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17年承德市围场玉林学校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选项中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诗经》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的305篇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它开创了我国诗歌的浪漫主义传统。
B: 王熙凤是《红楼梦》中的人物,人称“凤辣子”.她精明能干,惯于玩弄权术,为人刁钻狡黠,对上善于阿谀奉承,深得贾母欢心,是贾府中炙手可热的女强人。
C: 莫泊桑是法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创作了300多部短篇小说,是世界三大短篇小说王之一,除了我们学过的《我的叔叔于勒》之外,他的代表作还有《羊脂球》《项链》《菲菲小姐》等。
D: 《名人传》是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的一部人物传记,它叙述了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列夫•托尔斯泰苦难和坎坷的一生,赞美了他们高尚的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
2、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新闻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六个要素,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部分结构。
B: 陶渊明是清代大诗人,又名潜。他长于诗文辞赋,诗歌多描写自然景色及农村生活情景。
C: 《石壕吏》是“三吏三别”中一篇,作者是唐代的杜甫,我国现实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
D: 雨果,法国著名作家,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和《悲惨世界》等。他愤怒地谴责了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罪行,表达了对被侵略、被掠夺者的巨大同情。
3、

下列各项对课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鲁迅在《雪》中绘声绘色地再现了江南雪天孩子们塑雪罗汉的欢乐情景。这种欢快喜悦与下文写到因雪罗汉的消融而深感失落、悲哀之情形成鲜明对照,突出追求美好理想的思想感情。
B: 高尔基的《海燕》通过对暴风雨来临前大海景象的描绘以及对海燕战斗英姿的刻画,热情洋溢地歌颂了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先驱坚强无畏的战斗精神,给人以极大的鼓舞。
C: 纪伯伦《雨之歌》中的“雨”是一个多愁善感的形象,作者借助这一形象,表达了对爱情的赞美与执着追求。
D: 郭沫若的《雷电颂》是一篇慷慨悲壮的抒情独白,通过屈原对风暴雷电的召唤,表达了对自然伟力的至高礼赞。
4、下列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肉食者谋之,又何焉/奉命于危难之
B: 克之/公问其
C: 遂逐齐/三人行,必有我
D: 望其旗/所向披
5、

下列句中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 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B: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C: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D: 余闻之也/久
6、

选出意义内容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 )

A: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B: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C: 贵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
D: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7、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光秃秃的山上,稀稀拉拉地长着一些野生的熏衣草。
B: 暮色中,第一颗星星出现在天空中,悬崖下面的地面开始变得模糊。
C: 这对于一班见异思迁的人,对于一班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到、以为无出路的人,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
D: 以前那种猛烈而干躁的风,变成了飘着香气的微风。
8、

下列各项判断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平静”“起伏”“清楚”“优雅”词性相同。
B: “远离尘嚣”“克服困难”“锻炼身体”“庭院深深”都是动宾短语。
C: “我们若能这样追问,一切虚妄的学说便不攻自破了。”这个复句是假设关系。
D: “每年的运动会上,都有全市各所学校学生的广播体操表演。”这个句子的主干是 “广播体操表演”。
9、

从修辞角度,选出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 )

A: 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
B: 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花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地笼罩着我。
C: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D: 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10、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 , 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
B: 大约7点钟,掌声雷动,周总理神采奕奕地走进宴会厅,亲切地向大家招手致意。
C: 同学们特别喜欢王老师,对她的提问总是随声附和
D: 他虚心好学,遇事总爱刨根问底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回答后面的问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 1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歌标题和第二句中的“龙标”都是指作者被贬官的地名。
B: 诗歌首句写景,次句叙事,后两句抒情。
C: 首句写景兼点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
D: 诗歌想像奇特,气概超逸,笔势灵动,体现了李白诗歌的现实主义风格。
( 2 )请从修辞和作者情感表达两个角度对“我寄愁心与明月”这句诗作简要赏析。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砚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匡衡①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②,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③文不识④,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⑤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⑥给以书,遂成大学⑦。

【注释】①匡衡:汉朝人。②不逮:指隔壁烛光透不过来。逮,及、到。③大姓:大户人家。④文不识:人名,姓文名不识。⑤佣作:做工辛勤劳作。⑥资:借。⑦大学:大学问家。

( 1 )解释下列句子中的文言实词

①先达德隆望尊________ ②每假借于藏书之家________

其欣悦 ________ ④礼愈 ________

( 2 )翻译下列句子。

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②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 3 )援甲、乙两个文段中分别写了主人公两件事,请简要概括。

( 4 )甲、乙两个文段中的主人公可谓都取得了成功,请联系两个文段内容谈谈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各题

少年书架

①喜欢书,像喜欢一件宝物。小时每每发了新书,都要找来旧报纸,包了书皮,工工整整写上:语文,数学……然后是班级姓名。手里托着书,美滋滋看着,心里有份庄重。有种没来由的稳妥。

②学期末,新书变旧书,一如既往的整齐,只是有了岁月的痕迹,泛着淡淡的黄。细心收起来,放到纸箱里,来年春天,再搬出来晒太阳。

③偶然去老师家,一进门就呆住了:老师客厅的一面墙,宽宽大大一面架子,大大小小的书,一本本直立着,是一队队意气风发的少年,春意荡漾啊!罗列其中的,还有照片,石膏雕像,或者一盆小小的文竹……我真是看呆了,书,可以这样放,多好!

④那是王老师用木板和木条,自己钉在墙上的,美其名曰:书架。我用手抚摸着那粗糙的木条、木板,还有书,像是就别的朋友,细腻,温暖。

⑤我迷恋上老师书架的样子了,在书桌前,把书一本本立起来。左右用厚厚的字典做靠背,俨然一个小书架了。这小小发明,竟然让我激动了许久。

⑥放学回家,喜笑颜开地告诉爸妈,我有书架了!爸妈一愣,哪里的?

⑦待我把在老师家里的所见,以及自己在书桌上摆放的事告诉他们的时候,妈妈嘴角漾起一份笑意,眼里还有一抹难以名状的光泽。

⑧那是,家里的条件不好,能上学读书,已经是很幸福的事情了,哪里还敢奢望买上一件这样“无用”的家伙呢?当然,我也会悄悄想:什么时候,我也会真的拥有一个那样的小小书架?

⑨那是一个秋日,天,蓝蓝的,几片厚厚的白云,暖暖地轻轻的飘着。爸爸下班回家,推着自行车进了院子,连声道:够了,够了!

⑩什么够了?我和妈妈惊奇地从屋子里跑出来。看,这些木头足够做一个小书架了。爸爸兴奋着。我看那些木条、木板,在爸爸的自行车后架上安静地等待着。小心脏一下子活跃起来,不知所措了,我仿佛看见了,看见了那个美丽的家伙款款而来……

⑪ 爸爸利用下班的时间,去包装厂,在丢弃的废料中,千挑万拣,捡来这能用的木料。

⑫ 歇班两天的爸爸,用砂纸,一点点地打磨着那些木头,准备好锤头、钢锯、各种钉子、油漆……放了学的我,迫不及待地往家里跑,蹲在一边,看着爸爸在木屑中忙乎。

⑬天,静静的;阳光,亮亮的。院子里似乎有了道道金光。两天的时间,掰着手指过。

⑭小小的书架成了!

⑮爸爸问我,喜欢什么颜色。我想啊,想,就调成黄色吧。爸爸涂漆,一遍又一遍,慢慢地,小小书架成了土黄色,是秋天叶子成熟的颜色。

⑯风来,漆干。抱起书架,放到桌子的一角,把书一本本放进去。那欢喜,宛如莲花的一瓣,在心里,一点点绽开。放满书的架子,是一株亭亭玉立的稻子,安静、饱满。见到它,如见到久违的老友。

⑰日子深一脚浅一脚地过,它在身边,不离不弃,不恼不怒。经历各种漂泊,它伴着我,慢慢换了容颜。

⑱家里也已拥有大大的书架,开阔大气。而它早已泛起了油渍的光,笨拙而苍老。即便如此,它亦端端正正地立在我的桌前,是我的长者,沉默不语,凝视着我,撑起我的腰身。

⑲如果有一天,要我选择少年重来,陪伴我的,依然是少年书架。

(选自《做人与处世》,有改动)

( 1 )本文围绕“书架”写了那几件事?请概括填空。

________→“我”用字典做了一个“小书架”→________→书架伴“我”成长

( 2 )品读第⑦段划线句,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妈妈的心理。

妈妈嘴角荡起一份笑意,眼里还有一抹难以名状的光泽。

( 3 )批注,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请参照示例,自选角度对文中第⑧段划线句做两条批注。

示例:那欢喜如莲花的一般瓣,在心里,一点点绽开。

批注一:以莲花的绽开来比喻我的欢喜,形象具体地再现了我放书时的心情。

批注二:一点点绽开与前文一本本放相照应,展现了我的心情越来越愉悦的过程。

语句:我仿佛看见了,看见了那个美丽的家伙款款而来……

批注一:________

批注二:________

在第十六段作者称书架为久违的老友,第十八段中又称之为我的长者,为什么?请结合全文分析。

( 4 )文中少年书架陪伴我成长,陪伴你成长的物品是什么,他如何陪伴你成长?请具体谈一谈。

阅读下列文章。

人类可以冬眠吗

①据科学调查,实际上,所有的动物在冬天都会由于低温的影响,变得不爱动弹。因为这时的食物非常缺乏,而身体又需要保存热量。

②在冬眠时,动物的体温会降到极低,它的新陈代谢、氧气需求和呼吸也会大大减少。不过,大部分动物都不会一直这样沉睡下去。它们会偶尔起来上个厕所、吃一些食物,或者伸展一下身体,来保证肌肉不会萎缩。

③有记录表明,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人类也能够进入冬眠一样的状态。2006年10月,一位日本人在攀爬雪山时失踪,24天后才被救援人员发现。他被发现的时候,医生确定他身体的新陈代谢已经处于停滞状态。但他确实只是“睡着了”,经过治疗,成功地复苏过来。

④还有一名掉入冰水中的挪威滑雪者,当时他已没有了心跳和呼吸,体温下降到了13.8℃,但经过抢救,他仍然成功苏醒和复原。可见,人类自身还是具备冬眠的“潜力”的。

⑤人们还发现,当受伤的人进入冬眠状态后,就像被麻醉了一样。不但感觉不到疼痛,而且还可以减少出血,为抢救赢得宝贵的时间。目前,医生们已经可以用各种急救设备来降低病人的体温,以便外科医生能更顺利地为他们进行手术。

⑥但是,让人类“冬眠”的计划还很复杂。

⑦首先,咱们人不像动物,天冷了,咱们只要穿上厚衣服就可以照常活动了,就不需要窝在被窝里睡大觉了。久而久之,人类的冬眠“潜能”也就慢慢“退化”了。其次,单纯地用低温来让人冬眠其实是不行的。因为当温度降低到一定程度时,人体内的细胞就会被破坏,体内的血液和其他液体也会开始凝固,这一“睡”可能就再也醒不过来了。

⑧所以,现在用来使人进入冬眠状态的手段,实际跟麻醉差不多,需要使用一定的药物,而到目前为止,这种办法只能使体型较小一些的动物进入冬眠。对体型较大的动物来说,药量小了不起作用,药量大的话又极容易引发危险。至今科学家们还未能成功地在猪、羊等动物身上实现“人工冬眠”。

⑨现在人类对冬眠技术的需求主要集中在太空旅行方面。为了飞往更遥远的星球,宇航员需要暂时进入一种休眠状态,以便在沉睡中度过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漫长时间。否则,到达那些陌生星球的,只能是机器人了。因此,人类仍然在继续努力探索冬眠的秘密,争取在这一领域实现突破。 (选自《探索与发现》2014年4月,有改动。)

( 1 )在冬眠时,动物呈现出怎样的生理特征?

( 2 )让人类“冬眠”计划的复杂性表现在哪两个方面?目前,用来使人进入冬眠状态技术手段取得怎样的进展?

表现:①________②________

进展:________

( 3 )文章第④段画线句中“苏醒”和“复原”能否对换,为什么?

四、写作(分值:60分)
题目上:真没想到

要求:①不少于600字;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有条理,有感情,有中心。③写人要抓住特点。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