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各句修辞手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拟人) B: 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排比) C: 那极短的发,似刚收割过的庄稼茬,高低不齐,灰白而失去了生机。(比喻) D: 在灾难面前,我们能对受灾的同胞置之不理吗?不能。(设问) |
2、 | 下面各组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 丝帘 资容 嘴唇 诱惑 B: 干爽 海锦 掩饰 厌烦 C: 降临 刺激 滋润 相缝 D: 草垛 淅沥 嗅觉 铃铛 |
3、 | 下列句子中语意明确,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人民的名义》部分场景取自泰州市公安局,在这部电视剧里,演员们栩栩如生地捏造了公安干警的形象。B: 中国不仅有发展“一带一路”这一宏大倡议的决心,也有实现这一美好蓝图的能力。 C: 《朗读者》节目受到大家喜爱,是因为其形式新颖,有文化内涵的原因造成的。 D: 因为超采地下水,月牙泉水域面积缩小了两倍。 |
4、 | 下列填入语段横线上衔接最为连贯的一项是( ) 在网络时代,流行的热词是一面镜子,它照出了世道的人心,涌动着无比鲜活的草根力量!逆袭、土豪、女汉子、雾霾、中国大妈、大V、爸爸去哪儿……这一系热词,大多来源于草根,盛行于网络,传播于社会,向人们传递着诸多社会现实和社会心理脉动的信号。 ,让我们继续以扎实的行动,为向上的正能量点赞,为不断向前进发的梦想而努力吧! B: 热词不仅是对过去的总结,而且也是面向未来的呼唤! C: 热词只是对过去的总结,只是面向未来的呼唤. D: 热词不过是对过去的总结,不过是面向未来的呼唤. |
5、 | 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满井游记》通过描绘晚春美景,表露了作者寄情山水的兴趣。B: 《曹刿论战》通过描写人物对话,表现了曹刿卓越的军事才能。 C: 《赤壁》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抒发了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D: 《山坡羊•潼关怀古》借凭吊潼关古迹,表达了作者同情人民苦难的思想感情。 |
6、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字的一项是( ) A: 翻来覆去 冥思遐想 莫衷一是 静影沉璧B: 诚惶诚恐 盛气凌人 一视同仁 忧馋畏讥 C: 黯然失色 不可名状 相形见拙 囊萤映雪 D: 粗制烂造 油光可鉴 沧海桑田 任劳任怨 |
7、 | 下列选项中正确的一项是 ( ) A: 《我的叔叔于勒》是英国作家莫泊桑的小说,全文以菲利普夫妇因于勒贫富而前后变化的态度为线索,组成令人惊叹的情节波澜,展现了金钱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冷酷关系。B: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时期五百多年间的诗歌305首,按内容分为风、雅、颂三类,运用的表现手法是“赋、比、兴”。 C: 《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西汉刘向编写的编年体史书《战国策》,本文运用了设喻、类比的手法,表现了邹忌高超的语言艺术。 D: 现代文学大师鲁迅在小说《故乡》中给我们塑造了很多经典人物形象:如在生活中变得麻木迟钝、与“我”有深深的隔膜的闰土,尖酸刻薄、自私自利的杨二嫂,粗俗迷信但又淳朴善良的长妈妈。 |
8、 | 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澄清 余晖 进退维谷 头晕目旋 B: 呻吟 消耗 荒诞不经 油然而生 C: 云宵 爱慕 为罪潜逃 浑为一谈 D: 挪动 清淅 骇人听闻 不求胜解 |
9、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橙清 盔甲 不求甚解 B: 决别 热忱 哄堂大笑 C: 荫蔽 蜷伏 油然而生 D: 宿儒 碣石 百草风茂 |
10、 | 选出下列词语书写全正确的一组( ) A: 宽恕 一丝不苟 渲腾 蜂围蝶阵B: 零落 小心翼翼 纳罕 瘦骨鳞峋 C: 风韵 险象迭生 点缀 玲珑剔透 D: 慷概 花枝招展 伶仃 多姿多彩 |
阅读《满江红》(小住京华),回答问题。 ( 1 )这首词的上阕和下阕各写了什么内容? ( 2 )请对“四面歌残终破楚”一句作简要赏析。 ( 3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乙)律知武终不可胁,白①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②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③上无人处,使牧羝④,羝乳,乃得归。别其官属常惠⑤等,各置他所。 武既至海上,廪食⑥不至,掘野鼠去⑦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⑧尽落……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注】①白:告诉。②旃:同“毡”,毛织物。③北海:现西伯利亚贝加尔湖一带,当时属匈奴的北境。④羝(dī):公羊。⑤常惠:人名,苏武的随从之一。⑥廪食:公家供应的粮食。苏武作为汉朝的使臣,匈奴理应供给吃的用的。⑦去:同“弆”(jǔ),收藏。⑧节旄(máo):节杖上用牦牛尾做的饰物。 ( 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单于愈益欲降之/香远益清 B: 是亦不可以已乎/斯是陋室 C: 羝乳,乃得归/乃不知有汉 D: 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食之不能尽其材 ( 2 )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 B: 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 C: 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 D: 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 ( 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②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 4 )苏武可堪称孟子眼中的“贤者”,试结合(甲)(乙)两文谈谈原因。 |
阅读,完成习题
为你自己高兴
刘心武
①朋友小凌自幼双腿瘫痪,在一家印刷包装纸的福利厂工作,业余爱读文学书,常到我家来借,我有一天就对他说:“你怎么不立个大志向,发奋写作,也成个作家?”当时他没说什么,过些天来还书,他告诉我:“我没有写作的天分,我就这样当个读者挺好。”临告别时更笑着说:“我活得挺自在,我为自己高兴。”
②上个星期天我在大街上看见了他,他骑着电动三轮车,后座上是也有残疾的妻子,搂着他们完全健康的小女儿,三个人脸颊都红喷喷的,说是刚从北京游乐园玩完回来。真的,他们全家都为自己高兴,那是人生中最扎实最醉厚的快乐!
③为自己高兴吧!我为什么不完美?——别钻那牛角尖。要是别人问你为什么不如何如何,那么,让我们都像小凌那样,坦然无愧地看待自己,珍爱、享受平凡而实在的人生!
④一个作家朋友得了个奖,却很不高兴,为什么?因为有人问:为什么只是个地区奖,而不是全国奖?如果他得了个全国奖,那么又可以问:为什么不是最高奖?如果是最高奖,那么又可以问:为什么国际上没有得奖?如果国际上得了奖,那么还可以问:为什么不是诺贝尔文学奖呢?……这样一路问下去,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呢?也许会有正面的例子,但我举不出来,我只知道美国海明威和日本川端康成都是在得诺贝尔文学奖不久后自杀身亡的。也许那自杀的心理因素非常复杂,但一些评论家讥讽海明威的“江郎才尽”,社会舆论对川端康成达到至美至丰境界的高于富士山的期盼压力,很可能是那诸多因素中相当重要的一种。
⑤不要为自己立下高不可及的标杆,更不要被别人往往确实是出于好意的刺激而陷入自卑自怨自责自苦的泥潭!
⑥争取不凡_____可敬可佩,_______甘于结结实实的平凡,则更可爱可羡……这个世界很大,机会确实很多,然而这个世界也很小,机遇又极为难得,我们应在奋力进取与适可而止之间取得一种平衡。我们要懂得这个世界不单是为不平凡的人而存在,更是为平凡的人而存在。
⑦为你自己高兴,因为你的努力奋进已取得了一些成果;为你自己高兴,因为你能够如现在这样也真是挺不错;为你自己高兴,因为你不为自己设置徒添烦恼的标杆,更不受他人出于好意而设置的缥缈标杆的蛊惑;为你自己高兴,为你那平凡而充实的、问心无愧的存在而高兴!
( 1 )删掉第②段似乎也可以保持文章的完整,为什么作者要写这一段?请简要分析。( 2 )第①至⑤段运用了举例论证和________的方法。举小凌的例子是证明要“坦然无愧地看待自己,珍爱、享受平凡而实在的人生”的观点;举作家朋友和海明威、川端康成的例子是证明________的观点。( 3 )下面这句话摘自第⑥段。请在句中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争取不凡________可敬可佩,________甘于结结实实的平凡,则更可爱可羡……
( 4 )有人认为“为自己高兴”就是满足现状,不思进取。对此观点,作为一个中学生的你是如何看待的?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金字塔之谜新说
①在埃及,大大小小的金字塔有七八十座,其中最大的一座是胡夫金字塔。该塔高约146.5米,共用了230万块巨石。人们一直存在种种疑问,这些石块是怎样开采、运送的,又是怎样堆砌的呢?要知道,即使在今天,拥有世界上所有现代化技术手段的建筑师也很难完成如此艰巨的任务。尤其令人疑惑不解的是,在附近数百英里范围内,竟然难放找到类似的石头。
②不久以前,科学家约瑟·大卫杜维斯提出了惊人的见解:金字塔上的巨石是人造的。大卫杜维斯借助显微镜和化学分析的方法,认真研究了巨石的构造。他根据化验结果得出这样的结论:金字塔上的石头是用石灰和贝壳经人工浇筑混凝而成的,其方法类似今天浇灌混凝土。
③由于这种混合物凝固硬结得非常好,人们难以分辨出它和天然石头的差别。此外,大卫杜维斯还提出一个颇具说服力的佐证:在石头中他发现了一缕约1英寸长的人发。唯一可能的解释是,工人在操作时不慎将这缕头发掉进了混凝土中,保存至今。
④一些科学家认为,鉴于现代考古研究业已证实人类早在数千年前就知道如何制作混凝土,所以大卫杜维斯的论断颇为可信。但少数学者对此提出了质疑,他们说:既然开罗附近有许多花岗岩山丘,那么,古埃及人为什么要舍此而去用一种复杂的操作方法来制造那难以数计的石头?另外,埃及胡夫大金字塔的塔高乘上10亿所得的数,和地球到太阳之间的距离相等;穿过大金字塔的子午线把地球上的陆地、海洋分成相等的两半;用2倍塔高除以塔底面积等于圆周率。以上这些都是巧合吗?看来,金字塔之谜并未完全“破译”。还有待人们进一步去研究、探索。
⑤二十世纪30年代,一群科学家发现在一座金字塔塔高1/3处有一只垃圾桶,桶内有一些死猫死狗之类的小动物尸体。这些尸体非但没有腐烂变质,反而脱水变为“木乃伊”。后来,很多科学家都做了类似的实验,证明了这样的金字塔结构不单能够保存动物尸体。还能够使食物保持新鲜,使刀片变得更为锋利并延长使用年限,甚至可以提高植物种子的发芽率。人们称这种现象为“金字塔能”效应。为什么会这样呢?原来金字塔内尽管温度较高,但是保鲜效果很好。其内部温度的分布、空气的流动与其他建筑物不同,它有像冰箱和烘干机一样的作用,所以,在金字塔内,水蒸发的速度快,物品脱水迅速。
⑥最初发现金字塔具有这种神秘力量的是法国人鲍比,他推测塔内可能有某种不可思议的力量在起作用。鲍比的发现引起许多学者的兴趣,美国加州大学派出科研人员前去考察,进入塔内之后,他们发现所携带的各种电子仪器几乎都失灵了。因此,他们推测塔内某处可能藏有巨大的磁石。意大利学者还发现长时间在塔内停留,会使人神经失调、意识模糊。这其中的奥秘,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才能揭开。
2018年央视巨制《经典咏流传》中沉寂了300年的清朝袁枚的“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一夜爆红,这两句诗告诉我们,“即使拥有的不是最多,但依然可以像牡丹花一样绽放,我们不要小看了自己”。
请结合自己的经历,以“自信”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③字数不少于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