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17年六安市皋城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新学年的开学典礼上,当校长做完关于开学工作的报告后,我们不谋而合地鼓起掌来。
B: 他讲的故事风趣而幽默,逗得听众们忍俊不禁地笑了。
C: 课题组不耻下问 , 向富有经验的老专家请教,终于使项目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D: 一个作家不只要有才华,更要有悲天悯人的情怀,才能写出伟大的作品。
2、

选出下列划线的词语运用错误的一项。( )

A: 三十年前的青山沟无人问津 , 而今这里已发展成为风景秀丽、游人如织的著名风景区。
B: 雅安地震现场,抗震救灾的武警官兵及志愿者们虽已是汗流浃背 , 但他们始终没有停下忙碌的脚步。
C: 初夏时节,拥有着美丽传说的凤凰山花团锦簇,树荣草盛,令游客们得意忘形
D: 一个人如果想要出类拔萃 , 就必须勇于面对一切艰难险阻,必须正视求学道路上的挫折。
3、对下面这副书法作品评价正确的一项( )

A: 浑厚圆润
B: 潇洒飘逸
C: 端庄雄健
D: 纤细柔美
4、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我们一直在选择,谨慎的选择。选择博爱, ;选择回忆, ;选择诚信, ;选择坚强,—;选择关爱,我们因几颗心同时跳动而愉悦不已……

①我们品味多样的人生 ②我们感受苦尽甘来的喜悦 ③我们度量往事的厚重 ④我们畅想生命的真真切切

A: ②①③④
B: ①③④②
C: ②③①④
D: ③①②④
5、

下列各句中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

A: 他自己虽然不知道是因为懒,还是因为无用;总之觉得是一个不肯运动;十分安分守己的人.
B: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人肆无忌惮的掠夺我国的财富和资源,犯下了罄竹难书的滔天罪行..
C: 不是你俩还有谁!这班上就数你们最爱造谣生事,搬弄是非
D: 本刊将洗心革面 , 继续提高稿件的编辑质量,决心向文学刊物的高层次、高水平攀登.
6、

在下面语段横线上依次填人关联词语,最准确的一项是 (   )
在一定条件下,科学知识之所以正确是因为经过了实践的检验。 条件变化了,原有的科学知识会被人们用新的实践去检验, 会被修改和发展成新的科学知识。但人们之所以要不断学习, 是因为原有知识统统“过期变质”, 是因为新条件下产生的新知识能使人们的知识、思维和智慧更上一层楼。

A: 如果 从而 并非 而
B: 如果 从而 不仅 而且
C: 虽然 但是 不仅 而且
D: 虽然 但是 并非 而
7、童话往往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夸张来叙写故事,表现主题。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夸张手法的一项是( )
A: 他们说:“……这些衣服轻柔得像蜘蛛网一样,穿的人会觉得好像身上没有什么东西似的——这也正是这些衣服的优点。”
B: 他们摆出两架织布机,装作是在工作的样子,可是他们的织布机上连一点儿东西的影子也没有。
C: 城里所有的人都在谈论着这美丽的布料。
D: 他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人们提到他,总是说:“皇上在更衣室里。”
8、下列有关作家作品和文化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战国策》是西汉左丘明根据战国时期的史料整理编辑而成的史书。
B: “表”是古代臣子向帝王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如诸葛亮的《出师表》。
C: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是驳论文,选自鲁迅的《且介亭杂文》。
D: 《我的叔叔于勒》《最后一课》的作者分别是法国作家莫泊桑都德。
9、下列有关名著阅读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朝花夕拾》是鲁迅的散文集,最初题为《旧事重提》,反映了作者的成长经历和心路历程。
B: 《五猖会》写我儿时到东关去看五猖会,临走时父亲让我背书,背完后才让我去看会。
C: 《琐记》里的衍太太是一个表面对孩子好,暗中却使坏,自私自利、奸诈、坏心眼的妇人。
D: 《父亲的病》中,庸医误病,所用药引最为特别,如“经霜三年的甘蔗”、“蚂蚱一对”等。
10、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没有冬的肃杀,我们感受不到春的妩媚;没有冬的单调,我们不会知道夏的多姿多彩;没有冬的真实,我们摆脱不了秋的虚无怅然。

②我几乎爱上了冬季。

③虽然没有鲜花、绿草的点缀,但我还是由衷感谢造物主设计了冬。

④不为别的只因为冬天有融融的炉火、温暖的阳光和飘零的雪花。

⑤岁月更迭,四季交替。

A: ②④③⑤①
B: ⑤②④①③
C: ③②⑤④①
D: ④⑤①②③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诗歌,完成各题。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 1 )对这首诗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蒹葭》可以看做是“秦风”中的一首爱情诗。诗分三章,每章八句,首两句写景,后六句抒情。
B: 第一章写主人公隔水远望,苦苦追寻,伊人却若即若离。笫二章、第三章所写的内容几乎与第一章相同,但是感情均比前—章进了―步。
C: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是实写之词,伊人在河水的那一方,因此他上下追寻。
D: 全诗一唱三叹,充分表现了主人公对伊人的思念之情。
( 2 )下列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这首诗每章开头两句写景,渲染了萧瑟冷落的气氛,烘托出主人公凄婉惆怅的心情。
B: 诗人上下求索,而伊人虽隐约可见却依然遥不可及,表现了人生的无奈与爱情的虚无。
C: 诗中“白露为霜”给读者传达出节序已是深秋了。
D: 这首诗三次运用“宛”字,给人以迷迷茫茫、若隐若现的感觉。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文言文阅读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节选)

( 1 )下列句中划线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余一小舟 拏:撑
B: 日更定 是:这
C: 之者谁 名:命名
D: 醉翁之 意:情意
( 2 )下列各组划线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望蔚然而深秀者/何陋
B: 余强饮三大白别/有闻传之者
C: 太守与客来饮此/告之
D: 西南诸峰/居庙堂之高则忧
( 3 )对下面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A: 山路回转,有一座亭子像鸟张开翅膀一样,立在泉水上,是醉翁亭。
B: 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一个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水上方的亭子,是醉翁亭
C: 山峰回环,山路崎岖,有一个亭子,上面的鸟张开翅膀,高踞在泉水上方,是醉翁亭。
D: 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一个像鸟的翅膀一样,高踞在泉水上的亭子,是醉翁亭。
( 4 )下列对选文文意理解概括与写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两段文字都有叙事。甲文写“我”独自一人到湖心亭赏雪,乙文写太守与客人到醉翁亭饮酒。
B: 两段选文都写到了水。甲文写的是天云山水一片混沌的景色,乙文写的飞流直下的山间泉水。
C: 两段选文都寄情山水。甲文痴迷于深夜西湖的美丽雪景,表现出愤世嫉俗、安贫乐道的思想情趣;乙文写被贬之后寄情山水,表现出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D: 画线句写景各有千秋。甲文运用白描手法,寥寥几笔,勾勒出景物的神韵,形神兼备;乙文运用移步换景的手法,动静交织,有声有色,描绘了醉翁亭的优美环境与奇丽景色。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说明文,回答下列问题

自给自足的人体生物能发电

①随着煤炭、石油等资源的日趋枯竭,环境恶化日趋严重,一些科学家为了开发更多的新能源,已把研究课题转向人类自身的生物能这一领域,利用人体生物能发电现已初见成效。

②人体中存在着一些化学物质,它们之间在发生反应时会产生化学能量。像新陈代谢过程中,葡萄糖和氧分子的反应就有能量释放出来。若稍加利用,这种能量就可以转化为电能。根据这一原理,科学家开始了人体生物电池的研究。

据专家介绍,人体生物电池的电极是由两根长2厘米、直径约1/7000纳米的碳纤维制成,在每根碳纤维的外层还涂有一种聚合物,此外还有一种作为催化剂的葡萄糖氧化酶。聚合物的作用是将碳纤维与葡萄糖氧化酶连接成一个电路,而葡萄糖氧化酶则是用来加速葡萄糖与氧分子的化学反应。这种人体生物电池在37℃、pH为7.2的环境下工作,很接近人体血液的温度和酸碱度。它产生的动力可以驱动一个监控糖尿病的小型传感器。

④人体生物能发电还有其他形式。当一个人坐着或站立时,就会持续产生重力势能。此时,若能采用特制的重力转换器就能将这种能转换成电能。美国有一家公司将发电装置埋在行人拥挤的公共场所,外面是一排踏板。当行人从踏板上走过时,体重压在踏板上,使与踏板相连的摇杆向另一个方向运动,从而带动中心轴旋转,启动与之相连的发电机。

⑤除此以外,人体生物能中的热能也可被利用。人每天都要散发大量的热能,而且是通过辐射传播出去。一般一个50千克重的成年人一昼夜所散发的热量约为2500千卡。利用人体的热能制成的温差电池,可以将人体的热能转换成电能。这种温差电池做得很精致,只要放在衣服口袋里就能工作。它可以起到电源的作用,给助听器、袖珍电视机、微型发电机等供电,可谓是自己发电自己使用。

⑥人体能源可以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且没有污染。如此神奇的能源是我们每个人都具有的,充分利用它,便会为我们的社会节约更多的能源,希望这种新型的能源会越来越多地造福于人类。

( 1 )用“‖”在下面段落番号间划分这篇文章的结构。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 2 )选文介绍了利用人体生物能发电的形式依次是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 3 )研制人体生物电池依据的科学原理是什么?
( 4 )第④段使用了怎样的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 5 )4第③段中加点的“据专家介绍”能否去掉,为什么?

阅读“鹤群变换队形为螺旋形长队”至“向高空上升”,完成下列问题。

( 1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内容。

( 2 )静静飞翔的鹤群为何又陷入了混乱之中?

( 3 )意料之外的事是什么?

( 4 )鹤群是怎样救助受伤伙伴的?

( 5 )“旋即降到看来已精疲力竭、缓缓下坠的伙伴身旁”,能否将“精疲力竭”和“缓缓下坠”调换位置?为什么?

四、写作(分值:6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我们处在一个共享时代,从朋友间的交往、亲人的欢聚到微信微博、共享单车、共享汽车等等,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丰富的色彩。生活中,共享几乎无时不在,共享中有真情,共享中也有智慧……

请以“共享”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不少于600字;(2)文中不得出现班级名、任课老师名字以及自己的姓名。(3)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