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17年汕头市南澳县云澳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扎/钱 奢/靡靡之音 翻江海/行逆施
B: 嘴/告/汤蹈火 然不同/炯炯有神
C: 古/贿/云流水 亲密无/黑白相
D: 寒/蚀/食不安 之以恒/强凌弱
2、下列划线成语使用不正确的是( )

千亩黄灿灿的油菜花田姹紫嫣红,分外美丽;赏花游客络绎不绝,让村民的“绿色农家菜”也跟着火了一把。往年山村里的餐饮铺总是惨淡经营、无人问津,今年,油菜花开了,游客上门了,农家菜馆也兴旺起来。默默无闻的山区小城——黄扬“一夜成名”,变身为咸宁市郊景色宜人的一方休闲旅游乐土。

A: 姹紫嫣红
B: 络绎不绝
C: 无人问津
D: 默默无闻
3、下列对本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已亥杂诗(其五)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A: “浩荡离愁”是指离别京都的万般愁绪汹涌而来,既有对亲朋好友的不舍,又有对人民生活的担忧;既是辞官的愤然,又是对社会的不满。
B: 这首诗运用借物喻人的手法,“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形象地表明诗人的心志:虽离京却表示仍然要为国家尽最后一份力的爱国感情。
C: 龚自珍曾说“诗与人为一,人外无诗,诗外无人”,他自己的创作就是最好的证明。诗中“花”喻青少年,表明诗人要为培养下一代做出牺牲。
D: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辞官后不甘消沉,决心继续关心国家大事的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这是一种爱国精神,也是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
4、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 我们来到郊外,登上开满杂花的小山坡,俯瞰山下的沧海桑田 , 真是心旷神怡!
B: 对于重要的书,我们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C: 楼房鳞次栉比 , 公路平坦通畅,河流重现清澈,这些是我市推进新农村建设以来呈现出的新景象。
D: 只要走进他们的新居,就会感到,这是一个舒适的休憩所处,更是欢叙天伦之乐的家园。
5、

下列词语中,每对加下划线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现/使/参不齐
B: 岖/形 门/上欺下
C: 拨/躇/更胜一
D: 较/气/引经
6、请选出下列词语中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
A: 紧(bēng) 黑(yōu) 热(zhì) 摧拉朽(kū)
B: 杆(wéi) 首(qiáo) 维(qiān) 锐不可(dǎng)
C: 然(qiāo) 闲(fù) 峋(líng) 无消息(yǎo)
D: 婆(suō) 娌(zhóu) 责(jié) 惟妙惟(xiào)
7、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做好安全防溺水工作,取决于领导是否重视。
B: 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应该采取各种办法,培养和提高中小学教师的水平。
C: 近代历史的屈辱警示着我们,因为教育落后便意味着将永远处于受剥削被侵略的地位。
D: 我国自行设计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具有覆盖范围广、受地面影响小、定位准确及时的特点,在抗震救灾中大显身手。
8、

下列句子中加线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比尔·盖茨在采访中说,自己能够正视一个没有软件的未来,因为有人可能正在致力于带来某种具有石破天惊意味的创新。
B: 峨眉山是闻名中外的旅游胜地,素有“峨眉天下秀”之誉。山山有奇景,十里不同天,巍峨磅礴的重峦叠嶂,令许多游客流连忘返
C: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既要重视知识和能力,又要重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因为二者形影不离 , 同样重要。
D: 北京电视台的几个经济类节目都办得惟妙惟肖 , 显示出编导很有水平。
9、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解释错误的是( )
A: 老太太哭道:“怎生这样苦命的事!中了一个甚么举人,就得了这个拙病!”(拙病:倒霉的病)
B: 宗师说我火候已到。(火候:这里指写文章的功夫)
C: 如今不知因我积了甚么德,带挈你中了个相公。(带挈:提携,提拔)
D: 屠户被众人局不过 , 只得连斟两碗酒喝了……(局不过:碍于情面,虽然自己不愿意,也只好屈从)
10、下列关于名著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格列佛游记》中,格里佛躲在箱子里,不料箱子被老鼠叼走,于是他就从慧骃国直接来到了大人国。
B: 《简·爱》中女主人公自尊、独立性格的形成,是与她童年的幸福生活分不开的。
C: 青面兽杨志潜心仕途,但先在黄河丢了生辰钢,后在黄泥岗丢失花石纲,不得不落草桃花山,并投奔梁山,最终在征方腊时病逝。
D: 《杨修之死》节选自《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诸葛亮智取汉中,曹啊瞒兵退斜谷”。其中,“曹阿瞒”即曹操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秋夜曲

张仲素①

丁丁漏水②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

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

【注】①张仲素,中唐诗人。其诗多为乐府歌词。②漏水:漏壶(古代计时工具)滴水。

( 1 )请描述诗歌前两句所描绘的景象。
( 2 )“征衣未寄莫飞霜”表达了主人公哪些情感?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甲】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节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乙】专诸者,吴堂邑人也。(伍子胥)乃进专诸于公子光。四月丙子,光伏甲士①于窟室②中,而具酒请王僚。王僚使兵陈自宫至光之家,门户阶陛左右,皆王僚之亲戚也。夹立侍,皆持长铍③。酒既酣,公子光详为足疾④,入窟室中,使专诸置匕首鱼炙之腹中而进之。既至王前,专诸擘⑤鱼,因以匕首刺王僚,王僚立死。左右亦杀专诸,王人扰乱。公子光出其伏甲以攻王僚之徒,尽灭之。

(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有删改)

【注】①甲士:身穿铠甲的武士。②窟室:地下室。③长铍:长矛。④详为足疾:假装脚有毛病。“详”同“佯”,假装。⑤擘:拆,掰开。

( 1 )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秦王怫然怒 怫然:________

鹰击于殿上 仓:________

③王僚使兵陈自宫至光之家 使:________

④酒既 酣:________

( 2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②光伏甲士于窟室中,而具酒请王僚。

( 3 )外交辞令往往藏有“潜台词”,委婉含蓄。请说出【甲】文中“与臣而将四矣”的“潜台词”。
( 4 )孔子曾说:“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论语·子路》)请结合【甲】【乙】两文,分别说说唐雎和专诸作为“士”,在“不辱君命”方面的具体表现。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春》一文(节选),完成下面小题。

①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趟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批注:春草图,着力描写春草勃发的景象,——草的嫩、绿、多,惹人喜爱。)

②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③“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批注: )

④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两三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⑤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儿事去了。“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⑥春天像

⑦春天像

⑧春天像

( 1 )结合语境解释文中加点的“酝酿”和“烘托”两个词语

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②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 2 )给文章加批注,是很好的读书方法。请仿照第一段后的批准,结合你对语段的理解,给第③段加上恰当的批注。
( 3 )联系上下文,说说加点词句的表达效果。

①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 , 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②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 , 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着一层薄烟。

( 4 )想像一下,“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下面的诗句中哪一句描写的画面与它最接近?( )
A: 春风又绿江南岸(王安石《泊船瓜州》)
B: 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C: 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D: 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
( 5 )下面对③段中加点词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 从感情色彩看,“卖弄”是褒义词。
B: “宛转”的意思是温和而曲折。
C: “应和”与“呼应”是同义词。
D: “嘹亮”的反义词是“低沉”。
( 6 )按原文准确默写出⑥⑦⑧三段的内容。
  • 阅读下文,完成1—4题。

木刻猴子

林文义

⑴小时候,常常看见祖父在把玩一件小东西:一整块黄杨木雕刻而成的猴子群像。猴子有三只,做出三种截然不同的表情——一只双手掩着耳朵,一只双手遮着眼睛,另一只则显得十分心虚地捂住自己的嘴巴。祖父似乎很钟爱它,常常独自坐在晚霞夕照的院子里,无限怜爱地抚摩着它。

⑵有一次,我把木刻猴子放在膝头上,翻来翻去地看。没什么意思嘛,就是一块木头,刻成三个猴子。表情很逗人,可是没有发条,不像机械、铁皮做成的猴子,只要旋紧发条,它就叮叮咚咚地打鼓敲钹。没什么好玩嘛!我翘着小嘴巴,把木刻猴子还给祖父。

⑶祖父把我抱起来,指着木刻猴子对我说:“阿公跟你说,这三只猴,是你阿祖给阿公的。这三只猴就是跟我们说,非礼勿听、非礼勿看、非礼勿说……唉,你还小,不会懂,就是常常听人讲的‘有耳无嘴’啦。”那时,我六岁,祖父的话,我听不大懂,但“有耳无嘴”这句话,却印在了心里。

⑷隔了一年,祖父死了。沉默寡言的父亲把木刻猴子摆在神案上,不知道是纪念逝去的祖父,还是要提醒些什么。

⑸念高中的时候,不知道为了什么事,我和母亲发生了争执,我的嘴快,说了一大堆气话。母亲泪眼汪汪的,侧过头去,看着神案上那个木刻猴子,悲愤地说:“看到你阿公留下来的木猴没?你爸爸把它放在神桌上是要你们警惕,不要乱讲话,你阿公以前常常讲‘有耳无嘴’,你难道忘记了?”

⑹时间流水般逝去。有一次,父亲静静地和我说话,我从来不曾看过像他那般谦和、诚恳的父亲。他似乎内心有某些隐痛,却又尽力掩盖:“这个时代,谨言慎行是很重要的,不要放言高论,不要妄加评断,平平安安过一世就可以了。”说着,他从神案上把那三只木刻猴子拿下来,充满深意地说:“你看看这三只猴,不听、不看、不说,这是有道理的,独善其身嘛……”父亲叹了口气。他们那个黯然的年代,沉默成为他们一生的座右铭。

⑺我说:“像这三只木刻猴子,不听、不看、不说,这样一个人,他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呢?独善其身,这是多消极的借口!”

父亲苦笑,淡淡地说:“唉,以后你慢慢会晓得的。”

⑼又是几年过去了,在不断的历练中,我慢慢理解了父亲。我竭力要保持一点点纯真的自我,但我发现,虽不甘愿,自己却也逐渐向世俗妥协,时时处在自我的撕裂中。

⑽父亲离开以后,木刻猴子交到我的手里。这个从曾祖父传给祖父,由祖父传给父亲,再由父亲交到我手上的木刻猴子,我是不是要再交给我的后代,是不是还要告诉他们“有耳无嘴”?我觉得我不能这样,我要他们活得更坦然,更磊落,更像他们自己,不被扭曲,也不去扭曲别人。

⑾点起一把火,我把这个木刻猴子烧成灰烬。

(选自2015年第6期《读者》,有改动)

( 1 )阅读全文,完成下表。

人物

对待“木刻猴子”的

行为

情感

观念

“祖父”

________

________

顺从传统

“父亲”

摆上神案

纠结

________

“我”

________

不满

________



( 2 )第⑻段运用了哪些人物描写方法?你从中读出了父亲怎样的矛盾心理?结合文意简要分析。

( 3 )细读第⑼段,分析加点的“撕裂”一词的内涵和表达效果。

( 4 )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有耳无嘴”这一说法的认识。

四、写作(分值:60分)
请以“一股暖流心中来”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字数不少于500字;

④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

⑤不得抄袭、套作。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