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大桥就要通车了,”他环视了一下会场说:“请大家咬紧牙关,作最后的冲刺。” B: 星期六去呢?还是星期天去呢?我实在是拿不定主意。 C: 不过,像皇帝一样,他们也说:“哎呀,真是美极了”! D: 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
2、 | 下列句子加下划线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当白昼的一切迷雾都消逝了以后,黑夜要你用另一种眼睛看这个世界。B: 树木失去了根就会枯萎,江河失去了源头就会干涸,灵魂失去了家园就会陨落。 C: 为了证实自己的观点,他不但遍稽群籍,而且不断实践,终于获得成功。 D: 早春时节,湘湖的梅花竞相开放,红的,白的,粉的。游人们趋之若鹜,享受这美好的春光。 |
3、 | 下列文学常识有误的一项是( ) A: 《陈涉世家》节选自西汉时期的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编写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而《孙权劝学》出自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作者是南宋时期的司马光。 B: 《三国志》是晋朝时期史学家陈寿所著。该书记载三国时期魏蜀吴的历史。 C: 《战国策》是西汉时期刘向根据战国史书编纂而成的,共33篇。 D: 《蝈蝈与蛐蛐》作者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济慈。 |
4、 | 下列句子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这是一个表示假设关系的复句。) B: 不是亚洲金融危机多么严重,就是世界经济增速减缓,都无法阻挡中国前进的步伐。(这个句子关联词使用有误,应该把“不是…就是…”改为“不是…而是…”) C: “2019年1月1日,迟子建《伪满洲国》读书讨论会在南京先锋书店举办。”(句中“在南京先锋书店”是定语) D: 人为什么要读书呢?书,可以唤醒沉睡的心灵,可以引领迷惘的灵魂。(该句用了设问修辞手法) |
5、 | 诗句“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的“佳节”原意是指( ) A: 元宵节 B: 重阳节 C: 中秋节 D: 端午节 |
6、 | 下面句子中四字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兵临城下,形势间不容发 , 我们必须迅速作出决断。 B: 真想不到,他干了那么多李代桃僵的勾当。 C: 即使在贫穷甚至沦为厨房使女的时候,她也没有自惭形秽地觉得不如别人。 D: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取长补短,相得益彰。 |
7、 | 依次填入下列括号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B: 流动 流畅 婉转 淡雅 C: 婉转 流畅 流动 淡雅 D: 流动 淡雅 流畅 婉转 |
8、 | 下列对《乡愁》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由有家难归到有国难回的无奈,表现了天涯游子渴望海峡两岸统一的愿望。 B: 这首诗写思念亲人是假,思念祖国是真。诗人将对祖国的思念依附到对亲人的思念上,使抽象的东西变得具体了,诗的意境也就出来了。 C: 这首诗在音节上回环往复,一唱三叹,更辅以短语的重复,量词的变换,极具古典诗歌的韵律。 D: 这首诗虽然分为相对独立的四个镜头,但却以“乡愁”贯穿其间;并且由前三个镜头到第四个镜头是一次质的升华。 |
9、 | 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作为年轻一代,我们零担负起发扬、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 B: 生活是一幅丰富多彩的画卷,如果得不到你的欣赏,那不是它缺少美,而是你缺少发现。 C: 各级医院先后采用了互联网挂号、电话预约等办法,改善医疗服务水平。 D: 在的倡导下,使我国节约之风有了很大的起色。 |
10、 | “东山再起”这个典故出自( ) A: 曹操 B: 刘备 C: 谢安 D: 孔子 |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唐)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这首诗写到了哪个传统节日?从诗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乙】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 1 )用 /划分朗读停顿,每句只划一处A.夫君 子 之 行 B.吾日 三 省 吾 身 ( 2 )解释下列加横线词的意思①好之者不如乐________之者 ②不亦说________乎 ③非宁静无以致远________ ④淫慢则不能励精________ ( 3 )翻译下面句子①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②“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4 )赏析句子:“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从修辞手法角度)( 5 )两文都谈到________,________和惜时。 ( 6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两句话的核心是一个“静”字。“俭以养德”与“静”有何关系? |
阅读下面议论文,完成小题。
给最爱的他们安全感
沈奇岚
每个孩子都被父母指责过不懂事,那句“都是为了你好”听过千遍万遍,“知道,知道,我都知道”也答了千遍万遍。为什么这样的事情一直在发生?
我们的父母有个有趣的标准,听话的就是好孩子,不听话的就是坏孩子。换言之,就是停留在父母框架里的就是父母喜欢的孩子,任何突破框架的企图都是叛逆、不听话、不懂事甚至不孝顺。
你想自己做决定,想过自己的人生。但是,在父母的框架里,你常常碰壁。他们希望你留在那个框架里面,因为他们怕你出去了会不安全。
当我们还是小孩子的时候,父母的框架都是保护性的,“不要和陌生人说话”、“饭前要洗手”、“听老师的话”等等。那是他们的人生经验,他们用自己对世界的认识来为我们筑起保护墙。但是任何框架都可能陷入一种惯性。他们习惯了这种保护你的方式,却还没有习惯你已经长大,世界已经发生巨大的变化。你想要空间,不得不和这个框架发生冲突。你没办法责怪他们,他们的框架都是出于爱。你在他们的框架之内,他们才觉得你是安全的,他们才有安全感。
很多年以后,你会发现,父母对我们人生的横加干涉,无非是怕我们做了糟糕的选择──他们心里没有安全感,对框架之外的世界没有信心。
如果你希望父母尊重你的选择,你必须要给他们安全感──你能对自己的选择负责。可以从小事做起,甚至从妥协做起。独立从来不是别人给的,而是自己用脚踏实地的行为挣来的。让父母有安全感有两条路,一条是最方便的听话之路,父母要求你做什么就做什么。这条路在你长大之后会越来越难走,你会分不清楚“他们想要什么”和“你想要什么”。
一条就是有些难度的独立之路,你要比他们更强大。这句话的意思不是你要通过压倒他们来达到强大,而是你要通过理解他们和保护他们变得更强大,强大到他们能够意识到你能照顾好自己了,甚至能照顾他们了。不要等他们老了,你才觉得该照顾他们了。说到这里,你会不会笑──给父母安全感?
真的,试试从这个角度去理解你们的关系,就会明白许多的冲突并不是他们不尊重你,而是他们没有安全感,他们不知道你已经长大。他们的横加干涉可能是一种过度的担心,是一种婉转但是失败的爱的表达。
坦白地说,期待父母因为你而有所改变,恐怕是种奢望。所以你要更努力,试着去理解自己的父母,理解他们的怕与爱,理解他们的局限、他们的爱好、他们的愿望。
其实当父母是世间最辛苦的工作,为了保护他们的孩子,哪怕自己碰得鼻青脸肿也要努力强大。他们为你提供了那么长久的爱和安全感,现在,轮到你了。长大吧!
(选自2010年第19期《读者》)
( 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 )文章所说的“父母框架”是指什么?请联系上下文简要概括。( 3 )第四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4 )结合上下文,说说第六段中划线词“必须”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5 )文章第九段说“期待父母因为你而有所改变,恐怕是种奢望。”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阅读《回家去问妈妈》,然后答题
回家去问妈妈
毕淑敏
①那一年游敦煌回来,兴奋地同妈妈谈起戈壁的黄沙和祁连的雪峰。说到丝绸之路上僻远的安西,哈密瓜汁甜得把嘴唇粘在一起……一直安静听我说话的妈妈,淡淡地插了一句:“在你不到半岁的时候,我就抱着你走过安西。”我大吃一惊,从未听妈妈谈过这段往事。
②妈妈说,你生在新疆,长在北京。难道你是飞来的不成?以前我一说起带你赶路的事,你就嫌烦,说知道啦,别再哆嗦。
③我静静地倾听妈妈的描述,才知道我在幼年时曾带给母亲那样的艰难,才知道发生在安西的感动源远流长。突然意识到,在我和最亲的母亲之间,潜伏着无数盲点。
④我们总觉得已经成人。母亲只是一间古老的旧房,她给我们的童年以遮避,但不会再提供新的风景。我们急切地投身外面的世界,寻找自我的价值。全神贯注地倾听上司的评论,字斟句酌地印证众人的口碑,反复咀嚼朋友随口吐露的点滴印象,甚至会为恋人一颦一笑的涵意彻夜思索……我们极其在意世人对我们的看法,恰恰忘了,当我们环视整个世界的时候,总有一双微微眯起的眼睛,始终在背后凝视着我们。母亲默默地关注,就像手艺精湛的老艺人,不厌其烦地打磨描绘她们制造的精品。于是我们厌烦了,不客气地说,老提那些过去的事,烦不烦呀?从此,母亲就真的噤了声。
⑤蓦然回首,才发现自己远远没有长大:我们幼年的顽皮、成长的艰辛、与生俱来的弱点、异于常人的秉赋……从小到大最详尽的档案、每一次失败与成功的记录,都贮存在母亲宁静的眼中。我们曾经满世界地寻找真诚,却不知最想要的真诚就在母亲那里。
⑥我们像一本没有结尾的书,每一个符号都是母亲用血书写。我们还未曾读懂,著者已撒手而去。从此我们面对书中的无数悬念和秘密,无以破译。我们流落世间,成为飘零的红叶。
⑦趁老树虬曲的枝丫还郁郁葱葱,让我们赶快跑回家,去问妈妈。
⑧一定要赶快啊!生命给我们的允诺并不慷慨,两代人命运的云梯衔接处,时间只是窄窄的台阶。从我们明白人生的韵律,距父母还能明晰地谈论以往,并肩而行的日子屈指可数。
⑨给母亲一个机会,让她重温创造的喜悦;给儿女一个机会,让我们深刻洞察尘封的记忆。
“母亲默默地关注,就像手艺精湛的老艺人,不厌其烦地打磨描绘她们制造的精品。”
( 3 )联系上下文,说说第⑦段在文中的作用。要求:①字数在600字以上的记叙文;②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姓名、班名等,请用A老师、B班级、C学生等字样代替;③请注意字迹端正,卷面整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