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17年河南省伊川高中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选出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
A: 实施“校园足球计划”,旨在普及足球运动,进一步提高青少年足球运动水平。
B: 这篇散文通过对生活琐事的细腻描写,充分揭露了人物的美好情怀。
C: 广场的老年跳舞爱好者个个精神抖擞,舞姿翩跹,难道他们不像花甲之年的老人吗?
D: 面对电商领域投诉激增的现状,政府管理部门和电商平台应及时联手,打击侵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
A: 继“青竹拔节染墨香”经典诵读大会之后,又成功举办了“红梅俏春润芳华”元旦文艺汇演。
B: 前段时间下雪路滑,为了防止安全事故不再发生,学校各部门都加强了安全防护工作。
C: 目前我国各类食品添加剂的年产量已经超过200万吨左右。
D: 2019年1月3日10时26分,嫦娥四号探测器自主着陆在月球背面,实现人类探测器首次月背软着陆。
3、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滑稽 纯萃 骇人听闻 神采奕奕
B: 怂恿 坍塌 拈轻怕重 大相经庭
C: 嗔怪 羞怯 以身徇职 莽莽榛榛
D: 缥缈 假寐 精益求精 万籁俱寂
4、请选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
A: 《白杨礼赞》的作者是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代表作有小说《蚀》三部曲、《子夜》、《林家铺子》、《春蚕》等。
B: 《湖心亭看雪》选自《陶庵梦忆》。作者张岱,字宗子,号陶庵,明末清初人。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
C: “清晨的天空很清静,云朵在悠闲地散步,偶尔有几只鸟儿掠过。”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D: 句子由不同的成分构成,主要有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在长期的奋斗中,我一向过着朴素的生活。”句中“在长期的奋斗中”做补语。
5、下列关于《朝花夕拾》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父亲的病》中作者重点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B: 作者表面上赞扬衍太太,实际心中却是鄙视衍太太的,因为这是个自私自利,多嘴多舌,喜欢使坏的妇人。
C: 《藤野先生》—文中作者记述了日本老师藤野先生的严谨、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表达了对藤野先生深切的怀念。
D: 《朝花夕拾》是鲁迅所写的一部小说,原名《旧事重提》,一向得到极高的评价。作者说,这些文章都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回忆文”。
6、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但是这句话也并不是永远是真的,因为奥古斯都大帝与泰特思都是精神崇高、志向远大的人,然而同时也是同时代最美的男子。

②无疑地,才德如果是在一个容貌虽不姣丽,然而形体娴雅,气概庄严的身体内,那是最好的。

③因此,那些很美的人多是容颜可观而无大志的。

④才德,有如宝石,最好是用素净的东西镶嵌。

⑤同时,很美的人多半不见得在别的方面有多大的才德,好像造物主在它的工作中但求无过,不求十分的优越似的。

⑥他们所研求的也多半是容颜而不是才德。

A: ②⑤③①⑥④
B: ②③⑤⑥①④
C: ④②⑤③⑥①
D: ④②③⑤①⑥
7、

下列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为了做好这项工作,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发挥自己充分的作用。
B: 进入新世纪以来,教育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
C: 老师那和蔼可亲的笑脸谆谆的教导常常浮现在我眼前。
D: 我们应该刻苦学习,否则不学习,就很难把自己培养成有用的人才。
8、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敬业与乐业》选自《饮冰室合集》,作者梁启超,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学者。与康有为一起领导了著名的“戊戌变法”。
B: 《范进中举》节选自《儒林外史》,《儒林外史》是我国清代一部长篇讽刺小说,主要描写封建社会后期知识分子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
C: 《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小说的顶峰之作。小说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线索,描写了以贾家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兴衰史,反映了封建社会早期广阔的社会现实。
D: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陈涉世家》就节选自《史记》,“世家”是《史记》传记的一种,主要记诸侯之事。
9、(病句诊所)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阳光教育”为学生发展提供了丰富的个性化“菜单”,涌现出大批优秀的阳光少年。
B: 市教育局推动的“研学旅行”项目,在丰富学生见闻的同时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C: “非遗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在全市中小学中掀起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热情。
D: 我校“中华经典诵读”活动让同学们更加热爱和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10、下列句子中横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赏识不是别有用心的廉价恭维 , 是对一种相对价值的公正认同;赏识不是谀辞满口的鄙俗奉承,是对事物固有魅力的真诚认可。
B: 为了驱除小儿病痛,她积极引进新技术治疗小儿肺炎等疾病,疗效显著。
C: 留学生易文婷对故乡的思念与日俱增 , 收看央视国际频道成了她每天的必修课。
D: 目前看来,普京连任总统已经是十拿九稳的事了。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 1 )作者在这首诗中写了哪些景物?(至少答出四种)

( 2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以下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节选自《孟子·富贵不能淫》)

(乙)文天祥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崖山,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其末有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弘范笑而置之。崖山破,军中置酒大会,弘范曰:“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天祥泫然出涕,曰:“国亡不能救,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弘范义之,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天祥在道,不食八日,不死,即复食。至燕,馆人供张甚盛。天祥不寝处坐达旦遂移兵马司设卒以守之……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南乡拜而死。

(节选自《宋史·文天祥传》)

【注释】①张弘范:元军将领。②泫然:流泪的样子。

( 1 )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天祥不寝处/坐达旦/遂移兵马司/设卒以守之
B: 天祥不寝/处坐达旦/遂移兵马司设/卒以守之
C: 天祥不寝处/坐达旦/遂移兵马/司设卒以守之
D: 天祥不寝处坐/达旦遂移/兵马司设/卒以守之
( 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女子之嫁也,母之 左右之拜
B: 往女家,必敬必戒 弘范遂以客礼见
C: 是焉为大丈夫乎 志,与民由之
D: 一怒诸侯惧 南乡拜
( 3 )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文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行文流畅,富有气势。
B: 甲文中“丈夫之冠也”中“冠”指加冠礼,古时男子十八岁称作成年,要举行加冠礼。
C: 乙文中弘范怀着爱才之心欲劝降天祥,所以以礼相待,想要收归己用。
D: 乙文以时间为顺序,通过对话、动作和神态来刻画人物。
( 4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②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

( 5 )乙文中,文天祥哪些表现体现了甲文中孟子的有关“大丈夫”的思想主张?请简要分析。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该不该让家长陪读

【读者按】陪读,顾名思义就是陪同孩子读书。广义上讲是家长全程参与孩子生活与学习的一种行为。狭义上讲是孩子放学后家长或陪读老师陪同孩子写作业并予以指导的行为。现在家长陪读已经成为一种风气。有的在县城的学校附近租房子陪读,有的跨学区买房陪读,还有的甚至飘洋过海去陪读。该不该让家长陪读呢?我们选取了三位同学的发言来讨论这个问题。

“孟母三迁”是我们熟悉的千古佳话,这也许是有记载的最早的陪读吧。孟母努力为孟子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值得天下父母效仿。有人说:“父母应当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导师,生活中的朋友,学习中的伙伴。”这句话将父母对孩子的重要性概括得很全面。确实如此,我们如果与父母一起生活,父母良好的品行修养会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现在,很多学校实行寄宿制,家长与孩子相处的时间很少,陪读就能增加与孩子相聚的时光,减少父母的“空巢”感,提高家庭的和谐幸福指数。另外,很多孩子学习压力大,父母陪读能缓解孩子压力,激发孩子学习动力。①________

(广东)刘同学

首先,家长陪读不利于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很多陪读家长甚至连盛饭、洗袜子、挤牙膏这样的小事都代劳,如此陪读会导致孩子“高分低能”。其次,孩子在成长道路上难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麻烦和困难,如果每次家长都在身边给予“帮助”,这些麻烦、困难对于孩子来讲就失去了助其成长的意义,久而久之,会让孩子形成依赖心理。近年来社会上热议的“啃老族”,不就是被父母一路“包办”成长的精神上的矮子吗?最后,家长也有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家长如果在自己的工作中做出了成绩,无疑会对孩子产生积极的影响;反之,如果他们把孩子当作全部,放弃了事业和追求,可能就无法有效地“言传身教”了。不可否认,不少家长陪读也是出于无奈。但问题是,今天在重重保护下长大的我们,未来有能力去保护自己的孩子吗?②______

(河南)李同学

家长陪读的重点应放在“读”上,而不仅仅放在“陪”上。要“读”懂孩子,理解孩子,摆正自己“陪”的位置,而不是变成管孩子吃饭,管孩子学习,管孩子交友,管孩子看电视、电脑。我的父母陪读就很讲究方法,有艺术。我到家后,他们不光嘘寒问暖,还留出时间让我给他们讲述一天的情况,等我自己作出评价后,他们才会恰当地说出他们的见解。遇到双休日,不是他们“伺候”我,而是我孝敬他们。这使得我们之间有了更多的情感交流,就像并肩作战的战友。我们年纪小,有父母在身边,我们快乐无忧,父母心里踏实。③______

(浙江)张同学

(节选自《中学生阅读》,有删改)

( 1 )下列语句来自三位同学的发言,请把它们分别放到材料中最恰当的位置(填序号即可)。

A.所以,家长陪读要相信孩子、尊重孩子,给孩子选择的权利,不要把陪读重心放在约束孩子、管教孩子上。这样,不光孩子成长得快,家长也会“成长”。

B.因此,与其躲在父母背后避风雨,不如大胆迈出自己的脚步,在泥泞与荆棘中收获真正的人生教益。

C.对毕业班的孩子来说,尤其如此。家长的陪读能缓解孩子的压力,有利于他们以积极轻松的状态面对学习的挑战。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 2 )编者选取了三位同学的发言,其意图最有可能的是( )

A: 解释陪读的现象。
B: 呈现对陪读的看法。
C: 说明陪读的方法。
D: 倡导陪读的风气。
( 3 )议论性文字要求具有说服力,请选择一位同学的发言,分析他是如何做到的。

( 4 )阅读材料,探究问题。

我已陪读了两年,孩子上初中后,我就选择了辞职陪读。每天的工作就是接送孩子上下学,准备一日三餐,做好一切后勤保障。我怕孩子学习不自觉,每晚都坐他身边陪读。除此之外,还要督促他复习。可最近孩子一回家就关房门,也不知他在想什么。

(上海)李女士

你认为李女士在陪读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请结合文本中三位同学的发言作出分析。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不过,这个代替物却不能太高。在实验开始时,我原和小鸭子一样匍匐在草中,后来我逐渐换成坐的姿势。可是,等我一旦站起来试着带它们走,它们就不动了;A它们的小眼睛焦急地向四周探索,却不会朝上方看,没有多久,就像被弃的小鸭子一般,发出细细的尖叫,哭起来了。B因此,为了要它们跟着我,我不得不蹲着走,这自然颇不舒服。尤其糟的是,做母亲的水鸭子得时刻不停地叫唤,只要有半分钟的时间忘了“呱格格格、呱格格格”地唱着,小凫的颈子就拉长了,和小孩子拉长了脸一样。要是这时我不继续叫唤,它们就要尖声地哭了。好像只要我不出声,它们就以为我死了,或者以为我不再爱它们了。这真是值得大哭特哭的理由呢!

( 1 )语段中,作者在做带小鸭子走路的实验中有了怎样的新发现?
( 2 )本段语言生动幽默,请你从A,B两句中任选一句做简要赏析。
( 3 )本文作者劳伦兹把小水鸭子当作自己的孩子,把鹦鹉可可当作自己的朋友甚至是家庭的成员,他和动物和谐相处的生活趣事令人向往,读完本文,给你怎样的启示?
四、写作(分值:6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各行各业的人都在为防控疫情而尽自己的力量;在这非常时刻,许多平凡人却说出了最走心的凡人金句,如:

我们离英雄的标准很远,我们只是医者。

——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王素娟、闫荔在湖北仙桃抗疫一线接受采访时说。

虽然我退伍了,但是为国奉献的责任和军人的荣誉已深扎在心,永不褪色!

——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十河镇在抗疫一线的退伍军人孙磊如是说。

群众的平安,就是我最好的止痛片。

——福建仙游县石苍乡副乡长陈清海因病手术,提前出院,拄拐杖到抗疫一线时言。

菜不好看,但很甜,我不要钱,希望我能尽一点心。

——湖北菜农秦师傅奔赴数十公里,给上海、北京驰援武汉的医疗队送去新鲜蔬菜时,说。

支持武汉,别问我是谁。

——贵州遵义市红花岗区一位老奶奶到派出所给武汉捐款,不留名,面对警察的追问言。

对此,你有何看法或体验?请联系自身见闻、感受、所思所想,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不少于600字。③不得抄袭、套作。④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