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各组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不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悄(qiǎo)然 休憩(qì) 奇葩(pā) 芒刺在背(máng)B: 玷(diàn)污 涟漪(yī) 打的(dī) 头晕目眩(xuàn) C: 筵(yán)席 气氛(fēn) 片(piàn)酬 寻章摘(zhāi)句 D: 殷(yīn)红 拮据(jù) 塑(sù)身 白雪皑皑(ǎi) |
2、 | 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我坐在藤椅上看着他们,可以微笑着消耗过一,二小时的光阴。 B: 她慌忙地跑下楼来,答道:“我刚才也寻了一遍,没有看见。” C: 笼子里的鸟更不用说,常年地关在栅栏里,饮啄倒是方便,冬天还有遮风的棉罩,十分地“优待”。 D: 它的快乐,大概是仅优于在标本室里住着吧? |
3、 | 下列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 诀别 汲取 眼花缭乱 顶礼膜拜B: 霹雳 阴霾 蛛丝蚂迹 断壁残垣 C: 塌败 恣睢 正襟危坐 不可名状 D: 轩榭 陨落 引经据典 顾名思义 |
4、 |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或俗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在创建国家级文明城市中,不少部门推出新举措,真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B: 盐通高铁开工,预示盐城将真正融入上海经济圈,这是当前老百姓炙手可热的话题。 C: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泄露门”事件警示人们,不要忽视细小的安全隐患。 D: 央视举办的《经典咏流传》等大型文化节目,对传播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功不可没。 |
5、 | 排序正确的是( ) ①刚建网时,一部分从上往下织,一部分从下往上织,不久,一张巨大的天网便完成了。 ②平时,红蜘蛛把网建在树上。 ③如此巨大的网,昆虫一旦被网住,众多蜘蛛便会一哄而上,把毒液注进体内,昆虫很快便会一命呜呼。 ④南美洲有一种红蜘蛛,他们上万只生活在一起,共同织网,合作狩猎,共同分享食物。 ⑤然后,它们开始分享大餐。 A: ①②③④⑤B: ④②①③⑤ C: ③④①②⑤ D: ②①④③⑤ |
6、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互联网浅阅读使人们蜻蜓点水般地广泛采集碎片化的信息,但无法促进深度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B: 局部生态环境的改善并不能遏制整体恶化的态势,中国每年土地沙漠化的速度与面积仍然在不断扩大。 C: “水滴石穿”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一个人的成功不靠瞬间的激情和一时的干劲,靠的是恒心和毅力取得的。 D: 只有深化出租汽车行业的改革,规范网约车的管理,优先发展公共交通,这样才能更好的满足人民群众出行。 |
7、 | 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不符合规范的是( ) A: 写文章要做到“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 B: 人总是要死的,就看怎样死法,是屈辱而死呢,还是为民族利益而死? C: 在本届北京车展中,跨国车企的首发车大多体现了未来汽车的发展方向,新能源和智能化。 D: 年少时,眼神澄澈,心地纯良;长大了,受到名利、欲望、贪婪等熏染,变了质,走了味,失了魂。 |
8、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本着“服务G20.奉献G20”作为目的,杭州市政府发出志愿者征集令,希望广大市民以主人翁姿态踊跃报名。B: 执法人员近日加大了对上市蔬菜抽样检测,以防止不合格农产品出现在百姓的餐桌上,确保舌尖上的安全。 C: 史铁生以亲身经历为基础,描写了他多年来在地坛公园观察到的风景、世态以及对人生独特而深刻的感悟。 D: 一篇有关中国人在5000年前就酿制啤酒的论文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发表,第一作者是位90后的杭州姑娘。 |
9、 | 下列各项中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敬畏自然》通过写自然与人类的关系,表现自然的强大神奇、人类的愚妄浅薄,告诫人们不要妄想能战胜自然,应该服从自然的规律。 B: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通过记叙罗布泊消失的过程以及罗布泊的现状,向人们发出警报——应该反省了,不要再破坏美丽的自然了,否则有一天人类将无存身之地。 C: 《旅鼠之谜》介绍了北极旅鼠几种奇异的、无法解释的现象,希望人类能从中得到解开这些谜团的线索。 D: 《喂——小来》这篇科幻小说通过描述一个围绕着神奇的洞发生的故事,剖析了人类的许多愚蠢的做法,探索了人类未来的生存状况和人性的阴暗之处。 |
10、 | 下列词语中,加下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狗窦(dòu) 舂谷(chōng) 羹饭(gēn) 冢累累(zhǒng) B: 狐裘(qiú) 锦衾(jīn) 风掣(chè) 兜鍪(dōu móu) C: 瀚海(hàn) 阑干(lán) 羌笛(qiāng) 踌躇(chóu chú) D: 辕门(yuán) 宫阙(quē) 飘絮(xù) 寥落(Iiáo luò) |
诗歌鉴赏。 山中杂诗 吴均 山际见来烟, 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 云从窗里出。 ( 1 )请结合具体的景物描写说说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 )“竹中窥落日”中的“窥”字可否改为“望”字?谈谈你的看法。 |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展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余近日以军务倥您,寝食不安。吾家本诗礼门阀,勤与朴为余处世立身之道,有恒又为勤朴之根源。余虽在军中,尚日日写字一页,看书二十页。看后,用朱笔圈批,日必了此功课为佳。偶遇事冗,虽明日补书补看亦不欢,故必忙里偷闲而为之。然此策尚下,故必早起数时以为之。决不肯今日耽搁,谓有明日可补;亦不肯以明日有事,今日预为。如是者数年,未尝间断,亦无所苦。 (选自《清代四名人家书》) ( 1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①持汤沃灌 沃灌:________ ②负箧曳展 曳:________ ③腰白玉之环 腰:________ ④寝食不安 寝:________ ⑤用朱笔圈批 朱:________ ( 2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②如是者数年,未尝间断,亦无所苦。 ( 3 )【甲】文中宋濂求学生涯和【乙】文中“我”处世立身之道的共同特点用一个字概括就是“________”,【乙】文中“勤朴之根源”是“________”。( 4 )【甲】文中“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的原因是什么?【乙】文中“亦无所苦”指什么事? |
读书使人优美
毕淑敏
①优美在字典上的意思是:美好。
②做一个美好的人,我相信是绝大多数人的心愿。谁不愿意美好啊?除了心灵的美好,外表也需美好。为了这份美好,人们使出了万千手段。比如刀兵相见的整容,比如涂脂抹粉的化妆。为了抚平脸上的皱纹,竟然发明了用肉毒杆菌的毒素在眉眼间注射,让面部微小神经麻痹,换来皮肤的暂时平滑……让我这个曾经当过医生的人,胆战心惊。
③其实,有一个最简单的美容之法,却被人们忽视,那就是读书啊!
④ 因为你在聆听一些高贵的灵魂自言自语,会不由自主地谦逊和聚精会神。即使是读闲书,看到妙处,也会忍不住拍案叫绝……长久的读书可以使人养成恭敬的习惯,知道这个世界上可以为师的人太多了,在生活中也会沿袭洗耳倾听的姿态。而倾听,是让人神采倍添的绝好方式。所有的人都渴望被重视,而每一个生命也都不应被忽视。你重视了他人,魅力就降临在你双眸。
⑤ 那些智慧和精彩,那些英明与穿透,让我们在惊叹的同时拈页展颜。微笑是最好的敷粉和装点,微笑可以传达比所有语言更丰富的善意与温暖。有人觉得微笑很困难,以为是一个如何掌控面容的技术性问题,其实不然。不会笑的人,我总疑心是因为读书不够广博和投入。书是一座快乐的富矿,储存了大量浓缩的欢愉因子,当你静夜抚卷的时候( 当然也包括网上阅读 ),那些因子如同香氛蒸腾,迷住了你的双眼,你眉飞色舞,中了蛊似的笑起来,独享其乐。也许有人说,我读书的时候,还时有哭泣呢!哭,其实也是一种广义的微笑,因为灵魂在这一个瞬间舒展,尽情宣泄。告诉你一个小秘密:我大半生所有的快乐累加一处,都抵不过我在书中得到的欢愉多。而这种欣悦,是多么的简便和利于储存啊,物美价廉,重复使用,而且永不磨损。
⑥读书让我们知道了天地间很多奥秘,而且知道还有更多的奥秘不曾被人揭露,我们就不敢用目空一切的眼神睥睨天下。读书其实很多时候是和死人打交道,图书馆堆积的基本上是思索者的木乃伊,书店里出售的大部分是亡灵的墓志铭。你在书籍里看到了无休无止的时间流淌,你就不敢奢侈,不敢口出狂言。自知是一切美好的基石。当你把他人的聪慧加上你自己的理解,恰如其分地轻轻说出的时候,你的红唇就比任何美丽色彩的涂抹,都更加光艳夺目。
⑦你想美好吗?你就读书吧。不需要花费很多的金钱,但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坚持下去,持之以恒,优美就像五月的花环,某一天飘然而至,簇拥于你颈间。
(有删改)
( 1 )将下面两个句子分别填入文中横线处。( )A.读书的时候,常常会会心一笑。
B.读书的时候,人是专注的。
( 2 )本文的观点是:读书使人优美。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对“优美”的理解。材料一 《韩诗外传》有一段有趣的记载:春秋时期,鲁国的闵子骞拜孔子为师。刚开始时,闵子骞脸色干枯,过了一段时间,闵子骞脸色变得红润起来,孔子大为惊奇。据闵子骞说,他在读书之前,一心想着要做达官贵人,因此寝食不安,脸色为之枯槁。如今静心读为人处世之书,能辨是非、知美丑,因而心平气和、临事不惊,脸色自然变好。
材料二 苏东坡曾说:“三日不读书,自觉语言无味,对镜亦面目可憎。”又说“腹有诗书气自华”,这道出了人的气质来自多读书,它会由心到形,影响到你的容貌,使你的眼光更加有神,面庞更加光彩,举止更加高雅……这种美态比外表的美貌,要耐看得多。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棉花
①棉花是锦葵科棉属植物的种籽纤维,棉花在热带地区可以长到6米高,一般为1~2米。花朵乳白色,开花后不久转成深红色,然后凋谢,留下绿色棉铃,棉铃内有棉籽,棉铃成熟时开裂,会露出棉籽上的毛茸茸的白色棉纤维。棉纤维长约2~4厘米,含纤维素约87~90%,水5~8%,其他物质4~6%。
②棉花原产印度,在棉花传入中国之前,中国只有可供充填枕褥的木棉,没有可以织布的棉花。宋以前,中国只有带丝旁的“绵”字,没有带木旁的“棉”字。宋末元初,棉花大量传入内地。至于全国棉花的推广则迟至明初,是朱元璋用强制的方法才推开的。
③棉花是喜光作物,适宜在较充足的光照条件下生长。据测定棉花单叶的最低受光量为1000勒,最佳受光量为7万~8万勒。在此范围内,棉花产量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提高。
④水分是棉花生长的重要条件。棉花与水的关系请见附表。
棉花生育阶段 | 土壤保水范围 | 水量需求 |
播种 | 0~20厘米土层 | 60~70% |
苗期 | 0~40厘米土层 | 60~70% |
初蕾 | 0~60厘米土层 | 65~75% |
盛蕾 | 0~80厘米土层 | 70~80% |
吐絮 | 0~90厘米土层 | 75~85% |
⑤棉花生长发育需要的水分和养料,主要通过根系从土壤中获得,所需的温度和空气亦部分取自土壤,同时棉花生长需要土壤的有力支撑。棉田土壤的理化属性,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棉花的产量和品质。土壤水分、养分、温度、空气、盐碱含量、团粒结构等均对棉花生长有很大的影响。
⑥中国是世界产棉大国。一首《棉花与节气歌》大致描述了我国产棉的基本状况。“清明谷雨紧相连,华北新疆齐种棉。立夏小满轻施肥,滋润幼苗壮棉田。芒夏连暑勤追肥,日长夜高棉铃见。立秋处暑收获季,采摘归仓笑开颜。”
⑦棉花是天然绿色产品,作为传统的保暖材料,由于透气性冠于所有材料,且无静电无刺激,所以老少咸宜。虽然羽绒的保暖性优于化纤,更优于棉花,但羽绒对过敏性体质的人会有一定的刺激(化纤好一点),所以这两类材料的使用因人而异。尽管羽绒的空气流通性能比棉纤维差,但化纤更是等而下之,极易贴在身上,不利于皮肤透气。加上羽绒、尤其是化纤的静电对皮肤刺激较大,容易造成皮肤粗糙和神经衰弱等问题。
⑧衣被天下,还数棉好。
请以“凡人小事的背后”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3)卷面整洁,字迹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