言简意赅(gāi) B: 晦塞(sè) 精髓(suí)) 摇曳(yè) 探骊得珠(lí) C: 作梗(gěng) 嗤笑(chī) 纤细(qiān) 鄙夷不屑(xiè) D: 惘然(wǎng) 参差(cēn) 恣睢(suī) 无关宏旨(zhǐ) |
2、 | 下而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历史悠久的饮食文化,提升了中华民族的勤劳和智慧。 B: 青年作为社会变革中最新锐而敏感的群体,其价值观变化最能反映社会变化,也最能影响社会发展进程。 C: 北京三联韬介书店24小时营业,让“不打烊”书店成为城市的精神地标。 D: 这群怀揣着城市梦的农民工,难道就不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城市中找到立足之地来安放自己漂泊的身心吗? |
3、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在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潮下,越来越多的铜仁人加入到“互联网+”创业的大军中。B: 前不久,铜仁市举办了以“环游梵净,纵横云海”的主题,来自全国各地的200余名自行车爱好者参加了本次活动。 C: 铜仁市各区县新兴的“生态观光园”不但有养生休闲居住功能,反而能保持生态原貌。 D: 能不能切实提高铜仁市民的综合素质,是成功创建文明铜仁的关键。 |
4、 | 下面画线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大家认为他提出的这条建议很有价值,都随声附和表示赞成。 B: 在外漂泊十多年的他见到亲人时终于忍俊不禁 , 留下了辛酸的眼泪。 C: 老师语重心长地给我讲了沉迷网络的害处,列举了许多同学因上网而荒废学业的例子。 D: 晚会结束前,她献上了一曲《烛光里的妈妈》,唱得栩栩如生。 |
5、 |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濠(háo)梁 长(cháng)林梢 毁(huǐ)灭 接踵而至(zhǒng) B: 矜(gān)寡 口称敕(chì) 修睦(mù) 多多益善(shàn) C: 兑(duì)命 三重(chòng)茅 漫溢(yì) 亭台楼阁(gé) D: 骈(bìng)死 沉塘坳(ào) 挚(zhì)爱 瞬(shùn)息万变 |
6、 | 下面画线词语解释不当的一项是( ) A: 上苍给它制作出来的居所却有多精致、多仔细、多么地一丝不苟啊!(连最细微的地方也不马虎,形容办事认真) B: 一个老师排除孩子世界里的一件小小的纠纷 , 是多么平常。(争执的事情) C: 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预先显露出来的迹象) D: 我的心在瘦骨嶙峋的胸腔里咚咚直跳。(形容山石等突兀、重叠) |
7、 | 梁山第36条好汉,他英俊潇洒,风流倜傥,多才多艺,吹弹歌舞刺枪使棒相扑杂耍及学诗词歌赋,人称浪子。他名叫( )。 A: 燕青 B: 林冲 C: 武松 D: 刘唐 |
8、 |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水浒》是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 B: 古代没有官职的人都穿布衣服,所以称布衣。 C: 表,是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 D: 古代帝王、诸侯所祭祀的土神叫“稷”,谷神叫“社”。后来就以“社稷”指称国家。 |
9、 | 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那时已经是深秋,露水很大,雾也很大,父亲浮在雾里。 ②黄泥是用来砌缝的,这种黏性很强的黄泥掺上一些石灰水豆浆水,砌出的缝铁老鼠也钻不开。 ③我起来时,父亲已在新屋门口踏黄泥。 ④那天早上父亲天没亮就起了床,我听着父亲的脚步声很轻地响进院子里去。 ⑤晃破了便滚到额头上,额头上一会儿就滚满了黄豆大的露珠。 ⑥父亲头发上像是飘了一层细雨,每一根细发都艰难地挑着一颗乃至数颗小水珠,随着父亲踏黄泥的节奏一起一伏。 A: ①③②④⑥⑤B: ①④③②⑥⑤ C: ④①③②⑥⑤ D: ④③②①⑥⑤ |
10、 | 下列关于文学名著和作家作品,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左传》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主要记载春秋时期史实,富有文学性。我们学过其中的《曹刿论战》。B: 《西游记》是一部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神魔小说,作品通过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赞扬了师徒四人为了实现崇高目标,不畏艰险、长期坚持、百折不挠的可贵精神。 C: 《济南的冬天》是现代著名文学家、剧作家、小说家老舍先生创作的一篇散文,文章紧紧抓住济南冬天“温晴”这一特点,描绘出济南特有的动人冬景。 D: “凶狠狡诈吝啬鬼毒招设陷阱;勇敢机智富家女妙计降妖魔”。这副对联出自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吝啬鬼”指葛朗台,“富家女”指鲍西亚。 |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北宋】晏殊 槛①菊愁烟兰泣露,罗幕②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③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④,山长水阔知何处? 【注释】①槛(jiàn):栏杆。②罗幕:丝罗的帷幕,富贵人家所用。③不谙(ān):不了解,没有经验。谙:熟悉,精通。④尺素:书信的代称。古人写信用素绢,通常长约一尺,故称尺素。 ( 1 )词的上片从哪里可以看出写的是什么时间的景物特征?( 2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被大学者王国维称之为“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须经过的第一境界。”结合本词及自己实际生活,谈谈你对这一境界的理解。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甲】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三峡》节选) 【乙】江水又东径狼尾滩而历人滩。袁山松曰:“二滩相去二里,人滩水至峻峭。南岸有青石,夏没冬出,其石嶔崯,数十步中悉作人面形,或大或小,其分明者须发皆具,因名曰人滩也。”(选自郦道元的《水经注·江水》) ( 1 )解释划线的词语。①沿溯阻绝________ ②素湍绿潭________ ③良多趣味________ ④或大或小,其分明者须发皆具________ ( 2 )翻译下面句子。①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②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数十步中悉作人面形,或大或小,其分明者须发皆具,因名曰人滩也。 ( 3 )用原文句子填空。【甲】文中第一段描写三峡的景色,侧面描写水流湍急的句子是“________”以船行之快烘托水流之急。 【乙】文选段说明的对象是________,说明其得名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 ( 4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是诗人李白在被流放途中遇赦写下的《早发白帝城》。请说说其中后两句诗与文中“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之间有什么相同与不同之处。 |
林黛玉进贾府(节选)
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带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珮;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黛玉连忙起身接见。贾母笑道:“你不认得他,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
黛玉正不知以何称呼,只见众姊妹都忙告诉他道:“这是琏嫂子。”黛玉虽不识,也曾听见母亲说过,大舅贾赦之子贾琏,娶的就是二舅母王氏之内侄女,自幼假充男儿教养的,学名王熙凤。黛玉忙陪笑见礼,以“嫂”呼之。
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谅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便用帕拭泪。贾母笑道:“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你妹妹远路才来,身子又弱,也才劝住了,快再休提前话。”这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又忙携黛玉之手,问:“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一面又问婆子们:“林姑娘的行李东西可搬进来了?带了几个人来?你们赶早打扫两间下房,让他们去歇歇。”
说话时,已摆了茶果上来。熙凤亲为捧茶捧果。又见二舅母问他:“月钱放过了不曾?”熙凤道:“月钱已放完了。才刚带着人到后楼上找缎子,找了这半日,也并没有见昨日太太说的那样的,想是太太记错了?”王夫人道:“有没有,什么要紧。”因又说道:“该随手拿出两个来给你这妹妹去裁衣裳的,等晚上想着叫人再去拿罢,可别忘了。”熙凤道:“这倒是我先料着了,知道妹妹不过这两日到的,我已预备下了,等太太回去过了目好送来。”王夫人一笑,点头不语。
( 1 )王熙凤的出场有什么特点?这说明了什么?最怕妈妈突然对我好
孙道荣
①新学期,她给孩子们布置了第一篇作文:最难忘的时刻。
②她是一名支教老师,在这个偏远的山区,方圆几十里,只有这一所学校。学生大多是留守孩子,他们的父母,大部分都远赴外地打工,难得回来一次,这也成了很多孩子与父母一年中难得相聚的唯一机会。其时,春节刚过,孩子们刚刚与久别的父母重聚,她希望孩子们用手中的笔,记录下这一温暖的时刻。
③作文交上来了,她认真地批阅。不出所料,几乎所有的孩子,写的都是春节期间,与从外地打工赶回来的父母相聚的那一刻。
④一个孩子,写了妈妈带回来的好吃的,那是他吃过的最美味的东西了,他感觉那一刻,自己好快乐。
⑤一个女孩子写的是,爸爸给她新买的书包,当爸爸帮她将新书包背好的那一刻,她觉得自己好幸福。
⑥一个男孩子写道,他已经两年多没有见到过爸爸了,爸爸刚走进家门的时候,他都一下子没有认出来,爸爸突然一把将他抱了起来。那一刻,他感觉有点陌生,但是,很温暖,真的很温暖……
⑦那一刻,很温暖,很难忘。
⑧她的目光,久久地停在了一个女孩子的作文本上。
⑨女孩子写道,“以前,是爸爸一个人出去打工,后来,妈妈也出去了,留下我和弟弟,跟着年迈的爷爷一起生活。每年,他们都只在春节的时候才能回来,年一过完,他们就又出去打工了。今年,直到年初二,他们才回到家,因为他们没买到年前的火车票。”
⑩“这一次,因为没赶回来吃年夜饭,爸爸妈妈答应我和弟弟,会在家里多呆几天,这可把我俩乐坏了。”
⑪“爸爸妈妈回来之后,很忙,除了走亲戚外,他们还要将庄稼地重新翻整一遍,这样,年迈的爷爷春耕的时候,才好播种。虽然爸爸妈妈回来之后,忙得根本没时间陪伴我们,甚至顾不上我们,但我仍然觉得很满足,很幸福。”
⑫“一天,妈妈没有下地干活,而是一整天都陪着我和弟弟,给我们做饭,烧了好几个好吃的菜,帮我们把所有的衣服都洗干净叠整齐了,爸爸还检查了我和弟弟的作业……总之,那一天,妈妈和爸爸对我们姐弟俩特别好,特别温柔。”
⑬读到这儿,她以为女孩子接下来会写,那就是她最幸福的时刻。可是,没有。女孩子写的是:“那一刻,我哭了。我知道,爸爸妈妈明天肯定又要离开家,出去打工了。”
⑭女孩子在作文结尾这样写道,“我最难忘的时刻,也是最难过的时刻是,妈妈突然对我特别好,因为,那意味着,他们第二天,又要离开家了,又要一年之后才能回来了。”
⑮在这行文字下面,她依稀看到几滴泪水的痕迹。
⑯她也流泪了。
⑰她已经支教三年了。在城里,她有一个温暖的家,有一个调皮可爱的儿子。每次离开城里的家之前,她也念念不舍,她觉得自己亏欠这个家太多,尤其是对儿子。所以,每次离开家之前的那一天,一向粗线条的她,也都会对儿子表现出特别温柔、特别细致、特别耐心,恨不得把对他所有的爱和牵挂都留下来。也许,儿子也特别害怕自己突然对他那么好吧?
⑱她突然无比想家。她给老公打了个电话。夜已深,儿子已经睡着了,她让老公将手机放在儿子的面前,她听到了细微的鼾声。那一刻,她泪流满面……
(《品读》2015年第12期,有改动)
( 1 )根据小说情节,以“她”为陈述对象,完成下面表格。情节 | 主要事件 |
开端 | 她给学生布置作文:最难忘的时刻 |
发展 | ________ |
高潮 | ________ |
①她的目光,久久地停在了一个女孩的作文本上。
②一向粗线条的她,也都会对儿子表现得特别温柔,特别细致,特别耐心。
( 3 )文章第17段、18段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写法借鉴】本文的语言多用口语,通俗易懂。比如:“于是总想造一些时髦的句子,东拐西缠多绕一些弯子。实际呢?弄巧成拙,适得其反。”这个句子口语色彩浓厚,平实易懂。
【片段仿写】请你用平实、口语化的语言写一段话,刻画母亲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