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17年连山高级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下列各组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不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qiǎo)然 休(qì) 奇(pā) 刺在背(máng)
B: (diàn)污 涟(yī) 打(dī) 头晕目(xuàn)
C: (yán)席 气(fēn) (piàn)酬 寻章(zhāi)句
D: (yīn)红 拮(jù) (sù)身 白雪皑(ǎi)
2、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我坐在藤椅上看着他们,可以微笑着消耗过一,二小时的光阴。
B: 她慌忙地跑下楼来,答道:“我刚才也寻了一遍,没有看见。”
C: 笼子里的鸟更不用说,常年地关在栅栏里,饮啄倒是方便,冬天还有遮风的棉罩,十分地“优待”。
D: 它的快乐,大概是仅优于在标本室里住着吧?
3、

下列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 诀别 汲取 眼花缭乱 顶礼膜拜
B: 霹雳 阴霾 蛛丝蚂迹 断壁残垣
C: 塌败 恣睢 正襟危坐 不可名状
D: 轩榭 陨落 引经据典 顾名思义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或俗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在创建国家级文明城市中,不少部门推出新举措,真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B: 盐通高铁开工,预示盐城将真正融入上海经济圈,这是当前老百姓炙手可热的话题。
C: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泄露门”事件警示人们,不要忽视细小的安全隐患。
D: 央视举办的《经典咏流传》等大型文化节目,对传播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功不可没
5、排序正确的是( )

①刚建网时,一部分从上往下织,一部分从下往上织,不久,一张巨大的天网便完成了。

②平时,红蜘蛛把网建在树上。

③如此巨大的网,昆虫一旦被网住,众多蜘蛛便会一哄而上,把毒液注进体内,昆虫很快便会一命呜呼。

④南美洲有一种红蜘蛛,他们上万只生活在一起,共同织网,合作狩猎,共同分享食物。

⑤然后,它们开始分享大餐。

A: ①②③④⑤
B: ④②①③⑤
C: ③④①②⑤
D: ②①④③⑤
6、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互联网浅阅读使人们蜻蜓点水般地广泛采集碎片化的信息,但无法促进深度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B: 局部生态环境的改善并不能遏制整体恶化的态势,中国每年土地沙漠化的速度与面积仍然在不断扩大。
C: “水滴石穿”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一个人的成功不靠瞬间的激情和一时的干劲,靠的是恒心和毅力取得的。
D: 只有深化出租汽车行业的改革,规范网约车的管理,优先发展公共交通,这样才能更好的满足人民群众出行。
7、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不符合规范的是( )
A: 写文章要做到“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
B: 人总是要死的,就看怎样死法,是屈辱而死呢,还是为民族利益而死?
C: 在本届北京车展中,跨国车企的首发车大多体现了未来汽车的发展方向,新能源和智能化。
D: 年少时,眼神澄澈,心地纯良;长大了,受到名利、欲望、贪婪等熏染,变了质,走了味,失了魂。
8、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本着“服务G20.奉献G20”作为目的,杭州市政府发出志愿者征集令,希望广大市民以主人翁姿态踊跃报名。
B: 执法人员近日加大了对上市蔬菜抽样检测,以防止不合格农产品出现在百姓的餐桌上,确保舌尖上的安全。
C: 史铁生以亲身经历为基础,描写了他多年来在地坛公园观察到的风景、世态以及对人生独特而深刻的感悟。
D: 一篇有关中国人在5000年前就酿制啤酒的论文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发表,第一作者是位90后的杭州姑娘。
9、下列各项中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敬畏自然》通过写自然与人类的关系,表现自然的强大神奇、人类的愚妄浅薄,告诫人们不要妄想能战胜自然,应该服从自然的规律。
B: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通过记叙罗布泊消失的过程以及罗布泊的现状,向人们发出警报——应该反省了,不要再破坏美丽的自然了,否则有一天人类将无存身之地。
C: 《旅鼠之谜》介绍了北极旅鼠几种奇异的、无法解释的现象,希望人类能从中得到解开这些谜团的线索。
D: 《喂——小来》这篇科幻小说通过描述一个围绕着神奇的洞发生的故事,剖析了人类的许多愚蠢的做法,探索了人类未来的生存状况和人性的阴暗之处。
10、下列词语中,加下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狗(dòu) 谷(chōng) 饭(gēn) 累累(zhǒng)
B: 狐(qiú) 锦(jīn) 风(chè) 兜鍪(dōu móu)
C: 海(hàn) 干(lán) 笛(qiāng) 踌躇(chóu chú)
D: 门(yuán) 宫(quē) 飘(xù) 寥落(Iiáo luò)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诗歌鉴赏。

山中杂诗

吴均

山际见来烟,

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

云从窗里出。

( 1 )请结合具体的景物描写说说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 2 )“竹中窥落日”中的“窥”字可否改为“望”字?谈谈你的看法。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展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余近日以军务倥您,食不安。吾家本诗礼门阀,勤与朴为余处世立身之道,有恒又为勤朴之根源。余虽在军中,尚日日写字一页,看书二十页。看后,用笔圈批,日必了此功课为佳。偶遇事冗,虽明日补书补看亦不欢,故必忙里偷闲而为之。然此策尚下,故必早起数时以为之。决不肯今日耽搁,谓有明日可补;亦不肯以明日有事,今日预为。如是者数年,未尝间断,亦无所苦。

(选自《清代四名人家书》)

( 1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①持汤沃灌 沃灌:________

②负箧展 曳:________

③腰白玉之环 腰:________

④寝食不安 寝:________

⑤用笔圈批 朱:________

( 2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②如是者数年,未尝间断,亦无所苦。

( 3 )【甲】文中宋濂求学生涯和【乙】文中“我”处世立身之道的共同特点用一个字概括就是“________”,【乙】文中“勤朴之根源”是“________”。
( 4 )【甲】文中“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的原因是什么?【乙】文中“亦无所苦”指什么事?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理解。

读书使人优美

毕淑敏

①优美在字典上的意思是:美好。

②做一个美好的人,我相信是绝大多数人的心愿。谁不愿意美好啊?除了心灵的美好,外表也需美好。为了这份美好,人们使出了万千手段。比如刀兵相见的整容,比如涂脂抹粉的化妆。为了抚平脸上的皱纹,竟然发明了用肉毒杆菌的毒素在眉眼间注射,让面部微小神经麻痹,换来皮肤的暂时平滑……让我这个曾经当过医生的人,胆战心惊。

③其实,有一个最简单的美容之法,却被人们忽视,那就是读书啊!

因为你在聆听一些高贵的灵魂自言自语,会不由自主地谦逊和聚精会神。即使是读闲书,看到妙处,也会忍不住拍案叫绝……长久的读书可以使人养成恭敬的习惯,知道这个世界上可以为师的人太多了,在生活中也会沿袭洗耳倾听的姿态。而倾听,是让人神采倍添的绝好方式。所有的人都渴望被重视,而每一个生命也都不应被忽视。你重视了他人,魅力就降临在你双眸。

那些智慧和精彩,那些英明与穿透,让我们在惊叹的同时拈页展颜。微笑是最好的敷粉和装点,微笑可以传达比所有语言更丰富的善意与温暖。有人觉得微笑很困难,以为是一个如何掌控面容的技术性问题,其实不然。不会笑的人,我总疑心是因为读书不够广博和投入。书是一座快乐的富矿,储存了大量浓缩的欢愉因子,当你静夜抚卷的时候( 当然也包括网上阅读 ),那些因子如同香氛蒸腾,迷住了你的双眼,你眉飞色舞,中了蛊似的笑起来,独享其乐。也许有人说,我读书的时候,还时有哭泣呢!哭,其实也是一种广义的微笑,因为灵魂在这一个瞬间舒展,尽情宣泄。告诉你一个小秘密:我大半生所有的快乐累加一处,都抵不过我在书中得到的欢愉多。而这种欣悦,是多么的简便和利于储存啊,物美价廉,重复使用,而且永不磨损。

⑥读书让我们知道了天地间很多奥秘,而且知道还有更多的奥秘不曾被人揭露,我们就不敢用目空一切的眼神睥睨天下。读书其实很多时候是和死人打交道,图书馆堆积的基本上是思索者的木乃伊,书店里出售的大部分是亡灵的墓志铭。你在书籍里看到了无休无止的时间流淌,你就不敢奢侈,不敢口出狂言。自知是一切美好的基石。当你把他人的聪慧加上你自己的理解,恰如其分地轻轻说出的时候,你的红唇就比任何美丽色彩的涂抹,都更加光艳夺目。

⑦你想美好吗?你就读书吧。不需要花费很多的金钱,但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坚持下去,持之以恒,优美就像五月的花环,某一天飘然而至,簇拥于你颈间。

(有删改)

( 1 )将下面两个句子分别填入文中横线处。( )

A.读书的时候,常常会会心一笑。

B.读书的时候,人是专注的。

( 2 )本文的观点是:读书使人优美。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对“优美”的理解。
( 3 )文章第②段有什么作用?
( 4 )第⑤段画线句子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 5 )如果让你从下面两则材料中选择一则作为本文的论据,你选哪一个?为什么?

材料一 《韩诗外传》有一段有趣的记载:春秋时期,鲁国的闵子骞拜孔子为师。刚开始时,闵子骞脸色干枯,过了一段时间,闵子骞脸色变得红润起来,孔子大为惊奇。据闵子骞说,他在读书之前,一心想着要做达官贵人,因此寝食不安,脸色为之枯槁。如今静心读为人处世之书,能辨是非、知美丑,因而心平气和、临事不惊,脸色自然变好。

材料二 苏东坡曾说:“三日不读书,自觉语言无味,对镜亦面目可憎。”又说“腹有诗书气自华”,这道出了人的气质来自多读书,它会由心到形,影响到你的容貌,使你的眼光更加有神,面庞更加光彩,举止更加高雅……这种美态比外表的美貌,要耐看得多。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棉花
①棉花是锦葵科棉属植物的种籽纤维,棉花在热带地区可以长到6米高,一般为1~2米。花朵乳白色,开花后不久转成深红色,然后凋谢,留下绿色棉铃,棉铃内有棉籽,棉铃成熟时开裂,会露出棉籽上的毛茸茸的白色棉纤维。棉纤维长约2~4厘米,含纤维素约87~90%,水5~8%,其他物质4~6%。
②棉花原产印度,在棉花传入中国之前,中国只有可供充填枕褥的木棉,没有可以织布的棉花。宋以前,中国只有带丝旁的“绵”字,没有带木旁的“棉”字。宋末元初,棉花大量传入内地。至于全国棉花的推广则迟至明初,是朱元璋用强制的方法才推开的。
③棉花是喜光作物,适宜在较充足的光照条件下生长。据测定棉花单叶的最低受光量为1000勒,最佳受光量为7万~8万勒。在此范围内,棉花产量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提高。
④水分是棉花生长的重要条件。棉花与水的关系请见附表。

棉花生育阶段
土壤保水范围水量需求
播种0~20厘米土层60~70%
苗期0~40厘米土层60~70%
初蕾0~60厘米土层65~75%
盛蕾0~80厘米土层70~80%
吐絮0~90厘米土层75~85%

⑤棉花生长发育需要的水分和养料,主要通过根系从土壤中获得,所需的温度和空气亦部分取自土壤,同时棉花生长需要土壤的有力支撑。棉田土壤的理化属性,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棉花的产量和品质。土壤水分、养分、温度、空气、盐碱含量、团粒结构等均对棉花生长有很大的影响。
⑥中国是世界产棉大国。一首《棉花与节气歌》大致描述了我国产棉的基本状况。“清明谷雨紧相连,华北新疆齐种棉。立夏小满轻施肥,滋润幼苗壮棉田。芒夏连暑勤追肥,日长夜高棉铃见。立秋处暑收获季,采摘归仓笑开颜。”
⑦棉花是天然绿色产品,作为传统的保暖材料,由于透气性冠于所有材料,且无静电无刺激,所以老少咸宜。虽然羽绒的保暖性优于化纤,更优于棉花,但羽绒对过敏性体质的人会有一定的刺激(化纤好一点),所以这两类材料的使用因人而异。尽管羽绒的空气流通性能比棉纤维差,但化纤更是等而下之,极易贴在身上,不利于皮肤透气。加上羽绒、尤其是化纤的静电对皮肤刺激较大,容易造成皮肤粗糙和神经衰弱等问题。
⑧衣被天下,还数棉好。

( 1 )本文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

A: 列数字画图表分类别打比方
B: 列数字画图表举例子作诠释
C: 列数字画图表引资料作比较
D: 列数字摹状貌引资料作比较
( 2 )仔细分析第④段所附图表,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图表讲述的是棉花生育的各个阶段在一定的土壤范围内对水的相应的需求。
B: 从图表可以看出:水分是棉花体内的重要组成成分,棉花生长需要从土壤中吸收水分。
C: 从图表可以看出:随着棉花的生长发育,对水的需求越来越大。
D: 从图表可以看出:棉花生长需要土壤的有力支撑。
( 3 )下列表述完全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棉花并不是花,是开花后长出的棉铃成熟时裂开翻出的棉籽上的毛茸茸的白色棉纤维。
B: 棉花是喜光作物,只能在充足的光照条件下生长。
C: 棉田土壤的理化属性,决定着棉花的产量和品质。
D: 棉花是天然绿色产品,保暖性次于羽绒而优于化纤。
( 4 )下列各项中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纺织用的材料不是棉花的花,而是棉籽上的絮。
B: 第②段介绍的是棉花原产于中国的历史。
C: 在一定的范围内,棉花产量与光照强度有关联。
D: 中国是世界产棉大国,其中从新疆到华北棉花种植面积很大。
四、写作(分值:60分)
作文:
我们都是平凡的人,我们所经历的事大多是平常的小事,但我们若深入观察,仔细领悟,会发现在凡人小事的背后,其实也有很多令我们感动或者让我们深思的东西。

请以“凡人小事的背后”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3)卷面整洁,字迹清楚。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